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餐车使用的操作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8-27  113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送餐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送餐车使用的操作台。


背景技术:

2.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人群需要送餐,例如医院食堂中、乘坐列车或长途客车的旅客、酒店厨房中以及学校的学生等等,通常都是由厨房工作人员提前将准备好的饭菜分装到送餐车内,并将食物运送到指定地点后再统一分发或领取,而在送餐车中,操作台的使用必不可少。
3.但是,现有送餐车内部的操作台高度都是固定的,不能根据送餐工作人员的适应高度进行调节操作台高度,这样会使送餐工作人员在送餐打饭时,由于自身不适应送餐车本身的高度,会造成送餐工作人员身体上的疲劳,从而现有的送餐车不具有实用性。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送餐车使用的操作台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餐车使用的操作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送餐车使用的操作台,包括送餐车本体,所述送餐车本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送餐车本体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操作台本体,所述操作台本体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平推盖,所述操作台本体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滑块,所述操作台本体底部的内部开设有两个内置螺纹槽,所述送餐车本体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安装有推车把手,所述送餐车本体的正面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送餐车本体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储物斗。
8.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调节把手和螺纹杆,所述调节把手靠近送餐车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杆,所述转轴杆其中一端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转轴杆另外一端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三锥形齿轮,所述螺纹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螺纹杆下端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外侧齿和第三锥形齿轮外侧齿均与第一锥形齿轮外侧齿相啮合。
9.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保护壳,所述隔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保护壳,所述隔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三保护壳。
10.进一步地,所述转轴杆的两端均贯穿第二保护壳与第一保护壳,其中一端延伸至第一保护壳的内部,且另外一端贯穿送餐车本体并延伸至送餐车本体的外侧与调节把手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远离第一锥形齿轮的一端均贯穿第一保护壳与第三保护壳,并分别延伸至两个内置螺纹槽的内部。
11.进一步地,所述内置螺纹槽内侧螺纹的规格与螺纹杆外侧螺纹的规格尺寸相适配,且螺纹杆螺纹铰接在内置螺纹槽的内部。
12.进一步地,所述送餐车本体内腔的相对侧均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块的规
格与两个滑槽的规格尺寸相适配,且两个滑块分别安装在两个滑槽的内部。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升降机构用于调节送餐车内操作台的高度,转动调节把手,并带动转轴杆转动,由于第二锥形齿轮和第三锥形齿轮都与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使得转轴杆外侧的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三锥形齿轮分别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进行调整操作台本体的高度,这样可以根据送餐工作人员所适应的操作台高度进行调节,避免了因工作人员自身不适应送餐车本身的高度,造成工作人员身体疲劳的问题,大大地提高了该送餐车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送餐车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送餐车平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送餐车本体;2、升降机构;201、调节把手;202、第一锥形齿轮;203、第二锥形齿轮;204、转轴杆;205、螺纹杆;206、第三锥形齿轮;3、操作台本体;4、平推盖;5、推车把手;6、储物斗;7、隔板;8、第一保护壳;9、第二保护壳;10、滑槽;11、滑块;12、内置螺纹槽;13、第三保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如图1-3所示,一种送餐车使用的操作台,包括送餐车本体1,送餐车本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板7,送餐车本体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操作台本体3,操作台本体3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平推盖4,操作台本体3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滑块11,操作台本体3底部的内部开
设有两个内置螺纹槽12,送餐车本体1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安装有推车把手5,送餐车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升降机构2,送餐车本体1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储物斗6。
25.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该送餐车时,首先转动调节把手201,调节把手201并带动转轴杆204转动,由于第二锥形齿轮203和第三锥形齿轮206都与第一锥形齿轮202相啮合,使得转轴杆204外侧的第二锥形齿轮203与第三锥形齿轮206分别带动第一锥形齿轮202转动,螺纹杆205在内置螺纹槽12内转动,使得操作台本体3升降,进行调整操作台本体3的高度,这样可以根据送餐工作人员所适应的操作台高度进行调节。
26.具体的,升降机构2包括调节把手201和螺纹杆205,调节把手201靠近送餐车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杆204,转轴杆204其中一端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203,转轴杆204另外一端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三锥形齿轮206,螺纹杆20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螺纹杆205下端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202,第二锥形齿轮203外侧齿和第三锥形齿轮206外侧齿均与第一锥形齿轮202外侧齿相啮合。
27.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调节把手201,使得调节把手201带动转轴杆204转动,由于第二锥形齿轮203和第三锥形齿轮206都与第一锥形齿轮202相啮合,使得转轴杆204外侧的第二锥形齿轮203与第三锥形齿轮206分别带动第一锥形齿轮202转动,螺纹杆205在内置螺纹槽12内转动,使得操作台本体3升降,进行调整操作台本体3的高度,避免了因工作人员自身不适应送餐车本身的高度,造成工作人员身体疲劳的问题。
28.具体的,隔板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保护壳8,隔板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保护壳9,隔板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三保护壳13。
29.本实施例中,隔板7将送餐车本体1分隔为两个区域,上部区域为饭餐,下部区域为餐具,保护壳用于保护升降机构2,防止升降机构2内部进入水以及饭渣。
30.具体的,转轴杆204的两端均贯穿第二保护壳9与第一保护壳8,其中一端延伸至第一保护壳8的内部,且另外一端贯穿送餐车本体1并延伸至送餐车本体1的外侧与调节把手201固定连接,两个螺纹杆205远离第一锥形齿轮202的一端均贯穿第一保护壳8与第三保护壳13,并分别延伸至两个内置螺纹槽12的内部。
31.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锥形齿轮203和第三锥形齿轮206都与第一锥形齿轮202相啮合,可以使得转轴杆204外侧的第二锥形齿轮203与第三锥形齿轮206分别带动第一锥形齿轮202转动。
32.具体的,内置螺纹槽12内侧螺纹的规格与螺纹杆205外侧螺纹的规格尺寸相适配,且螺纹杆205螺纹铰接在内置螺纹槽12的内部。
33.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调节把手201,并传动螺纹杆205转动,可以使得操作台本体3的高度进行升降。
34.具体的,送餐车本体1内腔的相对侧均开设有两个滑槽10,两个滑块11的规格与两个滑槽10的规格尺寸相适配,且两个滑块11分别安装在两个滑槽10的内部。
35.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滑块11与滑槽10可以保证操作台本体3在升降时处于稳定状态。

