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冰盒、制冰装置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8-21  129



1.本技术属于家电领域,尤其涉及储冰盒、制冰装置及冰箱。


背景技术:

2.设置在冰箱门内的制冰装置通常包括制冰组件、储冰组件、碎冰组件,冰箱门外设置取冰组件。制冰组件、储冰组件、碎冰组件以及取冰组件在冰箱门胆上从上之下依次连接。制冰组件将冰块制作好之后,冰块从冰盘中掉落至储冰盒中储存。当用户需要取冰时,碎冰电机通过传动轴带动推冰盘运动,推冰盘将冰块从储冰组件推至碎冰组件处,冰块在碎冰组件处进行破碎后通过取冰组件被用户取用。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储冰盒的储冰孔家有限,难以满足用户对冰块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储冰盒、制冰装置及冰箱,可以提高储冰容量。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储冰盒,安装于冰箱门胆上,所述储冰盒包括底壁、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围绕所述底壁的周缘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子壁、第二子壁和第三子壁,所述第三子壁的一端与所述底壁连接,所述第二子壁包括主腔壁和辅腔壁,所述主腔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子壁的另一端弯折连接,所述主腔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子壁弯折连接,所述辅腔壁向所述底壁方向凹陷形成收容空间。
5.可选的,所述辅腔壁为弧面且向所述底壁的方向凹陷。
6.可选的,所述主腔壁与所述第三子壁、所述第一子壁均倾斜设置。
7.可选的,所述主腔壁为弧面,所述主腔壁的中间朝向远离所述底壁的方向凸起。
8.可选的,所述第三子壁上设置有出冰口,所述第二子壁包括两个辅腔壁,两个所述辅腔壁在第三子壁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出冰口的两侧。
9.可选的,所述底壁为中间低两端高结构。
10.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冰装置,包括:
11.制冰组件;
12.如上所述的储冰盒,设置于制冰组件一侧,所述底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围设形成储冰空间,所述储冰空间具有朝向所述制冰组件的进冰口;
13.碎冰组件,设置于所述储冰盒外且相对出冰口设置;
14.推冰盘,设置于所述储冰空间内,且相对所述出冰口设置,以使冰块从所述储冰空间进入所述碎冰组件。
15.可选的,所述碎冰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壁远离所述出冰口的一侧。
16.可选的,所述制冰组件还包括探冰杆,所述探冰杆的下探点与所述储冰盒的安装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17.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包括:
18.门胆;
19.如上所述的制冰装置,所述制冰装置与所述门胆连接。
20.本技术实施例中,储冰盒包括底壁、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围绕底壁的周缘设置。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子壁、第二子壁和第三子壁,第三子壁的一端与底壁连接,第二子壁包括主腔壁和辅腔壁,主腔壁的一端与第三子壁的另一端弯折连接,主腔壁的另一端与第一子壁弯折连接。相关技术中,储冰盒的各侧壁均为平板结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子壁的辅腔壁向底壁方向凹陷形成收容空间,该收容空间增大了储冰盒的储冰空间,从而提升了储冰量。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冰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冰箱的冰箱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2中冰箱门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冰装置的部分装配示意图。
26.图5为图4中制冰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图。
27.图6为图4中储冰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图6中储冰盒沿b-b方向的剖面图。
