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便携式诊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8-25  139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诊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便携式诊疗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水平的逐步提升,人们在患病时会选择就医,若不方便行动,医生会来到患者身边为其诊疗,医生在出诊时会携带部分医疗器具,医疗器具需要用一个容器对其进行收纳,方便医生携带。
3.在现有技术中,医生将医疗器具放置在诊疗箱内,通过诊疗箱将医用物品携带至患者身边,但是医疗箱内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温度过高会不利于部分药品的存放和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便携式诊疗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医疗箱内部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温度过高会不利于部分药品的存放和携带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医用便携式诊疗装置,包括:
7.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壳体的顶端通过铰轴活动铰接有盖板;
8.内盒,所述内盒通过限位组件设置于壳体内,所述内盒内滑动连接有内层盒;
9.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放置盒、固定板和冰袋,所述放置盒和固定板均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上端,所述固定板位于放置盒内,所述冰袋活动卡接于固定板内;
10.两组转动机构,两组所述转动机构均设置于壳体内以实现内盒的抬升;以及
11.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设置于盖板的侧部,所述卡接组件与壳体连接以实现其固定。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多个滑块和限位槽,多个所述限位槽均开设于壳体的内壁,多个所述滑块均固定连接于内盒的侧端,多个所述滑块与限位槽之间滑动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每组所述转动机构均包括翘板、两个第二转块和弹簧,所述壳体的侧端开设有转动槽,两个所述第二转块均固定连接于壳体的侧端,所述翘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二转块之间,两个所述弹簧均固定连接于底板和翘板之间。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卡接块、卡接板和两个第一转块,两个所述第一转块均固定连接于盖板的侧端,所述卡接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转块之间,所述卡接块固定连接于壳体的侧端,且卡接板与卡接块相匹配。
1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壳体的两个侧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内固定连接有背带。
1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底板的底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
1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内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把手,所述内层盒的底内壁设置有多个通气板,所述内层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方案中,通过卡接组件时卡接板与卡接块之间卡接,将盖板与壳体之间固定,医生通过提拉背带即可携带本装置出行诊疗,本装置利用可以往复使用的冰袋对装置内进行降温处理,温度降低后能够利于部分药品的存放,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满足使用需要。
20.2、本方案中,通过翘板转动能够抬升内盒,从而便于内盒从壳体内取出,通过设置的两个弹簧起到复位的作用,在翘板转动后能够恢复至初始位置,通过设置的转动机构可以提高本装置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立体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立体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剖视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剖视图。
26.图中:1、壳体;2、底板;3、盖板;4、连接块;5、背带;6、内盒;7、内层盒;8、通气板;9、限位块;10、卡接块;11、第一转块;12、卡接板;13、把手;14、第二转块;15、翘板;16、支撑脚;17、放置盒;18、固定板;19、冰袋。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实施例1
29.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0.一种医用便携式诊疗装置,包括:
31.壳体1,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壳体1的顶端通过铰轴活动铰接有盖板3;
32.内盒6,内盒6通过限位组件设置于壳体1内,内盒6内滑动连接有内层盒7;
33.降温机构,降温机构包括放置盒17、固定板18和冰袋19,放置盒17和固定板18均固定连接于底板2的上端,固定板18位于放置盒17内,冰袋19活动卡接于固定板18内;
34.两组转动机构,两组转动机构均设置于壳体1内以实现内盒6的抬升;以及
35.卡接组件,卡接组件设置于盖板3的侧部,卡接组件与壳体1连接以实现其固定。
36.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壳体1的内壁采用保温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盖板3与壳体1之间通过卡接组件将其闭合并固定,底板2起到支撑装置的作用,内盒6滑动连接于壳体1内,内盒6的两个侧端均开设有连接槽,内层盒7通过两个限位块9卡接在
连接槽内,通过设置的内层盒7能够将内盒6分为上下两层,便于物品的放置,降温组件中的放置盒17设置于内盒6与底板2之间的空隙内,固定板18与冰袋19的形状契合,能够将冰袋19卡接在放置盒17内,提高冰袋19放置时的稳定性,冰袋19内部为空腔结构,其内部注满水后放置在冰箱内冷冻,在使用时将冰袋19取出并放置在放置盒17内即可对壳体1内进行降温,便于携带,满足实际需要,转动机构设置于内盒6的下侧,其转动能够使内盒6在壳体1内向上滑动,从而将内盒6从本装置内取出,方便操作,便于使用。
37.具体的请参阅图3,限位组件包括多个滑块和限位槽,多个限位槽均开设于壳体1的内壁,多个滑块均固定连接于内盒6的侧端,多个滑块与限位槽之间滑动连接。
38.本实施例中:限位槽开设于壳体1的两个侧壁,与限位槽水平对齐的内盒6的表面固定有滑块,滑块滑动连接于限位槽内,通过设置的限位组件能够提高内盒6放置和取出时的稳定性,便于使用。
39.具体的请参阅图3,每组转动机构均包括翘板15、两个第二转块14和弹簧,壳体1的侧端开设有转动槽,两个第二转块14均固定连接于壳体1的侧端,翘板15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二转块14之间,两个弹簧均固定连接于底板2和翘板15之间。
40.本实施例中:转动机构中的翘板15呈z字形,其上端设置有防滑纹用于按压,提高翘板15与手部之间的摩擦力,下部设置于内盒6的下侧,通过翘板15转动能够抬升内盒6,从而便于内盒6从壳体1内取出,通过设置的两个弹簧起到复位的作用,在翘板15转动后能够恢复至初始位置,通过设置的转动机构可以提高本装置的使用效率。
