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流机构及其料理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8-22  136



1.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阻流机构、料理组件及其料理机。


背景技术:

2.目前主流的料理机(如破壁机)一般是采用刀片的研磨方式,该种方式一般在高转速下才能达到比较好的研磨性能。在运行时,由于刀片高速旋转,会产生由空化、搅打及涡系等导致的搅打噪音,一般在75db以上,对人们生活舒适性及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而采用其他研磨方式降低噪音的料理机则存在加工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阻流机构、料理组件及其料理机,具有较高的加工效率和较低的噪音。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料理机的阻流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架;叶片,连接于第一固定架,且至少具有第一阻流面,用于阻挡绕搅拌器轴心旋转的流体,同时受流体冲击而带动叶片跟随流体旋转。
5.其中,第一固定架包括环片,环片开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套设于搅拌器的旋转轴,能够相对应旋转轴转动;叶片数量为若干,以环片为中心,一端连接环片,另一端呈辐射状远离中心延伸分布。
6.其中,叶片包括第一叶片部与第二叶片部,第二叶片部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架,另一端连接第一叶片部一端;第一阻流面设置于第一叶片部,第二叶片部具有第二阻流面。
7.其中,第一阻流面垂直于或以第一角度倾斜于旋转轴的轴截面,第二阻流面平行于或以第二角度倾斜于轴截面,且第二角度小于第一角度。
8.其中,第二阻流面与第一阻流面圆滑过渡连接。
9.其中,阻流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二固定架,第二固定架与至少两个叶片的各自第一叶片部连接。
10.其中,叶片自第一固定架径向向外延伸后弯折为轴向延伸。
11.其中,第二固定架和第一固定架均均为圆环状,两者同轴设置,第二固定架的直径大于第一固定架的直径,叶片位于第二固定架和第一固定架之间的间隔空间。
12.其中,第二叶片部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架,以第一角度向外延伸第一距离,第二叶片部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叶片部,第三叶片部以基本平行于旋转轴截面的角度向外延伸第二距离。
13.其中,第三叶片部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叶片部,第三叶片部与第一叶片部的夹角为20度至160度之间。
14.其中,叶片包括第一叶片部、第二叶片部与第三叶片部,第二叶片部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架,另一端连接第三叶片部一端,第三叶片部另一端连接第一叶片部一端;第一阻流面设置于第一叶片部,第二叶片部具有第二阻流面,第三叶片部具有第三阻流面。
15.其中,第一阻流面轴向、倾斜于轴向、或倾斜于旋转轴的轴截面延伸;第三阻流面位于第三叶片部朝向搅拌器刀片一面的旋转方向后段,且沿着旋转方向逐渐朝向刀片弯曲。
16.其中,第一阻流面在旋转方向逐渐向旋转轴靠近,直至一部分与第三阻流面连接,且在连接处形成沿着旋转方向逐渐向旋转轴以及刀片靠近的导流槽。
17.其中,第三阻流面位于旋转方向一侧的侧边与刀片的距离,在远离旋转轴方向上以逐渐增大到逐渐减小方式变化。
18.其中,第三叶片部朝向搅拌器刀片一面的旋转方向前段平行于轴截面,形成连接第三阻流面的稳流面。
19.其中,第三阻流面与第一阻流面的夹角为20度至160度之间。
20.其中,第三阻流面与第一阻流面的夹角为80度至100度之间。
21.其中,第二阻流面与刀片的距离,在远离旋转轴方向上以逐渐增大的方式变化,在沿旋转方向的方向上以逐渐减小的方式变化;第三阻流面位于第三叶片部朝向搅拌器刀片一面的旋转方向后段,且沿着旋转方向逐渐朝向刀片弯曲。
22.其中,第三阻流面与第二阻流面的夹角为40度至140度之间。
23.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料理组件,包括搅拌器;第一固定架,能够围绕搅拌器轴心转动;叶片,连接于第一固定架,且至少具有第一阻流面,用于阻挡绕搅拌器轴心旋转的流体,同时受流体冲击而带动叶片跟随流体旋转。
24.其中,搅拌器包括刀片,刀片至少部分倾斜于搅拌器的旋转轴的轴截面,第一阻流面被配置成将阻挡的至少部分流体进入刀片的旋转路径中。
25.其中,叶片包括第一叶片部与第二叶片部,第二叶片部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架,另一端连接第一叶片部一端;第一阻流面设置于第一叶片部,第二叶片部具有第二阻流面;其中,第二阻流面倾斜于搅拌器的旋转轴的轴截面,第二叶片部与旋转轴的倾斜角小于90度,且叶片的宽度范围为3mm至20mm之间。
26.其中,第二叶片部与刀片的轴向间距范围为1mm-15mm之间。
