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针接头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8-25  1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留置针,特别是涉及无针接头留置针。


背景技术:

2.无针接头留置针,在短时间内迅速回血,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采用组织相溶性好的软质材料,套管在留置期间让病人感觉更为舒适,保护血管。密闭设计,在穿刺前就可以连接输液,当撤出针芯时,白色隔离塞能自动密封,保证医护人员免受血液污染,正压针具有双重安全效果,无针接头设计、可无针连接,避免护士日常操作时针刺伤风险,不仅提升护士职业安全,同时还能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
3.现有的无针接头留置针中连接套与其它连接固定连接,一但连接套损坏,只能将整个留置针整体更换,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无针接头留置针,能解决现有的无针接头留置针中连接套与其它连接固定连接,一但连接套损坏,只能将整个留置针整体更换,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无针接头留置针,包括留置针座、连接管、止闭夹与连接套,所述留置针座底端固定穿设有穿刺针,所述留置针座与连接套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套顶端设有封管头,所述连接套与封管头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管顶端延伸至连接套底部内,所述连接管顶端固定穿设有加固环,所述加固环外表面等环距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固定环,所述连接套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橡胶固定环相适配的第一橡胶固定环,所述第一橡胶固定环与第二橡胶固定环相互卡合,所述连接管与连接套之间通过硅胶密封垫密封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橡胶固定环截面以及第一橡胶固定环截面均设置直角梯形。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套外侧顶端固定连接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固定连接弹性连接绳,所述弹性连接绳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封管头外侧顶端开设有与连接头相适配的连接腔,所述连接头插接在连接腔内,所述连接头与连接腔过盈配合。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腔内壁固定连接橡胶限制环,所述橡胶限制环嵌入在连接头内。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头设置为一端具有弧面的光滑圆柱体。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橡胶限制环内壁设置为弧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在连接管顶端固定穿设加固环,当连接套损坏时,捏住加固环,将加固环抽
离连接套底端,由加固环带动第二橡胶固定环移动,第二橡胶固定环与第一橡胶固定环受压形变,使得第二橡胶固定环穿过第一橡胶固定环,直至第二橡胶固定环完全离开连接套底部内,操作完成,再将新的连接套套设在加固环外侧即可,无需将留置针整体更换,降低了留置针使用成本;
13.2、通过在连接套外侧顶端固定连接连接耳,连接耳上固定连接弹性连接绳,弹性连接绳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封管头外侧顶端开设有与连接头相适配的连接腔,连接头插接在连接腔内,完成了连接头与封管头的连接,在封管头拆卸时,将其与连接套连接在一起,避免因其体积小而丢失。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留置针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加固环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2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腔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图5中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留置针座;11、穿刺针;2、连接管;21、加固环;3、止闭夹;41、连接套;42、封管头;51、第一橡胶固定环;52、第二橡胶固定环;53、硅胶密封垫;6、连接耳;61、弹性连接绳;62、连接头;63、连接腔;64、橡胶限制环。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2.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无针接头留置针,包括留置针座1、连接管2、止闭夹3与连接套41,留置针座1底端固定穿设有穿刺针11,留置针座1与连接套41之间通过连接管2连接,连接套41顶端设有封管头42,连接套41与封管头42密封连接,连接管2顶端延伸至连接套41底部内,连接管2顶端固定穿设有加固环21,加固环21外表面等环距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固定环52,连接套41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橡胶固定环52相适配的第一橡胶固定环51,第一橡胶固定环51与第二橡胶固定环52相互卡合,连接管2与连接套41之间通过硅胶密封垫53密封连接,为方便第二橡胶固定环52与第一橡胶固定环51卡合,将第二橡胶固定环52截面以及第一橡胶固定环51截面均设置直角梯形。
23.使用时,当连接套41损坏时,捏住加固环21,将加固环21抽离连接套41底端,由加固环21带动第二橡胶固定环52移动,第二橡胶固定环52与第一橡胶固定环51受压形变,使得第二橡胶固定环 52穿过第一橡胶固定环51,直至第二橡胶固定环52完全离开连接套 41底部内,操作完成,再将新的连接套41套设在加固环21外侧即可,无需将留置针整体更换,
降低了留置针使用成本。
24.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为防止拆卸下的封管头42丢失,在连接套41外侧顶端固定连接连接耳6,连接耳6上固定连接弹性连接绳61,弹性连接绳61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62,封管头42外侧顶端开设有与连接头62相适配的连接腔63,连接头62插接在连接腔 63内,连接头62与连接腔63过盈配合,为进一步提升连接头62与连接腔63的连接牢固度,在连接腔63内壁固定连接橡胶限制环64,橡胶限制环64嵌入在连接头62内,为方便连接头62插入连接腔63 内,将连接头62设置为一端具有弧面的光滑圆柱体,为方便连接头 62穿过橡胶限制环64,将橡胶限制环64内壁设置为弧面。
2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无针接头留置针,包括留置针座(1)、连接管(2)、止闭夹(3)与连接套(41),所述留置针座(1)底端固定穿设有穿刺针(11),所述留置针座(1)与连接套(41)之间通过连接管(2)连接,所述连接套(41)顶端设有封管头(42),所述连接套(41)与封管头(42)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管(2)顶端延伸至连接套(41)底部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顶端固定穿设有加固环(21),所述加固环(21)外表面等环距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固定环(52),所述连接套(41)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橡胶固定环(52)相适配的第一橡胶固定环(51),所述第一橡胶固定环(51)与第二橡胶固定环(52)相互卡合,所述连接管(2)与连接套(41)之间通过硅胶密封垫(53)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针接头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橡胶固定环(52)截面以及第一橡胶固定环(51)截面均设置直角梯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针接头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41)外侧顶端固定连接连接耳(6),所述连接耳(6)上固定连接弹性连接绳(61),所述弹性连接绳(61)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62),所述封管头(42)外侧顶端开设有与连接头(62)相适配的连接腔(63),所述连接头(62)插接在连接腔(63)内,所述连接头(62)与连接腔(63)过盈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针接头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腔(63)内壁固定连接橡胶限制环(64),所述橡胶限制环(64)嵌入在连接头(62)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针接头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62)设置为一端具有弧面的光滑圆柱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针接头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限制环(64)内壁设置为弧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无针接头留置针,包括留置针座、连接管、止闭夹与连接套,所述留置针座底端固定穿设有穿刺针,所述留置针座与连接套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连接套顶端设有封管头,所述连接套与封管头密封连接,所述连接管顶端延伸至连接套底部内,所述连接管顶端固定穿设有加固环,所述加固环外表面等环距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固定环,所述连接套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橡胶固定环相适配的第一橡胶固定环,所述第一橡胶固定环与第二橡胶固定环相互卡合,所述连接管与连接套之间通过硅胶密封垫密封连接;通过在连接管顶端固定穿设加固环,再将新的连接套套设在加固环外侧即可,无需将留置针整体更换,降低了留置针使用成本。降低了留置针使用成本。降低了留置针使用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恒泰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0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