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8-26  117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将洋葱或生菜等蔬菜秧苗移植到田地的移植机。


背景技术:

2.以往,公知有一种移植机,该移植机具有在利用插植装置向田地插植秧苗时同时供给水的灌水装置(专利文献1)。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01367号公报
4.在专利文献1的移植机中,将承受贮留水的水箱的箱支承件设置于行驶传动箱的上表面。行驶传动箱向行驶轮进行传动,考虑行驶的负荷和车体的荷重引起的负荷而形成为牢固的构造,因此,适合于支承作为重量物的水箱。
5.但是,箱支承件的安装基部利用紧固固件直接支承于行驶传动箱的侧面的一侧,因此,可能产生箱支承件由于贮留了水的水箱的荷重而变形并破损的问题。
6.此外,箱支承件构成为使前后和左右的支承板的端部分别朝向上方屈曲,利用向上方屈曲的部分防止水箱的脱落,但是,在对水箱进行拆装时,需要抬起水箱直到越过上方屈曲部分的上端部为止,存在需要较大的劳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考虑现有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稳定地载置贮留了水的水箱、并且容易进行水箱的拆装的移植机。
8.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讲述了以下这种技术手段。
9.实用新型的第1方面是一种移植机,其在行驶车体40设置有行驶部件44、插植秧苗的插植料斗20a、20b、向该插植料斗20a、20b的插植位置附近供水的灌水装置、以及装载用于贮留该灌水装置使用的水的水箱610的箱支承件618,其特征在于,该箱支承件618以比所述行驶车体40的行驶部件44向机体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
10.实用新型的第2方面根据第1方面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行驶部件44进行传动的行驶传动箱38的机体内侧设置有内侧支承件611,该内侧支承件611的上端部构成为相对于所述行驶传动箱38在上下方向上突出,在所述行驶传动箱38的机体外侧设置有外侧支承件612,该外侧支承件612的上端部相对于所述行驶传动箱38在上下方向上突出,在该外侧支承件612的上部设置有承受部件613,该承受部件613与所述内侧支承件611的上部的安装部接触,并且,在所述箱支承件618设置有连结部件614,该连结部件614能够相对于所述承受部件613进行拆装。
11.实用新型的第3方面根据第2方面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支承件618在所述连结部件614设置有箱防护件615,该箱防护件615以包围所述水箱610的外周的方式进行支承,在该箱防护件615的机体后部侧与连结部件614之间沿前后设置有前后支承板616,在该前后支承板616的前部侧形成有向上方屈曲的前侧支承屈曲部616a,在该前后支承板616的后部侧形成有向上方屈曲的后侧支承屈曲部616b,并且,在所述前后支承板616设置
有对所述水箱610的左右两侧进行支承的左右支承板617,在该左右支承板616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支承屈曲部617a。
12.实用新型效果
13.根据实用新型的第1方面,能够将支承水箱610的箱支承件618配置于行驶部件44的机体外侧,因此,防止行驶部件44妨碍水箱610的拆装,作业效率提高。
14.根据实用新型的第2方面,在实用新型的第1方面的效果的基础上,利用内侧支承件611和外侧支承件612的上部侧支承承受部件613,跨着行驶传动箱38,由此,能够提高承受部件613的强度,防止由于水箱610的荷重而使箱支承件618的连结部件614脱落或破损。
15.此外,连结部件614相对于承受部件613拆装自如,由此,能够卸下箱支承件618而使机体的左右宽度变得紧凑,能够成为容易确保收纳空间的结构。
16.根据实用新型的第3方面,在实用新型的第2方面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形成前侧支承屈曲部616a和后侧支承屈曲部616b,能够沿着前侧支承屈曲部616a和后侧支承屈曲部616b的倾斜面取出或装载水箱610,因此,抑制抬起水箱610的高度,实现劳力的减轻。
附图说明
17.图1是移植机的左侧视图。
18.图2是移植机的右侧视图。
19.图3是移植机的后视图。
20.图4是移植机的主视图。
21.图5是移植机的俯视图。
22.图6是示出机体前侧的缓冲器的周边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23.图7是示出机体前侧的缓冲器的周边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24.图8是示出机体前侧的缓冲器的周边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25.图9是示出机体后部的操纵部、插植装置、秧苗供给装置等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26.图10是示出垄端传感器、搭乘踏板等的移植机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27.图11是示出箱支承件的支承状态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28.图12是示出箱支承件的支承状态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29.图13是示出箱支承件的支承状态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30.图14是示出箱支承件的支承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31.标号说明
