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饮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送餐车。
背景技术:
2.为缩减人力成本和经营成本的要求,餐饮行业朝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餐厅往往使用智能送餐车代替人工进行送餐作业,但现有的智能送餐车会出现餐食错拿、丢件的情况。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避免餐食错拿、丢件的智能送餐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上述问题,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智能送餐车,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避免餐食错拿、丢件的智能送餐车。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送餐车,包括中控ecu单元,二维码验证单元、人机交互单元、扫码单元、柜门控制单元和柜体,
5.所述扫码单元固定在柜体外侧面上,所述扫码单元与中控ecu单元相连,用于对二维码信息的读取和采集,并将读取的二维码信息传输至中控ecu单元;
6.所述二维码验证单元与所述中控ecu单元相连,通过所述中控ecu单元将读取的二维码信息传输至所述二维码验证单元,从而进行二维码信息的验证,当确定信息正确后,发送该顾客所购买餐品的“存储信息”至送餐车中控ecu单元;
7.所述人机交互单元包括显示屏,所述人机交互单元与所述中控ecu单元电性连接,用于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
8.柜门控制单元与所述中控ecu单元相连,通过所述中控ecu单元发出的信号控制所述柜体闭锁或打开。
9.进一步地,还包括语音单元,所述语音单元与所述中控ecu单元电性连接,用于发出语音提醒顾客取餐后关好柜门。
10.进一步地,所述柜体包括送餐车本体、柜门、柜门锁、锁控板、滑动箱和放置盘,所述柜门锁固定在所述柜门上,所述锁控板与所述柜门锁电性连接,所述锁控板用于接收柜门控制单元的指令,所述柜门与所述送餐车本体转动连接,所述滑动箱设置在所述送餐车本体内,所述滑动箱的顶面和靠近所述柜门的一侧均设置为开口结构,所述放置盘设置在所述滑动箱内,为餐盒的放置提供空间。
11.进一步地,所述送餐车本体内部分割为若干储藏室,每所述储藏室的开口均转动连接有柜门,包括第一储藏室、第二储藏室、第三储藏室和第四储藏室,所述第一储藏室、第二储藏室、第三储藏室和第四储藏室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储藏室用于储藏冷菜,所述第二储藏室和第三储藏室内均安装有保温装置,用于储藏热菜,所述第四储藏室用
于储藏热汤。
12.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箱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轨和第二滑动轨,所述储藏室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固定轨和第二固定轨,所述第一滑动轨和第二滑动轨远离所述柜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止块,所述第一固定轨和所述第二固定轨靠近所述柜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止块,当所述第一挡止块与所述第二挡止块接触时,所述滑动箱处于第一位置。
13.进一步地,所述储藏室底部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水平设置,所述柜门靠近所述储藏室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平行设置,当所述柜门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位于同一平面上,当所述柜门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位于不同平面内。
14.进一步地,所述柜门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柜门的底边垂直设置,所述把手的底边与所述柜门的底边位于同一平面上,当所述柜门转动至水平位置时,所述把手的底部与所述柜体的侧面贴合,所述柜门处于打开位置;当所述柜门转动至竖直位置时,所述柜门处于闭合位置。
15.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箱内部设置有放置盘,所述放置盘与所述滑动箱底部通过减震机构连接,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缓冲弹簧、减震弹簧和弹簧导向轴,所述滑动箱内侧壁上开设有滑动槽,每所述滑动槽设置在不同侧壁上,两所述滑动槽相对设置,所述弹簧导向轴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弹簧导向轴外套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水平设置,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导向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导向轴连接,所述减震弹簧固定在所述滑动箱的底面,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箱的内侧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至少设置为两个。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实用新型通过二维码验证单元、扫码单元、柜门控制单元的配合设置,验证顾客的取餐二维码从而确认打开信息,自动打开柜门方便顾客取餐,保证在餐品配送过程中不错拿不丢件,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送餐车的智能化。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送餐车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柜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动箱与放置盘的连接示意图。
22.附图标记:中控ecu单元100、扫码单元200、人机交互单元300、显示屏301、送餐车本体410、柜门420、柜门锁430、锁控板440、滑动箱450、第一滑动轨451、第三挡止块453、第一滑块454、滑动槽456、放置盘460、储藏室470、第一滑轨473、第二滑轨474、把手480、减震机构490、缓冲弹簧491、减震弹簧492、弹簧导向轴493、语音单元600、二维码验证单元500、柜门控制单元700。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属于“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
