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簇式海盗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全球海盗活动日益猖獗,海盗劫船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危及客、货轮的安全,已成为全球海运的一大公害。目前防海盗尚无有效的防御办法,传统办法是各国派军舰到海盗猖狂的海域护航,但全世界4亿平方公里海域,数万艘商、渔船仅凭几十艘军舰根本防不过来,显然治标不治本。现阶段船舶迫切需要自备防御海盗的装置,并且此装置要适应海上风大浪大的特点,能在巨大风浪冲击拍打的威力下不会损坏;与此同时,针对海盗船只目标小,常伪装成渔船等民用船只接近商船,因此发现海盗后留给船员的反应时间往往较短,需要此装置操作简单,能快速展开装置形成防护。同时,因为商业船舶得考虑经济成本,此装置也需具有安装方便、价格低廉和平时不占用空间的特点。显然,同时满足上述需求的装置的研发势在必行。
3.鉴于此,专利号为cn200910309481.3的专利名称为“水平防护栏及其防盗方法及其应用”的发明专利包括栏体及安装座,该安装座固定在被防护物体的外壁上,所述栏体与安装座之间通过限载连接机构连接,当两者之间破坏力大于限定值时,两者脱离,在安装状态下,所述栏体由被防护物体的外壁向外水平延伸。该水平防护栏应用于建筑物的防护,或将该水平防护栏应用于船舶的防护,防止海盗攀爬。上述结构固然具备构造简单的优势,但需要预安装,存在使用上的不便性,防护时仅能实现水平防护,防御性能较差。同时,水平外伸的板式安装结构,忽略了船舶航运标准规范cb31851-83中对于船体结构舷墙的规范,过多的改变了舷墙的结构,对船舶的结构强度也容易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此外,专利号为cn201210174520.5的专利名称为“一种改进型防海盗电网及方法”的发明专利也公开了一种设计思路,其包括弧形防护装置、高压脉冲电网和预警装置;所述弧形防护装置固定安装于船体的边缘,弧形防护装置的表面设置有高压脉冲电网,在船体的周围还安装有预警装置。当海盗靠近船体时,预警装置可以迅速报警,并且自动施放弧形防护装置,无需船员手动操作,并在驾驶台或者机舱等处显示海盗登船的具体位置。当海盗用飞爪强行登船时,由于上述弧形防护装置特殊的弧形结构,飞爪无法勾到船体,从而很好阻止海盗登船;但是,该类结构忽略了航海环境的恶劣性,实际使用时显然无法承受海浪的巨力拍打;同时,高自动化装置必然带来结构的复杂性和对环境的高敏感性,这在日常风吹雨打的暴露的船舷区域表现的更为明显,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存疑。此外的,上述结构由于自身结构的限制,往往只能安装在特定区域,如船舷部位等;但船舶上实际有很多可供飞爪攀登的突出物,这使得上述弧形防护装置还存在保护区域小的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簇式海盗防护装置,其具备结构牢固易安装、使用成本低以及防护性能强的优点,不易攀爬,能
有效降低被海盗袭击的风险,最终有效提升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簇式海盗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杆身和/或首端布置防护尖头的棘刺,两根以上的棘刺的尾端彼此固接从而形成面状排布的首端朝外的刺面,两组以上的刺面尾端彼此配合从而形成刺簇。
7.优选的,相邻两组的刺面的尾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彼此,从而使得刺簇形成可沿铰接轴展开及收纳的可收放结构;相邻的两组刺面之间通过纵向连接件连接彼此,所述纵向连接件为纵向连接绳或纵向连接链条或伸缩杆或铰接连杆。
8.优选的,每一组刺面外形均呈以尾端处铰接轴为基点向外发散的扇面形栅栏状,同一组刺面处的相邻棘刺间通过横向连接件连接彼此,所述横向连接件为横向连接绳或横向连接链条或固定连接杆。
9.优选的,所述铰接轴水平布置;最下层刺面和/或铰接轴处布置可固定在船舷栏杆上的固定座,最上层刺面处棘刺的尾端向外延伸并形成操作端;当刺簇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操作端与最下层刺面或船舷栏杆处预设的卡口间形成卡接配合。
10.优选的,所述铰接轴水平布置;最下层刺面和/或铰接轴处布置可固定在船舷栏杆上的固定座,最上层刺面处棘刺的尾端向外延伸并形成操作端;操作端通过动力源驱动从而产生相对铰接轴的铰接动作。
11.优选的,所述铰接轴水平布置;最下层刺面和/或铰接轴处布置可固定在船舷栏杆上的固定座,最上层刺面的外侧加装把手或卡扣;当刺簇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把手或卡扣与船舷栏杆处预设的卡口间形成卡接配合。