32.20a 插植料斗
33.20b 插植料斗
34.38 行驶传动箱
35.40 行驶车体
36.44 行驶部件
37.610 水箱
38.611 内侧支承件
39.612 外侧支承件
40.613 承受部件
41.614 连结部件
42.615 箱防护件
43.616 前后支承板
44.616a 前侧支承屈曲部
45.616b 后侧支承屈曲部
46.617 左右支承板
47.617a 支承屈曲部
48.618 箱支承件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50.另外,下面,将配置有操纵手柄404的一侧设为后,将其相反侧即配置有发动机41的一侧设为前。而且,朝向机体前侧将右手侧设为右,将左手侧设为左。
51.如图1~图5所示,本案的移植机10具有能够使机体进行前进行驶的行驶车体40、设置于行驶车体40的后部的步行操纵用的操纵手柄404、向田地插植秧苗的插植装置42、以及向插植装置42供给秧苗的秧苗供给装置43。
52.行驶车体40在机体前部设置有变速箱39,在该变速箱39的前侧设置有作为驱动装置的发动机41。在所述变速箱39的左右两侧的机体后侧下部分别连结有车轴罩,该车轴罩覆盖能够进行变更作为后轮的行驶部件44的左右位置的轮距调节的车轴,在该车轴罩的机体外侧端部分别以能够上下转动的方式装配有行驶传动箱38,该行驶传动箱38向设置于机体后侧的行驶部件44传递驱动力。
53.另外,左右的行驶部件44构成为分别配置于行驶传动箱38与车体的框架的左右之间,由此抑制机体的左右宽度。但是,当构成为能够将左右的行驶部件44装配于行驶传动箱38的机体外侧以对应于进行秧苗的插植作业的垄宽等条件时,能够增加可对应的作业条件。
54.更准确地讲,构成为左右的车轴罩装配成能够以内部的车轴(图示省略)为支点旋转,在这些车轴罩分别装配行驶传动箱38,通过后述的升降用液压缸或摇摆缸的伸缩而使车轴罩旋转,由此,行驶传动箱38上下转动。
55.而且,如图1~图5和图9所示,传动箱26从所述变速箱39被传递动力并将驱动力分支供给到插植装置42和秧苗供给装置43,在传动箱26设置有基础板400,该基础板400至少覆盖该传动箱26的左右侧面和背面,在该基础板400的后部借助螺栓等固定部件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设置有框架支承件401。而且,在该框架支承件401设置有朝向机体后侧上方以描绘圆弧的形状突出的手柄框架402,在该手柄框架402的后部设置有操纵部单元403和操纵手柄404,该操纵部单元403对车高的上下调节、行驶和插植作业的传动的连接/断开等进行操作,在不进行秧苗插植的移动时等作业者对机体进行操作时把持操纵手柄404。该操纵手柄404为以手柄框架402为中心朝向机体左右方向且朝向机体后方屈曲的形状,在左右的后部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断开朝向所述行驶部件44的传动的侧离合器操作杆405。此外,在操纵手柄404中的左右任意一侧设置有对发动机41的输出进行增减操作的第1节气门杆406。
56.而且,在所述操纵手柄404的左右之间设置有操纵面板47a,在该操纵面板47a设置
有:车高调节杆123,其对升降用液压缸进行伸缩操作,以对行驶车体40的车高进行调节;主离合器杆125,其连接/断开朝向左右的行驶传动箱38和传动箱26的驱动力的传递;第1发动机开关407,其对发动机41的启动的可否进行切换,并且进行停止操作;以及主变速杆150,其将行驶车体40的行驶传动切换为移动速度、插植作业速度、行驶中立和后退中的任意一方。
57.在允许发动机41的启动时,作业者推入该第1发动机开关407并使其旋转,将其操作到接通位置。由此,当进行发动机41的启动操作时,发动机41启动。
58.在使发动机41停止时,作业者轻轻推入所述第1发动机开关407时,利用内置的扭力弹簧(图示省略)的力将其切换为断开位置,由此,发动机41成为停止状态。
59.在断开操作时,轻轻推入第1发动机开关407即可,因此,能够立即停止行驶和插植。由此,在到达垄端时,行驶和插植立即停止,因此,防止在不是垄的部位处进行秧苗的插植动作,额外消耗的秧苗减少。此外,在使机体移动到进行下次插植作业的垄时,不会产生额外的移动,因此,减少燃料消耗和作业时间。
60.在所述操纵手柄404的机体前侧、且传动箱26的上部设置有后述的秧苗供给装置43,该秧苗供给装置43将作业者投放的秧苗运送到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此外,跨着该秧苗供给装置43的后部和加强连结支承件151设置有前后方向的加强框架152,所述加强连结支承件151设置于手柄框架402的后侧上部且操纵面板47a的前侧,所述加强框架152提高操纵手柄404和秧苗供给装置43附近的强度,并且减少振动。
61.在使水箱大容量化时,除了荷重以外,水箱的前后和左右宽度增大。在结合本技术的移植机来装载水箱时,关于行驶传动箱38的上方,虽然前后宽度没有问题,但是无法确保左右宽度,即使能够确保左右宽度,也可能与行驶部件44的内侧接触而成为阻力,因此,需要使用行驶部件44的机体外侧的开放空间。
62.为了在行驶部件44的机体外侧支承水箱610,如图11~图14所示,在行驶传动箱38的转动基部侧、即机体前侧且内侧设置有内侧支承件611。内侧支承件611使上部侧比行驶传动箱38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并且,下部侧也比行驶传动箱38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此外,在行驶传动箱38的机体前侧且外侧装配有与内侧支承件611对应的外侧支承件612,外侧支承件612的下部向行驶传动箱38的下方突出,在外侧支承件612的上部形成有在比行驶传动箱38的上表面靠机体上方承受柱状部件的承受部。
63.作为形成于外侧支承件612的承受部,朝向机体左右方向装配中空的柱状部件即承受部件613。承受部件613利用焊接等固定于外侧支承件612,以承受水箱610的荷重。