26.如附图1-3所示的一种智能送餐车,包括中控ecu单元100,二维码验证单元500、人机交互单元300、扫码单元200、柜门420控制单元和柜体,扫码单元200固定在柜体外侧面上,扫码单元200与中控ecu单元100相连,用于对二维码信息的读取和采集,并将读取的二维码信息传输至中控ecu单元100;二维码验证单元500与中控ecu单元100相连,通过中控ecu单元100将读取的二维码信息传输至二维码验证单元500,从而进行二维码信息的验证。当确定信息正确后,发送该顾客所购买餐品的“存储信息”至送餐车中控ecu单元;人机交互单元300包括显示屏301,人机交互单元300与中控ecu单元100电性连接,用于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柜门控制单元700与中控ecu单元100相连,通过中控ecu单元100发出的信号控制柜体闭锁或打开。
27.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还包括语音单元600,语音单元600与中控ecu单元100电性连接,用于发出语音提醒顾客取餐后关好柜门420。
28.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柜体包括送餐车本体410、柜门420、柜门锁430、锁控板440、滑动箱450和放置盘460,柜门锁430固定在柜门420上,锁控板440与柜门锁430电性连接,锁控板440用于接收柜门控制单元700的指令,柜门420与送餐车本体410转动连接,滑动箱450设置在送餐车本体410内,滑动箱450的顶面和靠近柜门420的一侧均设置为开口结构,放置盘460设置在滑动箱450内,为餐盒的放置提供空间。
29.使用时,首先点击显示屏301上的扫码按钮进行取餐,人机交互单元300发送“扫码信息”至送中控ecu单元100,进而送中控ecu单元100发送“扫码指令”至扫码单元200,扫码单元200便开始工作,扫描顾客手中的二维码信息,并发送“二维码信息”至送中控ecu单元100,接着送中控ecu单元100发送“验证信息”至二维码验证单元500,二维码验证单元500验证“二维码信息”正确后,发送该顾客所购买餐品的“存储信息”至送中控ecu单元100,送中控ecu单元100发送“存储信息”至柜门控制单元700,柜门控制单元700通过锁控板440控制相应的柜门锁430自动打开。最后柜门控制单元700会发送“柜门420已开”信号至送中控ecu单元100,送中控ecu单元100便会发送“语音提醒”指令至语音单元600,语音单元600发出“请关好柜门420”语音提醒顾客取餐后关好柜门420。
30.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送餐车本体410内部分割为若干储藏室470,每储藏室470的开口均转动连接有柜门420,包括第一储藏室、第二储藏室、第三储藏室和第四储藏室,第
一储藏室、第二储藏室、第三储藏室和第四储藏室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第一储藏室用于储藏冷菜,第二储藏室和第三储藏室内均安装有保温装置,用于储藏热菜,第四储藏室用于储藏热汤。
31.柜体还包括电池、电机和车轮,车轮设置在柜体底部,电机与车轮连接,电池为电机驱动车轮的运动提供动力。
32.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滑动箱450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轨451和第二滑动轨,储藏室470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固定轨和第二固定轨,第一滑动轨451和第二滑动轨远离柜门4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止块,第一固定轨和第二固定轨靠近柜门4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止块,当第一挡止块与第二挡止块接触时,滑动箱450处于第一位置。第一滑动轨451和第二滑动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挡止块453,通过第三挡止块453的设置可以对柜门锁430进行安装,同时也可以对滑动箱450的的滑动进行限位,避免滑动箱450滑出送餐车本体410。通过第一固定轨、第一滑动,第二固定轨和第二滑动轨的配合设置,便于为滑动箱450的滑动进行导向,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当第一挡止块和第二挡止块抵触时,滑动箱450处于打开状态的极限位置,为滑动箱450的滑动提供限位,避免滑动箱450滑出送餐车本体410。
3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储藏室470底部设置有第一滑轨473,第一滑轨473水平设置,柜门420靠近储藏室47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轨474,第一滑轨473和第二滑轨474平行设置,当柜门420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滑轨473和第二滑轨474位于同一平面上,当柜门420处于闭合位置时,第一滑轨473和第二滑轨474位于不同平面内。具体的,滑动箱450底部固定有第一滑块454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454与第一滑轨473配合设置,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474配合设置,当滑动箱450在储藏室470内滑动时,第一滑轨473为滑动箱450的滑动进行导向,当滑动箱450开始滑出储藏室470时,第二滑轨474继续为滑动箱450的滑动进行导向,第一滑轨473和第二滑轨474的设置增加了本实用新型和稳定性和滑动箱450滑动的顺滑性,并有效避免了当柜门420处于闭合位置时第一滑轨473和第二滑轨474的碰撞,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34.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柜门420上设置有把手480,把手480与柜门420的底边垂直设置,把手480的底边与柜门420的底边位于同一平面上,当柜门420转动至水平位置时,把手480的底部与柜体的侧面贴合,柜门420处于打开位置;当柜门420转动至竖直位置时,柜门420处于闭合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把手480的设置能够对柜门420的转动进行限位,保证柜门420处于打开位置时柜门420的水平,便于滑动箱450在第一滑轨473和第二滑轨474上的滑动,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避免餐食的翻洒。
