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外科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8-10  120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腿部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神经外科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2.神经外科疾病往往会引发很多的其他症状,其中下肢麻木无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病情严重甚至会引起瘫痪,因此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之后的护理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多部位进行按摩。
3.目前现有技术已经有多种腿部按摩护理技术,主要分为自动按摩仪和手动按摩仪,自动按摩仪虽然功能完善按摩效果较好,但是大多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且需要电能作为动力,在户外使用时会有较多的局限性,而手动按摩仪大多为需要用户握于手上完成推拉、按压等动作的辅助按摩器具,用户在使用时容易疲劳,同时患者在进行长时间按摩时,容易感到无聊,因此对于一些小腿仍具有运动功能,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需要一种简单可靠、对工作环境要求较低、具有娱乐功能的腿部按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按摩组件和辅助按摩组件,使得患者通过小腿的运动即可实现对患者的小腿和大腿的敲击按摩,同时通过放置组件可以放置电子产品,使得客户在锻炼时不会感到无聊的神经外科按摩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神经外科按摩装置,包括基板、座椅、按摩组件和放置组件,所述座椅设于基板上,所述按摩组件设于基板上,所述放置组件设于按摩组件上,所述按摩组件包括支撑架、转轴、按摩轮一、连接轴、按摩轮二、滑轨一、踏板、弹簧、支撑柱、支撑板、支撑轴、滑轮、牵引绳、配重块和辅助按摩组件,所述支撑架设于基板上,所述转轴可转动设于支撑架侧壁上,所述按摩轮一套接设于转轴上,所述连接轴设有多组,所述多组连接轴设于支撑架侧壁上,所述按摩轮二套接设于连接轴上,所述滑轨一设于支撑架侧壁上,所述滑轨一设于按摩轮二下方,所述踏板设于滑轨一上,所述弹簧设有多组,所述多组弹簧设于踏板和基板之间,所述支撑柱设于基板上且设于支撑架远离座椅的一侧,所述支撑板设于支撑柱上,所诉支撑轴设于支撑板下,所述滑轮设于支撑轴上,所述牵引绳一端连接设于探班远离支撑架的一端上,所述牵引绳另一端沿着滑轮设于滑轮下方,所述配重块连接设于牵引绳下,所述辅助按摩组件一端连接设于按摩组件上,所述辅助按摩组件另一端设于座椅侧壁上,使用时,患者坐在座椅上,大腿部放于支撑架上,小腿部弯曲放在按摩轮一和按摩轮二上,脚放置在踏板上,患者向基板的方向用力踩动踏板,弹簧压缩,由于小腿和按摩轮一和按摩轮二的摩擦力,小腿带动按摩轮一和按摩轮二转动,按摩轮一和按摩轮二对小腿进行滚动按摩,促进小腿的血液循环,同时踏板向基板的方向移动时通过牵引绳带着配重块向支撑板的方向移动,当患者不对踏板用力踩踏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踏板复位,此时牵引绳带着配重块落到大腿上,对大腿上部进行敲打按摩,通过按摩组件,一方面不需借助其他外部能源,更为节能环保,另一方面患者在不断重
复抬起和放下小腿的使用过程中也对自身的腿部肌肉和膝关节进行了有效地运动和锻炼,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能够避免患者出现肌无力的症状,实现了锻炼功能和按摩功能的结合。
6.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按摩组件包括连接板、转杆、偏心板、传送带、限位板、开口和敲击锤,所述连接板设于座椅和支撑架之间,所述转杆可转动设于连接板上,所述偏心板偏心套接设于转杆上,所述传送带一端连接设于转轴上且另一端连接设于转杆上,所述限位板设于座椅和支撑架之间,所述限位板设于连接板上方,所述开口设于限位板上,所述敲击锤一端设于限位板上,所述敲击锤另一端贯穿开口设于限位板下,小腿在反复踩踏踏板的过程中,小腿带着按摩轮一转动,按摩轮一带着转轴转动,转轴通过传送带带着转杆转动,转杆带着偏心板转动,偏心板在转动过程中带着敲击锤沿着开口上下运动,敲击锤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对大腿下部进行反复的敲打,通过辅助按摩组件实现了对大腿下部的辅助按摩,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的按摩效果。
7.进一步地,所述放置组件包括连接管、底板、滑轨二、滑轨三和限位块,所述连接管设于支撑板上,所述底板设于连接管上,所述滑轨二设于底板上端,所述滑轨三设于底板下端,所述限位块对称设有两组,所述两组限位块连接设于滑轨二和滑轨三之间,将电子产品放置在底板上,调整限位块的位置,使得限位块对电子产品实现固定,通过放置组件使得病人在做康复治疗时可以通过电子产品愉悦身心,提高了病人锻炼过程中的舒适度。