64.另外,外侧支承件612的机体后部侧朝向机体外侧形成有弯曲部612a,通过使弯曲部612a的上端部与承受部件613的后部侧接触并进行焊接,由此提高强度。此外,承受部件613在外周面设置有供螺栓插入的承受螺母,朝向形成于内侧支承件611的螺纹槽(图示省略)拧入螺栓,并且,在形成于内侧支承件611和外侧支承件612的下部侧的安装孔中插入螺栓进行紧固,由此提高安装强度。进而,在内侧支承件611和外侧支承件612的与行驶传动箱38接触的面的一部分也形成有安装孔,在从行驶传动箱38的内部露出的螺纹轴安装螺母,遍及上下方向确保耐荷重性。
65.而且,在与承受部件613对应的形状的连结部件614分别连结有以包围水箱610的外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箱防护件615的左右的基部侧。在箱防护件615的基部侧形成有供连
结部件614插入的孔部,在插入连结部件614后,利用焊接进行固定以提高强度。
66.此外,箱防护件615中的位于水箱610的左右侧方的部分形成从基部侧到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附近向上方倾斜的上方倾斜部615a,并且,从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附近起后方成为与行驶部件44的接地面大致平行的姿态,在侧面观察时呈

字形状。
67.在箱防护件615的后部侧与连结部件614的前后之间分别连结将机体前后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前后支承板616的前部侧和后部侧。在前后支承板616的前部侧形成有向上方屈曲的前侧支承屈曲部616a,在前后支承板616的后部侧形成有向上方屈曲的后侧支承屈曲部616b。后侧支承屈曲部616b比前侧支承屈曲部616a向上方突出,借助上方倾斜部615a越靠机体前侧越位于下方的结构,成为容易进出水箱610的结构。
68.此外,在前侧支承屈曲部616a的下部侧、具体而言为比连结部件614靠下部侧形成有朝向机体前侧屈曲的加强屈曲部616c,构成为将该加强屈曲部616c的上表面与连结部件614的下表面连结起来。而且,使前后支承板616的前后之间部分中的机体外侧朝向机体下方弯折,进一步提高强度。
69.进而,前侧支承屈曲部616a在上端部附近、即比与连结部件614连结的位置靠机体上侧处朝向机体前侧屈曲,并且,后侧支承屈曲部616b在上端部附近、即比与箱防护件615的后部连结的位置靠机体上侧处朝向机体后侧屈曲,容易进出水箱610。
70.而且,在前后支承板616配置有一个支承水箱610的左右两侧的左右支承板617,或者分别隔开间隔配置有多个左右支承板617。在设置一个左右支承板617时,前后方向上的前后支承板616配置于前后中间位置或前后中间位置附近。在左右支承板617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向上方屈曲的左右的支承屈曲部617a、617a,分别利用焊接等将左右的支承屈曲部617a、617a的上端部与箱防护件615连结起来。
71.另外,左右的支承屈曲部617a、617a的上端部的位置左右相同或大致相同,但是,位于机体外侧的支承屈曲部617a在箱防护件615的框内进行连结,位于机体内侧的支承屈曲部617a在箱防护件615的框外进行连结。
72.由此,形成将水箱610支承为进出自如的箱支承件618。
73.该箱支承件618通过从承受部件613拔出连结部件614而能够卸下。由此,在不装载水箱610时卸下箱支承件618,能够使机体的左右宽度变得紧凑,因此,防止从轻型货车的货物台露出,并且容易在仓库等中确保收纳空间。
74.另一方面,在装载水箱610进行秧苗的插植作业时,需要防止箱支承件618脱落,但是,当连结部件614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时,重量平衡产生紊乱,行驶车体40的行进方向、秧苗的插植姿态可能产生较大的紊乱。
75.为了在作业中限制连结部件614的左右方向的移动、且在非作业时能够容易地拆装箱支承件618,在承受部件613和连结部件614以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的方式形成有多个调节孔,在使承受部件613和连结部件614的调节孔彼此的位置对准的状态下,借助螺栓、螺母的拆装,能够切换装配状态和卸下状态。
76.在上述结构中,在成为卸下了箱支承件618的状态时,需要保管装配部件。如果在形成于承受部件613或连结部件614的调节孔安装有装配部件,则能够在接下来装配箱支承件618时立即使用,但是,需要进行暂时从螺栓卸下螺母等作业。
77.此外,在从田地带回移植机时,需要卸下装配部件,但是,当为了在作业时防止箱
支承件618的脱落而成为牢固的紧固状态时,不使用工具则无法卸下,需要额外的时间,并且还花费将工具带到田地的劳力和时间。
78.为了应对该问题,考虑在承受部件613装配管销的转动臂部的基部,在转动臂部的端部设置有装配销。由此,即使拔出装配销,转动臂部也设置于承受部件613,因此,防止丢失装配销。
79.在所述变速箱39的机体前侧且左右两侧,以向机体前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正面剖视观察时为

字形状的缓冲器支承框架108。而且,在该左右的缓冲器支承框架108的前方设置有向机体前侧突出的缓冲器(bumper)109。
80.另外,如图6~图8所示,缓冲器109由使板体的机体前侧和左右两侧向下方弯折而成的缓冲板109a、能够在该缓冲板109a的上表面进行拆装的前部重物109b、以及从缓冲板109a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缓冲杆109c构成。该前部重物109b由具有重量且硬的原材料构成,成为比缓冲板109a向机体前侧突出的形状。
81.由此,具有重量和硬度的块即前部重物109b最向机体前方突出,因此,能够防止在与障碍物接触时损伤波及到缓冲板109a。
82.在所述左右的缓冲器支承框架108的机体前侧且机体下部侧形成有机体下侧成为开口部的凹部(图示省略),在这些凹部中插入将机体左右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前部梁框架110并进行固定。
83.通过设置该前部梁框架110,在左右的缓冲器支承框架108和变速箱39,在机体前侧也呈四边形组成框架,因此,机体前侧的强度提高。特别是在缓冲器109与障碍物接触时,由于在前部梁框架110中插入左右的缓冲器支承框架108并进行固定,因此,破损和冲击不容易传播到左右的缓冲器支承框架108的后部侧。