27.其中,刀片位于第二叶片部上侧,且位于第一叶片部内侧。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料理机,包括料理组件;杯体,用于容纳流体;料理组件,位于所述杯体内;电机,用于驱动搅拌器转动。
28.其中,叶片位于搅拌器和杯体底部之间,且与杯体底部的间距为0.5-3mm,与所述杯体侧壁的间距为0.5-2mm。
2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刀片与阻流机构的配合,使在刀片进行研磨制作流体时,一方面能够使流体的流动速度被阻流机构相对降低,即在刀片转速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刀片与流体之间的相对转速,进而提高流体与刀片的接触频率,提高研磨效率;另一方面阻流机构将流体部分导流至刀片,以能够使得刀片对流体反复研磨,进而不需要太高的刀速,最终可以实现较高的加工效率和较低的噪音,提高饮品制作口感和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阻流机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阻流机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现有破壁机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
33.图4是本技术搅拌器与阻流机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是本技术搅拌器与阻流机构配合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35.图6是本技术阻流机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6.图7是本技术阻流机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7.图8是本技术阻流机构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8.图9是本技术阻流机构第五实施例与搅拌器、杯体配合的爆炸视图;
39.图10是本技术阻流机构第五实施例沿第一截面剖切的视图;
40.图11是本技术阻流机构第五实施例沿第二截面剖切的视图;
41.图12是本技术阻流机构第五实施例沿第三截面剖切的视图;
42.图13是本技术阻流机构、搅拌器及杯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4是本技术料理机中阻流机构安装位置的示意图。
44.图1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的部分实验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6.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7.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8.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阻流机构、料理组件及其料理机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
49.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5。图1是本技术阻流机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阻流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架10以及叶片20。该叶片20连接于第一固定架10,且至少具有第一阻流面210,并且通过该第一阻流面210阻挡绕搅拌器40轴心旋转的流体。与此同时,受流体冲击下叶片20被带动而跟随流体旋转。阻流机构的具体使用场景,可以是家电领域中的料理机,比如破壁机、咖啡机、榨汁机、搅拌机等。以破壁机为例具体说明,生活中人们在使用破壁机时,一般会选择将一定比例的水和食材一同放入破壁机的杯体50中(参阅图10),然后旋转搅拌器,搅拌器的刀片41转动而将食材磨碎。食材被磨碎后,会有部分溶于水中,另一部分为难以溶于水的细小颗粒,此时破壁机中存在液体和细小颗粒的混
合物。此种混合物在本技术中称为流体,以便于进一步解释说明。阻流机构中的第一固定架10一方面用于将阻流机构转动配合于旋转轴42中,另一方面能够连接固定叶片20,以让叶片20能够通过第一固定架10围绕旋转轴42设置。叶片20的具体形态可以有多样,但需要具备有至少一个阻流面,也即本技术所说的第一阻流面210。该第一阻流面210用于阻挡绕搅拌器40轴心旋转的流体,以将流体的流速降低。当然阻流机构在降低流体转速的同时,因其本身被设置为可以受流体冲击而带动叶片20跟随流体旋转的方式,故阻流机构会吸收流体的动量而转动起来。
50.因叶片20可以随流体带动而转动,因此其转动速度低于刀片。但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叶片20转动,进而在叶片20阻挡流体的同时,改变叶片20被带动的自然转动速度。在更多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计第一固定架10与旋转轴42之间的摩擦系数,进而调节叶片20被带动的自然转动速度。叶片20与第一固定架10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固定连接、滑动连接或者是可拆卸方式的连接,或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将两者一体成型加工,减少成本。第一固定架10也可以不与旋转轴42转动配合,而是固定于叶片20的末端,起到固定叶片20的作用。