8.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块下设有橡胶球,提高了配重块对患者腿部击打的舒适度。
9.进一步地,所述椅座上设有坐垫,进一步提升了患者锻炼时的舒适度。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为金属定型软管材质制成,患者可以通过连接管调节底板的角度,提升患者锻炼时的娱乐效果。
11.进一步地,所述转杆到偏心板边缘的最大距离小于转杆到限位板的距离,保障了偏心板的转动效果。
12.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下设有福马轮,方便了患者对整个装置的移动。
13.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神经外科按摩装置,操作简单,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使用时,按摩轮一和按摩轮二对小腿进行滚动按摩,促进小腿的血液循环,同时踏板向基板的方向移动时通过牵引绳带着配重块向支撑板的方向移动,当患者不对踏板用力踩踏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踏板复位,此时牵引绳带着配重块落到大腿上,对大腿上部进行敲打按摩,通过按摩组件,一方面不需借助其他外部能源,更为节能环保,另一方面患者在不断重复抬起和放下小腿的使用过程中也对自身的腿部肌肉和膝关节进行了有效地运动和锻炼,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能够避免患者出现肌无力的症状,实现了锻炼功能和按摩功能的结合,通过辅助按摩组件实现了对大腿下部的辅助按摩,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的按摩效果,通过放置组件使得病人在做康复治疗时可以通过电子产品愉悦身心,提高了病人锻炼过程中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外科按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局部放大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外科按摩装置的放置组件的侧视图。
17.其中,1、基板,2、座椅,3、按摩组件,4、放置组件,5、支撑架,6、转轴,7、按摩轮一,8、连接轴,9、按摩轮二,10、滑轨一,11、踏板, 12、弹簧,13、支撑柱,14、支撑板,15、支撑轴,16、滑轮,17、牵引绳, 18、配重块,19、辅助按摩组件,20、连接板,21、转杆,22、偏心板,23、传送带,24、限位板,25、开口,26、敲击锤,27、连接管,28、底板,29、滑轨二,30、滑轨三,31、限位块,32、橡胶球,33、坐垫,34、福马轮。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0.如图1-3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外科按摩装置,包括基板1、座椅2、按摩组件3和放置组件4,所述座椅2设于基板1上,所述按摩组件3设于基板1上,所述放置组件4设于按摩组件3上,所述按摩组件3包括支撑架5、转轴6、按摩轮一7、连接轴8、按摩轮二9、滑轨一10、踏板11、弹簧12、支撑柱13、支撑板14、支撑轴15、滑轮16、牵引绳17、配重块18和辅助按摩组件19,所述支撑架5设于基板1上,所述转轴6可转动设于支撑架5侧壁上,所述按摩轮一7套接设于转轴6上,所述连接轴8设有多组,所述多组连接轴8设于支撑架5侧壁上,所述按摩轮二9套接设于连接轴8上,所述滑轨一10设于支撑架5侧壁上,所述滑轨一10设于按摩轮二9下方,所述踏板11 设于滑轨一10上,所述弹簧12设有多组,所述多组弹簧12设于踏板11和基板1之间,所述支撑柱13设于基板1上且设于支撑架5远离座椅2的一侧,所述支撑板14设于支撑柱13上,所诉支撑轴15设于支撑板14下,所述滑轮 16设于支撑轴15上,所述牵引绳17一端连接设于探班远离支撑架5的一端上,所述牵引绳17另一端沿着滑轮16设于滑轮16下方,所述配重块18连接设于牵引绳17下,所述辅助按摩组件19一端连接设于按摩组件3上,所述辅助按摩组件19另一端设于座椅2侧壁上。
21.所述辅助按摩组件19包括连接板20、转杆21、偏心板22、传送带23、限位板24、开口25和敲击锤26,所述连接板20设于座椅2和支撑架5之间,所述转杆21可转动设于连接板20上,所述偏心板22偏心套接设于转杆 21上,所述传送带23一端连接设于转轴6上且另一端连接设于转杆21上,所述限位板24设于座椅2和支撑架5之间,所述限位板24设于连接板20上方,所述开口25设于限位板24上,所述敲击锤26一端设于限位板24上,所述敲击锤26另一端贯穿开口25设于限位板24下。
22.所述放置组件4包括连接管27、底板28、滑轨二29、滑轨三30和限位块 31,所述连接管27设于支撑板14上,所述底板28设于连接管27上,所述滑轨二29设于底板28上端,所述滑轨三30设于底板28下端,所述限位块31 对称设有两组,所述两组限位块31连接设于滑轨
二29和滑轨三30之间。
23.所述配重块18下设有橡胶球32。
24.所述椅座上设有坐垫33。
25.所述连接管27为金属定型软管材质制成。
26.所述转杆21到偏心板22边缘的最大距离小于转杆21到限位板24的距离。
27.所述基板1下设有福马轮34。
