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吸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吸气结构。
背景技术:
2.压缩机工作时,空气经过自洁式空气过滤器被吸入,通过plc自动清洗过滤器,空气在经过进口导叶自动调节后进入一级压缩,经一级压缩后的气体温度较高,然后进入中间冷却器进行冷却之后进入二级压缩系统。
3.公开号为cn112324638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空气压缩机的进气结构,包括进气管和冷凝器以及安装座,所述进气管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法兰盘,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一空腔,且第一空腔顶部的内壁上开设有竖孔,所述第一空腔两侧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同一个第一转动杆,且第一转动杆上固定套接有偏心轮,所述第一转动杆上固定套接有第一传动轮,两个第一空腔相互远离一侧的内壁上均滑动安装有移动杆,与本实用新型相比,其结构过于复杂,连接步骤多,工作效果差。
4.现有的压缩机吸气结构中,进气管常常采用螺栓和法兰结合的方式拼接安装,组装过程繁琐复杂,同时在快速拼接时则容易漏气,不能稳定工作,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压缩机吸气结构,提升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6.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7.(1)进气管的组装过程过于复杂;
8.(2)进气管在快速拼接时容易漏气。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压缩机吸气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压缩机输入端上的进气管和输送待压缩气体的导气管,进气管的端部外周固定套接有支撑管套,导气管的端部外周固定套接有卡接管套,卡接管套的顶端的外周固定套接有密封管套,密封管套的下端内侧与支撑管套的中部外周之间设有密封环,支撑管套和卡接管套相互卡接。
10.优选的,支撑管套的上部嵌设有若干个钩形卡块,卡接管套的下部上侧固定套接有卡接环,钩形卡块的一端与卡接环相互抵接。
11.优选的,若干个钩形卡块呈环形阵列均匀分布,钩形卡块的中部上侧与支撑管套的上部转动连接。
12.优选的,钩形卡块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密封环的上端。
13.优选的,相邻连接杆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若干个支撑弹簧呈环形阵列均匀分布在密封管套和支撑管套之间,支撑弹簧与密封管套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支撑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密封管套的上端内侧,支撑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密封环的上端。
14.优选的,卡接管套下端的外周侧面与支撑管套的内侧面滑动连接,卡接管套下端的内周侧面与进气管顶端的外周侧面滑动连接,卡接管套下端的下侧面开设有密封槽,支撑管套的中部上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密封圈与密封槽相对应且密封圈与密封槽相卡接。
15.优选的,支撑管套的下端和密封槽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外密封套,密封圈的外侧面包覆有内密封套。
16.优选的,外密封套的下端与支撑管套相互抵接,内密封套的上端与密封槽的槽底相互抵接,内密封套的两侧壁和外密封套的两侧内壁均呈锯齿纹状且相互卡接。
17.优选的,内密封套和外密封套均使用橡胶材质。
18.优选的,钩形卡块的一端表面和卡接环的外周侧面均呈弧面结构且相互适配。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0.(1)进气管和导气管通过支撑管套和卡接管套相互卡接从而保持密封连通,通过钩形卡块和卡接环相抵接从而确保支撑管套和卡接管套稳定地密封连接,分解进气管和导气管时,向上推挤密封环,推动连接杆向上顶推钩形卡块,使得钩形卡块转动到密封管套和支撑管套之间,从而使钩形卡块与卡接环不再相抵接,从而快速打开支撑管套和卡接管套的卡接,快速分解进气管和导气管,当组装时,将卡接管套伸入支撑管套中,卡接管套的下端推动钩形卡块向密封管套内侧转动,当密封圈和密封槽相卡接时,钩形卡块在支撑弹簧的弹力下向密封管套的外侧转动,从而与卡接环相抵接,从而闭锁支撑管套和卡接管套,使其快速拆装。
21.(2)当通过钩形卡块和卡接环相抵接从而闭锁支撑管套和卡接管套时,支撑管套和卡接管套通过密封槽和密封圈的卡接从而保持密封连接,此时外密封套的下端与支撑管套相互抵接,内密封套的上端与密封槽的槽底相互抵接,同时内密封套的两侧壁和外密封套的两侧内壁通过锯齿纹路相互卡接,从而确保进气管和导气管稳定连通不漏气,并通过密封圈和密封槽构成的弯折气密结构,从而确保稳定气密性。
附图说明
