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炸篮组件。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在厨房中使用的各种烹饪器具也越来越多,且对烹饪器具的要求随之也越来越高。
3.在各类烹饪器具中,目前用于煎烤肉制品等的各种设备愈发得到人们的喜爱,例如人们非常喜欢的兼具多种功能的空气炸锅。
4.所述的空气炸锅通常具有一容纳腔体,并且在该容纳腔体内放置有炸桶,并在在炸桶内再放置用于盛放食物的炸篮组件。所述炸桶和炸篮组件通常是可以彼此拆卸的,以便于分别进行清洗。
5.由于空气炸锅的加热组件大多位于炸篮组件的上方,所以在通电进行加热烹制时,放置于所述炸篮组件上的食物的下部往往受热不够充分,造成食物烹饪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6.此外,在利用空气炸锅进行烹饪结束后,需要将所述炸篮组件从空气炸锅中取出,放置于某一桌面或台面上,以备食用。然而,此时所述炸篮组件的温度仍旧很高,依旧保持在接近200℃。在此情形,还将会发生炸桶组件的底面将与其接触的桌面或台面灼烫损坏的问题,给用户带来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炸篮组件,其包括:炸篮,以及安装于所述炸篮下方的隔热垫;所述炸篮具有炸篮底壁以及在炸篮底壁周缘处立起的周壁;所述隔热垫包括位于中间的中心支撑柱以及围绕所述中心支撑柱设置的隔热垫叶片。
8.优选地,所述炸篮的炸篮底壁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隔热垫的隔热垫安装孔,在所述隔热垫叶片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上凸出的隔热垫固定柱,所述隔热垫固定柱能够与所述隔热垫安装孔装配固定。
9.优选地,所述隔热垫固定柱的上端外周壁上开始有一圈固定柱卡槽,所述固定柱卡槽包括径向上靠里侧的槽底面、固定柱卡槽下壁面、以及固定柱卡槽上壁面。
10.优选地,所述隔热垫叶片设置为三个,且呈圆周均匀分布。
11.优选地,所述隔热垫安装孔由头部圆孔以及与头部圆孔相连的尾部槽孔组成,其中,所述头部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隔热垫固定柱的外径,所述尾部槽孔的宽度小于所述隔热垫固定柱的外径。
12.优选地,所述炸篮底壁中的隔热垫安装孔设置为三个,并且分别与所述隔热垫叶片上的所述隔热垫固定柱相对应地布置。
13.优选地,所述隔热垫安装于所述炸篮底壁的下方时,所述固定柱卡槽下壁面与中
心支撑柱的上表面齐平。
14.优选地,在每个所述隔热垫叶片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由内向外地延伸形成有向上凸起的弧形脊部。
15.优选地,在每个所述隔热垫叶片的上表面上还形成有导流凸台,所述导流凸台从隔热垫固定柱的根部开始沿着环绕中心支撑柱的方向延伸。
16.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炸篮的周壁上的门板以及安装在所述门板外壁上的把手,所述门板具有门板底面,所述隔热垫的底面与所述门板底面在同一水平线上齐平。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炸篮组件,在进行烹饪食物时,由于隔热垫活动地安装在炸篮底壁的下方而起到支撑作用,所以能够使炸篮与容纳该炸篮的炸桶之间具有间隙。由此,当热气流到达炸篮底壁的下方时,热气流碰撞到隔热垫上的隔热垫叶片的上表面,使得热气流向上流动,形成立体循环效果的风,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使食物受热均匀。
18.而且,当被烹饪的食物烹饪结束后,用户可以将炸篮从空气炸锅中取出并放置于桌面或台面上,此时隔热垫支撑炸篮,由此还能避免具有较高温度的炸篮直接接触桌面或台面,从而起到隔热作用,防止桌面或台面受到高温灼烫。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炸篮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炸篮组件的隔热垫的俯视图;
22.图3是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隔热垫的正视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炸篮组件的侧视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炸篮组件在使用过程中热气流向上流动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炸篮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在炸篮底盘附近形成旋转热气流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炸篮;
ꢀꢀꢀꢀꢀꢀꢀꢀꢀꢀꢀꢀꢀꢀꢀꢀꢀꢀ
2-隔热垫;
ꢀꢀꢀꢀꢀꢀꢀꢀꢀꢀꢀꢀꢀꢀꢀꢀ
3-门板;
28.4-把手;
ꢀꢀꢀꢀꢀꢀꢀꢀꢀꢀꢀꢀꢀꢀꢀꢀꢀꢀ
11-炸篮底壁;
ꢀꢀꢀꢀꢀꢀꢀꢀꢀꢀꢀꢀꢀ
12-隔热垫安装孔;
29.21-中心支撑柱;
ꢀꢀꢀꢀꢀꢀꢀꢀꢀꢀꢀ
22-隔热垫叶片;
ꢀꢀꢀꢀꢀꢀꢀꢀꢀꢀꢀ
23-隔热垫固定柱;
30.23a-固定柱卡槽下壁面;
ꢀꢀꢀꢀ
23b-固定柱卡槽;
ꢀꢀꢀꢀꢀꢀꢀꢀꢀꢀ
24-导流凸台;
31.25-支撑柱平面;
ꢀꢀꢀꢀꢀꢀꢀꢀꢀꢀꢀ