12.优选的,所述铰接轴水平布置;最下层刺面和/或铰接轴处布置可固定在船舷栏杆上的固定座,最上层刺面处棘刺的外侧加装绳索,绳索的延伸端延伸至船舷栏杆内侧;当刺簇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绳索的延伸端与船舷栏杆处预设的连接点间形成连接关系。
13.优选的,所述棘刺长度为76~80cm,同一组刺面上相邻两根棘刺的首端间距为20cm;同一组刺面上相邻两根棘刺之间夹角等于相邻刺面之间夹角。
14.优选的,所述棘刺为轴向可伸缩式杆体,并可通过动力组件驱动而产生轴向伸缩动作。
15.优选的,所述棘刺首端设置有放电结构,该放电结构与电力组件彼此电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簇,即为类竹丛状的丛生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棘刺来形成刺面,再将刺面来形成刺簇,从而实现了首端朝外的丛生状的防护构造。通过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船舷栏杆或船身的任意位置处,可实现对该位置的被动防御效果。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时,一经安装即可形成密集长矛阵状防护,让海盗根本无法靠近和登船;该装置不但在大型商业船舶防范海盗方面效果极好,在小型商用船舶比如渔船,小型游艇上,一样能形成极佳的防护效果。而且该装置因为横截面极小,同时整体由独立的棘刺组装形成,无风阻面,能经受大风大浪拍打,不会损坏变形,也不过度改变船舷结构,能够很好适应海上风大浪大的实际环境,坚固实用。
18.综上,本实用新型具备结构牢固易安装、使用成本低以及防护性能强的优点,不易攀爬,能有效降低被海盗袭击的风险,最终有效提升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19.2)、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具备了可收纳性。换言之,在刺面形成后,相邻刺面之间可形成铰接结构,并通过纵向连接件衔接彼此;当拉动最上层的刺面时,最上层刺面的铰接动作会通过纵向连接件传递给相邻的下一层刺面,以此类推,最终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这样,本实用新型不使用时能方便的收拢于船舷外侧,不占用空间,不影响船舶日常工作。在发现海盗后因为便捷的操作性,能在极短时间通过上述铰接及连接结构来迅速联动式的打开本实用新型,形成簇式防护,使用极为方便灵活。
20.3)、对于刺面,可以是多根并列平行排布的棘刺形成耙状结构,也可以是相邻棘刺彼此交叉从而形成内八字或外八字构造等。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扇面形栅栏状结构,从而使得整个装置呈现曲面防护效果,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其防护性能。与此同时,横向连接件与纵向连接件不同。纵向连接件作为可收缩件,其自身可以是柔性结构,也可以是类似伞骨处铰接连杆的折叠收放结构;横向连接件可以既为收缩件,也可以直接采用固定连接杆来刚性的固接同一刺面处相邻棘刺,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收放便捷性。此外,刚性固定的刺面,在收纳时也会自然的下摆并面贴合在船舷栏杆上,也即在收纳时也能达到体积上的最小化,不会影响正常船舶航行。
21.4)、实际操作时,本实用新型优选固定在船舷栏杆上;与此同时,刺簇展开时,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自动化结构来实现,如采用动力电机驱动或采用液压缸动作等等。相应的,如采用把手、卡扣或绳索等形成可拆卸的在线连接结构,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预定安装功能,此处就不再穷举赘述。
22.5)、同一组刺面上相邻两根棘刺之间夹角等于相邻刺面之间夹角,也即整个装置在展开时,呈现了均匀分布的簇式构造;同一组刺面上相邻两根棘刺的首端间距为20cm,以尽可能降低海盗的越障危险,提升其使用安全性。
23.6)、考虑到实用性,棘刺可以设计为通过动力组件带动而产生伸缩动作的伸缩结构,从而在启动时,棘刺之间能彼此独立或同步的产生伸缩动作,以进一步提升防护性能。动力组件可以是电力滑轨或曲柄摇杆组件等。同理,棘刺本身或者首端处还可设置放电结构,如导电片或导电柱等,放电结构连接船舶自身电力或独立电源,同样利于提升本装置的整体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展开状态时的俯视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展开状态时的侧视图;