技术特征:
1.一种送餐车使用的操作台,包括送餐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餐车本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板(7),所述送餐车本体(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操作台本体(3),所述操作台本体(3)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平推盖(4),所述操作台本体(3)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滑块(11),所述操作台本体(3)底部的内部开设有两个内置螺纹槽(12),所述送餐车本体(1)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安装有推车把手(5),所述送餐车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升降机构(2),所述送餐车本体(1)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储物斗(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餐车使用的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调节把手(201)和螺纹杆(205),所述调节把手(201)靠近送餐车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杆(204),所述转轴杆(204)其中一端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锥形齿轮(203),所述转轴杆(204)另外一端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第三锥形齿轮(206),所述螺纹杆(20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螺纹杆(205)下端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202),所述第二锥形齿轮(203)外侧齿和第三锥形齿轮(206)外侧齿均与第一锥形齿轮(202)外侧齿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送餐车使用的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保护壳(8),所述隔板(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保护壳(9),所述隔板(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三保护壳(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送餐车使用的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杆(204)的两端均贯穿第二保护壳(9)与第一保护壳(8),其中一端延伸至第一保护壳(8)的内部,且另外一端贯穿送餐车本体(1)并延伸至送餐车本体(1)的外侧与调节把手(20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205)远离第一锥形齿轮(202)的一端均贯穿第一保护壳(8)与第三保护壳(13),并分别延伸至两个内置螺纹槽(12)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送餐车使用的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螺纹槽(12)内侧螺纹的规格与螺纹杆(205)外侧螺纹的规格尺寸相适配,且螺纹杆(205)螺纹铰接在内置螺纹槽(12)的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餐车使用的操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餐车本体(1)内腔的相对侧均开设有两个滑槽(10),两个所述滑块(11)的规格与两个滑槽(10)的规格尺寸相适配,且两个滑块(11)分别安装在两个滑槽(10)的内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送餐车使用的操作台,涉及送餐车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送餐车本体,送餐车本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隔板,送餐车本体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操作台本体,操作台本体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平推盖,操作台本体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滑块,操作台本体底部的内部开设有两个内置螺纹槽,送餐车本体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安装有推车把手,通过设置的升降机构用于调节送餐车内操作台的高度,转动调节把手,并带动转轴杆转动,使得转轴杆外侧的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三锥形齿轮分别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这样可以根据送餐工作人员所适应的操作台高度进行调节,避免了因工作人员自身不适应送餐车本身的高度,造成工作人员身体疲劳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吴宝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振宇厨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5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