22.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6.图中:1、进气管;2、导气管;3、支撑管套;4、卡接管套;5、密封环;6、密封管套;7、钩形卡块;8、卡接环;9、连接杆;10、支撑座;11、支撑弹簧;12、密封圈;13、密封槽;14、内密封套;15、外密封套。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28.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压缩机吸气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压缩机输入端上的进气管1和输送待压缩气体的导气管2,进气管1与导气管2共轴,进气管1与导气管2的端部相互
抵接并连通,进气管1的端部外周固定套接有支撑管套3,导气管2的端部外周固定套接有卡接管套4,卡接管套4的顶端的外周固定套接有密封管套6,密封管套6的下端内侧与支撑管套3的中部外周之间设有密封环5,支撑管套3和卡接管套4相互卡接,进气管1和导气管2通过支撑管套3和卡接管套4相互卡接从而保持密封连通,同时通过支撑管套3和卡接管套4的快速卡接和快速释放从而快速对压缩机进行拆装维修。
29.支撑管套3的上部嵌设有若干个钩形卡块7,若干个钩形卡块7呈环形阵列均匀分布,钩形卡块7的中部上侧与支撑管套3的上部转动连接,卡接管套4的下部上侧固定套接有卡接环8,钩形卡块7的一端与卡接环8相互抵接,当支撑管套3和卡接管套4相卡接时,通过钩形卡块7和卡接环8相抵接从而确保支撑管套3和卡接管套4稳定地密封连接。
30.钩形卡块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9,连接杆9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支撑座10,支撑座10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密封环5的上端,支撑座10的一侧与支撑管套3的外侧壁相互抵接,向上推挤密封环5,从而推动连接杆9向上顶推钩形卡块7,使得钩形卡块7转动到密封管套6和支撑管套3之间,从而使钩形卡块7与卡接环8不再相抵接,从而快速打开支撑管套3和卡接管套4的卡接,快速松开进气管1和导气管2。
31.相邻连接杆9之间设置有支撑弹簧11,若干个支撑弹簧11呈环形阵列均匀分布在密封管套6和支撑管套3之间,支撑弹簧11与密封管套6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支撑弹簧11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密封管套6的上端内侧,支撑弹簧1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密封环5的上端,当推挤密封环5并打开支撑管套3和卡接管套4的卡接后,通过支撑弹簧11受压缩的弹力使密封环5和钩形卡块7复位,从而方便安装时快速拼接。
32.卡接管套4下端的外周侧面与支撑管套3的内侧面滑动连接,卡接管套4下端的内周侧面与进气管1顶端的外周侧面滑动连接,卡接管套4下端的下侧面开设有密封槽13,支撑管套3的中部上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2,密封圈12与密封槽13相对应且密封圈12与密封槽13相卡接,支撑管套3和卡接管套4通过密封槽13和密封圈12的卡接从而保持密封连接,确保在将进气管1和导气管2相连通后不会漏气。
33.支撑管套3的下端和密封槽13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外密封套15,密封圈12的外侧面包覆有内密封套14,外密封套15的下端与支撑管套3相互抵接,内密封套14的上端与密封槽13的槽底相互抵接,内密封套14的两侧壁和外密封套15的两侧内壁均呈锯齿纹状且相互卡接,外密封套15和内密封套14通过锯齿纹相互卡接从而确保密封,防止漏气。
34.内密封套14和外密封套15均使用橡胶材质,当支撑管套3和卡接管套4相互卡接时,通过外密封套15和内密封套14的橡胶材质确保卡接时不漏气,同时内密封套14和卡接管套4相互挤压且外密封套15与支撑管套3相互挤压从而产生反作用力,使钩形卡块7和卡接环8的抵接更为紧密从而确保进气管1和导气管2稳定连通不漏气。
35.钩形卡块7的一端表面和卡接环8的外周侧面均呈弧面结构且相互适配,当钩形卡块7在解除闭锁时能够快速与卡接环8分离并转动到密封管套6内。
3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进气管1和导气管2通过支撑管套3和卡接管套4相互卡接从而保持密封连通,通过钩形卡块7和卡接环8相抵接从而确保支撑管套3和卡接管套4稳定地密封连接,分解进气管1和导气管2时,向上推挤密封环5,推动连接杆9向上顶推钩形卡块7,使得钩形卡块7转动到密封管套6和支撑管套3之间,从而使钩形卡块7与卡接环8不再相抵接,从而快速打开支撑管套3和卡接管套4的卡接,快速分解进气管1和导气管2,当组装时,
将卡接管套4伸入支撑管套3中,卡接管套4的下端推动钩形卡块7向密封管套6内侧转动,当密封圈12和密封槽13相卡接时,钩形卡块7在支撑弹簧11的弹力下向密封管套6的外侧转动,从而与卡接环8相抵接,从而闭锁支撑管套3和卡接管套4,使其快速拆装;