51.其中,第一固定架10包括有环片11,环片11上开设有通孔12,并通过该通孔12套设于搅拌器40的旋转轴42,以使得第一固定架10能够相对旋转轴42转动。具体的套设方式可以多种,比如说通过将通孔12的孔径设置为大于旋转轴42的孔径,使得两者间隙配合;或者是通过在环片11的通孔12中设置一个轴承,将轴承的外圈与环片11固定连接后,再将轴承套设在旋转轴42上,使环片11能较为顺畅地可绕旋转轴42旋转。当然还有各类其他方法,只要能够使得第一固定架10相对于旋转轴42可相对转动即可。
52.另外,阻流机构上的叶片20数量为若干个为佳。例如可以是2个,设计成对称的叶片20,或者是3个叶片20,4个叶片20等。多个叶片20可以是以环片11为中心设置,叶片20的一端连接环片11,另一端则呈辐射状远离中心延伸分布。多个叶片20之间可以结构相同也可以结构、大小不同。多个叶片20以环片11为中心且等角度或不等角度分布时,其能够减小叶片20在受到流体的击打时出现各个方向受力不均匀的现象,进而可以防止叶片20或者第一固定架10变形。
53.请继续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叶片20还可以被进一步分为第一叶片部21与第二叶片部22。其中,第二叶片部22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架10,另一端远离旋转轴42向外辐射延伸,且连接第一叶片部21的一端。第一叶片部21在连接第二叶片部22后,进一步延伸,不过其延伸的方向与第二叶片部22可以相同或不同,下文会进一步具体描述。在第一叶片部21中,形成有第一阻流面210,在第二叶片部22中,形成有第二阻流面220。第一阻流面210和第二阻流面220在功能上都可以具有阻碍流体转动的功能。可选择地,第一阻流面210可以被设置为主要的阻流面,以主要阻挡流体的转动,而第二阻流面220更多具有导流的功能,以能够将流体导流至第一阻流面210或刀片以实现较快降低流体转速的功能。
54.可选择地,第一阻流面210可以被设置为垂直于或以第一角度倾斜于旋转轴42的轴截面,而第二阻流面220被设置为平行于或以第二角度倾斜于轴截面,且第二角度小于第一角度。例如,可以将第二叶片部22先从第一固定架10水平向外辐射延伸,而后在第二叶片部22的末端,以垂直于该第二叶片部22的角度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叶片部21,该第一叶片部21可以用来阻挡水流。再或者,第二叶片部22先与第一固定架10连接后,向外螺旋状扭曲延
伸,以形成与旋转轴42的横截面之间的第二角度,例如可以是10度、15度、35度等等,其具体参数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设计。在第二叶片部22末端,继续延伸有第一叶片部21,以使得第一叶片部21与轴截面之间形成有第一角度,第一角度可以是90度、80度等,具体角度可以结合产品来设计。
55.请继续结合参阅图1与图2。其中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又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阻流机构的第二阻流面220与第一阻流面210圆滑过渡连接,也即第二阻流面220所处在的第二叶片部22与第一阻流面210所处的第一叶片部21在连接时为圆滑过渡的弧形,以便于一体加工成型,且同时可以避免流体在叶片20上的流动较为均匀顺畅,避免因为叶片20设计上的角度突变而造成额外噪音。
56.为了进一步提高阻流机构在被水流冲击下的结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第二固定架30的阻流机构。其中,第二固定架30与至少两个叶片20的各自第一叶片部21连接,以使得第一叶片20之间通过连接得以加强稳定性。可选的,可以通过一个环片11的方式,依次将各个叶片20的第一叶片部21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以旋转轴42为中心的固定环。第二固定架30在功能上除了有加固叶片20的结构外,还可以具有一定聚拢水流的作用。当刀片41高速旋转带动流体转动时,流体因受到刀片41的挤压而向下并向外流动,此时,若将第二固定架30的环片11设计为宽度较大的环片11,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流体向外流动,具有一定的聚拢效果。
57.在另一实施例中,阻流机构的叶片20自第一固定架10径向向外延伸,而后弯折为轴向延伸,在此不再赘述。
58.可选地,阻流机构的第二固定架30和第一固定架10可以均为圆环状,并且两者以旋转轴42为中心同轴设置。具体地,第二固定架30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一固定架10的直径,叶片20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架10,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架30。叶片20被设置为至少有部分位于第二固定架30和第一固定架10之间的间隔空间,以能够使得料浆在间隔空间内被叶片20阻流,并最终得以以较低流速在间隔空间内流动。
