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8-26  103



1.本实用新型属于通信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2.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是指有两个同心导体,而导体和屏蔽层又共用同一轴心的电缆。最常见的同轴电缆由绝缘材料隔离的铜线导体组成,在里层绝缘材料的外部是另一层环形导体及其绝缘体,然后整个电缆由铁氟龙材料的护套包住。最常见的同轴电缆由里到外分为四层:中心铜线(单股的实心线或多股绞合线)、塑料绝缘体、网状导电层和电线外皮,中心铜线和网状导电层形成电流回路,因为中心铜线和网状导电层为同轴关系而得名。
3.同轴电缆从用途上分可分为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即网络同轴电缆和视频同轴电缆)。同轴电缆分50ω基带电缆和75ω宽带电缆两类。基带电缆又分细同轴电缆和粗同轴电缆。基带电缆仅仅用于数字传输,数据率可达10mbps。
4.同轴电缆传导交流电而非直流电,也就是说每秒钟会有好几次的电流方向发生逆转。如果使用一般电线传输高频率电流,这种电线就会相当于一根向外发射无线电的天线,这种效应损耗了信号的功率,使得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减小。同轴电缆的设计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心电线发射出来的无线电被网状导电层所隔离,网状导电层可以通过接地的方式来控制发射出来的无线电。
5.cn201274198u公开了一种局域网用同轴电缆及包含该同轴电缆的组合电缆。所述同轴电缆包括内导体、发泡绝缘层、导电金属丝编织和护套,所述内导体、所述发泡绝缘层、所述导电金属丝编织和所述护套依次沿径向由内到外设置,所述局域网用同轴电缆还包括铝塑复合膜带,所述铝塑复合膜带设置在所述发泡绝缘层与所述导电金属丝编织之间,所述内导体为铜包钢或者铜包铝或者空心铜管内导体。该技术方案提供的同轴电缆虽然具有优良的屏蔽性能,但是其防水性较差,不适于用作水下通讯传输高频信号及海上舰艇等空气相对潮湿空间的通讯传输工程的电缆,且内导体的抗张强度较差,易折断。
6.cn2914263u公开了一种电源同轴电缆。所述同轴电缆包括内导体、内薄层、发泡层、外薄层、铝塑复合膜、编层;所述电源线包括形成供电回路的两根导体及设置于两根所述导体外围的绝缘层;所述同轴电缆与所述电源线通过外护套相连接。该技术方案提供的同轴电缆防水性较差,不适于用作水下通讯传输高频信号及海上舰艇等空气相对潮湿空间的通讯传输工程的电缆。
7.cn204166939u公开了一种高频低损耗发泡同轴电缆。所述同轴电缆由内导体、包覆在内导体上的内粘层、包覆在内粘层上的物理发泡绝缘层、编织在物理发泡绝缘层上的第一屏蔽层、编织在第一屏蔽层上的第二屏蔽层、以及包覆在第二屏蔽层上的护套层组成,所述第一屏蔽层与所述第二屏蔽层之间还搭盖绕包有第三屏蔽层;所述第二屏蔽层与所述护套层之间还设置有填充层,所述第三屏蔽层是铝塑复合带屏蔽层,所述铝塑复合带屏蔽层由铝基层、以及覆盖在铝基层外表面的塑料层构成。该技术方案提供的同轴电缆防水性
较差,不适于用作水下通讯传输高频信号及海上舰艇等空气相对潮湿空间的通讯传输工程的电缆。
8.由上述内容可知,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同轴电缆的防水性较差,且内导体的抗张强度较小,易折断。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防水性较好,且内导体抗张强度较大的同轴电缆,使其适用于水下通讯传输高频信号及海上舰艇等空气相对潮湿空间的通讯传输工程,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9.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电缆。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同轴电缆结构的设置,并进一步通过控制隔绝层中相邻两匝铝箔带间的面积重叠率在特定的范围内,同时通过对内导体结构的设置,制备得到的同轴电缆具有较好的水密效果、较好的抗张强度以及较好的信号传输效果,适用作水下通讯传输高频信号及海上舰艇等空气相对潮湿空间的通讯传输工程电缆。
10.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电缆,所述同轴电缆沿径向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内导体、绝缘层、第一外导体层、隔绝层、第二外导体层、胶水层和护套层;
12.所述内导体包括铜包钢和包覆在铜包钢外表面的镀银层;
13.所述隔绝层由铝箔带缠绕得到,相邻两匝铝箔带间的面积重叠率为45%~50%。
14.以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更好的达到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有益效果。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镀银层的厚度≥2μm。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绝缘层为聚四氟乙烯层。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外导体层由镀银铜扁线编织而成。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镀银铜扁线的宽度为0.7~0.9mm;
