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融合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融合终端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2.新型智能配变终端又称ttu(融合终端),近年来,随着配电网建设和改造工作的推进,供配电部门开始采用融合终端对配电变压器故障、运行状态、电能质量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可及时发现、处理事故和紧急情况,省时省力,显著提高供电可靠性并降低相关电力工作者的工作强度,
3.所以,融合终端的市场需求量增加很快,融合终端只有经过严格的检定之后才能为电力工作者提供配电变压器准确的实时监控数据信息,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能节约大量的工作时间,因而对融合终端的功能和质量进行检测就非常必要。
4.公开号为cn110208617a的专利申请公开一种智能配变终端自动检测流水线,其通过第一输送机将配变终端周转箱运送至第二输送机检测位置,但是其并没有公开如何通过输送机将配变终端输送至指定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智能配变终端输送机没有公开如何通过输送机将配变终端输送至指定位置,提供一种融合终端输送机构。
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融合终端输送机构,包括第三输送机和阻挡装置;所述阻挡装置包括阻挡装置安装板、第九伸缩单元、升降台、阻挡块和支撑块;
8.所述阻挡装置安装板位于第三输送机上,所述第九伸缩单元的伸缩端穿过阻挡装置安装板、与升降台连接,所述支撑块位于升降台的两侧,所述阻挡块位于支撑块之间,且所述阻挡块与支撑块转动连接;
9.所述第九伸缩单元伸出,带动升降台上升,用于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朝向阻挡块输送,致使阻挡块转动至能够阻挡所述运送载体继续输送;所述阻挡块反向转动,致使用于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能够通过阻挡块。
10.工作原理:用于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沿第三输送机输送方向输送,运送载体朝向阻挡装置移动,第九伸缩单元伸出,带动升降台上升,阻挡块随之上升,从而使阻挡块阻挡运送载体继续输送。当检测完成后,第九伸缩单元缩回,使运送载体继续输送。
11.当需要反向输送时,若阻挡块没有下降至运送载体底壁下方,用于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从另一个方向朝向阻挡块输送,阻挡块反向转动,使用于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能够通过阻挡块。
12.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输送机构,可以将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输送至指定位置,进行定位。
13.优选地,所述阻挡块的一端设有滚轮,所述滚轮的轴线与运送载体的输送方向垂
直。
14.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滚轮减小阻挡块与运送载体之间的摩擦力,防止阻挡块与运送载体直接冲撞。
15.优选地,所述阻挡块的另一端下方设有限位柱。
16.有益效果:通过限位柱限制阻挡块的继续转动,使阻挡块能够阻挡运送载体继续输送。
17.优选地,所述阻挡装置安装板上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与阻挡装置安装板顶壁连接,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朝向升降台设置,所述升降台上设有容纳导向柱的凹槽。
18.优选地,所述阻挡块的中部与支撑块转动连接。
19.优选地,所述融合终端输送机构还包括顶升定位装置,所述顶升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底板、第十伸缩单元、定位销安装板和第三定位销;
20.所述定位底板位于第三输送机上,所述第十伸缩单元的伸缩端穿过定位底板、与定位销安装板底壁连接,所述第三定位销位于定位销安装板顶壁,所述运送载体底壁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十伸缩单元伸出,致使第三定位销插入第三定位孔内。
21.有益效果:通过阻挡装置将融合终端输送至指定位置,然后通过顶升定位装置对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进行精确定位。
22.优选地,所述顶升定位装置还包括导柱和导套,所述导套位于定位底板顶壁,所述导柱的一端与定位底板底壁连接,所述导柱的另一端与导套滑动连接。
23.优选地,所述第三输送机上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定位销安装板上方。
24.有益效果:通过限位件防止第十伸缩单元将定位销安装板抬升过多。
25.优选地,所述第三输送机为第三辊筒式输送机。
26.优选地,所述第三辊筒式输送机沿输送方向的两侧设有导向条。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用于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沿第三输送机输送方向输送,运送载体朝向阻挡装置移动,第九伸缩单元伸出,带动升降台上升,阻挡块随之上升,从而使阻挡块阻挡运送载体继续输送。当检测完成后,第九伸缩单元下降,使运送载体继续输送。
28.当需要反向输送时,用于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从另一个方向朝向阻挡块输送,阻挡块反向转动,使用于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能够通过阻挡块。