29.图8为图6中储冰盒沿c-c方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600,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冰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冰箱600可以为双开门冰箱,当然也可以为单开门冰箱或者三开门冰箱,本技术实施例以双开门冰箱为例进行说明。冰箱600可以包括制冰装置100和取冰装置200,制冰装置100可以设置于冰箱600内,取冰装置200设置于冰箱600外。制冰装置100用于制作冰块,用户不用打开冰箱600门即可在取冰装置200处取到冰箱600内制冰装置100制作的冰块。请具体参阅图2,图2为图1冰箱的冰箱门的结构示意图。冰箱600包括门胆400,制冰装置100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设置在门胆400上。示例性的,制冰装置100通过螺接或者卡接等方式直接固定在门胆400上。制冰装置100制作出的冰块向下排出至取冰装置200被用户取用。
3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冰装置100,请参阅图3、图4和图5,图3为图2中冰箱门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制冰装置的部分装配示意图,图5为图4中制冰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图。制冰装置100可以包括制冰组件1、储冰盒3和碎冰组件7,制冰组件1、储冰盒3以及碎冰组件7从上到下依次连接。
33.其中,请参阅图3,制冰组件1包括制冰机支架17、冷风架、进水管、制冰盒15、探冰
杆11、储冰盒支架2、制冰机芯罩13、离冰电机和加热管等。加热管可以与进水管的出水口相连,水通过进水管和加热管导入制冰盒15中。加热管可以采用但不限于金属材料,加热管的外部可以缠绕加热件,对加热管进行加热可以避免加热管内的水结冰,进而避免水结冰堵塞进水管。冷风架、制冰盒15可拆卸的安装于制冰机支架17。冷风架与制冰盒15连接,以使得外部或者风道的冷风进入制冰盒15四周,从而为制冰盒15提供制作冰块的冷量。制冰组件1运作时,进水管首先将制冰盒15注满水,冷风通过冷风架等部件流经制冰盒15四周,冷风与制冰盒15中水进行热交换使得水凝结成冰,然后在离冰电机的作用下,冰块从制冰盒15中脱落然后进入储冰盒3中。可以理解的是,制冰机芯罩13罩设在制冰盒15和离冰电机上且与门胆400可拆卸地连接,制冰机芯罩13的设置可以防止冰箱600腔室中的异味污染制冰盒15中的冰块。同时,也可以避免用户直接接触到与制冰盒15连接的离冰电机,减少离冰电机工作时存在的安全隐患。
34.碎冰组件7用于将冰块破碎,请参阅图5,碎冰组件7包括碎冰电机、传动轴71、冰刀74等。碎冰组件7还具有一碎冰空间73,冰刀74设置在碎冰空间73内。碎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联动块,传动轴71的一端上也连接有联动块,两个联动块均具有凹槽结构。碎冰电机的输出轴上的联动块与传动轴71上的联动块咬合连接,从而使得碎冰电机可以带动传动轴71转动。传动轴71上穿设有冰刀74,碎冰电机通过传动轴71带动冰刀74运动。传动轴71深入储冰盒3内部的一端上套设有推冰盘5。碎冰电机、冰刀74、推冰盘5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并通过传动轴71连接为一个整体。推冰盘5用于将储冰空间34内的冰块推至碎冰空间73内。冰块从储冰盒3中进入碎冰空间73中进行破碎。冰块从储冰空间34进入碎冰空间73后,碎冰电机开始工作。当用户需要碎冰时,碎冰电机反转以驱动推冰盘5推动冰块从储冰空间34进入碎冰空间73,冰刀74将冰块切碎成小块,然后碎冰进入取冰装置200以提供给用户碎冰。当用户需要整冰时,碎冰电机正转,推冰盘5推动冰块从储冰空间34进入碎冰空间73,但冰刀74不对冰块进行破碎,完整的冰块将会被推送至取冰装置200,以提供给用户整冰。需要说明的是,碎冰组件7也可以不对冰块进行破碎而直接提供给用户完整的冰块。
35.需要说明的是,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6,图6为图4中储冰盒的结构示意图。制冰装置100还包括储冰盒支架2。储冰盒3与储冰盒支架2可拆卸连接。示例性的,储冰盒支架2上设置有卡槽21,储冰盒3在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卡扣38,卡扣38插设于所述卡槽21内,可以实现储冰盒3与储冰盒支架2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储冰盒3上的卡扣38可以弹性地插入或脱离卡槽21。储冰盒支架2还设置有挂钩22,储冰盒3的卡扣38下方设置有限位筋39,限位筋39与挂钩22卡接,从而加强储冰盒3与储冰盒支架2的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结构配合实现储冰盒支架2与储冰盒3的连接,这里不作限制。
