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咬口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8-11  1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内窥镜咬口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医院中常用的内窥镜、胃肠镜的检查,尤其是胃肠镜的检查,主要为诊断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疾病的最可靠方法,它需借助一条纤细柔软的管子,插入患者的胃肠中,医生通过在管头安装的摄像头,再借助外部的显示器就可清楚的观看到患者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上的病变,此项检查都需经过患者的口腔进入到检查的器官,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往往会对口部内窥镜进行损坏,同时也会伤害到患者牙齿,
3.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内窥镜固定不稳,容易脱落;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内窥镜咬口器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因此,急需一种内窥镜咬口气来解决当前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内窥镜咬口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窥镜遭到损坏、伤到患者牙齿、内窥镜固定不稳和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的问题,避免了患者在内窥镜治疗过程中内窥镜和患者牙齿受到损害,同时也满足不同患者对内窥镜咬合部位的需求。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内窥镜咬口器,包括本体,本体上固接有一对约束带,本体内滑动连接有一对定位片,本体内设置有与定位片相配合的第一固定机构,本体内滑动连接有一对支撑块,本体内设置有与支撑块相配合的第一滑动机构,本体上设置有与支撑块相配合的滑槽。
6.进一步地:第一滑动机构包括本体上转动连接的第一蜗杆,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杆相啮合的第一蜗轮,第一蜗轮两侧均同轴固接有第二连接锥齿轮,本体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连接锥齿轮相啮合的第一连接锥齿轮,第一连接锥齿轮同轴固接有第一调节螺柱,一对支撑块均与第一调节螺柱相螺接。
7.进一步地:第一调节螺柱为双螺纹螺杆,一对支撑块分别螺接在第一调节螺柱方向相反的螺纹上。
8.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定位片上固接第一滑柱,第一滑柱上固接有防护顶板,第一滑柱上外套接有固定弹簧,固定弹簧一端与本体固接,固定弹簧另一端与防护顶板固接。
9.进一步地:定位片为弧形结构,支撑块为半圆形结构。
10.进一步地:支撑块上设置有防护橡胶软垫。
11.进一步地:约束带由弹性材质的布料构成,约束带上设置有相配合的魔术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增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操作简单;第一固定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对内窥镜的固定,避免了内窥镜的脱落,第一滑动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对支撑块范围的调节,满足了不同患者因
为口腔大小不同的需求,橡胶软垫的设置实现了对患者牙齿的防护。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立体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17.图中:1、本体,2、约束带,3、支撑块,4、第一调节螺柱,5、第一连接锥齿轮,6、第二连接锥齿轮,7、第一蜗轮,8、第一蜗杆,9、定位片,10、第一滑柱,11、固定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8.内窥镜咬口器,包括本体1,本体1上固接有一对约束带2,本体1内滑动连接有一对定位片9,本体1内设置有与定位片9相配合的第一固定机构,本体1内滑动连接有一对支撑块3,本体1内设置有与支撑块3相配合的第一滑动机构,本体1上设置有与支撑块3相配合的滑槽。
19.如图1和2所示:医护人员在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先支撑块3放置于患者口腔内,让患者咬住支撑块3,然后通过约束带2将本体1进行固定,然后根据患者需求通过第一滑动机构调节患者的开口度,从而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然后医护人员通过第一固定机构将内窥镜插入患者体内,当插入到合适位置后,医护人员松开第一固定机构,从而实现对内窥镜的固定;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窥镜遭到损坏、伤到患者牙齿、内窥镜固定不稳和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的问题,避免了患者在内窥镜治疗过程中内窥镜和患者牙齿受到损害,同时也满足不同患者对内窥镜咬合部位的需求。
20.第一滑动机构包括本体1上转动连接的第一蜗杆8,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杆8相啮合的第一蜗轮7,第一蜗轮7两侧均同轴固接有第二连接锥齿轮6,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连接锥齿轮6相啮合的第一连接锥齿轮5,第一连接锥齿轮5同轴固接有第一调节螺柱4,一对支撑块3均与第一调节螺柱4相螺接。
21.如图3所示:当医护人员转动第一蜗杆8时,第一蜗杆8通过第一蜗轮7带动第一蜗轮7两侧同轴固接的第二连接锥齿轮6转动,第二连接锥齿轮6转动通过第一连接锥齿轮5带动第一调节螺柱4进行转动,在两侧第一调节螺柱4转动的作用下带动一对支撑块3进行反向运动。
22.第一调节螺柱4为双螺纹螺杆,一对支撑块3分别螺接在第一调节螺柱4方向相反的螺纹上。
