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刺激针。
背景技术:
2.目前外周神经阻滞定位技术主要有传统的依靠解剖和神经异感进行定位、借助神经刺激仪的电刺激定位,以及利用超声影像进行定位等三种方式。外周神经阻滞领域由于麻醉医生的习惯和技术设备的原因,依然是三种方式同时共存。相较于传统的解剖定位加神经异感的定位技术:神经电刺激定位技术更加准确、客观和安全。
3.但是操作时,穿刺针的穿刺依然带有盲探性,仍然存在周围组织甚至神经的损伤可能;超声引导定位可以提供更为直观和准确的神经定位,明确穿刺部位周边血管、神经、肌肉的相互位置关系,提供阻滞目标神经的实时图像,可以对局部麻醉药的扩散进行实时监测,但超声对部分深部结构分辨率较差,进行平面内或平面外穿刺时,经常不能正确判断穿刺针尖的准确位置。临床上,同时具有电刺激和超声引导两种定位功能的阻滞针可以较好的满足医生的需求。
4.电刺激功能的实现需要将导线与金属针管导通,通过针尖对目标神经放电;超声引导功能的实现需要在针管前端设置具有超声反射的图案。医生操作时仅使用超声引导功能时,针座上导线的存在可能带来操作不便。
5.因此,如何降低电刺激针的导线对医生使用超声引导功能的影响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刺激针,电刺激针的导电端子固定可靠,插拔方便,能够在仅使用超声引导定位功能时拔出导电端子,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刺激针,包括针座、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针座的针管以及设于所述针座尾部且用以连接输注药液的连接管的通道,所述针座开设安装孔,所述针座内设有与所述针管电连接的弹性导电体,以使所述导电端子插装于所述安装孔时,所述弹性导电体压固所述导电端子。
8.可选地,所述弹性导电体包括套装连接所述针管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一体设置的金属弹片。
9.可选地,所述金属弹片设有朝向所述安装孔凸设的拱形凸起。
10.可选地,所述导电端子设有用以定位所述拱形凸起的凹槽。
11.可选地,所述凹槽为环形凹槽。
12.可选地,所述针座包括上座体和下座体,所述上座体和所述下座体通过卡扣、焊接、热合或胶粘之一的方式连接。
13.可选地,所述上座体和所述下座体二者长度方向的中部均内凹设置。
14.可选地,所述上座体和所述下座体的中部的外表面均设有用以增大摩擦力的阻
纹。
15.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刺激针的针管固定在针座上并经通道与连接管连接实现输注药液,在使用电刺激功能时,将导电端子插入针座的安装孔,安装孔定位导电端子的一端,针座内的弹性导电体压固导电端子的另一端,实现对导电端子的可靠固定,针管通过弹性导电体实现与导电端子的连接,通过针管的针尖对目标神经放电实现电刺激功能;当仅需要使用超声引导功能时,可拔出导电端子,降低导电端子和导线对操作的影响,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刺激针的示意图;
18.图2为电刺激针的内部结构图;
19.图3为电刺激针的装配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导电体与针管的装配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导电体与针管的装配图。
22.其中:
23.1-针管、2-针座、3-导电端子、4-连接管、5-弹性导电体;
24.21-下座体、22-上座体;
25.31-导线、32-凹槽;
26.51-连接部、52-金属弹片、53-压脚、54-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9.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刺激针的示意图,图2为电刺激针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电刺激针的装配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导电体与针管的装配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导电体与针管的装配图。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刺激针,该电刺激针能够用于对目标神经进行放电实现电刺激功能,又能通过针管1的针尖末端实现超声引导功能,且为了避免连接针管1的导电端子3和导线31对超声引导操作的影响,本技术将导电端子3设计为方便拆卸式,在进行超声引导功能操作时只需将导电端子3拆除即可,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而该电刺激针用
来进行电刺激时将导电端子3装入针座2与针管1实现电连接即可。
31.为实现导电端子3相对针座2的可拆卸及在导电端子3装入针座2时实现与针管1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刺激针,该电刺激针包括针座2、导电端子3、针管1、通道和连接管4,通道设置在针座2尾部,针管1的一端固定在针座2内并经过通道与连接管4连通,针管1的另一端为针头部分,针头部分延伸至针座2外,针头部分用来穿刺进入人体组织。其中,针座2的内部设有弹性导电体5,弹性导电体5与针管1位于针座2内的部分电性连接,弹性导电体5向针管1的侧部凸设。导电端子3整体呈柱状,针座2的一端开设安装孔,安装孔的轴向与针管1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从而使导电端子3通过安装孔插装于针座2内时,弹性导电体5将导电端子3压固,实现导电端子3与针管1的电连接。
32.具体来说,弹性导电体5包括连接针管1的连接部51和用来压固导电端子3的金属弹片52。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导电端子3、弹性导电体5和针管1的电连接可参考图2和图4,金属弹片52呈朝向安装孔方向凸设的拱形凸起结构,金属弹片52与连接部51一体连接;当导电端子3通过安装孔插装连接于针座2内时,金属弹片52也即拱形结构被挤压,金属弹片52因形变而产生压紧导电端子3的弹力,提高了导电端子3安装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51包括连接金属弹片52的连接片,设置连接片的下端面设置压脚53,压脚53具有与针管1适配的弧形槽,连接片开设定位孔54,针座2通过内部的定位柱和连接部51的定位孔54配合,将连接部51与针管1压固在一起。
