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控温用于自然发酵、浓缩的装置。
背景技术:
2.微生物菌种发酵需要添加各种培养基、菌种和水分,在一定的温度和浓度条件下,通过适当搅拌使其混合均匀,以便充分发酵。现有的发酵罐主要存在以下缺陷:其搅拌结构较为简单,造成搅拌混合的不够均匀,影响后的发酵,且浆料容易粘在罐体的内壁面上,造成浆料的残留。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控温用于自然发酵、浓缩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自动控温用于自然发酵、浓缩的装置,包括自动控温的发酵罐,所述发酵罐的内部设有圆环,发酵罐的内壁面上垂直设有滑槽,滑槽中滑动安装有滑块,滑块朝向滑槽开口的一端面上嵌入式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中安装有轴杆,轴杆一端安装于圆环的外圈面的中心处,轴杆的中间安装有第一齿轮,滑槽的一侧面上安装有多块凸齿,第一齿轮与凸齿啮合连接,滑块的顶面上垂直设有贯穿滑块的螺丝孔,螺丝孔中螺纹连接有螺杆,滑槽的顶面和底面上均嵌入式安装有第二轴承,螺杆的上端和下端均安装于第二轴承的内圈中,发酵罐的外壁面上安装有带动螺杆旋转的驱动机构,圆环的内圈面上安装有多个漏斗,多个漏斗呈环形结构均匀分布。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驱动机构包括壳体、电机、第二齿轮、第三轴承和第三齿轮,发酵罐的外壁面上设有与内腔连通的条形口,壳体安装于发酵罐的外壁面上,并将条形口密封,壳体的底面上设有安装孔,第三轴承安装于安装孔中,第二齿轮安装于螺杆上,第三齿轮设置于壳体中,第三齿轮的一部分顺着条形口延伸至发酵罐内部,并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电机安装于发酵罐的外壁面上,电机的转轴安装于第三轴承的内圈中,并向上延伸与第三齿轮连接。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圆环的外径与发酵罐的内径相同,发酵罐的底面及顶盖均呈半球形结构设置,其底板和顶盖的弧形程度与圆环的弧形程度相匹配。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滑槽和滑块的截面呈燕尾状结构设置。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驱动机构能带动螺杆旋转,通过旋转的螺杆能带动圆环上下移动,在圆环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凸齿与第一齿轮的啮合能使轴杆自转,轴杆的自转带动了圆环,使圆环上下移动的同时自转,通过旋转的圆环能上下搅拌内部的浆料,增加混合的均匀性,也能刮去发酵罐内壁上的浆料,且圆环旋转的过程中能使浆料进入漏斗中,由于漏斗的进料口大于出料口,在浆料从出料口排出的过程中,通过出料口的挤压能使浆料的流速增大,通过流动的浆料能更好的混合均匀。
附图说明
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块和第一齿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6.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控温用于自然发酵、浓缩的装置,包括自动控温的发酵罐1,所述发酵罐1的内部设有圆环2,发酵罐1的内壁面上垂直设有滑槽15,滑槽15中滑动安装有滑块12,滑块12朝向滑槽开口的一端面上嵌入式安装有第一轴承13,第一轴承13的内圈中安装有轴杆9,轴杆9一端安装于圆环2的外圈面的中心处,轴杆9的中间安装有第一齿轮7,滑槽15的一侧面上安装有多块凸齿8,第一齿轮7与凸齿8啮合连接,滑块12的顶面上垂直设有贯穿滑块的螺丝孔,螺丝孔中螺纹连接有螺杆14,滑槽15的顶面和底面上均嵌入式安装有第二轴承11,螺杆14的上端和下端均安装于第二轴承11的内圈中,发酵罐1的外壁面上安装有带动螺杆旋转的驱动机构,圆环2的内圈面上安装有多个漏斗3,多个漏斗3呈环形结构均匀分布。
17.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壳体5、电机4、第二齿轮17、第三轴承和第三齿轮6,发酵罐1的外壁面上设有与内腔连通的条形口,壳体5安装于发酵罐1的外壁面上,并将条形口密封,壳体5的底面上设有安装孔,第三轴承安装于安装孔中,第二齿轮17安装于螺杆14上,第三齿轮6设置于壳体5中,第三齿轮6的一部分顺着条形口延伸至发酵罐内部,并与第二齿轮17啮合连接,电机4安装于发酵罐1的外壁面上,电机的转轴安装于第三轴承的内圈中,并向上延伸与第三齿轮6连接,其中,第三轴承为密封轴承,避免了外部的气体顺着第三轴承排出,保证密封性。