19.所述镀银铜扁线的厚度为0.07~0.09mm。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铝箔带的厚度为30~40μm。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铝箔带的宽度为8~12mm。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外导体层有镀银铜线编制而成。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镀银铜线的直径为0.11~0.13mm。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护套层为聚全氟乙丙烯层。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同轴电缆结构的设置,进一步通过隔绝层和胶水层的设置,并进一步通过控制隔绝层中相邻两匝铝箔带间的面积重叠率在特定的范围内,制备得到的同轴电缆具有较好的水密效果,同时通过对内导体结构的设置,制备得到的同轴电缆具有较好的抗张强度和信号传输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5提供的同轴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28.其中,1-内导体,2-绝缘层,3-第一外导体层,4-隔绝层,5-第二外导体层,6-胶水
层,7-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3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同轴电缆,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同轴电缆沿径向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内导体1、绝缘层2、第一外导体层3、隔绝层4、第二外导体层5、胶水层6和护套层7。
31.所述内导体1包括铜包钢和包覆在铜包钢外表面的镀银层,镀银层的厚度≥2μm。在本实施例中,镀银层的厚度为2μm。
32.所述绝缘层2为聚四氟乙烯层。
33.所述第一外导体层3由镀银铜扁线编织而成,镀银铜扁线的宽度为0.7~0.9mm,厚度为0.07~0.09mm。在本实施例中,镀银铜扁线的宽度为0.8mm,厚度为0.08mm。
34.所述隔绝层4由铝箔带缠绕得到,相邻两匝铝箔带间的面积重叠率为45%~50%,铝箔带的厚度为30~40μm,宽度为8~12mm。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匝铝箔带间的面积重叠率为46%,铝箔带的厚度为35μm,宽度为10mm。
35.所述第二外导体层5由镀银铜线编制而成,镀银铜线的直径为0.11~0.13mm。在本实施例中,镀银铜线的直径为0.12mm。
36.所述护套层7为聚全氟乙丙烯层。
37.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同轴电缆结构的设置,进一步通过隔绝层和胶水层的设置,使其具有较好的水密效果,同时通过对内导体结构的设置,使其具有较好的抗张强度和信号传输效果。
38.申请人声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特征,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结构特征,即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必须依赖上述详细结构特征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改进,对本实用新型所选用部件的等效替换以及辅助部件的增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电缆沿径向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内导体、绝缘层、第一外导体层、隔绝层、第二外导体层、胶水层和护套层;所述内导体包括铜包钢和包覆在铜包钢外表面的镀银层;所述隔绝层由铝箔带缠绕得到,相邻两匝铝箔带间的面积重叠率为45%~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银层的厚度≥2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为聚四氟乙烯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导体层由镀银铜扁线编织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银铜扁线的宽度为0.7~0.9mm;所述镀银铜扁线的厚度为0.07~0.09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带的厚度为30~40μ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带的宽度为8~12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导体层由镀银铜线编制而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银铜线的直径为0.11~0.13m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为聚全氟乙丙烯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电缆。所述同轴电缆沿径向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内导体、绝缘层、第一外导体层、隔绝层、第二外导体层、胶水层和护套层;所述内导体包括铜包钢和包覆在铜包钢外表面的镀银层;所述隔绝层由铝箔带缠绕得到,所述相邻两匝铝箔带间的面积重叠率为45~5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轴电缆具有较好的水密效果和较好的抗张强度和信号传输效果,适用作水下通讯传输高频信号及海上舰艇等空气相对潮湿空间的通讯传输工程电缆。对潮湿空间的通讯传输工程电缆。对潮湿空间的通讯传输工程电缆。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 彭中朝 宋强 王连强 肖全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博硕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4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