84.此外,在将变速箱39组装到机体时,在将左右的缓冲器支承框架108的凹部插入于前部梁框架110之后使其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在固定了变速箱39的前后位置的基础上对左右位置进行调节,因此,防止由于变速箱39的安装位置的偏移而使组装作业拖延。
85.另外,构成为在所述变速箱39的前侧且左右一侧装载所述发动机41的后部,发动机41的前部装载于发动机架,该发动机架配置于前部梁框架110的左右中央部附近,但是,构成为配置发动机41的一侧的缓冲器支承框架108和发动机41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进行配置。即,缓冲器支承框架108不是从下方承受发动机41的部件。
86.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缓冲器109与障碍物接触时的冲击从缓冲器支承框架108向发动机41传播,因此,能够防止发动机41破损、以及由于冲击而引起动作不良。
87.此外,构成为即使缓冲器支承框架108由于冲击而变形也不容易对发动机41的装载状态造成影响,即使缓冲器109破损,也能够利用发动机41的动力进行作业和移动。
88.而且,在所述缓冲板109a的左右两侧分别装配踏板支承板111,该踏板支承板111具有装配缓冲杆109c的左右方向的凹部。该左右的踏板支承板111构成为经由加强臂112进行支承,该加强臂112分别设置于所述前部梁框架110的机体后侧且左右两侧。
89.该左右的踏板支承板111的上表面平坦,在行驶车体40的机体左右一侧即机体左侧装配前侧搭乘踏板113的机体前侧部分,作业者从机体前侧乘降时将脚踩在该前侧搭乘踏板113上。另一方面,在机体左右另一侧即机体右侧形成株间切换罩114,该株间切换罩114支承设定插植料斗20a、20b插植的秧苗彼此的前后间隔即所谓株间的株间主变速杆
801、株间副变速杆802以及在主变速杆150被操作为插植速度时选择第1插植速度或第2插植速度的插植变速杆803。
90.该前侧搭乘踏板113由位于机体前侧且上下方向下侧的下部脚踩部113a、位于比下部脚踩部113a靠机体后侧且上下方向上侧的上侧脚踩部113b、以及位于下部脚踩部113a与上侧脚踩部113b的上下之间且朝向机体外侧方向扭转倾斜的中间倾斜部113c构成。在下部脚踩部113a的表面形成有多个防滑突起113d,中间倾斜部113c形成为在乘降时作业者在心理上不容易用脚踩的倾斜角度、且在下部脚踩部113a与上侧脚踩部113b之间移动时跨越着通过的前后长度。
91.另一方面,该株间切换罩114由位于机体前侧且上下方向下侧的下侧台部114a、位于比下侧台部114a靠机体后侧且上下方向上侧的上侧台部114b、以及位于下侧台部114a与上侧台部114b的上下之间的杆装配部114c构成,该杆装配部114c朝向机体外侧方向扭转倾斜,并且形成有供株间主变速杆801、株间副变速杆802和主变速杆150分别移动的移动槽。
92.另外,所述前侧搭乘踏板113和株间切换罩114为左右对称的形状,可以将设置于机体左右一侧的部件设为株间切换罩114,将设置于机体左右另一侧的部件设为前侧搭乘踏板113。
93.而且,在所述上侧脚踩部113b和上侧台部114b的机体后侧分别设置有侧部踏板118,该侧部踏板118供作业者从机体侧方进行乘降,并且作为作业时的搭脚处。该侧部踏板118构成为在框内纵横地配置板体而形成多个空间部,使附着于作业者的鞋底的土向下方掉落。此外,在所述左右的侧部踏板118的左右之间,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设置有作为进行搭乘的作业者的搭脚处的中央踏板。
94.如上所述构成底板踏板122。
95.分别独立地进行前侧搭乘踏板113、株间切换罩114、左右的侧部踏板118和中央踏板的安装,即,不是利用一个安装部件(螺栓等)共同紧固。由此,在局部的维护作业时卸下各踏板结构体时,不需要卸下其他踏板结构体,维护作业的效率提高。
96.在所述前侧搭乘踏板113的前侧下部装配有乘降辅助机构,在相对于前侧搭乘踏板113乘降时作业者将脚踩在该乘降辅助机构上。该乘降辅助机构由以下部分构成:外侧支承臂171,其位于机体外侧,侧视观察时为l字形状,在比屈曲部分靠机体下侧具有向机体前方突出的第1突出部171a;内侧支承臂172,其位于机体内侧,正面观察时为l字形状,在比屈曲部分靠机体下侧具有向机体外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172a;以及乘降辅助踏板173,其遍及第1突出部171a和第2突出部172a进行设置。
97.所述外侧支承臂171与踏板支承板111一起利用共同紧固螺栓174

进行共同紧固而装配于行驶车体40。此外,所述内侧支承臂172与缓冲板109a一起利用共同紧固螺栓174

进行共同紧固而装配于行驶车体40。
98.由此,构成为利用共同紧固螺栓174

紧固多个部件,因此,提高行驶车体40的机体前侧附近的强度,减轻作业者乘降时的荷重导致的耐久性降低。
99.此外,通过设置乘降辅助踏板173,即使与垄的高度等对应地提高行驶车体40的车高,作业者也能够将脚踩在乘降辅助踏板173上,阶段地将脚踩在前侧搭乘踏板113的下侧脚踩部113a上进行乘车,并且通过相反的动作下车,因此,在乘降时不需要抬高脚,也不需要稍微跳下,减轻对作业者的身体的负担。
100.而且,通过遍及第1突出部171a和第2突出部172a来设置乘降辅助踏板173,外侧支承臂171和内侧支承臂172不位于乘降辅助踏板173的左右宽度内,因此,防止作业者的脚与外侧支承臂171和内侧支承臂172接触。
101.另一方面,在使行驶车体40的车高下降时或插植作业中,不仅不需要所述乘降辅助机构,根据车高,乘降辅助机构还有可能与垄面或垄的法面接触而使垄塌陷,使秧苗的插植精度降低。
102.为了防止该情况,可以利用双螺母(图示省略)装配外侧支承臂171和内侧支承臂172的基部,以能够将共同紧固螺栓174

作为转动支点进行转动的方式装配外侧支承臂171和内侧支承臂172,以能够上下转动的方式构成乘降辅助机构。
103.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不需要时使乘降辅助机构向远离垄面的上方转动,因此,防止乘降辅助机构使垄塌陷,维持秧苗的插植精度。