18.本实施例中,圆环2的外径与发酵罐1的内径相同,发酵罐1的底面及顶盖均呈半球形结构设置,其底板和顶盖的弧形程度与圆环2的弧形程度相匹配,使圆环能与底面和顶盖全面的接触。
19.本实施例中,滑槽15和滑块12的截面呈燕尾状结构设置,避免了滑块从滑槽中脱离。
20.使用时,可启动电机,电机的启动带动了第三齿轮,第三齿轮的旋转带动了使第二齿轮和螺杆,通过旋转的螺杆能带动滑块移动,滑块的移动带动了轴杆和圆环,使圆环上下移动,在圆环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凸齿与第一齿轮的啮合能使轴杆自转,轴杆的自转带动了圆环,使圆环上下移动的同时自转,通过旋转的圆环能上下搅拌内部的浆料,增加混合的均匀性,也能刮去发酵罐内壁上的浆料,且圆环旋转的过程中能使浆料进入漏斗中,由于漏斗的进料口大于出料口,在浆料从出料口排出的过程中,通过出料口的挤压能使浆料的流速增大,通过流动的浆料能更好的混合均匀。
21.其中,电机为往复电机,因此能带动螺杆不断的正反转,使圆环不断的上下移动,增加混合的全面性。
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控温用于自然发酵、浓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控温的发酵罐(1),所述发酵罐(1)的内部设有圆环(2),发酵罐(1)的内壁面上垂直设有滑槽(15),滑槽(15)中滑动安装有滑块(12),滑块(12)朝向滑槽开口的一端面上嵌入式安装有第一轴承(13),第一轴承(13)的内圈中安装有轴杆(9),轴杆(9)一端安装于圆环(2)的外圈面的中心处,轴杆(9)的中间安装有第一齿轮(7),滑槽(15)的一侧面上安装有多块凸齿(8),第一齿轮(7)与凸齿(8)啮合连接,滑块(12)的顶面上垂直设有贯穿滑块的螺丝孔,螺丝孔中螺纹连接有螺杆(14),滑槽(15)的顶面和底面上均嵌入式安装有第二轴承(11),螺杆(14)的上端和下端均安装于第二轴承(11)的内圈中,发酵罐(1)的外壁面上安装有带动螺杆旋转的驱动机构,圆环(2)的内圈面上安装有多个漏斗(3),多个漏斗(3)呈环形结构均匀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温用于自然发酵、浓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壳体(5)、电机(4)、第二齿轮(17)、第三轴承和第三齿轮(6),发酵罐(1)的外壁面上设有与内腔连通的条形口,壳体(5)安装于发酵罐(1)的外壁面上,并将条形口密封,壳体(5)的底面上设有安装孔,第三轴承安装于安装孔中,第二齿轮(17)安装于螺杆(14)上,第三齿轮(6)设置于壳体(5)中,第三齿轮(6)的一部分顺着条形口延伸至发酵罐内部,并与第二齿轮(17)啮合连接,电机(4)安装于发酵罐(1)的外壁面上,电机的转轴安装于第三轴承的内圈中,并向上延伸与第三齿轮(6)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温用于自然发酵、浓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圆环(2)的外径与发酵罐(1)的内径相同,发酵罐(1)的底面及顶盖均呈半球形结构设置,其底板和顶盖的弧形程度与圆环(2)的弧形程度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温用于自然发酵、浓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滑槽(15)和滑块(12)的截面呈燕尾状结构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控温用于自然发酵、浓缩的装置,包括自动控温的发酵罐,所述发酵罐的内部设有圆环,发酵罐的内壁面上垂直设有滑槽,滑槽中滑动安装有滑块,滑块的一端面安装有轴杆,轴杆一端安装于圆环的外圈面的中心处,轴杆的中间安装有第一齿轮,滑槽的一侧面上安装有多块与第一齿轮啮合的凸齿,滑块中间螺纹连接有螺杆,圆环的内圈面上安装有多个漏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圆环上下移动的同时能自转,通过旋转的圆环能上下搅拌内部的浆料,增加混合的均匀性,也能刮去发酵罐内壁上的浆料,且圆环旋转的过程中能使浆料进入漏斗中,通过出料口的挤压能使浆料的流速增大,通过流动的浆料能更好的混合均匀。通过流动的浆料能更好的混合均匀。通过流动的浆料能更好的混合均匀。
技术研发人员:高雪峰 綦占文 常金霞 马伟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延边韩工坊健康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7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