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慢煮棒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8-20  18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慢煮棒。


背景技术:

2.欧美国家流行真空包装后食物低温慢煮,锁住食物的水分及营养,让食物不论是在口味和营养上都达到最佳效果。
3.市面上现有慢煮棒发热管,温控器裸露在电器外面直接与水接触,靠一个搅拌头把水温搅拌均匀,达到低温慢煮的功能。现有慢煮棒大多是用搅拌头搅拌,但是其噪音大且温度不均匀,难以对水进行均匀加热,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由上可见,现有的慢煮棒存在噪音大且温度不均匀的缺点,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慢煮棒,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慢煮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慢煮棒,包括:
8.水泵;
9.发热体,设置于水泵的外侧,所述发热体和水泵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发热体包括导水管和发热单元,所述导水管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管及入水管相连接,所述发热单元分布于导水管外侧,用于加热导水管内部的水;
10.入水管,连接于发热体远离水泵的一端,所述入水管一端连接有温度检测件;
11.出水管,连接于水泵远离发热体的一端;
12.所述水泵外侧设有隔水组件,所述隔水组件用于分隔发热体与水。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水组件包括:
14.第一柱体侧盖,所述第一柱体侧盖上设有入水口,所述第一柱体侧盖通过入水口与入水管相连接;
15.第二柱体侧盖,所述第二柱体侧盖上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二柱体侧盖通过出水口与出水管相连接,所述第二柱体侧盖与第一柱体侧盖之间连接有防水圈。
1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水组件上设有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用于操控装置内部的电器元件的启停。
1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控组件包括:
18.棒头盖,设置于水泵上方并与第一柱体侧盖及第二柱体侧盖相连接;
19.控制板,安装于棒头盖远离水泵的一端。
2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棒头盖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电源模块,所述水泵、发热体和温度检测件均与控制板及电源模块电性连接。
2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在通电开机后,有控制板调到对应食物的温度和时间后,水泵工作并通过入水管和出水管将水进行循环抽动,发热体工作并对流入的水进行加热处理,温度检测件对流过的水的水温进行实时检测,当水温达到设定的水温值时,发热体停止工作,水泵继续对水进行循环抽动,当水温低于设定值时,发热体工作并对流入的水继续加热,实现水的均匀循环加热,避免了搅动加热的高噪音,具备均匀循环加热、降低噪音和简便实用的效果。
23.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4.图1为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组合图。
26.附图标记:1-水泵、2-入水管、3-连接管、4-发热体、5-温度检测件、6-第一柱体侧盖、7-第二柱体侧盖、8-入水口、9-出水口、10-出水管、11-防水圈、12-棒头盖、13-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一种慢煮棒包括水泵1;发热体4,设置于水泵1外侧,所述发热体4和水泵1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管3;入水管2,连接于发热体4远离水泵1的一端,所述入水管2一端连接有温度检测件5;出水管10,连接于水泵1远离发热体4的一端。
30.在本实施例中,水泵1工作并通过入水管2和出水管10将水进行循环抽动,发热体4工作并对抽入的水进行加热,温度检测件5对流过的水的水温进行实时检测,当水温达到设定的水温值时,发热体4停止工作,水泵1继续对水进行循环抽动,当水温低于设定值时,发热体4工作并对流入的水继续加热,实现水的均匀循环加热,避免了搅动加热的高噪音,降低了成本,其中,入水管2和出水管10优选为硅胶管,温度检测件5可以由ntc制成。
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水泵1外侧设有隔水组件,所述隔水组件用于分隔发热体4与水,所述隔水组件包括第一柱体侧盖6,所述第一柱体侧盖6上设有入水口8,所述第一柱体侧盖6通过入水口8与入水管2相连接;第二柱体侧盖7,所述第二柱体侧盖7上设有出水口9,所述第二柱体侧盖7通过出水口9与出水管10相连接,所述第二柱体侧盖9与第一柱体侧盖6之间连接有防水圈11。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柱体侧盖6和第二柱体侧盖7为相互配合的圆柱形空心管,所述第一柱体侧盖6和第二柱体侧盖7靠近水泵1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防水圈11为c型圈,通过第一柱体侧盖6、第二柱体侧盖7和防水圈11,可以将慢热棒与外部水进行分隔,避免了发热体4和温度检测件5直接裸露在外面与水直接接触的安全隐患,降低了烫伤的风
险,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其中,防水圈11优选为防水硅胶圈。
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所述隔水组件上设有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用于操控装置内部的电器元件的启停,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棒头盖12,设置于水泵1上方并与第一柱体侧盖6及第二柱体侧盖7相连接;控制板13,安装于棒头盖12远离水泵1的一端。
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棒头盖12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电源模块,所述水泵1、发热体4和温度检测件5均与控制板13及电源模块电性连接。
35.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板13内设有多种食物对应的温度设定和时间设定,装置通电开机后,工作人员由控制板13调到对应食物的温度和时间后,水泵1开始抽水,外部的水通过入水管2流入装置内部,经过发热体4对流入的水进行加热,最后通过出水管10将加热后的水排出,可以实现水的均匀循环加热,通过电源模块可以为装置内的电器元件提供能源,满足慢煮棒的正常工作需求。
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发热体4包括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管3及入水管2相连接;发热单元,分布于导水管外侧,用于加热导水管内部的水。
37.在本实施例中,发热单元可以为ptc、发热丝、电热管或者石英管,所述发热单元均匀分布于导水管外侧,便于对导水管内的水进行加热处理。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慢煮棒,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发热体,设置于水泵的外侧,所述发热体和水泵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发热体包括导水管和发热单元,所述导水管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管及入水管相连接,所述发热单元分布于导水管外侧,用于加热导水管内部的水;入水管,连接于发热体远离水泵的一端,所述入水管一端连接有温度检测件;出水管,连接于水泵远离发热体的一端;所述水泵外侧设有隔水组件,所述隔水组件用于分隔发热体与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煮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组件包括:第一柱体侧盖,所述第一柱体侧盖上设有入水口,所述第一柱体侧盖通过入水口与入水管相连接;第二柱体侧盖,所述第二柱体侧盖上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二柱体侧盖通过出水口与出水管相连接,所述第二柱体侧盖与第一柱体侧盖之间连接有防水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慢煮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组件上设有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用于操控装置内部的电器元件的启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慢煮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棒头盖,设置于水泵上方并与第一柱体侧盖及第二柱体侧盖相连接;控制板,安装于棒头盖远离水泵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慢煮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头盖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电源模块,所述水泵、发热体和温度检测件均与控制板及电源模块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慢煮棒,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所述一种慢煮棒包括水泵;发热体,设置于水泵的外侧,所述发热体和水泵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管;入水管,连接于发热体远离水泵的一端,所述入水管一端连接有温度检测件;出水管,连接于水泵远离发热体的一端,水泵工作并通过入水管和出水管将水进行循环抽动,发热体工作并对流入的水进行加热处理,温度检测件对流过的水的水温进行实时检测,当水温达到设定的水温值时,发热体停止工作,水泵继续对水进行循环抽动,当水温低于设定值时,发热体工作并对流入的水继续加热,实现水的均匀循环加热,避免了搅动加热的高噪音,具备均匀循环加热、降低噪音和简便实用的优点。降低噪音和简便实用的优点。降低噪音和简便实用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叶景浓 罗世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威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7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