26.图3为图2所示结构处于收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7.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28.a-船舷栏杆
29.10-棘刺 11-操作端 20-铰接轴
30.30-纵向连接件 40-横向连接件 50-固定座 60-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32.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参照图1-3所示,包括构成最小单元的棘刺10。棘刺10可视现场状况酌情选用相应类型,如首端为尖头的杆状构造,或杆身带有锯齿或单刺状尖头的杆体结构,甚至直接采用圆锥状杆身来形成棘刺10等,只需起到对外的防护效果即可。
33.具体至本实用新型时,可将各棘刺10的尾端彼此固接从而形成扇面状排布的栅栏结构;为保证该栅栏结构的工作稳定性,相邻的棘刺10之间通过横向连接件40固接彼此。横向连接件40可以是横向连接绳或横向连接链条或固定连接杆,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横向安装板等焊固,以便形成如图1所示的刺面的整体式布局。
34.当形成多组刺面后,如图2-3所示的,相邻的两组刺面之间通过尾端处的轴线水平布置的铰接轴20形成铰接结构。最上层刺面的尾端处向外延伸有操作端11;在图2所示结构中,操作端11与船舷栏杆a上的卡口60间形成卡接配合。当然,卡口60也可以布置在最下层棘刺处甚至是其他位置固定的安装件上,只需能实现对操作端11的适时定位功能即可。实际操作时,操作端11也可以直接通过动力源驱动,从而形成自动的遥控启停或智能启停构造。动力源可以是动力电机驱动的齿轮齿条结构或曲柄滑块结构或四连杆结构等直行程组件,也可以直接使用活塞缸等来实现,此处就不再赘述。相邻的刺面之间,还可通过如图2所示的纵向连接件30连接彼此。由于本装置优选为可收纳构造,因此纵向连接件30需具备可收纳性,也即不妨碍相邻刺面的收放动作;图2所示结构采用柔性的纵向连接绳或纵向连接链条,实际操作时也可以酌情采用如伸缩杆或铰接连杆等。对于伸缩杆而言,传统的套筒式伸缩杆或滑槽式伸缩杆均可;对于铰接连杆而言,如采用两根杆体彼此铰接,且两根杆体的外端分别铰接相邻刺面的其中一组,当相邻刺面彼此相离时自然能带动铰接连杆展开。
35.至此,通过上述收放式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能直接通过固定座50焊固或螺栓固接在船舷栏杆a上;而此时刚性固定的独立的刺面在收纳时会如图3所示的自然的下摆并面贴合在船舷栏杆a上,也即在收纳时也能达到体积上的最小化,不会影响正常船舶航行。当遇到海盗时,直接或手动或自动的控制操作端11下行,从而带动各刺面产生随动动作,最终形成如图1-2所示的簇状的立体防护体系。在必要时,甚至可以将沿船舷栏杆a长度方向依序布置的多组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端11,通过同一动力源或者相应的联动机构同步驱动,以达到批量同步动作目的,从而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效率,成效显著。
36.基于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具备了以下优势:
37.1.防护性能极强,可以有效的抗衡现有已知的所有海盗的攀爬手段,包括攀爬带飞爪和钩子的软梯及硬梯等。
38.2.打开防护装置过程快速,能在发现海盗后极短时间内迅速打开形成防护,不需要提前很长时间布置装备。
39.3.结构牢固,并且横截面极小,无阻风面,能经受海上巨风巨浪的拍打不会变形,适应海上恶劣环境。
40.4.不用时能方便的收拢于船舷外侧,不占用空间,不影响船舶日常工作,利于推广使用。
41.5.易于安装,价格便宜,并适合大中小型各类船舶使用,市场商用前景广阔。