33.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导电端子3和弹性导电体5同样通过弹性导电体5的金属弹片52压固抵接,弹性导电体5与针管1的连接则可参考图5,弹性导电体5还包括与金属弹片52一体设置的筒状的连接部51,连接部51设至为与针管1配合的周向全封闭或半封闭的套筒结构,在针管1固定于针座2之前,直接将连接部51套装在针管1上,然后将弹性导电体5和针管1一同固定于针座2即可。
34.为优化上述实施例,提高针管1与导电端子3连接的可靠性,避免导电端子3被轻松拔出,柱状的导电端子3的末端还设有与拱形凸起配合的凹槽32,凹槽32可仅开设在导电端子3周向的局部圆周上,在插装导电端子3时,以凹槽32的方向对准拱形凸起将导电端子3插装在安装孔内,当导电端子3插装到位后,拱形凸起恰好置于导电端子3末端的凹槽32内,利用拱形凸起和凹槽32对导电端子3进行限位,提高导电端子3固定的可靠性。当需要拔出导电端子3时,可以借助拱形凸起和凹槽32的边缘的导向作用,用力将导电端子3直接拔出;此外,亦可转动导电端子3,使得拱形凸起从凹槽32内转出后再将导电端子3从安装孔拔出。
35.进一步,导电端子3开设的凹槽32具体采用环形凹槽,在安装导电端子3时,无需刻意对环形凹槽和拱形凸起进行对准即能将导电端子3压固在针座2内。
36.请进一步参考图3,在上述实施例中,针座2采用相互配合的上座体22和下座体21,从而方便对电刺激针进行分别加工,然后装配成型。上座体22和下座体21可通过卡扣连接,本技术对上座体22和下座体21的连接结构不作具体限制,只要采用分体结构并方便加工装配即可,如上座体22和下座体21还可以热合连接、胶粘连接或者焊接等。在进行电刺激针组装时,只需将下座体21、针管1、连接管4和弹性导电体5装配一体,然后将上座体22和下座体21固定即可,导电端子3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灵活拆装。
37.由图可见,上座体22和下座体21均沿长度方向采用两端凸中部内凹的结构,从而方便医生捏持操作。进一步地,上座体22和下座体21中部的外端面还设有用来增大摩擦阻
力的阻纹,避免捏持进行穿刺操作时滑脱。
3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刺激针,其针座2采用分体式设计,针管1先固定在分体式针座2的下座体21内,并有部分外露,金属弹片52通过连接部51与针管1表面接触,组装好弹性导电体5后将针座2的上座体22与下座体21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针座2。导电端子3可以通过针座2上预留的安装孔与金属弹片52接触,当不使用电刺激引导功能时,可将导电端子3拔出,避免导电端子3和导线31影响操作;如需使用电刺激功能时,可以方便的将导电端子3插装连接到针座2上,并与针管1电连接。
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4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刺激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刺激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座、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针座的针管以及设于所述针座尾部且用以连接输注药液的连接管的通道,所述针座开设安装孔,所述针座内设有与所述针管电连接的弹性导电体,以使所述导电端子插装于所述安装孔时,所述弹性导电体压固所述导电端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刺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导电体包括连接所述针管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一体设置的金属弹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刺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弹片设有朝向所述安装孔凸设的拱形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刺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设有用以定位所述拱形凸起的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刺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环形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电刺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包括上座体和下座体,所述上座体和所述下座体通过卡扣、焊接、热合或胶粘之一的方式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刺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体和所述下座体二者长度方向的中部均内凹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刺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座体和所述下座体的中部的外表面均设有用以增大摩擦力的阻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刺激针,包括针座、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针座的针管以及设于所述针座尾部且用以连接输注药液的连接管的通道,所述针座开设安装孔,所述针座内设有与所述针管电连接的弹性导电体,以使所述导电端子插装于所述安装孔时,所述弹性导电体压固所述导电端子。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刺激针的导电端子固定可靠,插拔方便,能够在仅使用超声引导定位功能时拔出导电端子,提高操作的便利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东明 王晓冬 王飞 卢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5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