104.如图1~图8所示,在所述株间切换罩114的下部设置有支承垄端传感器182的垄端传感器支承件182a,该垄端传感器182借助自重向下方转动而与垄面接触,当行驶车体40到达垄的端部而不接触地时进一步向下方转动,使向作业者报知已到达田地端部的报知装置181进行动作。该报知装置181为装配于行驶车体40的各部的蜂鸣器或灯、或者向作业者具有的信息终端进行通知的通信装置。
105.该垄端传感器182构成为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有传感器臂183,在该传感器臂183的下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装配有垄面接触辊184,设置有对传感器臂183向下方进行施力的触地施力弹簧185,并且,在传感器臂183的基部设置有当成为规定角度以上时接通(或断开)的垄端检测开关186。该触地施力弹簧185构成为,将上端部侧装配于能够沿着长孔进行角度调节的检测调节板187,能够与垄高度对应地变更进行动作的角度。
106.该垄端传感器182在秧苗的插植作业行驶的开始时,通过行驶车体40的车高调整而与垄面接触。通过使旋转自如的垄面接触辊184触地,不容易使垄面塌陷,并且能够将微细的凹凸弄平,提高秧苗的插植精度。
107.然后,行驶车体40继续前进而到达垄的端部,垄面接触辊184不与垄面接触时,传感器臂183借助触地施力弹簧185的作用力以及传感器臂183和垄面接触辊184的自重而向下方转动,成为垄端检测开关186未被按压的状态。当垄端检测开关186未被按压时,对报知装置181进行通电,由此,报知装置181进行动作,向作业者报知行驶车体40的机体前端附近已到达垄端。
108.另外,在垄端传感器182检测到垄端的时刻,在垄还剩余有数株的插植空间,因此,作业者不使机体立即停止,而是将插植到剩余的插植空间的数量的秧苗投放到秧苗供给装置43,并且准备停止操作。
109.由此,作业者不用向背后回头就能够得知接近垄端,因此,能够在结束将秧苗插植到垄上的定时使机体停止,防止额外行驶导致的燃料的消耗、以及朝向下次作业行的移动距离变长。
110.此外,在垄端接近时,能够调整投放到秧苗供给装置43的秧苗的数量,因此,即使插植作业行驶的停止操作延迟而使插植料斗20a、20b进行插植动作,也防止向不是垄的部位放出秧苗。
111.另外,如图4、图6和图7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将所述传感器臂183设为左右一对的传
感器臂183a、183a,关于垄面接触辊184,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装配左右的垄面接触辊184a、184a,并分别设置左右的垄端检测开关186、186。
112.由此,当左右的传感器臂183、183中的任意一方向下方转动而成为对应的垄端检测开关186、186中的一方未被按压的状态时,报知装置181进行动作,由此,即使垄端由于风雨塌陷而使形状紊乱,也容易检测垄端,作业者能够定时良好地进行插植作业行驶停止操作。
113.此外,在行驶车体40的机体前侧的左右两侧且比行驶部件44靠机体前侧,经由横框架16设置有支承为转动自如的前轮45,该横框架16设置于前部梁框架110的下部侧并向机体左右方向突出。
114.而且,从变速箱39向左右两外侧方延伸的车轮驱动轴的末端进入所述行驶传动箱38的前部的转动轴心位置,经由变速箱39内的行驶部系统变速传动部的行驶用的动力传递到行驶传动箱38内的传动机构。而且,构成为行驶用的动力经由行驶传动箱38内的传动机构传递到行驶传动箱38的传动车轴,行驶部件44进行驱动旋转。
115.此外,在所述行驶传动箱38连接有上下转动的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使行驶部件44以行驶传动箱38的前部侧为转动支点进行上下转动。具体而言,在行驶传动箱38相对于变速箱39的安装部一体地安装有向上方延伸的臂13,臂13与安装于升降用液压缸的活塞杆末端的连结体的左右两侧部连结,该升降用液压缸固定于变速箱39。左右一侧(右侧)利用连结杆连结,另一侧(左侧)利用能够与机体的倾斜对应地进行伸缩动作的左右控制用液压缸连结。
116.当升降用液压缸进行动作而使其活塞杆向机体后方突出时,左右的臂13向后方转动,伴随于此,行驶传动箱38向下方转动,机体上升。相反,当升降用液压缸的活塞杆向机体前方移动而缩回到缸内时,左右的臂13向前方转动,伴随于此,行驶传动箱38向上方转动,机体下降。
117.该升降用液压缸通过垄面传感器14进行动作,该垄面传感器14与垄面接触,随着机体与垄面的上下间隔的变动而进行动作。垄面传感器14的动作成为检测以机体的位置为基准的垄上表面高度的动作,构成为根据该垄面传感器14的检测动作使机体与垄上表面高度对应地成为设定高度,利用该结构使升降用液压缸进行动作。
118.此外,当左右水平控制用液压缸进行伸缩动作时,与该左右水平控制用液压缸连结的左侧的臂13转动,仅使左侧的行驶部件44上下移动,使机体左右倾斜。该左右水平控制用液压缸构成为根据以左右水平为基准来检测机体的左右倾斜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行动作,使机体成为左右水平。
119.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横框架16以能够绕前后方向的轴中心摇摆转动的方式装配于前部梁框架110,在该横框架16的左右两侧部装配有上下较长的纵框架17。而且,左右前轮45以旋转自如的方式装配于前轮车轴18,该前轮车轴18固定于纵框架17的下端部侧方。因此,左右前轮45绕机体的左右中央的前后方向的轴心摇摆转动自如。此外,构成为纵框架17能够以横框架16的左右两侧部为基准进行上下调节,能够进行前轮45的高度调节。
120.所述操纵手柄404设置于机体后部,位于比行驶部件44的传动车轴靠机体后侧处。具体而言,安装于机体框架的后端部,该机体框架将前端部固定于变速箱39。
121.机体框架在机体的左右中央向后方延伸,此外,从前后中间部向斜后上方延伸。
122.操纵手柄404从机体框架的后端部起在左右向后方延伸,将其各后端部作为操纵手柄404的握持部。