31-门板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32.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
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3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炸篮组件。
34.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炸篮组件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所述炸篮组件包括炸篮1以及安装于所述炸篮1下方的隔热垫2。
35.所述炸篮1为具有开口的筒形结构,具有炸篮底壁11以及在炸篮底壁11的周缘立起的周壁。为了在使用中便于热空气进入所述炸篮,所述炸篮底壁11中设置有多个透孔,并且所述周壁上设置有多条槽孔。
36.为了方便地在所述炸篮1的下方安装所述隔热垫2,所述炸篮1的炸篮底壁11上还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隔热垫2的隔热垫安装孔12。
37.所述隔热垫2优选为硅胶制的隔热垫,具有隔热的作用。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隔热垫2包括:位于中间的中心支撑柱21和围绕所述中心支撑柱21设置的多个隔热垫叶片22。如图所示,优选所述隔热垫叶片22设置为三个,且呈圆周均匀分布。
38.并且,在每个所述隔热垫叶片22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上凸出的隔热垫固定柱23。所述隔热垫固定柱23能够与所述炸篮底壁11中的隔热垫安装孔12装配固定,从而将所述隔热垫2安装固定于所述炸篮1的下方。
39.具体的,所述隔热垫固定柱23的上端外周壁上开始有一圈固定柱卡槽23b。所述固定柱卡槽23b包括径向上靠里侧的槽底面、固定柱卡槽下壁面23a、以及固定柱卡槽上壁面。
40.隔热垫安装孔12优选呈类似蝌蚪的形状,由头部圆孔以及与头部圆孔相连的尾部槽孔组成。其中,所述头部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隔热垫固定柱23的外径,所述尾部槽孔的宽度小于所述隔热垫固定柱23的外径。
41.由此,在安装所述隔热垫2时,可以使所述隔热垫2的隔热垫固定柱23从下向上穿过所述隔热垫安装孔12的头部圆孔,然后沿所述隔热垫安装孔12的尾部槽孔向后滑动所述隔热垫2,从而使所述炸篮底壁11嵌入到所述固定柱卡槽23b中。作为优选的,隔热垫固定柱23上的固定柱卡槽23b的厚度大于等于炸篮底壁11的厚度。
42.如前所述,优选所述隔热垫叶片22沿着炸篮底壁11中心轴线呈圆周均匀分布设置为三个,并且在每个所述隔热垫叶片22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上凸出的隔热垫固定柱23;由此,所述炸篮底壁11中的隔热垫安装孔12优选与所述隔热垫固定柱23相对应地也设置为三个,并且也是沿着炸篮底壁11中心轴线呈圆周均匀分布。
43.在该情况下,用户可以握住隔热垫2的底面,将隔热垫2的隔热垫叶片22上的隔热垫固定柱23抵靠在炸篮底壁11的底面。然后,使三个隔热垫固定柱23分别穿入炸篮底壁11的隔热垫安装孔12后,再旋转一定角度,使隔热垫2的隔热垫叶片22上的隔热垫固定柱23上的固定柱卡槽23b活动地卡到隔热垫安装孔12的尾部槽孔中,使隔热垫2与炸篮底部11形成一个整体。
44.其中,为提高安装稳定性,优选地设置为,在将所述隔热垫2安装于所述炸篮底壁11的下方时,所述隔热垫固定柱23上的固定柱卡槽下壁面23a与中心支撑柱21的上表面齐平。
45.进一步优选地,在每个所述隔热垫叶片22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由内向外地延伸形成有向上凸起的弧形脊部。当空气炸锅通电进行烹制工作时,其形成的热气流会从上方向下流动,此时流动的热气流在隔热垫2处遇到隔热垫叶片22,通过隔热垫叶片22上的弧形脊
部,能够是热气流被引导而形成波浪形气流,由此能够对炸篮底部进行冲击加热,进一步提高了被烹饪食物的受热效果。
46.而且,在所述隔热垫叶片22的上表面上还可以形成有导流凸台24,所述导流凸台24从隔热垫固定柱23的根部开始沿着环绕中心支撑柱21的方向延伸形成。如图6以及图5所示,所述导流凸台24能够进一步地引导热气流旋转流动,进而结合隔热垫叶片22上的弧形脊部向上引导热气流。由此,当炸篮1底部的热气流经过隔热垫2时,在其作用下,会形成立体循环效果的风,并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47.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炸篮组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炸篮的周壁上的门板3以及安装在所述门板3外壁上的把手4。
48.如图4所示,所述门板3具有门板底面31。优选地,隔热垫2的底面与门板3上底部的门板底面31在同一水平线上齐平。由此,可使炸篮组件能够更稳固地放置。
49.总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炸篮组件,如图5所示,在进行烹饪食物时,由于隔热垫2活动地安装在炸篮底壁11的下方而起到支撑作用,所以能够使炸篮与容纳该炸篮的炸桶之间具有间隙。由此,当热气流到达炸篮底壁11的下方时,热气流碰撞到隔热垫2上的隔热垫叶片22的上表面,使得热气流向上流动,形成立体循环效果的风,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使食物受热均匀。
