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8-10  128



1.本实用新型涉及介入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


背景技术:

2.介入放射学依靠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利用穿刺和导管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并以治疗为主的一门学科,它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高、见效快、可重复性强等特点,介入治疗已成为和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并列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通常介入导管室会通过支架对所需医疗设备进行安装,以便在治疗时使用。
3.但是,现有的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在使用时,调节范围相对较小,使得在对病人进不同部位进行检测诊断时,需病人反复移动,使得诊断和治疗较为不便,且目前的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在进行位置调节时,线路容易发生缠绕,给使用带来麻烦。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顶板,所述第一安装顶板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二安装顶板,所述第一安装顶板的一侧面中部设置有第一安装盒,所述第一安装盒的内侧位于与第二安装顶板相对处设置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的一侧面中部设置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安装顶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盒,所述第一安装盒和第二安装盒的一侧面下端均设置有输电线,所述第一安装盒和第二安装盒的内部位于与输电线相对处均开设有腔室,且腔室的内部底端设置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设置有收线转杆,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板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一安装顶板的另一侧面中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安装顶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二安装顶板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丝杆。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安装顶板的下表面位于与第二滑块相对应处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相适配,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一安装顶板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安装顶板为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滑块的一侧面位于有第二丝杆相对应处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丝杆与第二螺纹孔相适配,所述第二丝杆与第二滑块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与第一安装顶板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安装顶板的下表面位于与第一滑块相对处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相适配,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安装顶板为滑动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滑块的一侧面位于与第一丝杆相对应处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一螺纹孔相适配,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一滑块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二安装顶板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线转杆与安装板为转动连接,所述收线转杆的一端与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输电线的一端缠绕于收线转杆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滑块的下表面设置有伸缩气缸,且伸缩气缸的一端设置有操作板,所述操作板的一侧面设置有控制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本设计的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在使用时,调节范围相对较大,使得在对病人进不同部位进行检测诊断时,无需病人反复移动,即可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较为不便,根据所需,可以通过第三电机带动收线转杆,进而快速的对输电线进行收放,使得在使用本设计时,不易发生缠线现象,有效的保障检查和治疗的有序进行。
附图说明
12.图1为一种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一种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一种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中局部放大示意图;
15.图4为一种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中第一安装盒内部剖视图。
16.图中:1、第一安装顶板;2、第一安装盒;3、第二安装顶板;4、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6、第二安装盒;7、第一滑块;8、伸缩气缸;9、操作板;10、控制器;11、输电线;12、第二滑块;13、第一丝杆;14、第一滑槽;15、第二滑槽;16、第一螺纹孔;17、第二丝杆;18、第二螺纹孔;19、安装板;20、收线转杆;21、第三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7.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顶板1,第一安装顶板1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二安装顶板3,第一安装顶板1的一侧面中部设置有第一安装盒2,第一安装盒2的内侧位于与第二安装顶板3相对处设置有第二滑块12,且第二滑块12的一侧面中部设置有第二丝杆17,第二安装顶板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盒6,第一安装盒2和第二安装盒6的一侧面下端均设置有输电线11,第一安装盒2和第二安装盒6的内部位于与输电线11相对处均开设有腔室,且腔室的内部底端设置两个安装板19,两个安装板19之间设置有收线转杆20,其中一个安装板19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三电机21,第一安装顶板1的另一侧面中部设置有第二电机5,第二安装顶板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机4,第二安装顶板3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一滑块7,且第一滑块7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丝杆13。