59.请参阅图3、图4与图5。图3是现有破壁机搅拌器40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搅拌器40与阻流机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与图5是本技术图1与图2的阻流机构与搅拌器40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现有破壁机形态中,仅有用于研磨食材的刀片41。现有技术中,人们为了提高刀片41的切割研磨效果,有两个常用的方法。第一,通过将刀片41设置为多层结构,例如图3中的3层刀片41,包括有上刀410、中刀411以及下刀412,以此提高刀片与流体之间的接触面积等。第二,在加工食材时通过不断加快刀片41转速来提升研磨效果。以上两种方法,在刀片成本或者噪音方面均不是最佳选择。
60.在本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料理组件,包括搅拌器40、第一固定架10以及叶片20。其中,第一固定架10能够围绕搅拌器40轴心转动,与此同时,第一固定架10连接有叶片20。叶片20上至少具有第一阻流面210,通过该第一阻流面210阻挡绕搅拌器40轴心旋转的流体。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叶片20通过第一阻流面210阻挡流体转动的同时,接受着流体的冲击力,因而也会被带动绕旋转轴42旋转。在一实施例中,料理组件的搅拌器40包括刀片41,其中,本技术的刀片41可以仅包括中刀411与阻流机构来配合研磨,即可达到较好研磨效果,在经济效益上有明显进步。具体地,中刀411至少有一部分倾斜于搅拌器40的旋转轴42的轴截面,第一阻流面210被配置成将阻挡的至少部分流体进入中刀411的旋转路径中,以
使得流体被阻挡减速后能以更高的相对转速与中刀411接触,增加了与中刀411的接触频率,有利于提升研磨的效果并有效降低噪音。进一步地,叶片20包括有第一叶片部21与第二叶片部22。其中,第二叶片部22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架10,另一端连接第一叶片部21一端。在第一叶片部21,设置有用于阻碍流体转动的第一阻流面210。在第二叶片部22,设置有用于阻碍流体转动的第二阻流面220。第一阻流面210和第二阻流面220的具体形态由第一叶片部21和第二叶片部22的形态决定,例如,当第一叶片部21为扭曲螺旋形式时,其外表面的第一阻流面210可以理解为是扭曲螺旋状的曲面,同理,如果第二叶片部22为长方体的薄片,则第二阻流面220为普通的平面。刀片41在与旋转轴42配合时,具有一定的倾角,以能够具有将流体向下挤压的更强推动力,例如参考图5,刀片41相对于旋转轴42的横截面具有一倾斜的角度。为了保证第二阻流面220具有一定的导流功能,可选地,将第二阻流面220倾斜于搅拌器40的旋转轴42的轴截面设置。
61.进一步地,为了在提高研磨效率的同时且有效保证较低的噪音,本技术提供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可以将第二叶片部22与旋转轴42轴线的倾斜角设置为小于90度的角,且同时将叶片20的宽度范围设置为3mm至20mm之间。叶片20与刀片41之间应保留一定的轴向距离,以防止有较大颗粒的食材卡在两者之间,影响机器正常运行,例如间距范围可以为1mm-15mm之间。叶片20的数量选择方面,可以选择2~10片,优选3片。为保证较佳的阻流效果,刀片41边缘与叶片20边缘的间距为1mm-10mm,刀片41最底部边缘到第二固定架30顶侧边缘的间隙为15mm-60mm。第二固定架30的宽度可以为小于50mm的环。同时为了考虑叶片20和第二固定架30的结构稳定性,两者也应具有一定的厚度,例如0.4mm-3mm之间。具体设计的尺寸可以根据具体的产品应用场景限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62.请参阅图6,其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叶片部22设置为与旋转轴42截面平行或大致相平行方向延伸,以形成辐射状的第二叶片部22,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叶片部22为3个配合。相对应的,在第二叶片部22的末端,以垂直或大约垂直于第二叶片部22为方向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叶片部21。在第一叶片部21的末端,相邻第一叶片部21之间连接有第二固定架30。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固定架30可以是环状形态,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固定架形态。
