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流架技术领域,具体为无动力分流架。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行李自动分拣系统在行李运输过程中,通过推臂或者分流机自动传送等方式将不同目的地行李运送至各自线路,在行李进行分拣时故障导致乘客误机,因而提出一种无动力分流架。
3.现有的无动力分流架仍存在以下缺陷:由于进行行李传送时,不方便对移动的行李进行分离移动,影响行李的存放效率,导致效率较低,由于分流架使用时间过长,对行李的洁净度造成影响,导致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对移动的行李进行分离移动,减少对行李存放效率的影响,减少对行李的洁净度造成影响,提高实用性的无动力分流架。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无动力分流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呈矩形设置有固定柱,并且各固定柱的顶端通过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并且第一固定杆的前端和第二固定杆的前端均开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前端设置有旋转轴,并且旋转轴的后端穿过第一圆孔并向第二固定杆的后端延伸,所述固定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电机,并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并且第一连接杆的前端和第二连接杆的前端均开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二圆孔,并且第一连接杆的前端设置有固定轴,并且固定轴的后端穿过第二圆孔并向第二连接杆的后端延伸,并且固定轴的圆周外壁上套装有传送带,并且传送带与旋转轴传动连接,所述底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并且第一支撑杆的前端和第二支撑杆的前端均开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三圆孔,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圆轴,并且第一圆轴穿过第三圆孔并向第二支撑杆的后端延伸,并且第一圆轴的圆周外壁上套装有转轮,并且转轮的圆周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底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电机,并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圆轴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并且第一竖杆的顶端和第二竖杆的顶端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的顶端设置有侧立板,并且连接板的顶端开设有的通孔,并且连接板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圆轴,并且第二圆轴的底端穿过通孔并向连接板的内部延伸,并且第二圆轴的圆周外壁上固定套装有支撑板,并且支撑板的左端开设有左右贯穿的穿孔,并且支撑板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三圆轴,并且各第三圆轴的圆周外壁上均套装有多个滚轮,所述底板的顶端设置有除尘装置,并且除尘装置包括气泵,所述气泵的右端连通设置有进尘管,并且进尘管的右端连通设置有软管,并且软管的右端连通设置有进尘外
壳,并且气泵的左端连通设置有出尘管,并且出尘管的左端连通设置有储存箱,并且储存箱的内部设置有储尘袋。
8.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和底板的顶端均设置有防尘罩,并且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位于各防尘罩的内部,并且各防尘罩的顶端均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散热孔,并且各防尘罩的顶端均设置有防尘滤网。
9.优选的,所述储存箱的左端开设有窗口,并且窗口处设置有透明挡板,并且透明挡板的底端与储存箱的左端下侧转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透明挡板的左端设置有固定扣,并且储存箱的左端设置有插销和销扣。
11.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端设置有管架,并且软管位于管架的上方。
12.优选的,所述第二圆轴的顶端设置有把手。
13.(三)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无动力分流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该无动力分流架,通过设置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转动带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转动带动传送带转动,传送带转动带动固定轴转动,从而对行李进行传动,通过设置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转动带动第一圆轴转动,第一圆轴转动带动转轮转动,从而对行李进行分流传动,通过设置第二圆轴,第二圆轴转动带动支撑板转动,第三圆轴转动带动行李传动,从而对行李进行传送,通过设置气泵,将尘土从进尘外壳吸入经过软管和进尘管,进入出尘管,最后进入储尘袋,从而对储尘袋进行放置。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储尘箱、储尘袋和透明挡板等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板;2、固定柱;3、固定板;4、第一固定杆;5、第二固定杆;6、旋转轴;7、第一电机;8、第一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10、固定轴;11、传送带;12、第一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4、第一圆轴;15、转轮;16、第二电机;17、第一竖杆;18、第二竖杆;19、连接板;20、侧立板;21、第二圆轴;22、支撑板;23、第三圆轴;24、滚轮;25、气泵;26、进尘管;27、软管;28、进尘外壳;29、出尘管;30、储存箱;31、储尘袋;32、防尘罩;33、防尘滤网;34、透明挡板;35、固定扣;36、插销;37、销扣;38、管架;3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