123.另外,在图2中,将握持部设为左右分开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将操纵手柄404的左右的后端部彼此左右连结,将该连结部分作为握持部。
124.插植装置42具有:嘴状的多个插植器,它们的末端朝向下方;上下移动机构21,其使插植器在插植器的下端部成为比田地面靠上方的位置和下端部成为比田地面靠下方的位置之间上下移动;以及开闭机构,其在嘴状的插植器的下端部关闭而能够从上方接受秧苗并在内侧收纳秧苗的关闭状态和插植器的下端部左右打开而能够将内侧收纳的秧苗向下方放出的打开状态之间,对插植器进行开闭。
125.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插植装置42成为左右并排配备第1插植料斗20a和第2插植料斗20b的两行种植的结构。这些第1插植料斗20a和第2插植料斗20b分别装配于上下移动机构21,该上下移动机构21设置于从变速箱39被传递动力的传动箱26的左右两侧部。
126.各秧苗收纳体22具有上下开口的筒状体、以及对该筒状体的下侧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底盖,彼此呈环状连结。
127.移动机构在连结起来的各秧苗收纳体22通过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的上方附近的状态下,以俯视观察机体时左右较长的长圆形状的环状的轨迹使连结起来的秧苗收纳体22向左进行绕转。
128.秧苗落下机构使秧苗收纳体22的底盖在与该秧苗收纳体22对应的插植料斗20a、20b的上方位置处开放。
12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秧苗收纳体22的外周有形成圆筒外周部,在该圆筒外周部设置有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从外侧连接的卡合部(圆孔),形成有多个连结2个秧苗收纳体22而成的连结体。而且,构成为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将该连结体的卡合部与秧苗收纳体22的圆筒外周部连接,成为相邻的秧苗收纳体22以该圆筒外周部为转动轴转动自如地连结的状态,将多个秧苗收纳体22彼此连结。即,构成为利用秧苗收纳体22和连结体如循环链条那样连结。
130.由此,关于秧苗收纳体22,在直线移动的直线状部分和圆弧状移动的圆弧状部分中,相邻的秧苗收纳体22的间隔均没有变化,因此,在从秧苗收纳体22向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供给秧苗的部位,不容易产生秧苗收纳体22的以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为基准的位置偏移,能够适当地进行秧苗供给而进行恰当的秧苗插植。
131.秧苗供给装置43的移动机构构成为,将如循环链条那样彼此连结的秧苗收纳体22卷绕于左右设置的链轮的外周的圆弧状切口部,利用从传动箱26内取出的动力驱动该左右的链轮旋转,由此使各秧苗收纳体22进行绕转。
132.秧苗收纳体22进行环绕的环绕移动路径为具有俯视观察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部分和由于链轮而从直线状部分向前侧或后侧呈圆弧状弯曲的圆弧状部分的长圆状,配置于比左右的行驶部件44靠机体内侧处。
133.作业者坐在作业座椅46上或站在底板踏板122上对秧苗供给装置43进行秧苗的供给作业,但是,在没有补充用的秧苗时等,需要停止行驶车体40的行驶、或者停止插植料斗20a、20b的驱动。此外,在行驶速度或插植料斗20a、20b的升降进度比作业者的进度快时,需
要变化成容易进行作业的速度。
134.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坐在作业座椅46上或不从底板踏板122上下来而进行上述操作,在所述秧苗供给装置43的机体前侧且左右一侧端部、即坐在作业座椅46上的作业者的右手侧设置有第2发动机开关408,该第2发动机开关408对发动机41的启动可否进行切换,并且进行停止操作,并且,在比该第2发动机开关408靠机体内侧(机体左右另一侧)的位置,以能够在机体左右方向上进行转动操作的方式设置有第2节气门杆409,该第2节气门杆409对发动机41的输出进行增减操作。
135.另外,所述第2发动机开关408的操作方法与第1发动机开关407相同,但是,如果这些第1发动机开关407和第2发动机开关408双方未被操作到接通位置,则发动机41不启动。
136.由此,在移动时等作业者在机体的后方握着操纵手柄404进行操纵时,能够利用第1发动机开关407进行停止操作,并且,在秧苗的插植作业时等搭乘于行驶车体40时,能够对第2发动机开关408进行断开操作而使发动机41停止,因此,在搭乘过程中不需要从行驶车体40下来而对第1发动机开关407进行断开操作,能够中断使插植或机体产生问题的动作。
137.此外,能够从行驶车体40上操作第2节气门杆409,因此,在对发动机41的输出进行增减操作时,不需要乘降行驶车体40,作业效率和作业精度提高。
138.此外,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配置于比传动车轴的位置靠后侧处。
139.秧苗供给装置43构成为与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对应地使秧苗收纳体22环绕移动一圈来供给秧苗。
140.插植料斗20a、20b分别在第1落下供给位置和第2落下供给位置处从秧苗收纳体22落下供给秧苗。
141.而且,与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对应地分别设置有收纳落下供给的秧苗的秧苗收纳体22,构成为仅在秧苗收纳体22来到对应的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的上方时,底盖打开,在不对应的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的上方,底盖不打开。
142.即,构成为仅在与插植料斗20a对应的秧苗收纳体22来到第1落下供给位置时、与插植料斗20b对应的秧苗收纳体22来到第2落下供给位置时,各自的底盖打开,向对应的插植料斗20a、20b供给秧苗。
