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8-22  135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波器,尤其是指一种加强l型窗口耦合形式的滤波器。


背景技术:

2.滤波器是由电容、电感和电阻组成的滤波电路。滤波器可以对电源线中特定频率的频点或该频点以外的频率进行有效滤除,得到一个特定频率的电源信号,或消除一个特定频率后的电源信号。
3.随着滤波器行业的发展,各大设备运营商为了给广大的客户提供更高效,更好的互联网体验,提出了一些强抑制,低损耗,高功率的滤波器指标要求。传统的金属同轴腔方案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现有市面上采用是金属+te模的形式,通过在金属和介质te模之间的窗口增加l型窗口,采用金属腔连筋或者打铜片的方式来满足客户需要,但上述结构需要增加物料成本和牺牲单腔q值,导致存在成本高,生产装配效率低,调试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结构需要增加物料成本和牺牲单腔q值,导致存在成本高,生产装配效率低,调试效率低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波器,包括滤波器本体、盖板、te谐振组件与金属谐振组件,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滤波器本体,所述滤波器本体包括开设于滤波器本体内的第一放置槽、第二放置槽、位于所述第一放置槽与所述第二放置槽连接处的第一壁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壁面相对侧的第二壁面,所述te谐振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放置槽内,所述金属谐振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放置槽内,其中,所述连接处设置有自所述第一壁面朝所述第二壁面延伸的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和所述盖板之间间隔形成第一窗口,所述隔离件和所述第二壁面之间间隔形成与所述第一窗口连通的第二窗口,所述隔离件开设与所述第一窗口连通的第三窗口。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窗口至少有一个。
8.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与所述滤波器本体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所述盖板朝所述滤波器本体侧开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与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te谐振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金属谐振组件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孔与所述第二窗口连通。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放置槽的槽壁、所述te谐振组件、所述隔离件与所述盖板共同围合形成te谐振腔,所述第二放置槽的槽壁、所述金属谐振组件、所述隔离件与所述盖板共同围合形成金属谐振腔,所述te谐振腔通过所述第一窗口、所述第二窗口与所述第三窗口与所述金属谐振腔连通。
10.进一步地,所述te谐振腔与所述te谐振组件连接侧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te调谐组件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te谐振组件包括第一调谐螺母、第一调谐螺杆、te调谐盘与te谐振
器,所述te谐振器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调谐螺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一调谐螺母连接,所述te调谐盘与所述第一调谐螺杆另一端连接,所述te调谐盘与所述te谐振器相对设置于所述te谐振腔内,且所述te调谐盘与所述te谐振器之间具有第一间隔。
12.进一步地,所述te调谐盘与所述te谐振器均采用陶瓷材质。
13.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谐振腔与所述金属谐振组件连接侧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金属调谐组件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金属谐振组件包括第二调谐螺母、第二调谐螺杆与金属谐振杆,所述金属谐振杆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调谐螺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二调谐螺母连接,所述第二调谐螺杆与所述金属谐振杆另一端相对设置于所述金属谐振腔内,且所述第二调谐螺杆与所述金属谐振杆之间具有第二间隔。
15.进一步地,所述滤波器还包括第三调谐螺母与第三调谐螺杆,所述第三调谐螺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三固定孔与所述第三调谐螺母连接,所述第三调谐螺杆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窗口处,且所述第三调谐螺杆与所述滤波器本体远离所述盖板侧之间具有第三间隔。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滤波器,包括滤波器本体、盖板、te谐振组件与金属谐振组件,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滤波器本体,所述滤波器本体包括开设于滤波器本体内的第一放置槽、第二放置槽、位于所述第一放置槽与所述第二放置槽连接处的第一壁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壁面相对侧的第二壁面,所述te谐振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放置槽内,所述金属谐振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放置槽内,其中,所述连接处设置有自所述第一壁面朝所述第二壁面延伸的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和所述盖板之间间隔形成第一窗口,所述隔离件和所述第二壁面之间间隔形成与所述第一窗口连通的第二窗口,所述隔离件开设与所述第一窗口连通的第三窗口。