18.第一安装顶板1的下表面位于与第二滑块12相对应处开设有第二滑槽15,第二滑块12与第二滑槽15相适配,第二滑块12与第一安装顶板1为滑动连接,第二滑块12与第二安装顶板3为固定连接,在使用时,可以使得在对第二滑块12位置进行调节时,结构更加稳定。
19.第二滑块12的一侧面位于有第二丝杆17相对应处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8,第二丝杆17与第二螺纹孔18相适配,第二丝杆17与第二滑块12为螺纹连接,第二丝杆17与第一安装
顶板1为转动连接,第二丝杆17的一端与第二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第二丝杆17与第二滑块12螺纹转动,进而快速的对第二滑块12的位置进行调节。
20.第二安装顶板3的下表面位于与第一滑块7相对处开设有第一滑槽14,第一滑块7与第一滑槽14相适配,第一滑块7与第二安装顶板3为滑动连接,在使用时,可以使得第一滑块7在进行位置调节时,结构更加稳定。
21.第一滑块7的一侧面位于与第一丝杆13相对应处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6,第一丝杆13与第一螺纹孔16相适配,第一丝杆13与第一滑块7为螺纹连接,第一丝杆13与第二安装顶板3为转动连接,第一丝杆13的一端与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使用时,通过第一丝杆13与第一滑块7螺纹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块7滑动。
22.收线转杆20与安装板19为转动连接,收线转杆20的一端与第三电机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输电线11的一端缠绕于收线转杆20的外表面,第一滑块7的下表面设置有伸缩气缸8,且伸缩气缸8的一端设置有操作板9,操作板9的一侧面设置有控制器10,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第三电机21带动收线转杆20,进而快速的对输电线11进行收放,使得在使用本设计时,不易发生缠线现象,有效的保障检查和治疗的有序进行。
2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机4、第二电机5和第三电机21的型号均为(42hd步进电机系列),伸缩气缸8的型号为(qgs气缸系列)。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设计在使用时,只需将本设计通过第一安装顶板1安装至介入导管室的屋顶即可,根据所需,通过控制器10上对应按钮,使得第一电机4和第二电机5转动,带动第二滑块12和第一滑块7进行滑动,进而快速的对操作板9的位置进行调节至所需位置,同时,通过控制器10上对应按钮,使得第三电机21转动,带动收线转杆20转动,进而快速的对输电线11进行收放,根据所需,通过控制器10上对应按钮,使得伸缩气缸8伸缩,带动操作板9移动至所需使用高度。
25.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顶板(1)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二安装顶板(3),所述第一安装顶板(1)的一侧面中部设置有第一安装盒(2),所述第一安装盒(2)的内侧位于与第二安装顶板(3)相对处设置有第二滑块(12),且第二滑块(12)的一侧面中部设置有第二丝杆(17),所述第二安装顶板(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盒(6),所述第一安装盒(2)和第二安装盒(6)的一侧面下端均设置有输电线(11),所述第一安装盒(2)和第二安装盒(6)的内部位于与输电线(11)相对处均开设有腔室,且腔室的内部底端设置两个安装板(19),两个所述安装板(19)之间设置有收线转杆(20),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板(19)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三电机(21),所述第一安装顶板(1)的另一侧面中部设置有第二电机(5),所述第二安装顶板(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二安装顶板(3)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一滑块(7),且第一滑块(7)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一丝杆(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顶板(1)的下表面位于与第二滑块(12)相对应处开设有第二滑槽(15),所述第二滑块(12)与第二滑槽(15)相适配,所述第二滑块(12)与第一安装顶板(1)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块(12)与第二安装顶板(3)为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块(12)的一侧面位于有第二丝杆(17)相对应处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8),所述第二丝杆(17)与第二螺纹孔(18)相适配,所述第二丝杆(17)与第二滑块(12)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丝杆(17)与第一安装顶板(1)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17)的一端与第二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顶板(3)的下表面位于与第一滑块(7)相对处开设有第一滑槽(14),所述第一滑块(7)与第一滑槽(14)相适配,所述第一滑块(7)与第二安装顶板(3)为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7)的一侧面位于与第一丝杆(13)相对应处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6),所述第一丝杆(13)与第一螺纹孔(16)相适配,所述第一丝杆(13)与第一滑块(7)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杆(13)与第二安装顶板(3)为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13)的一端与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转杆(20)与安装板(19)为转动连接,所述收线转杆(20)的一端与第三电机(2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输电线(11)的一端缠绕于收线转杆(20)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滑块(7)的下表面设置有伸缩气缸(8),且伸缩气缸(8)的一端设置有操作板(9),所述操作板(9)的一侧面设置有控制器(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入医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顶板,所述第一安装顶板的下表面中部设置有第二安装顶板,所述第一安装盒的内侧位于与第二安装顶板相对处设置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的一侧面中部设置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一安装顶板的一侧面中部设置有第一安装盒,所述第二安装顶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盒,所述第一安装盒和第二安装盒的一侧面下端均设置有输电线,所述第一安装盒和第二安装盒的内部位于与输电线相对处均开设有腔室。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本设计的介入导管室用的支架在使用时,调节范围相对较大,使得在对病人进不同部位进行检测诊断时,无需病人反复移动。无需病人反复移动。无需病人反复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耀 丁立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荣耀
技术研发日:2021.01.18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