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用减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8-1  125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钢结构用减震支座。


背景技术:

2.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现有钢结构通常使用支座作为连接构件,并在支座内设置抗震材料以提高钢结构的抗震效果,目前现有的减震支座结构简单,在发生地震时不能起到良好的减震效果,并且,现有的减震支座与钢结构支腿之间缺少固定装置,从而导致钢结构在发生地震时,在减震底座上发生晃动甚至倾倒,严重影响了钢结构的使用寿命。针对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结构用减震支座,结构简单,并且可以解决减震效果差,且发生晃动时易倾倒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钢结构用减震支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移动板,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移动板底部两侧第一基座、设置在第一基座之间的第一滑杆以及安装在底座内底部的多个第二基座,所述第一滑杆上滑动套设有若干第一滑块,所述相邻的第一滑块之间以及靠近第一基座的第一滑块与第一基座之间均通过第一弹簧相连,所述第一滑块底部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第一滑块的一端铰接在底座内底部,所述移动板上方固定连接有承重机构,所述承重机构包括液压杆、承载板。
5.所述万向轮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万向轮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下方。
6.所述底座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移动板两侧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
7.所述第二基座与支撑杆位置相对应,所述相邻第二基座相对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上滑动套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基座与第二滑块之间通过第二弹簧相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上部铰接有侧撑杆,所述侧撑杆远离第二滑块的一端与支撑杆转动连接。
8.所述侧撑杆设置在支撑杆倾斜的一侧,所述侧撑杆、支撑杆以及底座之间形成锐角三角形结构。
9.所述液压杆下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板上,所述液压杆上端固定连接在承载板上。
10.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缺口,所述承载板移动连接在缺口内。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通过减震装置在钢结构发生震动时通过多个支撑杆和多个第一弹簧的设置有效的提高减震的效果,通过承重机构的设置,当减震装置受力最大时,液压杆反作用力给钢结构延长其使用寿命且保证安全不会瞬间坍塌,解
决了发生晃动时易倾倒的问题。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钢结构用减震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13.(1、底座;2、移动板;3、第一基座;4、第一滑杆;5、第二基座;6、第一滑块;7、第一弹簧;8、支撑杆;9、液压杆;10、承载板;11、滑槽;12、第二滑杆;13、第二滑块;14、第二弹簧;15、侧撑杆;16、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5.根据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钢结构用减震支座: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1内部设置有移动板2,所述底座1内部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移动板2底部两侧第一基座3、设置在第一基座3之间的第一滑杆4以及安装在底座1内底部的多个第二基座5,所述第一滑杆4上滑动套设有若干第一滑块6,所述相邻的第一滑块6之间以及靠近第一基座3的第一滑块6与第一基座3之间均通过第一弹簧7相连,所述第一滑块6底部铰接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远离第一滑块6的一端铰接在底座1内底部,所述移动板2上方固定连接有承重机构,所述承重机构包括液压杆9、承载板10;所述万向轮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万向轮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1下方;所述底座1 两侧设置有滑槽11,所述移动板2两侧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11内;所述第二基座5与支撑杆8位置相对应,所述相邻第二基座5相对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12,所述第二滑杆12上滑动套设有第二滑块13,所述第二基座5与第二滑块13之间通过第二弹簧14相连接,所述第二滑块13上部铰接有侧撑杆15,所述侧撑杆15远离第二滑块13的一端与支撑杆8转动连接;所述侧撑杆15设置在支撑杆8倾斜的一侧,所述侧撑杆15、支撑杆8以及底座1之间形成锐角三角形结构;所述液压杆9下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板2上,所述液压杆9上端固定连接在承载板10上;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缺口16,所述承载板10移动连接在缺口16内。
16.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17.综上所述:将钢结构放置在承载板板上,由于钢结构自身的重力会液压杆推动移动板的同时又反作用力给钢结构,使其在减震装置受力最大时不会瞬间坍塌,当钢结构发生震动时支撑杆带动第一滑块沿第一滑杆移动挤压第一弹簧,从而将震动力进行水平传递,通过第一弹簧的设置,对该水平震动力加以缓冲且实现减震,当支撑杆带动第一滑块沿第一滑杆滑动时,可通过侧撑杆带动第二滑块沿第二滑杆滑动,利用第二弹簧进行辅助减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结构用减震支座,结构简单,并且可以解决减震效果差,且发生晃动时易倾倒的问题。
18.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钢结构用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1)内部设置有移动板(2),所述底座(1)内部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移动板(2)底部两侧第一基座(3)、设置在第一基座(3)之间的第一滑杆(4)以及安装在底座(1)内底部的多个第二基座(5),所述第一滑杆(4)上滑动套设有若干第一滑块(6),所述相邻的第一滑块(6)之间以及靠近第一基座(3)的第一滑块(6)与第一基座(3)之间均通过第一弹簧(7)相连,所述第一滑块(6)底部铰接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远离第一滑块(6)的一端铰接在底座(1)内底部,所述移动板(2)上方固定连接有承重机构,所述承重机构包括液压杆(9)、承载板(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用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轮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万向轮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1)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用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两侧设置有滑槽(11),所述移动板(2)两侧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11)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用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5)与支撑杆(8)位置相对应,所述相邻第二基座(5)相对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滑杆(12),所述第二滑杆(12)上滑动套设有第二滑块(13),所述第二基座(5)与第二滑块(13)之间通过第二弹簧(14)相连接,所述第二滑块(13)上部铰接有侧撑杆(15),所述侧撑杆(15)远离第二滑块(13)的一端与支撑杆(8)转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结构用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撑杆(15)设置在支撑杆(8)倾斜的一侧,所述侧撑杆(15)、支撑杆(8)以及底座(1)之间形成锐角三角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用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杆(9)下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板(2)上,所述液压杆(9)上端固定连接在承载板(10)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用减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缺口(16),所述承载板(10)移动连接在缺口(16)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钢结构用减震支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移动板,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移动板底部两侧第一基座、设置在第一基座之间的第一滑杆以及安装在底座内底部的多个第二基座,所述第一滑杆上滑动套设有若干第一滑块,所述相邻的第一滑块之间以及靠近第一基座的第一滑块与第一基座之间均通过第一弹簧相连,所述第一滑块底部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第一滑块的一端铰接在底座内底部,所述移动板上方固定连接有承重机构,所述承重机构包括液压杆、承载板。解决了减震效果差,且发生晃动时易倾倒的问题。且发生晃动时易倾倒的问题。且发生晃动时易倾倒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 徐杰 袁亚斌 王帅 张爱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沪江智能装配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5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