通过在隔离件上开设与第一窗口连通的第三窗口,相较于传统采用金属腔连筋或者打铜片的以牺牲q值的形式来实现窗口耦合量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不增加物料成本和牺牲单腔q值的形式下,以达到l型窗口设计需要的耦合带宽,摒弃金属腔连筋或者打铜片的方式,解决了存在成本高,生产装配效率低,调试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器的局部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沿图1的a-a方向的剖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沿图1的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2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波器,包括滤波器本体1、盖板2、te谐振组件3与金属谐振组件4,盖板2盖设于滤波器本体1,滤波器本体1包括开设于滤波器本体1内的第一放置槽11、第二放置槽12、位于第一放置槽11与第二放置槽12连接处的第一壁面13以及位于第一壁面13相对侧的第二壁面14,te谐振组件3固定于第一放置槽11内,金属谐振组件4固定于第二放置槽12内,其中,连接处设置有自第一壁面13朝第二壁面14延伸的隔离件15,隔离件15和盖板2之间间隔形成第一窗口151,隔离件15和第二壁面14之间间隔形成与第一窗口151连通的第二窗口152,隔离件15开设与第一窗口151连通的第三窗口153。
25.本实施例中第一放置槽11、第二放置槽12可以为长方体、正方体或者圆柱体;通过在隔离件15上开设与第一窗口151连通的第三窗口153,相较于传统采用金属腔连筋或者打铜片的以牺牲q值的形式来实现窗口耦合量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在不增加物料成本和牺牲单腔q值的形式下,以达到l型窗口设计需要的耦合带宽,摒弃金属腔连筋或者打铜片的方式,解决了存在成本高,生产装配效率低,调试效率低的问题。
26.第三窗口153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耦合量大小进行调整;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窗口153的深度小于第二窗口152的深度,例如第三窗口153的深度与第二窗口152的深度的比值为0.5,可以满足耦合量较小的需求,当然,也可以通过改变第三窗口153的宽度,在耦合量需求较小的时候,第三窗口153的宽度小于第二窗口152的宽度,例如第三窗口153的宽度与第二窗口152的宽度的比值为0.4;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耦合量需求较大时,第三窗口153的深度可以等于第二窗口152的深度,或者第三窗口153的宽度可以大于第二窗口的宽度。
27.进一步地,第三窗口153至少有一个。本实施例中,第三窗口153的数量优选为一个,第三窗口15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耦合量大小进行调整;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耦合需求较大时可以增加至2个或者3个;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偶和需求很大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至4个或者5个;当然,应当理解,第三窗口153的数量具体采用几个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28.进一步地,盖板2与滤波器本体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盖板2朝滤波器本体1侧开设有第一固定孔21、第二固定孔22与第三固定孔23,第一固定孔21与te谐振组件3连接,第二固定孔22与金属谐振组件4连接,第三固定孔23与第二窗口152连通。
29.盖板2与滤波器本体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于滤波器本体1与盖板2开设内螺纹,利用螺纹结构可拆卸连接,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当然,盖板2与滤波器本体1之间的连接形式并非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盖板2与滤波器本体1之间也可采用螺钉等连接方式,应当理解,盖板2与滤波器本体1具体采用何种固定方式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30.进一步地,第一放置槽11的槽壁、te谐振组件3、隔离件15与盖板2共同围合形成te谐振腔111,第二放置槽12的槽壁、金属谐振组件4、隔离件15与盖板2共同围合形成金属谐振腔121,te谐振腔111通过第一窗口151、第二窗口152与第三窗口153与金属谐振腔121连通,te谐振腔111为te谐振组件3的工作提供场所,金属谐振腔121为金属谐振组件4的工作
提供场所。
31.进一步地,te谐振腔111与te谐振组件3连接侧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固定座16,第一固定座16与te调谐组件3连接;te谐振组件3包括第一调谐螺母31、第一调谐螺杆32、te调谐盘33与te谐振器34,te谐振器34固定于第一固定座16,第一调谐螺杆32一端穿过第一固定孔21与第一调谐螺母31连接,te调谐盘33与第一调谐螺杆32另一端连接,te调谐盘33与te谐振器34相对设置于te谐振腔111内,且te调谐盘33与te谐振器34之间具有第一间隔35;te调谐盘33与te谐振器34均采用陶瓷材质。
32.本实施例中,te谐振器34与第一固定座16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当然,te谐振器34与第一固定座16之间的连接形式并非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te谐振器34与第一固定座16之间也可以通过胶水粘接的固定方式,应当理解,te谐振器34与第一固定座16具体采用何种固定方式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第一固定座16用于固定te调谐器34,第一固定孔21用于固定te谐振盘33,提高结构的稳定性;第一调谐螺杆32通过第一调谐螺母31固定于第一固定孔21,第一调谐螺杆32与第一调谐螺母31用于调整第一间隔35的间距;te调谐盘33与te谐振器34采用陶瓷材质,可以具有稳定,抗干扰性能良好的特点。
33.进一步地,金属谐振腔112与金属谐振组件4连接侧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二固定座17,第二固定座17与金属调谐组件4连接;金属谐振组件4包括第二调谐螺母41、第二调谐螺杆42与金属谐振杆43,金属谐振杆43固定于第二固定座17,第二调谐螺杆42一端穿过第二固定孔22与第二调谐螺母41连接,第二调谐螺杆42与金属谐振杆43另一端相对设置于金属谐振腔121内,且第二调谐螺杆42与金属谐振杆43之间具有第二间隔44。
