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双折弯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8-10  125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极双折弯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极棒由其棒体和从棒体延伸出的电极丝组成。在电极棒的加工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电极丝折弯呈需要的形状。对于电极丝较粗的电极棒,无法通过人手轻易地弯折电极丝,需要通过特定器械或装置来进行弯折加工。现有技术中,虽然有专用的弯折装置,能够分别在电极丝的不同位置进行弯折加工。但是,对于需要双折弯的电极棒,操作人员需要将电极棒依次放置在不同的折弯装置。多次取放电极棒严重影响加工生产的效率,其次,电极棒在不同折弯装置内的重复定位精度会对加工精度造成影响,而且二次折弯加工时,也容易对在先加工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双折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5.一种电极双折弯装置,包括:基座、固定构件、活动构件和折弯驱动构件;
6.所述基座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放料槽;所述固定构件设于所述放料槽的旁侧,所述固定构件的后端设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设于所述放料槽其中一侧槽口的前侧;所述活动构件设于所述固定构件的后方并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活动构件的前端设有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前后对齐;所述折弯驱动构件设有与所述活动构件传动连接、并使所述活动构件相对所述基座前后移动的折弯驱动端。
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极双折弯装置,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所述放料槽能够为来料提供固定和放置基础,所述折弯驱动构件能够带动所述活动构件相对所述固定构件前后移动,通过所述活动构件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配合所述固定构件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一次动作完成物料的双折弯加工。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双折弯装置,能够实现双折弯加工的一次成型,避免了物料的重复定位,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精度。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右侧,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在垂直于左右方向的投影面内前后交错设置。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前后交错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使得电极丝的两处折弯能够错开一定距离。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部与第一折弯部的距离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与第二折弯部的距离一致。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两个折弯部与对应的固定部的间距一致,能够避免局部受力过大,使得电极丝的两处折弯受力大致相等。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设有弯折避
位槽。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电极丝两处折弯位置之间能够留有足够的距离,使得电极丝的各处折弯能够圆滑过渡。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可拆安装有定位块,所述放料槽设于所述定位块的上侧面。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块能够拆卸更换,以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物料。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构件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后端,所述第二固定部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后端,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均可拆安装于所述基座。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均能够拆卸更换,使得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位置能够根据不同的折弯需求通过更换第一固定块或第二固定块来调整。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构件包括:第一折弯块、第二折弯块和活动推块,所述活动推块滑动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折弯驱动端与所述活动推块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折弯部设于所述第一折弯块的前端,所述第二折弯部设于所述第二折弯块的前端,所述第一折弯块和第二折弯块均可拆安装于所述活动推块。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折弯块和第二折弯块均能够拆卸更换,使得所述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的位置能够根据不同的折弯需求通过更换第一折弯块或第二折弯块来调整。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弯驱动构件为气缸,所述折弯驱动构件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折弯驱动构件设于所述活动构件的后方,所述折弯驱动构件的缸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折弯驱动构件的活塞杆朝前设置并与所述活动构件连接。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气缸具有出力大、动作迅速、反应快等优点,十分适用于折弯驱动的场合。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双折弯装置还包括脚踏开关,所述脚踏开关与所述折弯驱动构件连接,所述脚踏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折弯驱动构件的启停和换向。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脚踏开关来控制所述折弯驱动构件,使得操作人员的双手能够进行取放料,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极双折弯装置,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极双折弯装置,其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极双折弯装置,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极双折弯装置,其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21.图中,100、基座,110、定位块,111、放料槽,200、固定构件,210、第一固定块,211、第一固定部,220、第二固定块,221、第二固定部,300、活动构件,310、第一折弯块,311、第一折弯部,320、第二折弯块,321、第二折弯部,330、活动推块,400、折弯驱动构件,410、折弯驱动端。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
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25.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双折弯装置作出如下实施例:
27.一种电极双折弯装置,包括:基座100、固定构件200、活动构件300和折弯驱动构件400。
28.所述基座100的左侧可拆安装有定位块110。所述定位块110的上侧面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放料槽111。
29.所述固定构件200设于所述基座100的右侧前端。所述固定构件200包括第一固定块210和第二固定块220。第一固定块210和第二固定块220均可拆安装于所述基座100。
