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旅行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橡胶片的弹力减负背包。
背景技术:
2.人体在移动过程中,人体肩部的相对地面或海平面的高度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第一个原因是在人走动时,双腿处于跨步与合拢交替的过程中,由于下肢角度的变化,肩部相对地面的高度呈周期变动,第一个原因是人在高度变化的底面上走动时,肩部高度也会随底面高度而变化,结合人体走路的特点,走动过程中,肩部在竖直方式上存在上下移动的。
3.背包作为一种生活日常用品,人们背着背包时,肩带是产生受力的主要部位;在人体静止状态下,肩带对肩部的压力与背包的重力接近,人体肩部容易产生劳损;而在人体走动的过程中,由于肩部在竖直方式上存在移动,且肩带一般不带有弹性,导致肩带对肩部产生瞬间压力很大,在长时间背负装有重物的背包后,进一步加剧了肩部劳损的问题;
4.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些减缓肩部压力的背包,例如在肩带上制作缓冲垫,或者将肩带与背包通过弹性缓冲带连接,如申请号为201920511550.8的动态减负背包中通过减压板与背板活动连接,且背板下侧与减压板之间连接弹性缓冲带,弹性缓冲带向肩带与收纳主体之间提供了缓冲,从而降低了肩带对人体肩部所产生的最大压力,减小肩部的劳损;然而现有技术中弹性缓冲带的变形能力是不足的,也就导致减负效果变差,因此,为了提高减负效果,亟需提供一种新型的基于橡胶片的弹力减负背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减负效果好的基于橡胶片的弹力减负背包。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橡胶片的弹力减负背包,包括背包承载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背包承载本体上、用于减负的弹力背带组件,所述弹力背带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承力板和橡胶片肩部背带,所述承力板设置在所述背包承载本体的底部,所述橡胶片肩部背带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和肩带部,所述背包承载本体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连接部的限位部,所述橡胶片肩部背带还与所述背包承载本体相连接,形成背负空间;所述连接部可在所述限位部内进行上下移动。
7.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一个,所述连接部为矩形片状结构,并沿所述背包承载本体的长度方向铺设。
8.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厚度为1.1mm。
9.优选地,所述肩带部为两条时,与所述连接部呈y型结构连接,形成双肩背包结构。
10.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背包承载本体的限位带或开设在所述背包承载本体的限位孔;当为限位带时,所述限位部的两端均连接在所述背包承载本体上,且呈一字
形。
11.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所述限位部的数量为至少1个,当为1个时,所述限位部的长度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相适配。
12.优选地,所述承力板和/或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的受力金属孔。
13.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肩带部为一体成型连接。
14.优选地,所述背包承载本体上设置有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弹性侧耳,所述肩带部与所述弹性侧耳相连接。
15.优选地,所述背包承载本体上设置有透气靠垫,所述弹力背带组件位于所述透气靠垫和所述背包承载本体之间;所述肩带部上设置有用于与肩部接触的受力缓冲垫。
16.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橡胶片的弹力减负背包中采用将肩部背带整体设置为橡胶片的方式,使得整个肩部背带都具备弹性,以减少背负人的负重的效果,最大限度达到减重、减负;还采用在背包承载本体上设置限位部的方式,完成对连接部的有效限位,以适应连接部进行强弹力缓冲过程中,连接部容易乱窜的问题;此处需要注意,现有技术中的弹力缓冲带由于其并不与肩带部一体连接的问题,所以其弹力范围非常有限,同时也不会产生乱窜的问题;
18.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橡胶片的弹力减负背包中肩带部通过弹性侧耳与背包承载本体相连接,进一步增强了减重、减负性能。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本实用新型基于橡胶片的弹力减负背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去除透气靠垫后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3.其中,1背包承载本体;2承力板;3连接部;4肩带部;5限位部;7受力金属孔;9弹性侧耳;10透气靠垫。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减负效果好的基于橡胶片的弹力减负背包。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7.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橡胶片的弹力减负背包,包括背包承载本体1以及设置在背包承载本体1上、用于减负的弹力背带组件,弹力背带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承力板2和橡胶片肩部背带,承力板2设置在背包承载本体1的底部,橡胶片肩部背带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3和肩带部4,背包承载本体1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限位连接部3的限位部5,橡胶片肩部背带还与背包承载本体1相连接,形成背负空间;连接部3可在限位部5内进行上下移动;其中,背包承载本体1为现有技术中具有储物功能的容腔的背包结构;承力板2可以采用缝制、粘接等大面积连接的方式设置在背包承载本体1上,承力板2具有抗拉能力,如金属板、硬质塑料板、橡胶弹性垫等材质,只要能够具有足够的抗拉、抗破坏能力即可,此处的足够指的是要大于现有背包承载本体1的材质的抗拉、抗破坏能力,以避免连接部3拉坏背包承载本体1的问题;橡胶片肩部背带的结构可以包括内置橡胶并在内置橡胶外部包裹有保护网的橡胶片,也可以是纯橡胶的片状结构;限位部5的类型和材质不做具体的要求,只要能保证实现连接部3可在限位部5内进行上下移动的技术目的即可,如限位部5设置在背包承载本体1的限位带或开设在背包承载本体1的限位孔,限位带可以是非弹性限位带,也可以弹性限位带;当为限位带时,限位部5的两端均连接在背包承载本体1上,且呈一字形;采用将肩部背带整体设置为橡胶片的方式,使得整个肩部背带都具备弹性,以减少背负人的负重的效果,最大限度达到减重、减负;还采用在背包承载本体1上设置限位部5的方式,完成对连接部3的有效限位,以适应连接部3进行强弹力缓冲过程中,连接部3容易乱窜的问题;此处需要注意,现有技术中的弹力缓冲带由于其并不与肩带部4一体连接的问题,所以其弹力范围非常有限,同时也不会产生乱窜的问题。