42.当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44.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簇式海盗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杆身和/或首端布置防护尖头的棘刺(10),两根以上的棘刺(10)的尾端彼此固接从而形成面状排布的首端朝外的刺面,两组以上的刺面尾端彼此配合从而形成刺簇;相邻两组的刺面的尾端通过铰接轴(20)铰接彼此,从而使得刺簇形成可沿铰接轴(20)展开及收纳的可收放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簇式海盗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组刺面之间通过纵向连接件(30)连接彼此,所述纵向连接件(30)为纵向连接绳或纵向连接链条或伸缩杆或铰接连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簇式海盗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组刺面外形均呈以尾端处铰接轴(20)为基点向外发散的扇面形栅栏状,同一组刺面处的相邻棘刺(10)间通过横向连接件(40)连接彼此,所述横向连接件(40)为横向连接绳或横向连接链条或固定连接杆。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簇式海盗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20)水平布置;最下层刺面和/或铰接轴(20)处布置可固定在船舷栏杆上的固定座(50),最上层刺面处棘刺(10)的尾端向外延伸并形成操作端(11);当刺簇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操作端(11)与最下层刺面或船舷栏杆处预设的卡口(60)间形成卡接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簇式海盗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20)水平布置;最下层刺面和/或铰接轴(20)处布置可固定在船舷栏杆上的固定座(50),最上层刺面处棘刺(10)的尾端向外延伸并形成操作端(11);操作端(11)通过动力源驱动从而产生相对铰接轴(20)的铰接动作。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簇式海盗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20)水平布置;最下层刺面和/或铰接轴(20)处布置可固定在船舷栏杆上的固定座(50),最上层刺面的外侧加装把手或卡扣;当刺簇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把手或卡扣与船舷栏杆处预设的卡口间形成卡接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簇式海盗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20)水平布置;最下层刺面和/或铰接轴(20)处布置可固定在船舷栏杆上的固定座(50),最上层刺面处棘刺(10)的外侧加装绳索,绳索的延伸端延伸至船舷栏杆内侧;当刺簇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绳索的延伸端与船舷栏杆处预设的连接点间形成连接关系。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簇式海盗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刺(10)长度为76~80cm,同一组刺面上相邻两根棘刺(10)的首端间距为20cm;同一组刺面上相邻两根棘刺(10)之间夹角等于相邻刺面之间夹角。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簇式海盗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刺(10)为轴向可伸缩式杆体,并可通过动力组件驱动而产生轴向伸缩动作。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簇式海盗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刺(10)首端设置有放电结构,该放电结构与电力组件彼此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簇式海盗防护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杆身和/或首端布置防护尖头的棘刺,两根以上的棘刺的尾端彼此固接从而形成面状排布的首端朝外的刺面,两组以上的刺面尾端彼此配合从而形成刺簇。本实用新型具备结构牢固易安装、使用成本低以及防护性能强的优点,不易攀爬,能有效降低被海盗袭击的风险,最终有效提升船舶航行的安全性。行的安全性。行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浩
技术研发日:2021.08.17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