34.本实施例中,金属谐振杆43与第二固定座17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固定,当然,金属谐振杆43与第二固定座17之间的连接形式并非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金属谐振杆43与第二固定座17之间也可以通过胶水粘接的固定方式,应当理解,金属谐振杆43与第二固定座17具体采用何种固定方式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第二固定座17用于固定金属调谐杆43,第二固定孔22用于固定第二调谐螺杆42,提高结构的稳定性;第二调谐螺杆42通过第二调谐螺母41固定于第二固定孔22,第二调谐螺杆42与第二调谐螺母41用于调整第二间隔44的间距。
35.进一步地,滤波器还包括第三调谐螺母5与第三调谐螺杆6,第三调谐螺杆3一端穿过第三固定孔23与第三调谐螺母5连接,第三调谐螺杆6另一端设置于第二窗口152处,且第三调谐螺杆6与滤波器本体1远离盖板2侧之间具有第三间隔7。
36.第三调谐螺母5主要是为了调试完成后方便锁紧第三调谐螺杆6与盖板1的连接,第三调谐螺杆6处于te谐振腔111与金属谐振腔121的中间位置,可以用来微调耦合强弱,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3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滤波器,通过在隔离件上开设与凹槽连通的耦合窗口,摒弃金属腔连筋或者打铜片的方式,在不增加物料成本和牺牲单腔q值的形式下,以达到l型窗口设计需要的耦合带宽,解决了存在成本高,生产装配效率低,调试效率低的问题。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波器本体、盖板、te谐振组件与金属谐振组件,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滤波器本体,所述滤波器本体包括开设于滤波器本体内的第一放置槽、第二放置槽、位于所述第一放置槽与所述第二放置槽连接处的第一壁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壁面相对侧的第二壁面,所述te谐振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放置槽内,所述金属谐振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放置槽内,其中,所述连接处设置有自所述第一壁面朝所述第二壁面延伸的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和所述盖板之间间隔形成第一窗口,所述隔离件和所述第二壁面之间间隔形成与所述第一窗口连通的第二窗口,所述隔离件开设与所述第一窗口连通的第三窗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窗口至少有一个。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滤波器本体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所述盖板朝所述滤波器本体侧开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与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te谐振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金属谐振组件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孔与所述第二窗口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置槽的槽壁、所述te谐振组件、所述隔离件与所述盖板共同围合形成te谐振腔,所述第二放置槽的槽壁、所述金属谐振组件、所述隔离件与所述盖板共同围合形成金属谐振腔,所述te谐振腔通过所述第一窗口、所述第二窗口与所述第三窗口与所述金属谐振腔连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te谐振腔与所述te谐振组件连接侧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te谐振组件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te谐振组件包括第一调谐螺母、第一调谐螺杆、te调谐盘与te谐振器,所述te谐振器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调谐螺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一调谐螺母连接,所述te调谐盘与所述第一调谐螺杆另一端连接,所述te调谐盘与所述te谐振器相对设置于所述te谐振腔内,且所述te调谐盘与所述te谐振器之间具有第一间隔。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te调谐盘与所述te谐振器均采用陶瓷材质。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谐振腔与所述金属谐振组件连接侧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与所述金属谐振组件连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谐振组件包括第二调谐螺母、第二调谐螺杆与金属谐振杆,所述金属谐振杆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调谐螺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二调谐螺母连接,所述第二调谐螺杆与所述金属谐振杆另一端相对设置于所述金属谐振腔内,且所述第二调谐螺杆与所述金属谐振杆之间具有第二间隔。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还包括第三调谐螺母与第三调谐螺杆,所述第三调谐螺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三固定孔与所述第三调谐螺母连接,所述第三调谐螺杆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窗口处,且所述第三调谐螺杆与所述滤波器本体远离所述盖板侧之间具有第三间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滤波器,包括滤波器本体、盖板、TE谐振组件与金属谐振组件,盖板盖设于滤波器本体,滤波器本体包括开设于滤波器本体内的第一放置槽、第二放置槽、位于第一放置槽与第二放置槽连接处的第一壁面以及位于第一壁面相对侧的第二壁面,TE谐振组件固定于第一放置槽内,金属谐振组件固定于第二放置槽内,其中,连接处设置有自第一壁面朝第二壁面延伸的隔离件,隔离件和盖板之间间隔形成第一窗口,隔离件和第二壁面之间间隔形成与第一窗口连通的第二窗口,隔离件开设与第一窗口连通的第三窗口。通过在隔离件上开设第三窗口,解决了存在成本高,生产装配效率低,调试效率低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洪星 谢龙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2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