一种侧贴标机构的物料放置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7-12  141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械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侧贴标机构的物料放置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快递行业,一件产品在完成包装之后,还需要贴上快递标签单。对于封箱机,其用于输送纸箱对上下的开口处贴上胶带完成封口,之后对接贴标机在纸箱上贴上快递单,这样就需要购置并布置两台机器,成本和维护难度较高。通过改进可以把贴标机构整合到封箱机上,随着纸箱的输送在封箱后进一步贴上标签,但是常规的在上机芯之后布置的贴标机构,其贴上的标签要贴在胶带之上,胶带或者纸箱盖盖合处如果不平整可能会带来贴上的标签不平整,影响贴标质量。因此优化的可以将贴标机构设置为侧贴标,而侧贴标的话标签纸就需要呈竖直状态绕设在输送辊上进行输送,从而从侧面贴在纸箱上,那么对于一开始放置标签的放置盒,就需要保证标签放置的稳定而又要兼顾标签能够竖直输送。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贴标机构的物料放置机构,其设置的放置盒结构能够有序稳定的放置标签,并可以良好的输出标签,使其可以在输出后调整呈竖直状态,便于侧贴标机构的绕设贴标。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侧贴标机构的物料放置机构,包括用于放置标签的放置盒,放置盒的上部开放,下部为底壁,周边形成侧壁;放置盒倾斜的设置于一安装座上,放置盒倾斜后靠下的侧壁为放置标签的承载面,在远离承载面的侧壁处开设一供标签输出的出料口。
5.作为一种改进,放置盒通过轴孔结构可旋转的设置于安装座上,并通过设置紧固件锁定放置盒的角度位置。
6.作为一种改进,放置盒具有一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第一通孔,安装座上设置第一安装孔,紧固件穿过第一通孔旋合至第一安装孔处,当紧固件松懈时可令安装板绕紧固件调整角度,当紧固件旋紧抵触安装板时锁定安装板位置。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为适配安装板旋转角度的弧形孔,安装座上设置第二安装孔,另一紧固件穿过第二通孔旋合至第二安装孔处,当松懈两处紧固件时,安装板可绕第一通孔处的紧固件调整角度,第二通孔配合穿过其中的紧固件限制安装板的旋转角度,当两处紧固件旋紧抵触安装板时锁定安装板位置。
7.作为一种改进,放置盒具有一安装板,安装板上设置第一通孔,安装座上设置第一安装孔,一转轴穿过第一通孔安装至第一安装孔处;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为适配安装板旋转角度的弧形孔,安装座上设置第二安装孔,一紧固件穿过第二通孔旋合至第二安装孔处,当松懈紧固件时,安装板可绕第一通孔处的转轴调整角度,第二通孔配合穿过其中的紧固件限制安装板的旋转角度,当紧固件旋紧抵触安装板时锁定安装板位置。
8.作为一种改进,放置盒的倾斜角度设置为5-20度。
9.作为一种改进,出料口的下侧侧壁设置有弧形沿。
10.作为一种改进,出料口的侧边设置有用于检测标签是否用尽的传感器。
11.作为一种改进,出料口的上侧侧壁设置有一缺口,传感器设置于上侧侧壁外侧并正对缺口处。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放置盒倾斜设置,将一靠下的侧壁设置为放置标签的承载面,令原来的底壁用于支撑标签侧面,标签可以以倾斜的状态从出料口输出并调整至竖直状态卷绕在侧贴标机构的输送辊上,标签的输送承接顺畅,相比于初始水平放置的标签更能保证输送顺畅不会拉扯,相比于初始竖直放置的标签更能保证一摞标签在放置盒中的稳定有序不散乱,从而便于侧贴标机构处标签的有序输送,完成功能。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贴标机构的物料放置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贴标机构的物料放置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封箱机上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17.如图1、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侧贴标机构的物料放置机构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用于放置标签的放置盒1,放置盒1的上部开放,下部为底壁11,周边形成侧壁;放置盒1倾斜的设置于一安装座0上,放置盒1倾斜后靠下的侧壁为放置标签的承载面12,在远离承载面12的侧壁处开设一供标签输出的出料口13。
1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一摞打印好快递信息的标签单从上部开口放入放置盒1中,标签放置于倾斜状态下放置盒1的承载面12处,标签侧面支撑于底壁11处,依靠标签的重力有序的容纳在放置盒1中,具有一定厚度的一摞标签依靠承载面12前后的侧壁良好的限位收纳,标签的输出端从远离承载面12的上部出料口13拉出,拉出的标签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其可顺畅的调整至竖直状态去卷绕至侧贴标机构的输送辊,之后由若干输送辊有序的输送,在贴标位置随着纸箱的经过同步行进完成贴标,之后底纸回绕至收集辊。本实用新型的放置盒1保证了标签放置的稳定有序,其呈一定角度放置后便于输出后顺畅的调整至竖直状态对接后续的竖直输送辊卷绕,可良好的应用于侧贴标机构,令标签有序的输送,完成整体的功能。