50.而且,当被烹饪的食物烹饪结束后,用户可以将炸篮1从空气炸锅中取出并放置于桌面或台面上,此时隔热垫2支撑炸篮1,由此还能避免具有较高温度的炸篮直接接触桌面或台面,从而起到隔热作用,防止桌面或台面受到高温灼烫。
51.虽然本技术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技术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技术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炸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炸篮(1),以及安装于所述炸篮(1)下方的隔热垫(2);所述炸篮(1)具有炸篮底壁(11)以及在炸篮底壁(11)周缘处立起的周壁;所述隔热垫(2)包括位于中间的中心支撑柱(21)以及围绕所述中心支撑柱(21)设置的隔热垫叶片(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炸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炸篮(1)的炸篮底壁(11)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隔热垫(2)的隔热垫安装孔(12),在所述隔热垫叶片(22)的上表面设置有向上凸出的隔热垫固定柱(23),所述隔热垫固定柱(23)能够与所述隔热垫安装孔(12)装配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炸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固定柱(23)的上端外周壁上开始有一圈固定柱卡槽(23b),所述固定柱卡槽(23b)包括径向上靠里侧的槽底面、固定柱卡槽下壁面(23a)、以及固定柱卡槽上壁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炸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叶片(22)设置为三个,且呈圆周均匀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炸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安装孔(12)由头部圆孔以及与头部圆孔相连的尾部槽孔组成,其中所述头部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隔热垫固定柱(23)的外径,所述尾部槽孔的宽度小于所述隔热垫固定柱(23)的外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炸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炸篮底壁(11)中的隔热垫安装孔(12)设置为三个,并且分别与所述隔热垫叶片(22)上的所述隔热垫固定柱(23)相对应地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炸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2)安装于所述炸篮底壁(11)的下方时,所述固定柱卡槽下壁面(23a)与中心支撑柱(21)的上表面齐平。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炸篮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隔热垫叶片(22)的上表面的中间位置由内向外地延伸形成有向上凸起的弧形脊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炸篮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隔热垫叶片(22)的上表面上还形成有导流凸台(24),所述导流凸台(24)从隔热垫固定柱(23)的根部开始沿着环绕中心支撑柱(21)的方向延伸。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炸篮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炸篮的周壁上的门板(3)以及安装在所述门板(3)外壁上的把手(4),所述门板(3)具有门板底面(31),所述隔热垫(2)的底面与所述门板底面(31)在同一水平线上齐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炸篮组件,包括:炸篮(1)以及安装于所述炸篮(1)下方的隔热垫(2);所述炸篮(1)具有炸篮底壁(11)以及在炸篮底壁(11)周缘处立起的周壁;所述隔热垫(2)包括位于中间的中心支撑柱(21)以及围绕所述中心支撑柱(21)设置的隔热垫叶片(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炸篮组件,有助于在烹饪过程中形成立体循环效果的热气流,使食物受热均匀,另外还可以防止桌面或台面受到高温灼烫的情况。情况。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吕挺 陈锡雁 梁郁庆 杨子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天喜厨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4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