37.当通过钩形卡块7和卡接环8相抵接从而闭锁支撑管套3和卡接管套4时,支撑管套3和卡接管套4通过密封槽13和密封圈12的卡接从而保持密封连接,此时外密封套15的下端与支撑管套3相互抵接,内密封套14的上端与密封槽13的槽底相互抵接,同时内密封套14的两侧壁和外密封套15的两侧内壁通过锯齿纹路相互卡接,从而确保进气管1和导气管2稳定连通不漏气,并通过密封圈12和密封槽13构成的弯折气密结构,从而确保稳定气密性。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压缩机吸气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压缩机输入端上的进气管(1)和输送待压缩气体的导气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的端部外周固定套接有支撑管套(3),所述导气管(2)的端部外周固定套接有卡接管套(4),所述卡接管套(4)的顶端的外周固定套接有密封管套(6),所述密封管套(6)的下端内侧与支撑管套(3)的中部外周之间设有密封环(5),所述支撑管套(3)和卡接管套(4)相互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吸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套(3)的上部嵌设有若干个钩形卡块(7),所述卡接管套(4)的下部固定套接有卡接环(8),所述钩形卡块(7)的一端与卡接环(8)相互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吸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钩形卡块(7)呈环形阵列均匀分布,所述钩形卡块(7)的中部上侧与支撑管套(3)的上部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吸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形卡块(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支撑座(10),所述支撑座(10)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密封环(5)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吸气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连接杆(9)之间设有支撑弹簧(11),所述支撑弹簧(11)的上端固定连接在密封管套(6)上,且支撑弹簧(11)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密封环(5)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吸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管套(4)的下端开设有密封槽(13),所述支撑管套(3)的中部上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圈(12),所述密封圈(12)与密封槽(13)相卡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吸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套(3)的下端和密封槽(13)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外密封套(15),所述密封圈(12)的外侧面包覆有内密封套(14)。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吸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密封套(15)的下端与支撑管套(3)相互抵接,所述内密封套(14)的上端与密封槽(13)的槽底相互抵接,所述内密封套(14)的两侧壁和外密封套(15)的两侧内壁均呈锯齿纹状且相互卡接。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吸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形卡块(7)的一端表面和卡接环(8)的外周侧面均呈弧面结构且相互适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吸气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压缩机输入端上的进气管和输送待压缩气体的导气管,进气管的端部外周固定套接有支撑管套,导气管的端部外周固定套接有卡接管套,卡接管套的顶端的外周固定套接有密封管套,密封管套的下端内侧与支撑管套的中部外周之间设有密封环,支撑管套和卡接管套相互卡接,组装时,将卡接管套伸入支撑管套中,钩形卡块在支撑弹簧的弹力下向密封管套的外侧转动,从而与卡接环相抵接,从而闭锁支撑管套和卡接管套,快速拆装,内密封套的两侧壁和外密封套的两侧内壁通过锯齿纹路相互卡接,通过密封圈和密封槽构成的弯折气密结构,确保进气管和导气管稳定连通不漏气。气管稳定连通不漏气。气管稳定连通不漏气。
技术研发人员:蔡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蚌埠市联合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4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