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雷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外间隙可卸式避雷器。
背景技术:
2.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接闪杆,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在被保护物顶端安装一根接闪器,用符合规格导线与埋在地下的泄流地网连接起来。避雷针规格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每一个防雷类别需要的避雷针高度规格都不一样。
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部分有避雷器技术的专利文件,申请号为201920067062.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型可拆卸式外间隙避雷器,包括绝缘子、接线支撑板、接线螺栓、接地安装板、放电球、避雷器本体、套筒、定位板、接地螺栓,高压引线与接线螺栓连接,所述绝缘子上端设有接线支撑板,所述绝缘子下端设有接地安装板,所述避雷器本体和高压线上设有放电球,所述隙避雷器本体的下端设有接地螺栓和套筒,套筒内设有操作工具,接地螺栓与定位板连接从而固定避雷器本体,所述安装板与定位板连接,从而将绝缘子与避雷器本体固定连接。
4.现有避雷器多为用螺钉固定在输电塔上,不便于避雷器的安装和拆卸,为避雷器的检修和更换带来极大难度,为此我们提出外间隙可卸式避雷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外间隙可卸式避雷器。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外间隙可卸式避雷器,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右端开凿有第二插槽和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插槽内活动插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活动插接于第一插槽内,所述限位杆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上侧所述挡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避雷器主体,两个所述挡板和固定板之间分别通过两个牵引机构连接,两个所述牵引机构分别用于限制两个挡板的位置;工作时,当需要固定避雷器主体位置时,手握限位杆,将限位杆插在第二插槽内,将插板插在第一插槽内,旋转两个u形转杆,拉动两个牵引杆,两个牵引杆带动两个插杆移动,两个插杆带动两个固定环移动,两个固定环带动两个弹簧被拉伸,将两个牵引杆移动到两个卡槽内,松开两个牵引杆,在弹簧的弹性复位下带动两个固定环复位,两个牵引杆卡在两个卡槽内实现防止两个挡板向右移动,最终实现固定避雷器主体的位置,当需要拆卸避雷器主体时,反向操作即可,最终实现便于避雷器主体的安装和拆卸,对现有避雷器的安装方式进行了优化。
7.优选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转孔、u形转杆,两个弹簧、两个固定环、插杆和牵引杆,所述转孔开凿于固定板的上端,所述u形转杆转动连接于转孔内,两个所述插杆均活动插接于u形转杆的右端,两个所述固定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插杆的圆周表面,两个所述弹簧分别套设于两个插杆的圆周表面,两个所述弹簧的左端均固定连接于u形转杆的右端,两个所
述弹簧的右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固定环的左端,所述牵引杆固定连接于两个插杆的右端,所述牵引杆位于挡板的右侧;工作时,旋转两个u形转杆,拉动两个牵引杆,两个牵引杆带动两个插杆移动,两个插杆带动两个固定环移动,两个固定环带动两个弹簧被拉伸,将两个牵引杆移动到两个挡板的右端,松开两个牵引杆,在弹簧的弹性复位下带动两个固定环复位,两个牵引杆位于两个挡板的右端时,实现防止两个挡板向右移动。
8.优选的,两个所述挡板的右端均开凿有两个卡槽,两个所述牵引杆分别卡接于四个卡槽内;工作时,卡槽的设置便于牵引杆卡在卡槽内,防止牵引杆在挡板右端意外滑动。
9.优选的,两个所述牵引杆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四个所述限位板分别和四个卡槽相匹配;工作时,限位板的设置由于防止牵引杆在卡槽内上下移动,限位板起到限位效果。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左端开凿有两个安装孔;工作时,可以将螺钉插在安装孔内,将连接板固定在输电塔上,从而实现固定板固定在输电塔上。
11.优选的,两个所述挡板均设置为弧形,两个所述挡板分别和两个牵引杆相匹配;工作时,挡板设置为弧形便于牵引杆在挡板的右端滑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方案中当需要固定避雷器主体位置时,手握限位杆,将限位杆插在第二插槽内,将插板插在第一插槽内,旋转两个u形转杆,拉动两个牵引杆,两个牵引杆带动两个插杆移动,两个插杆带动两个固定环移动,两个固定环带动两个弹簧被拉伸,将两个牵引杆移动到两个卡槽内,松开两个牵引杆,在弹簧的弹性复位下带动两个固定环复位,两个牵引杆卡在两个卡槽内实现防止两个挡板向右移动,最终实现固定避雷器主体的位置,当需要拆卸避雷器主体时,反向操作即可,最终实现便于避雷器主体的安装和拆卸,对现有避雷器的安装方式进行了优化。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爆炸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u形转杆处的立体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挡板处的立体图。
18.图中:1、固定板;2、转孔;3、连接板;4、安装孔;5、u形转杆;6、插杆;7、弹簧;8、固定环;9、牵引杆;10、限位板;11、固定块;12、第一插槽;13、第二插槽;14、限位杆;15、挡板;16、卡槽;17、插板;18、避雷器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20.如图1-4所示的外间隙可卸式避雷器,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固定块11的右端开凿有第二插槽13和第一插槽12,第一插槽12和第二插槽13相连通,第二插槽13内活动插接有限位杆14,限位杆14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插板17,插板17活
动插接于第一插槽12内,限位杆14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15,上侧挡板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避雷器主体18,两个挡板15和固定板1之间分别通过两个牵引机构连接,两个牵引机构分别用于限制两个挡板15的位置;工作时,当需要固定避雷器主体18位置时,手握限位杆14,将限位杆14插在第二插槽13内,将插板17插在第一插槽12内,旋转两个u形转杆5,拉动两个牵引杆9,两个牵引杆9带动两个插杆6移动,两个插杆6带动两个固定环8移动,两个固定环8带动两个弹簧7被拉伸,将两个牵引杆9移动到两个卡槽16内,松开两个牵引杆9,在弹簧7的弹性复位下带动两个固定环8复位,两个牵引杆9卡在两个卡槽16内实现防止两个挡板15向右移动,最终实现固定避雷器主体18的位置,当需要拆卸避雷器主体18时,反向操作即可,最终实现便于避雷器主体18的安装和拆卸,对现有避雷器的安装方式进行了优化。
