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关于电磁搅拌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同一台方圆坯连铸机生产的各种断面的铸坯,传统的二冷区电磁搅拌器为圆筒状,其内筒直径需要满足铸坯的最大断面,内径需设计得比较大,这样铸坯及铸坯的引锭杆才能穿过传统的圆筒状电磁搅拌器,且防止引锭杆撞伤电磁搅拌器,电磁搅拌器内筒和引锭杆需要留有一定的间距,这样就进一步的降低了搅拌效率。为提高搅拌效率,目前,有一些改进方法是,在针对不同断面时,配置两个或多个电磁搅拌器,当生产大断面铸坯时采用大内径的电磁搅拌器,当生产小断面铸坯时,采用小断面搅拌器。这种方式,电磁搅拌器种类比较多,备用件也多,拆卸更换麻烦,功耗大。
3.因此设计一种始终近距离接触铸坯的,能适应多钟铸坯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由两个电磁感应器组件构成,所述电磁感应器组件对称放置于铸坯的两侧,所述电磁感应器组件包括中空的扇环状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内部通过螺钉连接有电磁感应器,所述保护壳体外弧面连接有接线盒、连接座,所述保护壳体外弧面底端边角旁设置有冷却水进水口,所述保护壳体外弧面顶端与所述冷却水进水口斜对称的边角旁设置有冷却水出水口,所述电磁感应器组件通过连接座连接吊轴。
7.进一步的,所述电磁感应器包括铁芯和线圈,所述铁芯由硅钢片叠制而成,所述铁芯上设置有三个磁极,所述线圈数量为3组,所述线圈均通过集中短距绕组的方式缠绕在所述磁极上。
8.进一步的,所述接线盒内部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一端连接所述线圈的电磁线,另一端连接的电缆线,所述接线盒外部设置有线孔,所述电缆线通过所述线孔进出所述接线盒。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通过固定销轴连接吊轴。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电磁搅拌器通过两个分体的电磁感应器组件的对置安装,能对多种规格断面的铸坯进行搅拌,可以通过调整两个分体电磁搅拌器与铸坯的距离,实现近距离搅拌,从而使得搅拌效率高、节能、搅拌效果好。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的电磁感应器组件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的电磁感应器组件的截面图;
15.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的电磁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搅拌小断面铸坯的示意图;
17.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搅拌大断面铸坯的示意图;
18.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的旋转模式接线的示意图;
19.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的行波模式接线的示意图;
20.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的旋转模式铸坯内组织的运动方向;
21.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的行波模式铸坯内组织的运动方向。
22.图中: 1、电磁感应器组件;21、铁芯;22、线圈;23、磁极;3、保护壳体;4、接线盒;5、接线端子;6、电缆线;7、连接座;8、冷却水进水口;9、冷却水出水口;10、吊轴;11、铸坯;12、固定销轴;13、线孔;14、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由两个电磁感应器组件1构成,所述电磁感应器组件1对称放置于铸坯11的两侧,所述电磁感应器组件1包括中空的扇环状保护壳体3,所述保护壳体3内部通过螺钉14连接有电磁感应器,所述保护壳体3外弧面连接有接线盒4、连接座7,所述保护壳体3外弧面底端边角旁设置有冷却水进水口8,所述保护壳体3外弧面顶端与所述冷却水进水口8斜对称的边角旁
设置有冷却水出水口9,所述电磁感应器组件1通过连接座7连接吊轴10。
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磁感应器包括铁芯21和线圈22,所述铁芯21由硅钢片叠制而成,所述铁芯21上设置有三个磁极23,所述线圈22数量为3组,所述线圈22均通过集中短距绕组的方式缠绕在所述磁极23上,所述接线盒4内部设置有接线端子5,所述接线端子5一端连接所述线圈22的电磁线,另一端连接的电缆线6,所述接线盒4外部设置有线孔13,所述电缆线6通过所述线孔13进出所述接线盒4,所述连接座7通过固定销轴12连接吊轴10。
