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电池散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8-14  14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电池散热组件。


背景技术:

2.无人机是利用无线遥控控制并自备程序控制操纵的非载人型小型飞机,通常用于高空拍摄或地面状况勘探。
3.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其上携带有向其提供飞行动力的电池,为使无人机长时间的飞行,电池内部一般为多个小型电池单元串联而成。由于无人机一般为减少阻力和重量都将体积设计为体积小巧的外部结构,并且无人机的升空及前行均需要较大的动力,即提供动力的电池输出功率大,发热严重,这就导致电池的散热变得相当困难,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电池的能量输出效果和使用寿命。
4.现有的无人机电池散热往往通过将电池置于一个散热装置内,在装置上设置若干种用于散热的结构,如授权公告号cn107732358b的专利文件,可将电池放置在其文件中所述的导热腔体内,通过导热腔体外部的吸热层等结构来完成对电池的散热,该装置对电池的散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同时也增加了整个电池的体积和重量,进而增加了无人机的负荷,相对应的该种装置的设计和安装也都十分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电池散热组件,以解决传统无人机电池散热效果不佳和散热结构体积大、重量重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无人机电池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热管和散热板;所述散热片成组设置,每组设有两个;每组散热片设置于相邻两个电池单元之间;所述每组散热片中的两个散热片之间设有间隔,所述热管位于所述间隔内;所述热管的一端伸出相邻两电池单元外部,与散热板相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每组散热片中,两个散热片上相互背离的两侧分别贴合对应电池单元的侧面。
9.进一步地,所述间隔内热管至少设有两个。
10.进一步地,所述每组散热片每间隔至少两个电池单元设有一组。
11.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为铝质材质。
12.进一步地,所述热管为扁平状结构。
13.进一步地,所述热管两侧分别与每组散热片中两个散热片上相互朝向的两个侧面贴合。
14.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的厚度为0.2~0.5mm。
15.进一步地,所述热管厚度为0.5~0.8mm。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一种无人机电池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热管和散热板;散热片成组设置,每组设有两个;每组散热片设置于相邻两个电池单元之间;每组散热片之间设有间隔,所述热管位于所述间隔内;热管的一端伸出相邻两电池单元外部,与散热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散热片、热管均设置在整个电池的内部,即相邻的电池单元之间,从电池的内部向外传导热量,在增加散热效果的同时,并不会如传统电池散热装置一样大程度地增加整个电池的体积;不仅如此,该散热组件中涉及机构简单、构件少,无论是生产还是安装都十分便捷。
附图说明
18.图1是该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3是该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图3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中各标记对应的名称:
23.1、散热片,2、散热板,3、热管,4、电池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26.如图1-图4所示,一种无人机电池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1、热管3和散热板2;散热片1成组设置,每组设有两个;每组散热片1设置于相邻两个电池单元4之间;每组散热片中的两个散热片1之间设有间隔,热管3位于间隔内;热管3的一端伸出相邻两电池单元4外部,贯穿设置在散热板2上。
27.电池单元4为长方体板状结构,若干的电池单元4相互贴合在一起且串联连接,形成整个电池,整个电池置于散热板2上方,散热板2和整个电池的底部留有间隔,以增加电池的散热效果。散热板2的一侧朝向整个电池内部,另一侧朝向电池外部,散热板2形成了整个电池的热交换场所,从电池内部传导的热量均于此处交换于电池外部,实现电池的散热。散热板2的设置,同样也可以保护和支撑电池;散热板2采用导热性能优良的铝质合金,更进一步的增加了电池的散热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池的散热板2也可采用其他具有优良导热性能的材料,如铜板、硅板等。
28.当存在多个电池单元4相互贴合时,位于相对中部的电池单元4由于与外部的接触面积较小,导致散热效果较差。现将成组的散热片1置于两个相邻电池单元4之间,使原本相互贴合的电池单元4之间不再无缝接触,而是分别对应接触两个成组设置的散热片中的两个散热片1,使每个电池单元4均能接触散热片1,以此将每个电池单元4上的热量传导止散热片1上,从整个电池的内部向外进行导热,以达到散热的效果。
29.散热片1的大小与电池单元4侧面面积相适配,本实施例中,散热片1的材质为铜材质,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片1也可采用铝质散热片和硅质散热片。
30.当将原本相互贴合的电池单元4隔开并向间隔内置于一组散热片1时,在增加散热效果的同时也增加了整个电池的体积,对于该种不可避免的“副作用”,特每隔两组电池单元4设置一组散热片1,该种设置下,仍能保证任意一个电池单元4均可与散热片1相互接触,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最小化地减少了体积的增加。
31.如图3-图4所示,在每组散热片1之间,均设有两个热管3,热管3是扁平状的,有利于散热片1与热管3的充分接触,当热管3与散热片1之间接触面积越大,热管3导热效率就越高,散热性能就越好。本实施例中,热管3具有一定长度,内部设有空腔,两端密封,空腔为真空状态,并设有多孔毛细结构,进一步使其在本实施例中充分发挥其结构所带来的导热性。本实施例中,特采用扁平状的热管3,当散热片1将电池单元4中的热量传导至其自身以后,其上的热量将会迅速被热管3传导。由于热管3的存在,使得成组的散热片1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间隙,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利用这种不可避免的间隙,特在每组散热片之间设有两个热管3,较一个热管3具有了更加突出的散热效果,同时完全不会增加整个电池的体积。在其他实施例中,热管3的数量也可以设有多个,其取决于电池单元4的尺寸大小。
32.本实施例中,热管3的材质优选铜材质,在其他实施例中,热管3也可采用铝质材质和硅材质。
33.为了进一步增加散热效果和弥补每组散热片1之间不可避免的间隙问题,在每组散热片之间涂覆有硅脂,硅脂除自身优越的导热性外,同时又为流体状态,不受所处环境因素的限制,可以轻松设置于每组散热片之间形成的间隙中,进一步保证散热的效果。
34.整个热管3的管身是位于两个散热片1之间的,其中热管3的上端同样位于两个散热片1之间,而下端伸出了两个散热片1之间,与此同时,也伸出了两个电池单元4的外部,伸出外部的一端连接在散热板2上,散热板2上连接了若干热管3的下端,整个电池内部工作产生的热量依次传导至散热片1、热管3、散热板2上,散热板2与外界相接处,从而将热量散出,达到散热的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与散热板2连接的热管3的一端也可以穿过散热板2,同样也能达到散热的效果。散热板2在该组件中起到集中散热的效果,使得电池内部的热量最大限度地按照所有预设的散热组件有序高效地进行散热。
35.进一步优选,为了防止加设该散热组件后造成整个电池体积变大的原因,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片1的厚度可设定在0.2~0.5mm之间,这个厚度是远薄于电池单元的厚度以及整个电池的厚度的;热管两个扁平侧面之间的距离可以设定在在0.5~0.8mm之间。对于散热片和热管厚度尺寸的限制,既保证了散热效果,同时又可以避免与背景技术中所描述问题一样大幅度增加整个电池的体积。除此之外,也降低了整个散热组件的重量和制造成本。
36.工作原理:整个电池在工作中,自身发热,设置于电池单元之间的散热片1与电池单元4贴合接触,电池单元4中热量传导至散热片1上,散热片1与扁平状热管3贴合接触,至此,散热片1上的热量传导至热管3上,热管3的一端位于电池单元4外部的散热板2上,散热板2可以与外部进行热交换,传导至热管3上的热量,通过热管3的结构和其优异的导热性再传导至散热板2上,最终的热量经散热板2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整个过程通过逐步的热量传导,实现了整个电池的散热。