21.具体的,牵引机构包括转孔2、u形转杆5,两个弹簧7、两个固定环8、插杆6和牵引杆9,转孔2开凿于固定板1的上端,u形转杆5转动连接于转孔2内,两个插杆6均活动插接于u形转杆5的右端,两个固定环8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插杆6的圆周表面,两个弹簧7分别套设于两个插杆6的圆周表面,两个弹簧7的左端均固定连接于u形转杆5的右端,两个弹簧7的右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固定环8的左端,牵引杆9固定连接于两个插杆6的右端,牵引杆9位于挡板15的右侧;工作时,旋转两个u形转杆5,拉动两个牵引杆9,两个牵引杆9带动两个插杆6移动,两个插杆6带动两个固定环8移动,两个固定环8带动两个弹簧7被拉伸,将两个牵引杆9移动到两个挡板15的右端,松开两个牵引杆9,在弹簧7的弹性复位下带动两个固定环8复位,两个牵引杆9位于两个挡板15的右端时,实现防止两个挡板15向右移动。
22.具体的,两个挡板15的右端均开凿有两个卡槽16,两个牵引杆9分别卡接于四个卡槽16内;工作时,卡槽16的设置便于牵引杆9卡在卡槽16内,防止牵引杆9在挡板15右端意外滑动。
23.具体的,两个牵引杆9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四个限位板10分别和四个卡槽16相匹配;工作时,限位板10的设置由于防止牵引杆9在卡槽16内上下移动,限位板10起到限位效果。
24.具体的,固定板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连接板3的左端开凿有两个安装孔4;工作时,可以将螺钉插在安装孔4内,将连接板3固定在输电塔上,从而实现固定板1固定在输电塔上。
25.具体的,两个挡板15均设置为弧形,两个挡板15分别和两个牵引杆9相匹配;工作时,挡板15设置为弧形便于牵引杆9在挡板15的右端滑动。
26.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27.当需要固定避雷器主体18位置时,手握限位杆14,将限位杆14插在第二插槽13内,将插板17插在第一插槽12内,旋转两个u形转杆5,拉动两个牵引杆9,两个牵引杆9带动两个插杆6移动,两个插杆6带动两个固定环8移动,两个固定环8带动两个弹簧7被拉伸,将两个牵引杆9移动到两个卡槽16内,松开两个牵引杆9,在弹簧7的弹性复位下带动两个固定环8复位,两个牵引杆9卡在两个卡槽16内实现防止两个挡板15向右移动,最终实现固定避雷器主体18的位置,当需要拆卸避雷器主体18时,反向操作即可。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
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外间隙可卸式避雷器,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的右端开凿有第二插槽(13)和第一插槽(12),所述第一插槽(12)和第二插槽(13)相连通,所述第二插槽(13)内活动插接有限位杆(14),所述限位杆(14)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插板(17),所述插板(17)活动插接于第一插槽(12)内,所述限位杆(14)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15),上侧所述挡板(1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避雷器主体(18),两个所述挡板(15)和固定板(1)之间分别通过两个牵引机构连接,两个所述牵引机构分别用于限制两个挡板(15)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间隙可卸式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包括转孔(2)、u形转杆(5),两个弹簧(7)、两个固定环(8)、插杆(6)和牵引杆(9),所述转孔(2)开凿于固定板(1)的上端,所述u形转杆(5)转动连接于转孔(2)内,两个所述插杆(6)均活动插接于u形转杆(5)的右端,两个所述固定环(8)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插杆(6)的圆周表面,两个所述弹簧(7)分别套设于两个插杆(6)的圆周表面,两个所述弹簧(7)的左端均固定连接于u形转杆(5)的右端,两个所述弹簧(7)的右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固定环(8)的左端,所述牵引杆(9)固定连接于两个插杆(6)的右端,所述牵引杆(9)位于挡板(15)的右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间隙可卸式避雷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挡板(15)的右端均开凿有两个卡槽(16),两个所述牵引杆(9)分别卡接于四个卡槽(16)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间隙可卸式避雷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牵引杆(9)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四个所述限位板(10)分别和四个卡槽(16)相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间隙可卸式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的左端开凿有两个安装孔(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间隙可卸式避雷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挡板(15)均设置为弧形,两个所述挡板(15)分别和两个牵引杆(9)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雷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外间隙可卸式避雷器,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右端开凿有第二插槽和第一插槽,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相连通,第二插槽内活动插接有限位杆,限位杆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插板,插板活动插接于第一插槽内,限位杆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上侧挡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避雷器主体,两个挡板和固定板之间分别通过两个牵引机构连接,两个牵引机构分别用于限制两个挡板的位置,最终实现便于避雷器主体的安装和拆卸,对现有避雷器的安装方式进行了优化。的安装方式进行了优化。的安装方式进行了优化。
技术研发人员:桑仲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特瑞格(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8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