36.需要说明的是,储冰盒3以及碎冰组件7通常安装在储冰盒支架2上,碎冰组件7设置在储冰盒3与储冰盒支架2之间。储冰盒支架2将储冰盒3和碎冰组件7集成为一个整体后安装在制冰组件1下方。可以理解的是,碎冰组件7设置在储冰盒3与储冰盒支架2之间,这样可以避免碎冰组件7裸露在外而被用户直接触碰到造成安全事故。另外,储冰盒3上还设置有手持部36,方便用户将储冰盒3从储冰盒支架2上拆下或将储冰盒3安装在储冰盒支架2上。储冰盒3拆卸时,先握住手持部36将储冰盒3向上抬升一段距离,然后水平取出储冰盒3。
37.安装完成后的制冰装置100,其探冰杆11的下探点与储冰盒3的安装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需要说明的是,探冰杆11的一端连接在制冰机支架17上,探冰杆11绕着固定点旋转
以使探冰杆11的另一端深入储冰盒3内以探测储冰盒3内冰块的存量。冰块存量低于预设值则制冰组件1制冰。探冰杆11的另一端即下探点,下探点与储冰盒3的安装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以增大储冰盒3的储冰容量。
3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储冰盒3。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8,图7为图6中储冰盒沿b-b方向的剖面图,图8为图6中储冰盒沿c-c方向的剖面图。储冰盒3包括底壁31、第一侧壁33以及第二侧壁35,第一侧壁33、第二侧壁35围绕底壁31的周缘设置。底壁31、第一侧壁33以及第二侧壁35围设形成储冰空间34,储冰空间34具有朝向制冰组件1的进冰口37。制冰盒15中的冰块在离冰电机的作用下通过进冰口37落入储冰空间34内。
39.第一侧壁33包括第一子壁331、第二子壁332和第三子壁333,第三子壁333的一端与底壁31连接。第二子壁332包括主腔壁3321和辅腔壁3322,主腔壁3321的一端与第三子壁333的另一端弯折连接,主腔壁3321的另一端与第一子壁331弯折连接。现有技术中,第二侧壁35与第一子壁331及第二子壁332形成主要的储冰空间。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子壁332的辅腔壁3322向底壁31方向凹陷形成收容空间32,即扩大了在现有的储冰空间,从而提升了储冰量。冰块从进冰口37落入储冰空间34内后可以储存在主腔壁3321形成的储冰空间内,也可以储存在辅腔壁3322形成的收容空间32内。
40.请参阅图8,辅腔壁3322为弧面且向底壁31的方向凹陷,从而增大收容空间32的容积。需要说明的是,辅腔壁3322的一端与主腔壁3321连接,辅腔壁3322的另一端与第三子壁333连接。辅腔壁3322在形成收容空间32的同时形成一个斜坡面,储存于收容空间32内的冰块可以通过辅腔壁3322滑至第三子壁333与第二侧壁35之间的空间内,进而被推至碎冰装置中,而不会停滞在收容空间32内。
41.主腔壁3321与所述第三子壁333、所述第一子壁331均倾斜设置。可以理解的是,主腔壁3321具有预设斜度,示例性的,主腔壁3321与第三子壁333夹角可以大于0
°
且小于70
°
。主腔壁3321具有导向作用,冰块可以沿主腔壁3321滑至第三子壁333与第二侧壁35之间的空间内,进而被推至碎冰装置中,而不会停滞主腔壁3321上方的储冰空间内。
42.请结合参阅6和图7,主腔壁3321可以为弧面,主腔壁3321的中间朝向远离底壁31的方向凸起。可以理解的是,主腔壁3321靠近辅腔壁3322的地方低,主腔壁3321远离辅腔壁3322的地方高。则落到主腔壁3321中间部位的冰块可以顺着主腔壁3321的弧面结构滑向收容空间32。同样的,尽量避免了冰块在主腔壁3321上方储冰空间34内的停滞。
4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壁332包括两个辅腔壁3322。第三子壁333上设置有出冰口334,两个辅腔壁3322在第三子壁333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出冰口334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推冰盘5通过出冰口334伸入储冰盒3内部,推冰盘5设置在第三子壁333与第二侧壁35之间,且相对所述出冰口334设置。底壁31、第三子壁333以及第二侧壁35围设形成的空间为推冰盘5的工作空间。推冰盘5转动将位于储冰盒3中的冰块推至碎冰组件7中。需要说明的是,碎冰组件7设置于第二子壁332远离所述出冰口334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子壁332、第三子壁333以及储冰盒支架2之间设置有碎冰组件7,收容空间32设置在储冰盒3的两侧,可以避让碎冰组件7的同时增大储冰空间34。
44.推冰盘5在推动冰块时,推冰盘5的两侧存在冰块堆积的情况,因此,存在部分冰块会因长期滞留在储冰空间34内而无法及时被用户取用。长时间不被取用的冰块会变质最终污染储冰空间34内的其他冰块。因此,对底壁31进行了改进。请具体参阅图7,底壁31为中间
低两端高结构,可以对冰块起到导向作用,冰块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尽可能靠近推冰盘5两侧,从而在避免冰块在储冰空间34的两侧形成堆积。