28.为了进一步保证结构强度以及弹性效果,本实用新型中连接部3为一个,连接部3为矩形片状结构,并沿背包承载本体1的长度方向铺设。
29.为了进一步保证弹力缓冲效果以及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中连接部3的厚度为1.1mm。
30.本实用新型中肩带部4为两条时,与连接部3呈y型结构连接,形成双肩背包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单肩背。
31.为了保证限位效果,本实用新型中连接部3上设置限位部5的数量为至少1个,当为1个时,限位部5的长度与连接部3的长度相适配;即限位区域要与连接部3的长度差不多,避免限位区域过小导致限位效果差的问题。
32.为了避免受拉损坏的问题,承力板2和/或连接部3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的受力金属孔7。
33.为了便于生产制造,同时增强结构的连接强度,本实用新型中连接部3与肩带部4为一体成型连接。
34.为了进一步增强减重、减负性能,背包承载本体1上设置有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受力金属孔9,肩带部4与受力金属孔9相连接。
35.为了保证背包的舒适性能,本实用新型中背包承载本体1上设置有透气靠垫10,弹力背带组件位于透气靠垫10和背包承载本体1之间,当存在透气靠垫10时,由于透气靠垫10与背包承载本体1固定连接,所以上述的受力金属孔9也可以设置在透气靠垫10上,或者设置在透气靠垫10与背包承载本体1的连接处;为了增强使用舒适性以及减低肩部的瞬间受压作用力,肩带部4上设置有用于与肩部接触的受力缓冲垫。
36.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基于橡胶片的弹力减负背包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橡胶片的弹力减负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包承载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背包承载本体上、用于减负的弹力背带组件,所述弹力背带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承力板和橡胶片肩部背带,所述承力板设置在所述背包承载本体的底部,所述橡胶片肩部背带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和肩带部,所述背包承载本体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连接部的限位部,所述橡胶片肩部背带还与所述背包承载本体相连接,形成背负空间;所述连接部可在所述限位部内进行上下移动;所述连接部为一个,并沿所述背包承载本体的长度方向铺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橡胶片的弹力减负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矩形片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橡胶片的弹力减负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为1.1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橡胶片的弹力减负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部为两条时,与所述连接部呈y型结构连接,形成双肩背包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橡胶片的弹力减负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背包承载本体的限位带或开设在所述背包承载本体的限位孔;当为限位带时,所述限位部的两端均连接在所述背包承载本体上,且呈一字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橡胶片的弹力减负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所述限位部的数量为至少1个,当为1个时,所述限位部的长度与所述连接部的长度相适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橡胶片的弹力减负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板和/或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的受力金属孔。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橡胶片的弹力减负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肩带部为一体成型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橡胶片的弹力减负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承载本体上设置有具有弹性变形能力的弹性侧耳,所述肩带部与所述弹性侧耳相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橡胶片的弹力减负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承载本体上设置有透气靠垫,所述弹力背带组件位于所述透气靠垫和所述背包承载本体之间;所述肩带部上设置有用于与肩部接触的受力缓冲垫。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橡胶片的弹力减负背包,其包括背包承载本体以及设置在背包承载本体上、用于减负的弹力背带组件,弹力背带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承力板和橡胶片肩部背带,橡胶片肩部背带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和肩带部,背包承载本体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限位连接部的限位部,橡胶片肩部背带还与背包承载本体相连接,形成背负空间;连接部可在限位部内进行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将肩部背带整体设置为橡胶片的方式,使得整个肩部背带都具备弹性,以减少背负人的负重的效果,最大限度达到减重、减负;还采用在背包承载本体上设置限位部的方式,完成对连接部的有效限位,以适应连接部进行强弹力缓冲过程中,连接部容易乱窜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丽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12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