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型板材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薄型板材结构以及支撑平台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于板材安装在相应的平面上时,一般采用螺栓、螺钉或钉子进行固定安装,此类方式安装麻烦,因此人们研发了一种将连接部位进行隐藏的板材底面的t型槽,相应地通过t型连接柱与t型槽进行直接配合,然后t型连接柱与相应平面连接,t型槽中的卡位凸起部位厚度基于结构强度考虑需要设置较厚,并且t型连接柱上突出部也基于强度考虑也会设置较高,因此导致板材整体相对较厚,导致板材相对笨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提高使用效果和实用性能的薄型板材结构以及支撑平台结构。
4.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薄型板材结构,包括板本体和增强架,板本体包括卡位槽,卡位槽包括卡位凹陷、设置于卡位凹陷的至少一侧内壁上的卡位凸起和位于卡位凸起端部位置的开口,增强架包括分别附着于卡位凹陷的内壁上、以及卡位凸起的端部和内侧面上的硬质增强层。
5.作为优选,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包括连接段、定位段和位于定位段端部的突出部;突出部置于卡位凹陷内,并与卡位凸起相互限位;且定位段置于开口内。
6.作为优选,连接段上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外螺纹。
7.作为优选,硬质增强层为塑料层,且使增强架形成塑料增强架,或者硬质增强层为金属层,且使增强架形成金属增强架。
8.作为优选,卡位凹陷的相对应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卡位凸起。
9.作为另一方面,一种支撑平台结构,包括支撑架、紧固件和至少一块如以上所述的薄型板材结构,支撑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孔,薄型板材结构对应放置于支撑架上具有连接孔的位置上,薄型板材结构上的连接件贯穿连接孔,且连接件上的连接结构位于连接孔下方,紧固件与连接结构连接,使薄型板材结构的板本体在支撑架上固定。
10.作为优选,连接孔为长形孔。
11.作为优选,板本体为木塑板或铝塑板。
12.作为优选,支撑架包括至少一个框型支撑架。
13.作为优选,支撑架包括至少一块安装板。
14.作为优选,还包括至少一个架体,安装板与架体固定相连。
15.作为优选,框型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桌脚垫。
16.作为优选,桌脚垫包括连接柱和连接在连接柱上的连接套。
17.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薄型板材结构以及支撑平台结构,其结构通过一体式结构的
增强架使得卡位槽部位的结构强度增加,从而实现在较薄的板材下也同样具备相应的结构强度,同时达到板材较为轻便;另外在薄型板材结构安装后使得相应产品(桌子或装饰板)的重量极大程度上减轻,便于将相应产品(桌子或装饰板)搬起进行位移,而变换位置,同时利用长形孔使得连接件的位置可进行调整,进而对板本体进行位置调节。
附图说明
18.图1是第一种支撑平台结构示意图(一);
19.图2是第一种支撑平台结构示意图(二);
20.图3是a处放大图;
21.图4是第一种支撑平台结构示意图(三);
22.图5是b处放大图;
23.图6是第一种支撑平台结构仰视图;
24.图7是框型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c处放大图;
26.图9是框型支撑架的俯视图;
27.图10是连接件与套体的爆炸示意图
28.图11是第二种支撑平台结构示意图;
29.图12是带有第三种支撑平台结构的花架结构示意图(一);
30.图13是带有第三种支撑平台结构的花架结构示意图(二);
31.图14是带有第三种支撑平台结构的花架俯视图。
32.图中:支撑平台结构100、板本体101、支撑架102、桌脚垫103、安装板104、卡位槽105、卡位凹陷106、卡位凸起107、开口108、连接孔109、增强架110、硬质增强层111、连接柱112、连接套113、框型支撑架114、连接件120、定位段121、连接段122、突出部123、套体130、架体200。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实施例:
35.如附图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薄型板材结构,包括板本体101和增强架110,板本体101包括卡位槽105,卡位槽105包括卡位凹陷106、设置于卡位凹陷106的至少一侧内壁上的卡位凸起107和位于卡位凸起107端部位置的开口108,增强架110包括分别附着于卡位凹陷106的内壁上、以及卡位凸起107的端部和内侧面上的硬质增强层111。卡位凹陷106内壁上的硬质增强层111、卡位凸起107端部上的硬质增强层111和卡位凸起107端部内侧面上的硬质增强层111相互结合形成一体式的增强架110,其中,板本体101可以采用木塑板或铝塑板,同时,各硬质增强层111为塑料层,且使各增强架110形成塑料增强架,或者各硬质增强层111为金属层,且使各增强架110形成金属增强架;采用金属层时,各硬质增强层111均为
钢板,且使增强架110形成钢质增强架,以进一步在卡位槽105内增强板本体101强度,使得轻薄板的结构强度增加,提升使用性能,并且木塑板或铝塑板与钢质增强架采用包胶工艺一体成型薄型板材。
36.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件120,连接件120包括连接段122、定位段121和位于定位段121端部的突出部123;突出部123置于卡位凹陷106内,并与卡位凸起107相互限位;且定位段121置于开口108内,优选地,连接段122上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外螺纹。
37.另一实施例中,卡位凹陷106的相对应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卡位凸起107,相应地,突出部123被限位于两卡位凸起107上。
38.作为另一方面,一种支撑平台结构100,包括支撑架102、紧固件和至少一块如以上所述的薄型板材结构,支撑架10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孔109,薄型板材结构对应放置于支撑架102上具有连接孔109的位置上,薄型板材结构上的连接件120贯穿连接孔109,且连接件120上的连接结构位于连接孔109下方,紧固件与连接结构连接,使薄型板材结构的板本体101在支撑架102上固定,其中连接结构为外螺纹,而相应的紧固件包括带内螺纹的套体130,套体130与连接件120螺纹连接后,套体130的顶面与支撑架102上具有连接孔109的一侧面抵触,使得薄型板材结构的底面紧贴支撑架102上具有连接孔109的另一侧面上,以将薄型板材结构固定安装于支撑架102上。当薄型板材结构为多块时,相应的连接孔109也为多个,并且薄型板材结构数量与连接孔109数量一致。
39.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109为长形孔;连接件120可在长形孔中进行位移,使得薄型板材结构的位置得以调整。