26.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27.在具体使用时,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将两个分体的电磁感应器组件1的对置安装,首先确定所要进行电磁搅拌的铸坯11断面的形状大小,通过吊轴10粗调两个电磁感应器组件1之间的距离,保证铸坯11能够安全有效的进入两个电磁感应器组件1所组成的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中,然后通过吊轴10细调两个电磁感应器组件1之间的距离,在保证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安全有效的工作情况下,使两个电磁感应器组件1尽量靠近铸坯11的外表面,调整好后通过吊轴10固定两个电磁感应器组件1,从而实现对不同规格断面的铸坯进行近距离搅拌。当需要钢水运动方式为旋转模式时,则需将一端的电磁感应器上的三组线圈u1、v1、w1通过电缆线6、接线端子5接通相序为u、v、w的电流,同时将另一端的电磁感应器上相应的三组线圈u2、v2、w2通过电缆线6、接线端子5接通相序为u、v、w的电流,此时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的磁场形态为旋转形态;当需要钢水运动方式为行波模式时,则需将一端的电磁感应器上的三组线圈u1、v1、w1通过电缆线6、接线端子5接通相序为u、v、w的电流,同时将另一端的电磁感应器上相应的三组线圈u2、v2、w2通过电缆线6、接线端子5接通相序为w、v、u的电流,此时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的磁场形态为行波形态。当该电磁搅拌器进行工作时,打开电磁感应器组件1上的冷却水进水口8、冷却水出水口9进行水冷却。
28.在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分体的电磁感应器组件的对置安装,能对多种规格断面的铸坯进行搅拌,可以通过调整两个分体电磁搅拌器与铸坯的距离,实现近距离搅拌,从而使得搅拌效率高、节能、搅拌效果好。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其特征在于,由两个电磁感应器组件(1)构成,所述电磁感应器组件(1)对称放置于铸坯(11)的两侧,所述电磁感应器组件(1)包括中空的扇环状保护壳体(3),所述保护壳体(3)内部通过螺钉(14)连接有电磁感应器,所述保护壳体(3)外弧面连接有接线盒(4)、连接座(7),所述保护壳体(3)外弧面底端边角旁设置有冷却水进水口(8),所述保护壳体(3)外弧面顶端与所述冷却水进水口(8)斜对称的边角旁设置有冷却水出水口(9),所述电磁感应器组件(1)通过连接座(7)连接吊轴(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感应器包括铁芯(21)和线圈(22),所述铁芯(21)由硅钢片叠制而成,所述铁芯(21)上设置有三个磁极(23),所述线圈(22)数量为3组,所述线圈(22)均通过集中短距绕组的方式缠绕在所述磁极(2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4)内部设置有接线端子(5),所述接线端子(5)一端连接所述线圈(22)的电磁线,另一端连接的电缆线(6),所述接线盒(4)外部设置有线孔(13),所述电缆线(6)通过所述线孔(13)进出所述接线盒(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7)通过固定销轴(12)连接吊轴(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多断面高效电磁搅拌器,由两个电磁感应器组件构成,所述电磁感应器组件对称放置于铸坯的两侧,所述电磁感应器组件包括中空的扇环状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内部通过螺钉连接有电磁感应器,所述保护壳体外弧面连接有接线盒、连接座,所述保护壳体外弧面底端边角旁设置有冷却水进水口,所述保护壳体外弧面顶端与所述冷却水进水口斜对称的边角旁设置有冷却水出水口,所述电磁感应器组件通过连接座连接吊轴,该电磁搅拌器通过两个分体的电磁感应器组件的对置安装,能对多种规格断面的铸坯进行搅拌,可以通过调整两个分体电磁搅拌器与铸坯的距离,实现近距离搅拌,从而使得搅拌效率高、节能、搅拌效果好。搅拌效果好。搅拌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 任继权 罗兵 魏石磊 乔奇志 王福阳 宋其波 申艳聪 丁岩 尹腾飞 沈长华 陈勇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科美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5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