23.请参阅图1-4,无动力分流架,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端呈矩形设置有固定柱2,并
且各固定柱2的顶端通过固定板3连接,固定板3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杆4和第二固定杆5,并且第一固定杆4的前端和第二固定杆5的前端均开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圆孔,第一固定杆4的前端设置有旋转轴6,并且旋转轴6的后端穿过第一圆孔并向第二固定杆5的后端延伸,固定板3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电机7,并且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与旋转轴6固定连接,固定板3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连接杆9,并且第一连接杆8的前端和第二连接杆9的前端均开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二圆孔,并且第一连接杆8的前端设置有固定轴10,并且固定轴10的后端穿过第二圆孔并向第二连接杆9的后端延伸,并且固定轴10的圆周外壁上套装有传送带11,并且传送带11与旋转轴6传动连接,底板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并且第一支撑杆12的前端和第二支撑杆13的前端均开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三圆孔,第一支撑杆12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圆轴14,并且第一圆轴14穿过第三圆孔并向第二支撑杆13的后端延伸,并且第一圆轴14的圆周外壁上套装有转轮15,并且转轮15的圆周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凹槽,底板1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电机16,并且第二电机16的输出端与第一圆轴14的后端固定连接,底板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竖杆17和第二竖杆18,并且第一竖杆17的顶端和第二竖杆18的顶端通过连接板19连接,连接板19的顶端设置有侧立板20,并且连接板19的顶端开设有的通孔,并且连接板19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圆轴21,并且第二圆轴21的底端穿过通孔并向连接板19的内部延伸,并且第二圆轴21的圆周外壁上固定套装有支撑板22,并且支撑板22的左端开设有左右贯穿的穿孔,并且支撑板22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三圆轴23,并且各第三圆轴23的圆周外壁上均套装有多个滚轮24,底板1的顶端设置有除尘装置,并且除尘装置包括气泵25,气泵25的右端连通设置有进尘管26,并且进尘管26的右端连通设置有软管27,并且软管27的右端连通设置有进尘外壳28,并且气泵25的左端连通设置有出尘管29,并且出尘管29的左端连通设置有储存箱30,并且储存箱30的内部设置有储尘袋31,通过设置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转动带动旋转轴6转动,旋转轴6转动带动传送带11转动,传送带11转动带动固定轴10转动,从而对行李进行传动,通过设置第二电机16,第二电机16转动带动第一圆轴14转动,第一圆轴14转动带动转轮15转动,从而对行李进行分流传动,通过设置第二圆轴21,第二圆轴21转动带动支撑板22转动,第三圆轴23转动带动行李传动,从而对行李进行传送,通过设置气泵25,将尘土从进尘外壳28吸入经过软管27和进尘管26,进入出尘管29,最后进入储尘袋31,从而对储尘袋31进行放置。
24.还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固定板3的顶端和底板1的顶端均设置有防尘罩32,并且第一电机7和第二电机16分别位于各防尘罩32的内部,并且各防尘罩32的顶端均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散热孔,并且各防尘罩32的顶端均设置有防尘滤网33,方便对第一电机7和第二电机16进行防尘和散热,储存箱30的左端开设有窗口,并且窗口处设置有透明挡板34,并且透明挡板34的底端与储存箱30的左端下侧转动连接,方便对透明挡板34进行放置,透明挡板34的左端设置有固定扣35,并且储存箱30的左端设置有插销36和销扣37,方便对透明挡板34进行固定,底板1的顶端设置有管架38,并且软管27位于管架38的上方,方便对软管27进行放置,第二圆轴21的顶端设置有把手39,方便对第二圆轴21进行转动。
25.综上所述,该无动力分流架,在使用时,首先启动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转动带动旋转轴6转动,旋转轴6转动带动传送带11转动,传送带11转动带动固定轴10转动,从而对行李进行传动,启动第二电机16,第二电机16转动带动第一圆轴14转动,第一圆轴14转动带动转轮15转动,从而对行李进行分流传动,旋转把手39,把手39转动带动第二圆轴21转动,第
二圆轴21转动带动支撑板22转动,第三圆轴23转动带动行李传动,从而对行李进行传送,通过设置气泵25,将尘土从进尘外壳28吸入经过软管27和进尘管26,进入出尘管29,最后进入储尘袋31,从而对储尘袋31进行放置,使用固定扣35和插销36从而对透明挡板34进行固定,从而对储尘袋31进行处理和收集,选用型号为ye2-100的电机,此电机为市面上直接购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设备,在这里我们只是对其进行使用,并未对其进行结构和功能上的改进,在此我们不再详细赘述,且电机设置有与其配套的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的安装位置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控制,选用型号为ls100-80-160的气泵25。