41.具体的请参阅图1,卡接组件包括卡接块10、卡接板12和两个第一转块11,两个第一转块11均固定连接于盖板3的侧端,卡接板1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转块11之间,卡接块10固定连接于壳体1的侧端,且卡接板12与卡接块10相匹配。
42.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块11用于连接卡接板12,卡接块10设置于壳体1的侧端,卡接块10的下端开设有卡槽,盖板3闭合在壳体1的上端时,通过卡接组件中的卡接板12与卡接块10内的卡槽之间卡接,将盖板3与壳体1之间固定,便于本装置的携带。
43.具体的请参阅图1,壳体1的两个侧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两个连接块4内固定连接有背带5。
44.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两个连接块4用于连接背带5,背带5内表面设有防滑纹,用于提高本装置与医生手部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本装置携带时的稳定性。
45.具体的请参阅图2,底板2的底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16。
46.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多个支撑脚16用于提高本装置放置在地面或者桌面时的稳定性。
47.具体的请参阅图3,内盒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把手13,内层盒7的底内壁设置有多个通气板8,内层盒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9。
48.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两个把手13可以便于内盒6的提拉,便于内盒6的取出,提高本装置的使用效率,冰袋19的温度首先传递至内盒6的下侧,通过在内层盒7内设置的四个通气板8能够便于冷气的散发,提高本装置内温度降低的速率,便于药品的存放,通过设置的两个限位块9可以便于内层盒7与内盒6之间的卡接,使内盒6内分为上下两层,便于药品存放,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
4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按压转动机构中
的翘板15,在其转动时挤压内盒6并使内盒6上升,通过把手13将内盒6取出,并在内盒6内放置需要携带的药品或工具,然后将已经冰冻好的冰袋19放置在放置盒17内,然后通过把手13将内盒6放置在壳体1内,壳体1与内盒6之间通过限位组件提高内盒6放置时的稳定性,放置完成后,将盖板3转动并闭合在壳体1的上端,通过卡接组件时卡接板12与卡接块10之间卡接,将盖板3与壳体1之间固定,医生通过提拉背带5即可携带本装置出行诊疗,本装置利用可以往复使用的冰袋19对装置内进行降温处理,温度降低后能够利于部分药品的存放,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满足使用需要。
5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医用便携式诊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2),所述壳体(1)的顶端通过铰轴活动铰接有盖板(3);内盒(6),所述内盒(6)通过限位组件设置于壳体(1)内,所述内盒(6)内滑动连接有内层盒(7);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放置盒(17)、固定板(18)和冰袋(19),所述放置盒(17)和固定板(18)均固定连接于底板(2)的上端,所述固定板(18)位于放置盒(17)内,所述冰袋(19)活动卡接于固定板(18)内;两组转动机构,两组所述转动机构均设置于壳体(1)内以实现内盒(6)的抬升;以及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设置于盖板(3)的侧部,所述卡接组件与壳体(1)连接以实现其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便携式诊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多个滑块和限位槽,多个所述限位槽均开设于壳体(1)的内壁,多个所述滑块均固定连接于内盒(6)的侧端,多个所述滑块与限位槽之间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便携式诊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转动机构均包括翘板(15)、两个第二转块(14)和弹簧,所述壳体(1)的侧端开设有转动槽,两个所述第二转块(14)均固定连接于壳体(1)的侧端,所述翘板(15)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二转块(14)之间,两个所述弹簧均固定连接于底板(2)和翘板(15)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用便携式诊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卡接块(10)、卡接板(12)和两个第一转块(11),两个所述第一转块(11)均固定连接于盖板(3)的侧端,所述卡接板(1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转块(11)之间,所述卡接块(10)固定连接于壳体(1)的侧端,且卡接板(12)与卡接块(10)相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医用便携式诊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个侧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两个所述连接块(4)内固定连接有背带(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医用便携式诊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底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16)。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医用便携式诊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盒(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把手(13),所述内层盒(7)的底内壁设置有多个通气板(8),所述内层盒(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便携式诊疗装置,属于医用诊疗装置技术领域,该医用便携式诊疗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壳体的顶端通过铰轴活动铰接有盖板;内盒,内盒通过限位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内盒内滑动连接有内层盒;降温机构,降温机构包括放置盒、固定板和冰袋,放置盒和固定板均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上端,固定板位于放置盒内,冰袋活动卡接于固定板内,本装置利用可以往复使用的冰袋对装置内进行降温处理,温度降低后能够利于部分药品的存放,提高本装置的实用性,满足使用需要。满足使用需要。满足使用需要。


技术研发人员:杨玲华 杨茂 张琴 徐洪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玲华
技术研发日:2021.07.13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