143.另外,第1落下供给位置和第2落下供给位置构成为,在对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的行间进行调节时,能够移动到对应的位置。
144.移动机构的动作周期成为与上下移动机构21的动作周期同步的设定,合并与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对应的秧苗收纳体22而作为一个秧苗收纳体单元,构成为连结多个该秧苗收纳体单元,由此,秧苗收纳体22一边直列地通过左右的落下供给位置,一边能够与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对应地供给秧苗而不产生秧苗漏供给,并且,能够与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对应地供给秧苗而没有剩余,以使得在通过左右的落下供给位置后不会产生未被供给秧苗的秧苗收纳体22。
145.本实施方式的移植机10将覆土平整轮37设置于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的秧苗插植部位的各后方左右两侧的附近位置,该覆土平整轮37用于与左右的插植料斗20a、20b插植的秧苗对应地进行覆土平整。该左右的覆土平整轮37由以下部分构成:平整臂370、370,它们是将一根棒材在俯视观察时屈曲成j形状而构成的,分别单独上下转动自如;以及平整旋转体371、371,它们分别以左右一对旋转自如的方式设置于该左右的平整臂370、370的后
部侧。
146.另外,平整臂370的位于机体内侧的一侧端部以上下转动自如的方式装配于行驶车体40的后部侧,平整臂370使朝向后方突出的直线部分的后部向上方屈曲后,向机体外侧屈曲,进而向下方屈曲,在与机体内侧的直线部分相同的上下位置处向机体前侧屈曲。而且,左右的平整旋转体371、371中的机体外侧的平整旋转体371设置于向机体前侧屈曲的机体外侧的直线部分,机体内侧的平整旋转体371装配于机体内侧的直线部分。
147.根据上述结构,在平整臂370的后部形成有朝向机体上方突出的退避部分372,左右的平整旋转体371、371左右隔开间隔地进行配置。由此,插植料斗20a、20b插植的秧苗通过左右的平整旋转体371、371的左右间隔部,并且将周边的土弄平,并且通过退避部分372的下方,因此,防止被覆土平整轮37、37压倒而使插植姿态紊乱。
148.另外,左右的平整臂370、370分别装配成能够对机体左右位置进行调节,构成为能够与插植料斗20a、20b的行间设定对应地对要平整的位置进行变更。此外,关于左右的平整旋转体371、371,当分别构成为能够对左右位置进行调节时,可靠地固定插植后的秧苗的周围的土,防止秧苗由于倒伏或低温而引起生长不良。
149.在本案的移植机中,设置有供作业者坐着的作业座椅46,以使得向秧苗供给装置43补给秧苗的作业者乘车进行秧苗补给作业。具体而言,在作为秧苗供给装置43的前侧的机体左右中央位置,向后配置作业座椅46。坐在作业座椅46上的作业者以朝向后侧的姿态朝着秧苗供给装置43的前侧部落座,与秧苗供给装置43的前侧部、特别是秧苗收纳体22的环绕移动路径中的前侧的直线状部分对应地进行秧苗补给作业。
150.此外,在所述操纵面板47a的左右另一侧设置有主离合器杆125,该主离合器杆125内置于变速箱39,连接/断开朝向左右的行驶传动箱38和传动箱26的驱动力的传递。
151.在本实用新型的移植机10中,在向田地移动、从运输单元卸货、向仓库收纳、在田地端部回转时,作业者利用机体后部的操纵手柄404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在秧苗的插植作业时,作业者搭乘于行驶车体40的作业座椅46,很难利用操纵手柄404的操纵面板47a进行操作。
152.因此,在行驶车体40上设置有搭乘于作业座椅46的作业者用的车体上操纵部126。
153.如图4和图10所示,在所述秧苗供给装置43的下部设置有朝向机体后侧向上方倾斜的后部踏板127,如图4、图5和图10所示,在该后部踏板127的左右任意一侧、在本案中为机体右侧(以坐在作业座椅46上的作业者为基准则为左侧)的端部设置有车体上操纵部126。
154.该车体上操纵部126在最靠机体外侧配置有第2车高调节杆128,该第2车高调节杆128对行驶车体40的车高进行调节,以对插植料斗20a、20b的插植深度进行调节,在比该第2车高调节杆128靠机体内侧配置有第2主离合器杆129。
155.另外,在秧苗的插植作业时,基本上不需要固定车高,因此,第2车高调节杆128构成为仅具有“高”位置和“低”位置。
156.而且,在所述后部踏板127的外侧端部,以朝向机体前侧的上方倾斜姿态设置有车高调节杆引导件,该车高调节杆引导件使第2车高调节杆128收敛于框内,并且形成了表示车高标准的显示刻度,在该车高调节杆引导件的机体内侧方,以朝向机体前侧的上方倾斜姿态设置有主离合器杆引导件,该主离合器杆引导件使第2主离合器杆129收敛于框内。
157.另外,与第2主离合器杆129相比,第2车高调节杆128朝向机体前侧的突出量大。
158.所述车高调节杆引导件和主离合器杆引导件被配置成与侧部踏板118的上表面之间隔开一定的上下间隔。上述的上下间隔设为即使放入作业者的脚也可确保空间的程度(例如:15cm~20cm左右)。
159.根据上述结构,搭乘于底板踏板122上和作业座椅46上的作业者不从行驶车体40下来就能够进行插植深度的手动操作、以及插植作业的连接/断开的手动操作,因此,作业效率提高,并且,秧苗的插植精度提高。
160.此外,将第2主离合器杆129配置于比第2车高调节杆128更接近作业座椅46的机体内侧,由此,作业者的手容易到达在秧苗的补充、插植状态的修正、休息等时使用的第2主离合器杆129,减轻劳力。
161.特别是能够在发生问题时迅速地中断秧苗的插植作业,不需要秧苗的重新插植作业,并且,不适于生长而被丢弃的秧苗的数量减少。
162.此外,使第2车高调节杆128比第2主离合器杆129更向机体前侧突出,由此,在操作远离作业座椅46的一侧的第2车高调节杆128时,不需要大幅地伸出手臂,减轻作业者的劳力。
163.而且,在后部踏板127设置有左右的侧离合器踏板,由此,在行驶车体40的行进方向从以垄为基准的直进方向偏离时,对所述侧离合器踏板中的任意一方进行操作,使对应的侧离合器暂时成为断开状态,由此,能够修正行驶车体40的前进路线,防止秧苗的插植位置在左右方向上蛇行。