28.具体使用时,患者坐在座椅2上,大腿部放于支撑架5上,小腿部弯曲放在按摩轮一7和按摩轮二9上,脚放置在踏板11上,患者向基板1的方向用力踩动踏板11,弹簧12压缩,由于小腿和按摩轮一7和按摩轮二9的摩擦力,小腿带动按摩轮一7和按摩轮二9转动,按摩轮一7和按摩轮二9对小腿进行滚动按摩,促进小腿的血液循环,同时踏板11向基板1的方向移动时通过牵引绳17带着配重块18向支撑板14的方向移动,当患者不对踏板11用力踩踏时,在弹簧12的弹力作用下,踏板11复位,此时牵引绳17带着配重块 18落到大腿上,对大腿上部进行敲打按摩,小腿在反复踩踏踏板11的过程中,小腿带着按摩轮一7转动,按摩轮一7带着转轴6转动,转轴6通过传送带23带着转杆21转动,转杆21带着偏心板22转动,偏心板22在转动过程中带着敲击锤26沿着开口25上下运动,敲击锤26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对大腿下部进行反复的敲打,将电子产品放置在底板28上,调整限位块31的位置,使得限位块31对电子产品实现固定。
2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神经外科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座椅、按摩组件和放置组件,所述座椅设于基板上,所述按摩组件设于基板上,所述放置组件设于按摩组件上,所述按摩组件包括支撑架、转轴、按摩轮一、连接轴、按摩轮二、滑轨一、踏板、弹簧、支撑柱、支撑板、支撑轴、滑轮、牵引绳、配重块和辅助按摩组件,所述支撑架设于基板上,所述转轴可转动设于支撑架侧壁上,所述按摩轮一套接设于转轴上,所述连接轴设有多组,所述多组连接轴设于支撑架侧壁上,所述按摩轮二套接设于连接轴上,所述滑轨一设于支撑架侧壁上,所述滑轨一设于按摩轮二下方,所述踏板设于滑轨一上,所述弹簧设有多组,所述多组弹簧设于踏板和基板之间,所述支撑柱设于基板上且设于支撑架远离座椅的一侧,所述支撑板设于支撑柱上,所诉支撑轴设于支撑板下,所述滑轮设于支撑轴上,所述牵引绳一端连接设于探班远离支撑架的一端上,所述牵引绳另一端沿着滑轮设于滑轮下方,所述配重块连接设于牵引绳下,所述辅助按摩组件一端连接设于按摩组件上,所述辅助按摩组件另一端设于座椅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外科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按摩组件包括连接板、转杆、偏心板、传送带、限位板、开口和敲击锤,所述连接板设于座椅和支撑架之间,所述转杆可转动设于连接板上,所述偏心板偏心套接设于转杆上,所述传送带一端连接设于转轴上且另一端连接设于转杆上,所述限位板设于座椅和支撑架之间,所述限位板设于连接板上方,所述开口设于限位板上,所述敲击锤一端设于限位板上,所述敲击锤另一端贯穿开口设于限位板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外科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组件包括连接管、底板、滑轨二、滑轨三和限位块,所述连接管设于支撑板上,所述底板设于连接管上,所述滑轨二设于底板上端,所述滑轨三设于底板下端,所述限位块对称设有两组,所述两组限位块连接设于滑轨二和滑轨三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神经外科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下设有橡胶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神经外科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上设有坐垫。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神经外科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金属定型软管材质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神经外科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到偏心板边缘的最大距离小于转杆到限位板的距离。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神经外科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下设有福马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按摩装置,包括基板、座椅、按摩组件和放置组件,所述座椅设于基板上,所述按摩组件设于基板上,所述放置组件设于按摩组件上。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腿部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通过按摩组件和辅助按摩组件,使得患者通过小腿的运动即可实现对患者的小腿和大腿的敲击按摩,同时通过放置组件可以放置电子产品,使得客户在锻炼时不会感到无聊的神经外科按摩装置。会感到无聊的神经外科按摩装置。会感到无聊的神经外科按摩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姚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姚略
技术研发日:2021.09.26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