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紫外线布料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8-12  134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紫外线布料。


背景技术:

2.布料是人们常用的材料,可以用来制成一些防紫外线的衣物或者其他遮阳物品,现有技术中的布料一般通过将布料编织得紧密的方式来减少眼光穿过布料的数量,进而起到防紫外线的效果,但是这种布料会导致用户感到闷热,容易使用户出汗,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遮阳帽佩戴不舒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紫外线布料及使用该布料的遮阳帽来解决上述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紫外线布料,包括:
5.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一织物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的材质均为棉;
6.所述第一织物层包括四方循环设置的第一花型,所述第一花型由七条第一经纱和四条第一纬纱同面交织而成,其中,第一条第一纬纱从左往右的组织点为第一纬纱五下一上一下,第二条第一纬纱从左往右的组织点为第一纬纱一上三下一上两下,第三条第一纬纱从左往右的组织点为第一纬纱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三下,第四条第一纬纱从左往右的组织点为第一纬纱两下一上三下一上;
7.第二织物层,所述第二织物层设置在第一织物层的内侧并且与第一织物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织物层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均为椰炭纤维;
8.第三织物层,所述第三织物层设置在第二织物层的内侧并且与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织物层由第三经纱和第三纬纱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第三经纱为棉纱,所述第三纬纱为麻线。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经纱采用32s的棉纱,所述第一纬纱采用12s的棉纱。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织物层中,棉纱占比为60%,麻线占比为40%。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经纱上和第二纬纱上均缠绕有多股聚乳酸纤维。
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织物层上附着有紫外线吸收剂。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防紫外线布料的第一织物层具有舒适的触感,第一织物层的第一花型使布料具有层次感;第二织物层采用环保的椰炭纤维制成,既具有优秀的防紫外线功能,又具有良好的吸湿和消臭能力;第三织物层采用棉麻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和防紫外线能力。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紫外线布料的实施例的第一织物层的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紫外线布料,包括:
20.第一织物层,第一织物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相互交织而成。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的材质均为棉,第一经纱采用32s的棉纱,第一纬纱采用12s的棉纱。
21.第一织物层包括四方循环设置的第一花型,第一花型由七条第一经纱和四条第一纬纱同面交织而成,其中,第一条第一纬纱从左往右的组织点为第一纬纱五下一上一下,第二条第一纬纱从左往右的组织点为第一纬纱一上三下一上两下,第三条第一纬纱从左往右的组织点为第一纬纱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三下,第四条第一纬纱从左往右的组织点为第一纬纱两下一上三下一上。
22.第一织物层根据上述的花型采用提花的编织方式进行编织,使布料的表面具有微凸的斜纹,纯棉的材质让第一织物层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和优秀的肌肤触感。
23.第二织物层,第二织物层设置在第一织物层的内侧并且与第一织物层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织物层和第一织物层的固定方式包括但是不限于胶水固定和缝合固定。
24.第二织物层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相互交织而成,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均为椰炭纤维。
25.椰炭纤维是一种环保纤维,椰炭纤维中含有椰炭颗粒,在制成服装后仍保持活性,对人体具有活化细胞和消除疲劳等保健功效。同时,椰炭纤维具有异型三叶结构,这种结构使椰炭纤维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因此含有椰炭纤维的产品对人体异味、油烟味和氨等化学气体有一定的吸收效果,能够起到一定的消臭的作用。
26.此外,椰炭纤维的远红外线释放率高达90%以上,能促进血液循环及改善人体环
境。纤维中的椰炭形成一种多孔渗水的表面,能快速大量吸收湿气,迅速扩散和挥发,保证干爽透气的效果,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环境和服用感觉。
27.第三织物层,第三织物层设置在第二织物层的内侧并且与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三织物层与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的固定方式包括但是不限于胶水固定和缝合固定。
28.第三织物层由第三经纱和第三纬纱相互交织而成,本实施例中,第三经纱为棉纱,第三纬纱为麻线。棉麻布料的主要成分为棉纤维,棉纤维是天然棉花组织,具有较好的吸湿性,棉纤维可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水分,其含水率为8
‑ꢀ
10%,这样就使得我们的肌肤接触纯棉纺织品时,让人感觉到的是柔软舒适,而不是干燥僵硬。此外,棉麻布料还能够有效地防止静电的产生,能够减轻人在静电环境中的胸闷、呼吸困难、头痛和焦躁不安等症状。
29.根据另外的实施方式,第二经纱上和第二纬纱上均缠绕有多股聚乳酸纤维,具体的,每根第二经纱上和第二纬纱上均缠绕设置有三根聚乳酸纤维。
30.聚乳酸(pla)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基及可再生生物降解材料,使用可再生的植物资源(如玉米、木薯等)所提出的淀粉原料制成。这种材料是以玉米等含淀粉的农产品为原料,依次经过发酵、缩聚和熔融的处理后,纺丝制成的纤维,是一种原料可种植、易种植,废弃物在自然界中可自然降解的合成纤维。
31.同时,聚乳酸纤维的纵面具有无规则的斑点及不连续的条纹,存在孔洞或裂缝,很容易形成毛细管效应从而表现出非常好的芯吸现象,水润湿性和水扩散性好。由于上述的纤维的形态结构,聚乳酸纤维具有很好的吸湿导湿性。
32.此外,聚乳酸纤维对紫外线的耐受力强,在室外暴晒500小时后,强度可保留55%左右,耐气候性好。以聚乳酸为原料得到的制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吸收性,以及抑菌性、阻燃性,并且在可降解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中,pla具有最好的抗热性。
33.将聚乳酸纤维缠绕设置在第二织物层的椰炭纤维上,既不会影响第二织物层的防紫外线效果,又能够提升布料的透气和吸湿性能。
34.根据另外的实施方式,第一织物层上附着有紫外线吸收剂,附着在第一织物层上的紫外线吸收剂能够在紫外线最先接触到布料时,将大部分紫外线吸收或者反射出去,能够减小内层布料的负担。
3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6.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紫外线布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一织物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的材质均为棉;所述第一织物层包括四方循环设置的第一花型,所述第一花型由七条第一经纱和四条第一纬纱同面交织而成,其中,第一条第一纬纱从左往右的组织点为第一纬纱五下一上一下,第二条第一纬纱从左往右的组织点为第一纬纱一上三下一上两下,第三条第一纬纱从左往右的组织点为第一纬纱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三下,第四条第一纬纱从左往右的组织点为第一纬纱两下一上三下一上;第二织物层,所述第二织物层设置在第一织物层的内侧并且与第一织物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织物层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均为椰炭纤维;第三织物层,所述第三织物层设置在第二织物层的内侧并且与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织物层由第三经纱和第三纬纱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第三经纱为棉纱,所述第三纬纱为麻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紫外线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采用32s的棉纱,所述纬纱采用12s的棉纱。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紫外线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经纱上和第二纬纱上均缠绕有多股聚乳酸纤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紫外线布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上附着有紫外线吸收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紫外线布料,包括: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一织物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的材质均为棉;所述第一织物层包括四方循环设置的第一花型;第二织物层,所述第二织物层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均为聚乳酸纤维;第三织物层,所述第三织物层由第三经纱和第三纬纱相互交织而成,所述第三经纱为棉纱,所述第三纬纱为麻线。这种防紫外线布料的第一织物层具有舒适的触感,第一花型使布料具有层次感;第二织物层采用环保的椰炭纤维制成,既具有优秀的防紫外线功能,又具有良好的吸湿和消臭能力;第三织物层采用棉麻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气和防紫外线能力。线能力。线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吴唐军 唐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广纺纺织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5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