19.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放置盒1通过轴孔结构可旋转的设置于安装座0上,并通过设置紧固件锁定放置盒1的角度位置。
20.在具体实施时,可通过调整放置盒1的倾斜角度,可更好的适应不同厚度、不同材质质量标签的放置,从而令标签的放置,输出的顺畅度在通过调整后达到较好的优化或者适应,令机构的灵活度更高。
21.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放置盒1具有一安装板14,安装板14上设置第一通孔141,安装座0上设置第一安装孔01,紧固件穿过第一通孔141旋合至第一安装孔01处,当紧固件松懈时可令安装板14绕紧固件调整角度,当紧固件旋紧抵触安装板14时锁定安装板14位置。
22.如图1、2所示,在以上实施方式下,以紧固件作为旋转的轴,其未抵触安装板14完成锁定时,可以对安装板14即放置盒1进行绕紧固件的旋转,在旋转到所需角度时,旋紧紧固件完成锁定,其实现起来简单方便,可较好的控制成本,降低调试难度。
23.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安装板14上还设置有第二通孔142,第二通孔142为适配安装板14旋转角度的弧形孔,安装座0上设置第二安装孔02,另一紧固件穿过第二通孔142旋合至第二安装孔02处,当松懈两处紧固件时,安装板14可绕第一通孔141处的紧固件调整角度,第二通孔142配合穿过其中的紧固件限制安装板14的旋转角度,当两处紧固件旋紧抵触安装板14时锁定安装板14位置。
24.如图1、2所示,通过设置两组紧固件,实现两个位置的配合锁定,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调试时松懈两处紧固件,锁定时旋紧两处紧固件,可保证结构间的安装强度。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二通孔142为弧形孔,在调试时,紧固件位于第二通孔142处,那么第二通孔142的弧形角度大小,即为放置盒1所能旋转的角度范围大小,从而可以通过预先设计弧形孔的弧形角度大小,限定放置盒1的调整角度范围,令放置盒1的调整更加稳定有序,也避免任意调整所带来的结构间的磕碰,或者标签的散落。
25.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放置盒1具有一安装板14,安装板14上设置第一通孔141,安装座0上设置第一安装孔01,一转轴穿过第一通孔141安装至第一安装孔01处;安装板14上还设置有第二通孔142,第二通孔142为适配安装板14旋转角度的弧形孔,安装座0上设置第二安装孔02,一紧固件穿过第二通孔142旋合至第二安装孔02处,当松懈紧固件时,安装板14可绕第一通孔141处的转轴调整角度,第二通孔142配合穿过其中的紧固件限制安装板14的旋转角度,当紧固件旋紧抵触安装板14时锁定安装板14位置。
26.如图1、2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第一通孔141和第一安装孔01处穿设为转轴,实现两者之间的旋转连接,安装板14的锁定通过第二通孔142处的紧固件实现,那样仅需松懈一处紧固件即可对放置盒1进行角度的调整,而在锁定之后,紧固件和转轴两处可实现放置盒1和安装座0的结构稳定。
27.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放置盒1的倾斜角度设置为5-20度。
28.如图1、2所示,在以上角度下,标签放置后相对于竖直呈5-20度的夹角,能够保证标签被稳定放置,然后在从出料口13输出后,可以顺畅的调整到竖直状态绕设于后序的输送辊上,有利于保证标签输送的顺畅,不会产生标签的扭曲拉扯。
29.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出料口13的下侧侧壁设置有弧形沿15。
30.如图1、2所示,标签会因为重力下垂与弧形沿15接触,弧形沿15的设置能够保证标签被后序输送辊拉出绕设时的顺畅,减少现有结构上夹角所带来的标签表面折痕的产生,或者是标签和底纸的提前分离,保证标签的顺利有序输送。
31.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出料口13的侧边设置有用于检测标签是否用尽的传感器16。
32.如图1、2所示,为保证贴标的顺利进行,在放置于放置盒1处的标签使用完后,可以及时的进行新标签的更换,设置了以上结构;利用传感器16去检测放置盒1中是否存在标签,当标签用完时,出料口13处的传感器16不再被阻挡,传感器16发出信号给控制模块,进而可以令整体机器停止运行,或者是通过提醒模块例如警示灯或者警示音提示工作人员标签用尽;从而可以进行新标签的更换,保证封箱贴标的效率,减少停机时间;而且可以避免
纸箱上标签的漏贴,避免后期的返工。
33.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出料口13的上侧侧壁设置有一缺口17,传感器16设置于上侧侧壁外侧并正对缺口17处。
34.如图2所示,传感器16布置于侧壁外侧,令整体结构更加整洁有序,便于传感器16的安装与布线,也可以保证出料口13处没有阻碍物,标签可以有序顺利的输送;通过设置的缺口17令正对的传感器16能够对出料口13位置进行检测,缺口17较小不会影响到较大标签的正常输送。
35.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