技术特征:
1.一种无人机电池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片、热管和散热板;所述散热片成组设置,每组设有两个;每组散热片设置于相邻两个电池单元之间;所述每组散热片中的两个散热片之间设有间隔,所述热管位于所述间隔内;所述热管的一端伸出相邻两电池单元外部,与散热板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电池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散热片中,两个散热片上相互背离的两侧分别贴合对应电池单元的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电池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内热管至少设有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电池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散热片每间隔至少两个电池单元设有一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电池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为铝质材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电池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为扁平状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电池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两侧分别与每组散热片中两个散热片上相互朝向的两个侧面贴合。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电池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的厚度为0.2~0.5mm。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无人机电池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厚度为0.5~0.8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机电池散热组件,包括散热片、热管和散热板;所述散热片成组设置,每组设有两个;每组散热片设置于相邻两个电池单元之间;所述每组散热片中的两个散热片之间设有间隔,所述热管位于所述间隔内;所述热管的一端伸出相邻两电池单元外部,与散热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散热片、热管均设置在整个电池的内部,即相邻的电池单元之间,从电池的内部向外传导热量,在增加散热效果的同时,并不会如传统电池散热装置一样大程度地增加整个电池的体积;本散热组件中,涉及机构简单、构件少,无论是生产还是安装都十分便捷。无论是生产还是安装都十分便捷。无论是生产还是安装都十分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王科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正方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6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