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无动力分流架,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呈矩形设置有固定柱(2),并且各固定柱(2)的顶端通过固定板(3)连接,所述固定板(3)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杆(4)和第二固定杆(5),并且第一固定杆(4)的前端和第二固定杆(5)的前端均开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固定杆(4)的前端设置有旋转轴(6),并且旋转轴(6)的后端穿过第一圆孔并向第二固定杆(5)的后端延伸,所述固定板(3)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电机(7),并且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与旋转轴(6)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3)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连接杆(9),并且第一连接杆(8)的前端和第二连接杆(9)的前端均开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二圆孔,并且第一连接杆(8)的前端设置有固定轴(10),并且固定轴(10)的后端穿过第二圆孔并向第二连接杆(9)的后端延伸,并且固定轴(10)的圆周外壁上套装有传送带(11),并且传送带(11)与旋转轴(6)传动连接,所述底板(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2)和第二支撑杆(13),并且第一支撑杆(12)的前端和第二支撑杆(13)的前端均开设有前后贯穿的第三圆孔,所述第一支撑杆(12)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圆轴(14),并且第一圆轴(14)穿过第三圆孔并向第二支撑杆(13)的后端延伸,并且第一圆轴(14)的圆周外壁上套装有转轮(15),并且转轮(15)的圆周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底板(1)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电机(16),并且第二电机(16)的输出端与第一圆轴(14)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的顶端设置有第一竖杆(17)和第二竖杆(18),并且第一竖杆(17)的顶端和第二竖杆(18)的顶端通过连接板(19)连接,所述连接板(19)的顶端设置有侧立板(20),并且连接板(19)的顶端开设有的通孔,并且连接板(19)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圆轴(21),并且第二圆轴(21)的底端穿过通孔并向连接板(19)的内部延伸,并且第二圆轴(21)的圆周外壁上固定套装有支撑板(22),并且支撑板(22)的左端开设有左右贯穿的穿孔,并且支撑板(22)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三圆轴(23),并且各第三圆轴(23)的圆周外壁上均套装有多个滚轮(24),所述底板(1)的顶端设置有除尘装置,并且除尘装置包括气泵(25),所述气泵(25)的右端连通设置有进尘管(26),并且进尘管(26)的右端连通设置有软管(27),并且软管(27)的右端连通设置有进尘外壳(28),并且气泵(25)的左端连通设置有出尘管(29),并且出尘管(29)的左端连通设置有储存箱(30),并且储存箱(30)的内部设置有储尘袋(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分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的顶端和底板(1)的顶端均设置有防尘罩(32),并且第一电机(7)和第二电机(16)分别位于各防尘罩(32)的内部,并且各防尘罩(32)的顶端均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散热孔,并且各防尘罩(32)的顶端均设置有防尘滤网(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动力分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箱(30)的左端开设有窗口,并且窗口处设置有透明挡板(34),并且透明挡板(34)的底端与储存箱(30)的左端下侧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分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挡板(34)的左端设置有固定扣(35),并且储存箱(30)的左端设置有插销(36)和销扣(3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动力分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设置有管架(38),并且软管(27)位于管架(38)的上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动力分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轴(21)的顶端设置有把手(3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流架技术领域,具体为无动力分流架,包括底板、固定柱、固定板、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旋转轴、第一电机、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固定轴、传送带、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圆轴、转轮、第二电机、第一竖杆、第二竖杆、连接板、侧立板和第二圆轴,并且第二圆轴的圆周外壁上固定套装有支撑板,并且支撑板的内侧壁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三圆轴,并且各第三圆轴的圆周外壁上均套装有多个滚轮,底板的顶端设置有除尘装置,包括气泵、进尘管、软管、进尘外壳、出尘管、储存箱和储尘袋,方便对移动的行李进行分离移动,减少对行李存放效率的影响,减少对行李的洁净度造成影响,提高实用性。提高实用性。提高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鑫宏 廖华川 张俊鑫 唐广龙 王志强 邢森 胡岳 李铁峰 于超 肖兵 赵武龙 张院生 汪鑫 蔡润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民航成都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8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