63.请参阅图7及图8,其为本技术提供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该阻流机构中,第二叶片部22一端连接有第一固定架10,并以第一角度向外延伸第一距离。在延伸第一距离的过程中,可以为圆弧状弯曲延伸,也可以为直线状延伸。该第一距离可以根据杯体50大小来具体设计,例如可以延伸5mm、15mm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该第一角度可以是向上或向下,与旋转轴42截面之间形成一定的角度,例如可以是8度至35度等。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在第二叶片部22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叶片部23,第三叶片部23以基本平行于旋转轴42截面的角度向外延伸第二距离。可选地,第二叶片部22向下延伸第一距离,并在末端继续平行于旋转轴42截面延伸形成第三叶片部23。
64.为了更好地实现阻流效果,阻流机构还包括第一叶片部21。该第三叶片部23的另一端与第一叶片部21连接,第三叶片部23与第一叶片部21的夹角为20度至160度之间。可选地,第二叶片部22的延伸角度向下,第一叶片部21的延伸方向向上,以能够使得与其配合使用的刀片41处于多个第二叶片部22的上侧,多个第一叶片部21的内侧。这种设计方式,更有利于第一叶片部21、第二叶片部22及第三叶片部23之间形成配合,将因被刀片41带动而流
动的流体的转速降低下来。在刀片41转速跟随旋转轴42而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相对提高了流体与刀片41的相对转速,以最终提高研磨的效果。
65.请参阅图9至图12,均包括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阻流机构。其中,本实施例阻流机构叶片20包括第一叶片部21、第二叶片部22与第三叶片部23,第二叶片部22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架10,另一端连接第三叶片部23一端,第三叶片部23另一端连接第一叶片部21一端。第一阻流面210设置于第一叶片部21,第二叶片部22具有第一阻流面220,第三叶片部23也具有第三阻流面230。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阻流面210可以轴向延伸,即可以是平行于旋转轴的方向延伸。第一阻流面210也可以倾斜于轴向或倾斜于旋转轴的轴截面延伸,以能够通过倾斜的阻流面一方面阻挡流体的转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将流体导流至阻流机构上方的刀片41(图9、图10、图11及图12均未示出刀片41的位置,本实施例刀片41与阻流机构的位置关系可参考图5)。第三阻流面230位于第三叶片部23朝向搅拌器刀片41一面的旋转方向后段,且沿着旋转方向逐渐朝向刀片41弯曲。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阻流面210在旋转方向逐渐向旋转轴靠近,直至一部分与第三阻流面230连接,且在连接处形成沿着旋转方向逐渐向旋转轴以及刀片41靠近的导流槽。此处的导流槽,具有一定的扭转的弧度,因此能够在阻流的同时将流体针对性导至阻流机构上方的刀片41,以增加刀片41与流体的接触频率。
66.在一实施例中,第三阻流面230位于旋转方向一侧的侧边与刀片41的距离,在远离旋转轴方向上逐渐增大,详细可以参考图10、图11与图12。图10中,阻流机构的被剖切面处于叶片20中间横切面向后移动5mm的位置,图11的被剖切面处于叶片20中间的横切面,图12的被剖切面处于叶片20向后前移动5mm,因第三阻流面230位于旋转方向一侧的侧边与刀片41的距离在远离旋转轴方向上是逐渐增大的,因此第三阻流面230的底部与杯体50底部在图10中的距离b较大,在图11中较小,图12中的距离为三个视图中最小。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三阻流面230可以在远离旋转轴方向上先逐渐增大后减小。
67.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叶片部23朝向搅拌器刀片41一面的旋转方向前段平行于轴截面,形成连接第三阻流面230的稳流面。第三阻流面230与第一阻流面210的夹角可以被设置为20度至160度之间。第三阻流面230与第一阻流面210的夹角可以设置为80度至100度之间。当然具体的设置角度,可以在不同机型中结合实际情况来具体设计,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6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阻流面220与刀片41的距离,在远离旋转轴方向上以逐渐增大的方式变化,在沿旋转方向的方向上以逐渐减小的方式变化,第三阻流面230位于第三叶片部23朝向搅拌器刀片41一面的旋转方向后段,且沿着旋转方向逐渐朝向刀片41弯曲。第三阻流面230与第一阻流面220的夹角可以为40度至140度之间。
69.请参阅图13与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料理机,包括有杯体50,用于容纳料浆。料浆可以是按照一定比例将水果、蔬菜和水等食材组合后,切碎研磨得到的混合流体,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本实施例的料理机中,可以根据需要安装上文中提及到各类阻流机构或者是料理组件,并且安装用于驱动搅拌器40转动的电机,以通过搅拌器40的旋转轴42带动刀片41旋转,最终带动流体流动,最终反复被刀片41研磨。
70.请参阅图15。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发明人经过实验测试出的数据如图15。在图15中,通过对比无阻流机构方案与本技术有阻流机构的方案,保持两者刀片转速在相同转速