164.此外,构成为在车高调节杆引导件与主离合器杆引导件、即车体上操纵部126与侧部踏板118的上下之间形成有上下间隔,由此,不会妨碍搭乘于作业座椅46的作业者的脚的移动,作业者能够以舒服的姿态搭乘于作业座椅46,减轻劳力。
165.在侧视观察机体时,在作业座椅46的左右两侧且行驶部件44的传动车轴的上方位置设置有预备秧苗架50,该预备秧苗架50能够收纳向秧苗供给装置43补给的秧苗。
166.所述预备秧苗架50构成为在向行驶车体40的机体外侧突出的秧苗载置支柱51的上部设置有支承件,在该支承件设置有能够切换转动状态和非转动状态的秧苗载置转动臂,在该秧苗载置转动臂隔开间隔地配置有上下方向的秧苗架框架,并且,在该秧苗架框架的相同面装配有载置台55的一侧端部,该载置台55载置收纳补充用的秧苗的秧苗箱或秧苗托盘等容器。
167.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仅设置一个该载置台55,但是,也可以隔开不会妨碍容器取出的上下方向的间隔而配置多个该载置台55。
168.上述结构的预备秧苗架50分别设置于行驶车体40的左右两侧,与状况对应地在支承件上方使秧苗载置转动臂转动。
169.例如,在秧苗的插植作业时,使载置台55的长度方向朝向机体前后方向,由此,容易从载置台55取出秧苗的容器,并且放回变空的容器,由此,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170.此外,在该位置处,载置台55位于行驶车体40的左右两侧,因此,作业者容易掌握行驶车体40的可搭乘部分的端部,防止脚从行驶车体40上露出而失去姿态。
171.此外,在作业者乘降行驶车体40时,使秧苗载置转动臂转动大约90度。
172.由此,在行驶车体40的左右两侧形成有乘降的空间部。
173.此外,作业者还能够从行驶车体40的机体前侧进行乘降,但是,当使秧苗载置转动臂转动而成为秧苗架框架位于机体前侧、载置台55位于机体后侧的状态时,作业者能够使用秧苗架框架作为扶手,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行驶车体40的乘降。
174.此外,在针对载置台55装载或取出秧苗的容器时,如果从机体后侧进行,则不存在妨碍容器装载、取出的部件,因此,作业效率提高。
175.关于所述作业座椅46相对于行驶车体40的安装,装配于座椅框架中的成为机体左右方向的部分的上部,该座椅框架跨着机体罩48,该机体罩在正面观察或后视观察时为

字形状,覆盖发动机41等的上方。在该座椅框架的上部装配有朝向机体前侧的左右的座椅支承件的基部,作业座椅46被装配成能够以左右的座椅支承件的基部侧的左右方向的转动支点为中心在机体前后方向上转动。
176.由此,能够以与秧苗供给装置43的机体前侧端部附近接触的姿态载置作业座椅46,因此,能够防止在作业中断时砂石或雨水附着于作业者的落座部分。

技术特征:
1.一种移植机,其在行驶车体(40)设置有行驶部件(44)、插植秧苗的插植料斗(20a、20b)、向该插植料斗(20a、20b)的插植位置附近供水的灌水装置、以及装载用于贮留该灌水装置使用的水的水箱(610)的箱支承件(618),其特征在于,该箱支承件(618)以比所述行驶车体(40)的行驶部件(44)向机体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行驶部件(44)进行传动的行驶传动箱(38)的机体内侧设置有内侧支承件(611),该内侧支承件(611)的上端部构成为相对于所述行驶传动箱(38)在上下方向上突出,在所述行驶传动箱(38)的机体外侧设置有外侧支承件(612),该外侧支承件(612)的上端部相对于所述行驶传动箱(38)在上下方向上突出,在该外侧支承件(612)的上部设置有承受部件(613),该承受部件(613)与所述内侧支承件(611)的上部的安装部接触,并且,在所述箱支承件(618)设置有连结部件(614),该连结部件(614)能够相对于所述承受部件(613)进行拆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支承件(618)在所述连结部件(614)设置有箱防护件(615),该箱防护件(615)以包围所述水箱(610)的外周的方式进行支承,在该箱防护件(615)的机体后部侧与连结部件(614)之间沿前后设置有前后支承板(616),在该前后支承板(616)的前部侧形成有向上方屈曲的前侧支承屈曲部(616a),在该前后支承板(616)的后部侧形成有向上方屈曲的后侧支承屈曲部(616b),并且,在所述前后支承板(616)设置有对所述水箱(610)的左右两侧进行支承的左右支承板(617),在该左右支承板(616)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支承屈曲部(617a)。

技术总结
提供移植机,能够稳定地载置贮留了水的水箱、并且容易进行水箱的拆装。在行驶车体(40)设置有行驶部件(44)、插植秧苗的插植料斗、向插植料斗的插植位置附近供水的灌水装置、以及装载用于贮留灌水装置使用的水的水箱(610)的箱支承件(618),在行驶传动箱(38)的机体内侧设置有内侧支承件(611),在行驶传动箱(38)的机体外侧设置有外侧支承件(612),在外侧支承件的上部设置有承受部件(613),承受部件与内侧支承件的上部的安装部接触,在箱支承件设置有连结部件(614),连结部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承受部件进行拆装,箱支承件以比行驶车体(40)的行驶部件(44)向机体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的行驶部件(44)向机体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的行驶部件(44)向机体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


技术研发人员:村并昌实 大久保嘉彦 山根畅宏 东幸太 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1.07.12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