23.如图3所示:双螺纹螺杆第一调节螺柱4和支撑块3与第一调节螺柱4螺接的设置,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功能的完整性。
24.第一固定机构包括定位片9上固接第一滑柱10,第一滑柱10上固接有防护顶板,第一滑柱10上外套接有固定弹簧11,固定弹簧11一端与本体1固接,固定弹簧11另一端与防护顶板固接。
25.如图3所示:当医护人员将内窥镜管通过相配合的定位片9时,定位片9在本体1内进行滑动,从而带动第一滑柱10在本体1内进行滑动,在此过程中固定弹簧11被压缩,当内窥镜管不动时,在固定弹簧11作用下对内窥镜管进行固定。
26.定位片9为弧形结构,支撑块3为半圆形结构。
27.如图2和3所示:定位片9和支撑块3结构的设置更加符合了人体学设计。
28.支撑块3上设置有防护橡胶软垫。
29.如图3所示:橡胶软垫的设置实现了对患者牙齿的保护。
30.约束带2由弹性材质的布料构成,约束带2上设置有相配合的魔术贴。
31.如图1所示:约束带2的设置满足了不同患者的需求。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33.如图1、2和3所示:医护人员在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先支撑块3放置于患者口腔内,让患者咬住支撑块3,然后通过约束带2将本体1进行固定,然后根据患者需求通过第一滑动机构调节患者的开口度,从而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在此过程中,当医护人员转动第一蜗杆8时,第一蜗杆8通过第一蜗轮7带动第一蜗轮7两侧同轴固接的第二连接锥齿轮6转动,第二连接锥齿轮6转动通过第一连接锥齿轮5带动第一调节螺柱4进行转动,在两侧第一调节螺柱4转动的作用下带动一对支撑块3进行反向运动;双螺纹螺杆第一调节螺柱4和支撑块3与第一调节螺柱4螺接的设置,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功能的完整性;然后医护人员通过第一固定机构将内窥镜插入患者体内,当插入到合适位置后,医护人员松开第一固定机构,从而实现对内窥镜的固定;当医护人员将内窥镜管通过相配合的定位片9时,定位片9在本体1内进行滑动,从而带动第一滑柱10在本体1内进行滑动,在此过程中固定弹簧11被压缩,当内窥镜管不动时,在固定弹簧11作用下对内窥镜管进行固定;定位片9和支撑块3结构的设置更加符合了人体学设计;橡胶软垫的设置实现了对患者牙齿的保护;约束带2的设置满足了不同患者的需求;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窥镜遭到损坏、伤到患者牙齿、内窥镜固定不稳和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的问题,避免了患者在内窥镜治疗过程中内窥镜和患者牙齿受到损害,同时也满足不同患者对内窥镜咬合部位的需求。

技术特征:
1.内窥镜咬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固接有一对约束带(2),本体(1)内滑动连接有一对定位片(9),本体(1)内设置有与定位片(9)相配合的第一固定机构,本体(1)内滑动连接有一对支撑块(3),本体(1)内设置有与支撑块(3)相配合的第一滑动机构,本体(1)上设置有与支撑块(3)相配合的滑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咬口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滑动机构包括本体(1)上转动连接的第一蜗杆(8),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杆(8)相啮合的第一蜗轮(7),第一蜗轮(7)两侧均同轴固接有第二连接锥齿轮(6),本体(1)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连接锥齿轮(6)相啮合的第一连接锥齿轮(5),第一连接锥齿轮(5)同轴固接有第一调节螺柱(4),一对支撑块(3)均与第一调节螺柱(4)相螺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咬口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调节螺柱(4)为双螺纹螺杆,一对支撑块(3)分别螺接在第一调节螺柱(4)方向相反的螺纹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咬口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机构包括定位片(9)上固接第一滑柱(10),第一滑柱(10)上固接有防护顶板,第一滑柱(10)上外套接有固定弹簧(11),固定弹簧(11)一端与本体(1)固接,固定弹簧(11)另一端与防护顶板固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咬口器,其特征在于:定位片(9)为弧形结构,支撑块(3)为半圆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咬口器,其特征在于:支撑块(3)上设置有防护橡胶软垫。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咬口器,其特征在于:约束带(2)由弹性材质的布料构成,约束带(2)上设置有相配合的魔术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内窥镜咬口器;包括本体,本体上固接有一对约束带,本体内滑动连接有一对定位片,本体内设置有与定位片相配合的第一固定机构,本体内滑动连接有一对支撑块,本体内设置有与支撑块相配合的第一滑动机构,本体上设置有与支撑块相配合的滑槽;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窥镜遭到损坏、伤到患者牙齿、内窥镜固定不稳和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的问题,避免了患者在内窥镜治疗过程中内窥镜和患者牙齿受到损害,同时也满足不同患者对内窥镜咬合部位的需求。时也满足不同患者对内窥镜咬合部位的需求。时也满足不同患者对内窥镜咬合部位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秦诗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深圳市坪山区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7.15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