11000rpm,并在相同噪音81.49db的实验条件下,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残渣率可以达到为2.7%,提升了接近50%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的噪音水平相比,本技术的噪音水平亦有相应提升。在成本方面,本技术还可以将刀片41数量设置减少至少一片,例如减少上刀410,保留中刀411和下刀412,甚至可以仅保留中刀,有效减少了生产成本。
71.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设置阻流机构、料理组件及其料理机。通过设置阻流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架10、叶片20,使得叶片20上的第一阻流面210可以用于阻挡绕搅拌器40轴心旋转的流体,同时,流体冲击叶片20将叶片20带动跟随流体旋转。通过设置料理组件,使得料理组件中的搅拌器40上的刀片41能够与阻流机构充分配合,对料浆进行阻流并研磨。通过设置料理机,使得该料理机的杯体50、阻流机构与刀片41共同配合,当刀片41旋转时,流体在杯体50内被带动旋转,在流体遇到阻流机构后流速降低,在刀片41转速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增加了流体与刀片41的相对运动速度,进而提高了流体与刀片41的接触频率,最终能在较低研磨转速下有效提升研磨效果,且又能有效降低噪音,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7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阻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架;叶片,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且至少具有第一阻流面,用于阻挡绕搅拌器轴心旋转的流体,同时受所述流体冲击而带动所述叶片跟随所述流体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包括环片,所述环片开设有通孔,并通过所述通孔套设于所述搅拌器的旋转轴,以能够相对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叶片数量为若干,以所述环片为中心,一端连接所述环片,另一端呈辐射状远离中心延伸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包括第一叶片部与第二叶片部,所述第二叶片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叶片部一端;所述第一阻流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叶片部,所述第二叶片部具有第二阻流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流面垂直于或以第一角度倾斜于所述旋转轴的轴截面,所述第二阻流面平行于或以第二角度倾斜于所述轴截面,且所述第二角度小于所述第一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流面与所述第一阻流面圆滑过渡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阻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与至少两个所述叶片的各自所述第一叶片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自所述第一固定架径向外延伸后弯折为轴向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架和所述第一固定架均为圆环状,两者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固定架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固定架的直径。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包括第一叶片部、第二叶片部与第三叶片部,所述第二叶片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叶片部一端,所述第三叶片部另一端连接第一叶片部一端;所述第一阻流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叶片部,所述第二叶片部具有第二阻流面,所述第三叶片部具有第三阻流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流面轴向、倾斜于所述轴向、或倾斜于所述旋转轴的轴截面延伸;所述第三阻流面位于所述第三叶片部朝向搅拌器刀片一面的旋转方向后段,且沿着所述旋转方向逐渐朝向所述刀片弯曲。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阻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流面在所述旋转方向逐渐向所述旋转轴靠近,直至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阻流面连接,且在所述连接处形成沿着所述旋转方向逐渐向所述旋转轴以及所述刀片靠近的导流槽。