2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输送机构,可以将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输送至指定位置,进行定位。
30.当需要反向输送时,若第九伸缩单元没有下降至运送载体底壁下方,用于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从另一个方向朝向阻挡块输送,阻挡块反向转动,能够使运送载体通过阻挡块。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融合终端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融合终端输送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阻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为图3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升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中:第三输送机81;辊筒811;机架812;导向条813;阻挡装置8282;阻挡装置安装板821;第九气缸822;升降台823;阻挡块824;支撑块825;滚轮826;限位柱827;导向柱828;顶升定位装置83;定位底板831;第十气缸832;定位销安装板833;第三定位销834;导柱835;导套836。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0.一种融合终端输送机构,如图1-图5所示,包括第三输送机81和阻挡装置82。
41.本实施例中第三输送机81为第三辊筒式输送机,但不仅限于第三辊筒式输送机,第三辊筒式输送机包括辊筒811和机架812,辊筒811安装在机架812上,辊筒811的安装方式及转动方式为现有技术。为方便用于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的输送,减少卡顿,第三辊筒式输送机沿输送方向的两侧设有导向条813,其中导向条813的材料采用易于滑动的材料,该材料为现有技术。
42.如图1-图4所示,阻挡装置82包括阻挡装置安装板821、第九伸缩单元、升降台823、阻挡块824和支撑块825,阻挡装置安装板821通过螺栓或焊接固定安装在机架812上,阻挡装置安装板821位于相邻两个辊筒811之间,第九伸缩单元为第九气缸822,但不仅限于第九气缸822,第九气缸822的伸缩端穿过阻挡装置安装板821,第九气缸822固定安装在阻挡装置安装板821上,第九气缸822的伸缩端与升降台823底壁固定连接,其固定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
43.支撑块825的个数为两个,其分别固定安装在升降台823的两侧,阻挡块824位于两个支撑块825之间,阻挡块824中部通过销轴与两个支撑块825转动连接。第九气缸822伸出,带动阻挡块824从相邻两个辊筒811之间伸出。
44.为减小阻挡块824与运送载体之间的摩擦力,阻挡块824与运送载体接触的一端安装滚轮826,滚轮826的轴线与运送载体的输送方向垂直,通过调整滚轮826的大小和安装位
置,使滚轮826能够在输送时在运送载体侧壁滚动,能够在反向输送时在运送载体底壁滚动。
45.阻挡块824的另一端下方安装限位柱827,限位柱827的一端与升降台823顶壁固定连接,限位柱827的另一端抵住阻挡块824。
46.阻挡装置安装板821上还安装导向柱828,导向柱828的一端与阻挡装置安装板821顶壁固定连接,导向柱828的另一端朝向升降台823设置,升降台823上设有容纳导向柱828的凹槽。
47.如图1、图2和图5所示,融合终端输送机构还包括顶升定位装置83,顶升定位装置83包括定位底板831、第十伸缩单元、定位销安装板833和第三定位销834;定位底板831位于第三输送机81上,定位底板831位于两个辊筒811之间,第十伸缩单元为第十气缸832,但不仅限于第十气缸832,第十气缸832的伸缩端穿过定位底板831,第十气缸832固定安装在定位底板831上,第十气缸832的伸缩端与定位销安装板833底壁固定连接,第三定位销834的一端与定位销安装板833顶壁固定连接,第三定位销834所在轴线与定位销安装板833所在平面垂直,用于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底壁开设与第三定位销834配合的第三定位孔。
48.为进一步提高第三定位销834定位与第三定位孔配合的准确性,还包括导柱835和导套836,导套836固定安装在定位底板831顶壁,导柱835的一端与定位底板831底壁固定连接,导柱835的另一端与导套836滑动连接。
49.为防止第十伸缩单元将定位销安装板833抬升过多,第三输送机81上设有限位件(图未示),限位件位于定位销安装板833上方,其中限位件呈块状或板状。
50.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用于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沿第三输送机81输送方向输送,运送载体朝向阻挡装置82移动,第九气缸822伸出,带动升降台823上升,阻挡块824随之上升,从而使阻挡块824阻挡运送载体继续输送。
51.融合终端停止输送后,第十气缸832伸出,带动定位销安装板833朝上移动,从而导致第三定位销834插入第三定位孔内。
52.当检测完成后,第九气缸822缩回,使运送载体继续输送或反向输送。
53.当需要反向输送时,若阻挡块824没有下降至运送载体底壁下方,用于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从另一个方向朝向阻挡块824输送,使阻挡块824反向转动,使用于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能够通过阻挡块824。
54.本实施例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输送机构,可以将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输送至指定位置,进行定位。
55.通过设置滚轮826减小阻挡块824与运送载体之间的摩擦力,防止阻挡块824与运送载体直接冲撞。