3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滑动箱450内部设置有放置盘460,放置盘460与滑动箱450底部通过减震机构490连接,减震机构490包括缓冲弹簧491、减震弹簧492和弹簧导向轴493,滑动箱450内侧壁上开设有滑动槽456,每滑动槽456设置在不同侧壁上,两滑动槽456相对设置,弹簧导向轴493滑动设置在滑动槽456内,弹簧导向轴493外套设有缓冲弹簧491,缓冲弹簧491水平设置,缓冲弹簧491的一端与导向轴连接另一端与弹簧导向轴493连接,减震弹簧492固定在滑动箱450的底面,减震弹簧492的另一端与滑动箱450的内侧底面固定连接,减震弹簧492至少设置为两个。通过减震机构490的设置能够有减小放置盘460上的餐食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晃动,同时弹簧导向轴493的设置为弹簧的弹性方向进行限位,增加
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36.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送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控ecu单元(100),二维码验证单元(500)、人机交互单元(300)、扫码单元(200)、柜门控制单元(700)和柜体;所述扫码单元(200)固定在柜体外侧面上,所述扫码单元(200)与中控ecu单元(100)相连,用于对二维码信息的读取和采集,并将读取的二维码信息传输至中控ecu单元(100);所述二维码验证单元(500)与所述中控ecu单元(100)相连,通过所述中控ecu单元(100)将读取的二维码信息传输至所述二维码验证单元(500);所述人机交互单元(300)包括显示屏(301),所述人机交互单元(300)与所述中控ecu单元(100)电性连接,用于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柜门控制单元(700)与所述中控ecu单元(100)相连,通过所述中控ecu单元(100)发出的信号控制所述柜体闭锁或打开;所述柜体包括送餐车本体(410)、柜门(420)、柜门锁(430)、锁控板(440)、滑动箱(450)和放置盘(460),所述柜门锁(430)固定在所述柜门(420)上,所述锁控板(440)与所述柜门锁(430)电性连接,所述锁控板(440)用于接收柜门控制单元(700)的指令,所述柜门(420)与所述送餐车本体(410)转动连接,所述滑动箱(450)设置在所述送餐车本体(410)内,所述滑动箱(450)的顶面和靠近所述柜门(420)的一侧均设置为开口结构,所述放置盘(460)设置在所述滑动箱(450)内,为餐盒的放置提供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送餐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语音单元(600),所述语音单元(600)与所述中控ecu单元(100)电性连接,用于发出语音提醒顾客取餐后关好柜门(4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送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餐车本体(410)内部分割为若干储藏室(470),每所述储藏室(470)的开口均转动连接有柜门(420),包括第一储藏室、第二储藏室、第三储藏室和第四储藏室,所述第一储藏室、第二储藏室、第三储藏室和第四储藏室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所述第一储藏室用于储藏冷菜,所述第二储藏室和第三储藏室内均安装有保温装置,用于储藏热菜,所述第四储藏室用于储藏热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送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箱(450)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轨(451)和第二滑动轨,所述储藏室(470)内壁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固定轨和第二固定轨,所述第一滑动轨(451)和第二滑动轨远离所述柜门(4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止块,所述第一固定轨和所述第二固定轨靠近所述柜门(4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止块,当所述第一挡止块与所述第二挡止块接触时,所述滑动箱(450)处于第一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送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藏室(470)底部设置有第一滑轨(473),所述第一滑轨(473)水平设置,所述柜门(420)靠近所述储藏室(47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轨(474),所述第一滑轨(473)和所述第二滑轨(474)平行设置,当所述柜门(420)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滑轨(473)和所述第二滑轨(474)位于同一平面上,当所述柜门(420)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滑轨(473)和所述第二滑轨(474)位于不同平面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送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门(420)上设置有把手(480),所述把手(480)与所述柜门(420)的底边垂直设置,所述把手(480)的底边与所述柜门(420)的底边位于同一平面上,当所述柜门(420)转动至水平位置时,所述把手(480)的底部与所述柜体的侧面贴合,所述柜门(420)处于打开位置;当所述柜门(420)转动至竖直位
置时,所述柜门(420)处于闭合位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送餐车,包括中控ECU单元,二维码验证单元、人机交互单元、扫码单元、柜门控制单元和柜体。扫码单元与中控ECU单元相连,用于对二维码信息的读取和采集,并将读取的二维码信息传输至中控ECU单元;二维码验证单元与中控ECU单元相连,用于验证二维码信息与返回存储信息;人机交互单元包括显示屏,人机交互单元与中控ECU单元电性连接,用于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柜门控制单元与中控ECU单元相连,通过中控ECU单元发出的信号控制柜体闭锁或打开。本实用新型通过验证顾客的取餐二维码从而确认打开信息,自动打开柜门方便顾客取餐,保证在餐品配送过程中不错拿不丢件,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1.19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