40.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02包括至少一个框型支撑架114。采用框型支撑架114时,连接孔109设置于框型支撑架114的顶面,薄型板材结构放置于框型支撑架114的顶面;可将框型支撑架114设置为一个,一个时将框型支撑架114与地面接触的一个部分面积增大,使得放置平稳,并且薄型板材结构可设置为一块面积较大的结构或多块相互平行拼合的薄型板材结构,相应地,框型支撑架114上的连接孔109设置为一个或多个,连接件120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卡位槽105可以是一个长条形卡位槽105或多条长条形卡位槽105,采用多块薄型板材结构安装在一个支撑架102时,连接孔109必须设置为多个。
41.可将框型支撑架114设置为两个,一块面积较大的薄型板材结构或或多块相互平行拼合的薄型板材结构两端分别置于框型支撑架114顶面,相应地,两框型支撑架114顶面的连接孔109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卡位槽105可以是一条长条形卡位槽105或多条长条形卡位槽105,且长条形卡位槽105的两端均具有连接件120。
42.另一实施例中,支撑架102包括至少一块安装板104,安装板104上可安装一块或多块薄型板材结构后一个支撑平台结构100,且支撑平台可呈竖直状,如图11所示。
43.如图12-14所示,优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架体200,安装板104与架体200固定相连;安装板104可使用一块或多块,并且安装板104上可安装一块或多块薄型板材结构后形成一个支撑平台结构100,并且多块安装板104上均可安装一块薄型板材结构后形成多个支撑平台结构100;支撑平台结构100的安装板104与架体200固定相连后形花架,如果架体200上是多个支撑平台结构100,多个支撑平台结构100相互间隔设置。架体200的底面通过焊接固定或螺栓固定有垫块,安装板104可是与架体200焊接固定或螺栓固定;优选地,架体200可以是两个,并分别与安装板104的两端固定,此处支撑平台结构100呈横向水平状态。
44.在本实施例中,框型支撑架114的底部设置有桌脚垫103;优选地,桌脚垫103包括连接柱112和连接在连接柱112上的连接套113。连接套113为螺纹套,连接柱112为螺纹连接柱112,从而实现螺纹连接,螺纹连接柱112与框型支撑架114为一体式结构,或者螺纹连接柱112焊接在框型支撑架114上。
45.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薄型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板本体(101)和增强架(110),板本体(101)包括卡位槽(105),卡位槽(105)包括卡位凹陷(106)、设置于卡位凹陷(106)的至少一侧内壁上的卡位凸起(107)和位于卡位凸起(107)端部位置的开口(108),增强架(110)包括分别附着于卡位凹陷(106)的内壁上、以及卡位凸起(107)的端部和内侧面上的硬质增强层(1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120),连接件(120)包括连接段(122)、定位段(121)和位于定位段(121)端部的突出部(123);突出部(123)置于卡位凹陷(106)内,并与卡位凸起(107)相互限位;且定位段(121)置于开口(108)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段(122)上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外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硬质增强层(111)为塑料层,且使增强架(110)形成塑料增强架,或者硬质增强层(111)为金属层,且使增强架(110)形成金属增强架。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卡位凹陷(106)的相对应两侧内壁上均设置有卡位凸起(107)。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板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板本体(101)为木塑板或铝塑板。7.一种支撑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02)、紧固件和至少一块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板材结构,支撑架(10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孔(109),薄型板材结构对应放置于支撑架(102)上具有连接孔(109)的位置上,薄型板材结构上的连接件(120)贯穿连接孔(109),且连接件(120)上的连接结构位于连接孔(109)下方,紧固件与连接结构连接,使薄型板材结构的板本体(101)在支撑架(102)上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孔(109)为长形孔。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支撑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架(102)包括至少一个框型支撑架(114)。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支撑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架(102)包括至少一块安装板(104)。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撑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架体(200),安装板(104)与架体(200)固定相连。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框型支撑架(114)的底部设置有桌脚垫(103);桌脚垫(103)包括连接柱(112)和连接在连接柱(112)上的连接套(1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薄型板材结构以及支撑平台结构,板本体包括卡位槽,卡位槽包括卡位凹陷、设置于卡位凹陷的至少一侧内壁上的卡位凸起和位于卡位凸起端部位置的开口,在卡位凹陷的内壁、以及卡位凸起的端部和内侧面上均附着有硬质增强层,三处硬质增强层相互结合形成一体式的增强架;支撑架上设置有连接孔,薄型板材结构对应放置于支撑架上具有连接孔的位置上,薄型板材结构上的连接件贯穿连接孔,且连接件上的连接结构位于连接孔下方,紧固件与连接结构连接,使薄型板材结构的板本体在支撑架上固定。其结构通过增强架使得卡位槽部位的结构强度增加,从而实现在较薄的板材下也同样具备相应的结构强度,使得板材较为轻便。便。便。
技术研发人员:邵逸轩 陈国辉 周云 王超 田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禾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4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