56.通过限位柱827限制阻挡块824的继续转动,使阻挡块824能够阻挡运送载体继续输送。
57.通过阻挡装置82将融合终端输送至指定位置,然后通过顶升定位装置83对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进行精确定位。
5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
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融合终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三输送机和阻挡装置;所述阻挡装置包括阻挡装置安装板、第九伸缩单元、升降台、阻挡块和支撑块;所述阻挡装置安装板位于第三输送机上,所述第九伸缩单元的伸缩端穿过阻挡装置安装板、与升降台连接,所述支撑块位于升降台的两侧,所述阻挡块位于支撑块之间,且所述阻挡块与支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九伸缩单元伸出,带动升降台上升,用于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朝向阻挡块输送,致使阻挡块转动至能够阻挡所述运送载体继续输送;所述阻挡块反向转动,致使用于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能够通过阻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终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块的一端设有滚轮,所述滚轮的轴线与运送载体的输送方向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终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块的另一端下方设有限位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终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装置安装板上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与阻挡装置安装板顶壁连接,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朝向升降台设置,所述升降台上设有容纳导向柱的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终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块的中部与支撑块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终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终端输送机构还包括顶升定位装置,所述顶升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底板、第十伸缩单元、定位销安装板和第三定位销;所述定位底板位于第三输送机上,所述第十伸缩单元的伸缩端穿过定位底板、与定位销安装板底壁连接,所述第三定位销位于定位销安装板顶壁,所述运送载体底壁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十伸缩单元伸出,致使第三定位销插入第三定位孔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融合终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定位装置还包括导柱和导套,所述导套位于定位底板顶壁,所述导柱的一端与定位底板底壁连接,所述导柱的另一端与导套滑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终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送机上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定位销安装板上方。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终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送机为第三辊筒式输送机。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终端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送机沿输送方向的两侧设有导向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融合终端输送机构,涉及融合终端技术领域,包括第三输送机和阻挡装置;阻挡装置包括阻挡装置安装板、第九伸缩单元、升降台、阻挡块和支撑块;阻挡装置安装板位于第三输送机上,第九伸缩单元的伸缩端穿过阻挡装置安装板、与升降台连接,支撑块位于升降台两侧,阻挡块位于支撑块之间,且阻挡块与支撑块转动连接;第九伸缩单元伸出,带动升降台上升,用于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朝向阻挡块输送,致使阻挡块转动至能够阻挡所述运送载体继续输送;阻挡块反向转动,致使用于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能够通过阻挡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输送机构,可以将装载融合终端的运送载体输送至指定位置,进行定位。进行定位。进行定位。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 倪妍妍 赵成 孙立成 王若民 杨娴 冯玉 骆晨 吴凯 肖遥 黄彬彬 徐兵 章书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07.09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