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阻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阻流面位于所述旋转方向一侧的侧边与所述刀片的距离,在远离所述旋转轴方向上逐渐增大或者先由逐渐增大后变为逐渐减小方式变化。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阻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叶片部朝向搅拌器刀片一面的旋转方向前段平行于所述轴截面,形成连接所述第三阻流面的稳流面。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阻流面与第一阻流面的夹角为20度至160度之间。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阻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阻流面与第一阻流面的夹角为80度至100度之间。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包括刀片,所述第二阻流面与所述刀片的距离,在远离所述旋转轴方向上以逐渐增大的方式变化,在沿所述旋转方向的方向上以逐渐减小的方式变化;所述第三阻流面位于所述第三叶片部朝向搅拌器刀片一面的旋转方向后段,且沿着所述旋转方向逐渐朝向所述刀片弯曲。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阻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阻流面与第二阻流面的夹角为40度至140度之间。18.一种料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器;第一固定架,能够围绕所述搅拌器轴心转动;叶片,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架,且至少具有第一阻流面,用于阻挡绕所述搅拌器轴心旋转的流体,同时受所述流体冲击而带动所述叶片跟随所述流体旋转。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料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包括刀片,所述刀片至少部分倾斜于所述搅拌器的旋转轴的轴截面,所述第一阻流面被配置成将阻挡的至少部分流体进入所述刀片的旋转路径中。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料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包括第一叶片部与第二叶片部,所述第二叶片部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叶片部一端;所述第一阻流面设置于所述第一叶片部,所述第二叶片部具有第二阻流面;所述第二叶片部与旋转轴的倾斜角小于90度,且所述叶片的宽度范围为3mm至20mm之间;所述第二叶片部与所述刀片的轴向间距范围为1mm-15mm之间。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料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位于所述第二叶片部上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叶片部内侧。22.一种料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用于容纳流体;如权利要求18至21任一项所述的料理组件,位于所述杯体内;搅拌器,位于所述杯体内;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搅拌器转动。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料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位于所述搅拌器和所述杯体底部之间,且与所述杯体底部的间距为0.5-3mm,与所述杯体侧壁的间距为0.5-2mm。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阻流机构、料理组件及其料理机,该阻流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架、叶片,叶片连接第一固定架,且至少具有第一阻流面,用于阻挡绕搅拌器轴心旋转的流体。叶片受流体冲击,阻碍流体的转动降低流体的流动速度,同时也因为收到流体冲击而跟随流体旋转。该料理机的阻流机构与研磨的刀片共同配合,当刀片旋转时,流体被带动旋转,在流体遇到阻流机构后流速降低,增加了流体与刀片的相对运动速度进而提高了接触频率,能在较低研磨转速下有效提升研磨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文志华 曹正 梅飞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