45.储冰空间34通过出冰口334与碎冰空间73从上到下连通。冰块从制冰盒15中掉落至储冰空间34内。冰块在重力的作用下,且经储冰盒3的主腔壁3321和辅腔壁3322导向滑落至推冰盘5的工作空间(主要是第三子壁333与第二侧壁35之间的空间),推冰盘5将冰块推至碎冰空间73。冰刀74可选择性地对冰块进行破碎,最后冰块进入取冰装置200中被用户取用。由此,制冰装置100可以连贯地执行制冰、储冰以及碎冰步骤。
46.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47.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储冰盒、制冰装置以及冰箱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储冰盒,安装于冰箱门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冰盒包括底壁、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围绕所述底壁的周缘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子壁、第二子壁和第三子壁,所述第三子壁的一端与所述底壁连接,所述第二子壁包括主腔壁和辅腔壁,所述主腔壁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子壁的另一端弯折连接,所述主腔壁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子壁弯折连接,所述辅腔壁向所述底壁方向凹陷形成收容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腔壁为弧面且向所述底壁的方向凹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壁与所述第三子壁、所述第一子壁均倾斜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壁为弧面,所述主腔壁的中间朝向远离所述底壁的方向凸起。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壁上设置有出冰口,所述第二子壁包括两个辅腔壁,两个所述辅腔壁在第三子壁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出冰口的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冰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为中间低两端高结构。7.一种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冰组件;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储冰盒,设置于制冰组件一侧,所述底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围设形成储冰空间,所述储冰空间具有朝向所述制冰组件的进冰口;碎冰组件,设置于所述储冰盒外且相对出冰口设置;推冰盘,设置于所述储冰空间内,且相对所述出冰口设置,以使冰块从所述储冰空间进入所述碎冰组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碎冰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壁远离所述出冰口的一侧。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组件还包括探冰杆,所述探冰杆的下探点与所述储冰盒的安装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10.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门胆;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冰装置,所述制冰装置与所述门胆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储冰盒、制冰装置及冰箱。储冰盒包括底壁、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围绕底壁的周缘设置,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子壁、第二子壁和第三子壁,第三子壁的一端与底壁连接,第二子壁包括主腔壁和辅腔壁,主腔壁的一端与第三子壁的另一端弯折连接,主腔壁的另一端与第一子壁弯折连接,辅腔壁向底壁方向凹陷形成收容空间。可以扩大储冰盒的储冰空间。盒的储冰空间。盒的储冰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稳 李大鹏 李闪闪 周林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TCL家用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4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