30.所述第一固定块210的后端设有第一固定部211;所述第二固定块220的后端设有第二固定部221。所述第一固定部211设于所述放料槽111右端槽口的前侧。所述第二固定部221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1的右侧,所述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二固定部221在垂直于左右方向的投影面内前后交错设置。
31.所述活动构件300设于所述固定构件200的后方。所述活动构件300包括:第一折弯块310、第二折弯块320和活动推块330。所述活动推块330滑动安装于所述基座100,所述折弯驱动端410与所述活动推块330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折弯块310和第二折弯块320均可拆安装于所述活动推块330。
32.所述第一折弯块310的前端设有第一折弯部311,所述第二折弯块320的前端设有第二折弯部321。所述第一固定部211与第一折弯部311的距离和所述第二固定部221与第二折弯部321的距离一致。
33.所述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二固定部221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折弯部311和第二折弯部321之间均设有弯折避位槽。
34.所述折弯驱动构件400可采用气缸、电动推杆、液压推杆又或者丝杆螺母驱动组件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弯驱动构件400为气缸。所述折弯驱动构件400设于所述活动构件300的后方,所述折弯驱动构件400的缸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100,所述折弯驱动构件400的活塞杆朝前设置并与所述活动构件300连接。所述折弯驱动构件400为气缸,使得活动构件300往前抵紧固定构件200的挤压力能够通过气压来调整。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双折弯装置还包括脚踏开关,所述脚踏开关与所述折
弯驱动构件400连接,所述脚踏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折弯驱动构件400的启停和换向。
36.参照图1至图4,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双折弯装置对电极棒进行折弯加工时:首先,将电极棒的棒体放置在所述定位块110的放料槽111内,电极棒的电极丝外露于放料槽111并设于活动构件300和固定构件200之间。然后,踩动所述脚踏开关,使得所述折弯驱动构件400带动整个活动构件300往前运动,将第一折弯部311和第二折弯部321往前抵紧。电极棒的电极丝被挤压在第一折弯部311和第一固定部211之间以及第二折弯部321和第二固定部221之间而实现双折弯加工。最后,松开所述脚踏开关,所述折弯驱动构件400带动所述活动构件300往后缩回,将电极棒取走即可。
3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极双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0),所述基座(100)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放料槽(111);固定构件(200),所述固定构件(200)设于所述放料槽(111)的旁侧,所述固定构件(200)的后端设有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二固定部(221),所述第一固定部(211)设于所述放料槽(111)其中一侧槽口的前侧;活动构件(300),所述活动构件(300)设于所述固定构件(200)的后方并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基座(100),所述活动构件(300)的前端设有第一折弯部(311)和第二折弯部(321),所述第一折弯部(311)和第二折弯部(321)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二固定部(221)前后对齐;折弯驱动构件(400),所述折弯驱动构件(400)设有与所述活动构件(300)传动连接、并使所述活动构件(300)相对所述基座(100)前后移动的折弯驱动端(4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双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221)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1)的右侧,所述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二固定部(221)在垂直于左右方向的投影面内前后交错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双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1)与第一折弯部(311)的距离和所述第二固定部(221)与第二折弯部(321)的距离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双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二固定部(221)之间设有弯折避位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双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0)可拆安装有定位块(110),所述放料槽(111)设于所述定位块(110)的上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双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构件(200)包括第一固定块(210)和第二固定块(220),所述第一固定部(211)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块(210)的后端,所述第二固定部(221)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块(220)的后端,第一固定块(210)和第二固定块(220)均可拆安装于所述基座(10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双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构件(300)包括:第一折弯块(310)、第二折弯块(320)和活动推块(330),所述活动推块(330)滑动安装于所述基座(100),所述折弯驱动端(410)与所述活动推块(330)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折弯部(311)设于所述第一折弯块(310)的前端,所述第二折弯部(321)设于所述第二折弯块(320)的前端,所述第一折弯块(310)和第二折弯块(320)均可拆安装于所述活动推块(33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双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驱动构件(400)为气缸,所述折弯驱动构件(400)包括缸体和活塞杆,所述折弯驱动构件(400)设于所述活动构件(300)的后方,所述折弯驱动构件(400)的缸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基座(100),所述折弯驱动构件(400)的活塞杆朝前设置并与所述活动构件(300)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双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双折弯装置还包括脚踏开关,所述脚踏开关与所述折弯驱动构件(400)连接,所述脚踏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折弯驱动构件(400)的启停和换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极双折弯装置,包括:基座、固定构件、活动构件和折弯驱动构件。基座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放料槽。固定构件设于放料槽的旁侧,固定构件的后端设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活动构件设于固定构件的后方并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于基座。活动构件的前端设有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分别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前后对齐。折弯驱动构件用于驱动活动构件相对基座前后移动。本实用新型的电极双折弯装置,通过折弯驱动构件带动活动构件相对固定构件移动,通过一次夹紧完成电极丝的双折弯加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电极棒加工生产中。产中。产中。


技术研发人员:许建松 许剑 郝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韶关市嘉诺点火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7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