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遮阳板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2.汽车前风挡遮阳板就是安装在驾驶员与副驾驶员头部前上方,用来防止阳光刺眼的板子,它可通过遮阳板本体的上下翻转、左右翻转来遮挡不同角度光线的照射,以减少炫目光给驾驶员操作带来的不良影响,达到避免交通事故的目的。
3.现有技术中,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处用于遮挡阳光的遮阳板,因受车内原有装饰限制,在行车时遇到阳光照射主、副驾驶座位侧面时,遮阳板长度不够,有很长一段会投进阳光照射主、副驾驶座,遮光面积非常有限,对于已经出厂的汽车,遮阳板的形状、大小已经不能改变,遮阳板不能给驾乘人员以很好的阳光遮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遮阳板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遮阳板因受车内原有装饰的限制,使得遮阳板长度不够,导致遮光面积有限,不能有效实现遮挡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遮阳板结构,包括遮阳板本体,遮阳板本体的正面上设有粘扣,用于与车体的顶盖内衬的任意位置相粘接,背面上设有粘接带,遮阳板本体调整至任意长度和宽度后,通过所述粘接带固定。
7.优选的,所述遮阳板本体的长度和宽度大于车体的需遮挡的前、后挡玻璃或侧窗玻璃的高度和宽度。
8.优选的,所述遮阳板本体的正面中上部设有储物袋。
9.优选的,所述粘扣包括多个,均匀布置在所述储物袋的上侧。
10.优选的,所述粘扣为尼龙齿面粘扣,其齿面用于与车体的顶盖内衬相粘接,绒面缝合在所述遮阳板本体上。
11.优选的,所述粘接带为尼龙齿面粘接带,其缝合在所述遮阳板本体的背面中部,所述遮阳板本体调整至任意高度和宽度后,通过尼龙齿面粘接带的齿面固定。
12.优选的,所述遮阳板本体采用柔性织物材料制成。
13.优选的,所述遮阳板本体的背面还涂覆有抗紫外线涂层。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遮阳板结构。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阳板结构,通过在遮阳板本体上设置粘扣,使得遮阳板本体可粘接在驾乘室顶盖内衬的任意位置,满足了前后挡风玻璃和侧窗玻璃的有效遮阳,保证了驾乘人员的有效遮阳,同时在遮阳板本体的背面设置粘接带,用于将遮阳板本体收纳至任意长度和宽度,方便了驾乘成员调整遮阳板的遮阳面积,且无需遮阳时,直接将遮阳板本体取下,并用粘接带固定收纳即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拆装方便和轻量化的优点,解
决了现有遮阳板因受车内原有装饰的限制,使得遮阳板长度不够,导致遮光面积有限,不能有效实现遮挡的问题;
17.2)通过将遮阳板本体的长度和宽度设成大于车体驾乘室需遮挡的前、后挡玻璃或侧窗玻璃的高度和宽度,保证了遮阳板本体实现有效完全的遮阳效果;
18.3)通过在储物袋上侧的遮阳板本体上并排均匀布置多个粘扣,保证了遮阳板本体与车体顶盖内衬粘接的稳固性;
19.4)通过将尼龙齿面粘接带缝合在遮阳板本体的背面中部,即方便了遮阳时,调整遮阳板本体的至任意高度和宽度,还方便了收纳遮阳板本体,在汽车内饰技术领域,具有推广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的俯视图;
22.图3为遮阳板结构展开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遮阳板结构展开的正面与车体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遮阳板结构展开的背面与车体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25.其中,1-遮阳板本体;2-粘扣;3-车体;4-顶盖内衬;5-粘接带;6-储物袋。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7.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28.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遮阳板结构,包括遮阳板本体1,遮阳板本体1的正面上设有粘扣2,用于与车体3的顶盖内衬4的任意位置相粘接,背面上设有粘接带5,遮阳板本体1调整至任意长度和宽度后,通过粘接带5固定。
29.通过在遮阳板本体上设置粘扣,使得遮阳板本体可粘接在驾乘室顶盖内衬的任意位置,满足了前后挡风玻璃和侧窗玻璃的有效遮阳,保证了驾乘人员的有效遮阳,同时在遮阳板本体的背面设置粘接带,用于将遮阳板本体收纳至任意长度和宽度,方便了驾乘成员调整遮阳板的遮阳面积,且无需遮阳时,直接将遮阳板本体取下,并用粘接带固定收纳即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拆装方便和轻量化的优点,解决了现有遮阳板因受车内原有装饰的限制,使得遮阳板长度不够,导致遮光面积有限,不能有效实现遮挡的问题。
30.遮阳板本体1的长度和宽度大于车体3的需遮挡的前、后挡玻璃或侧窗玻璃的高度和宽度。
31.通过将遮阳板本体的长度和宽度设成大于车体驾乘室需遮挡的前、后挡玻璃或侧窗玻璃的高度和宽度,保证了遮阳板本体实现有效完全的遮阳效果。
32.遮阳板本体1的正面中上部设有储物袋6。
33.通过在遮阳板本体的正面上设置储物袋,便于存放和收纳随车证件。
34.粘扣2包括多个,均匀布置在储物袋6的上侧。
35.通过在储物袋上侧的遮阳板本体上并排均匀布置多个粘扣,保证了遮阳板本体与车体顶盖内衬粘接的稳固性。
36.粘扣2为尼龙齿面粘扣,其齿面用于与车体3的顶盖内衬4相粘接,绒面缝合在遮阳板本体1上。
37.粘接带3为尼龙齿面粘接带,其缝合在遮阳板本体1的背面中部,遮阳板本体1调整至任意高度和宽度后,通过尼龙齿面粘接带的齿面固定。
38.通过将尼龙齿面粘接带缝合在遮阳板本体的背面中部,即方便了遮阳时,调整遮阳板本体的至任意高度和宽度,还方便了收纳遮阳板本体。
39.遮阳板本体1采用柔性织物材料制成。
40.通过采用柔性织物材料制成遮阳板本体,方便了调整和收纳,同时还满足了轻量化要求。
41.遮阳板本体1的背面还涂覆有抗紫外线涂层。
42.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本实施例中的遮阳板结构。
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阳板结构及车辆,首先,通过在遮阳板本体上设置粘扣,使得遮阳板本体可粘接在驾乘室顶盖内衬的任意位置,满足了前后挡风玻璃和侧窗玻璃的有效遮阳,保证了驾乘人员的有效遮阳,同时在遮阳板本体的背面设置粘接带,用于将遮阳板本体收纳至任意长度和宽度,方便了驾乘成员调整遮阳板的遮阳面积,且无需遮阳时,直接将遮阳板本体取下,并用粘接带固定收纳即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拆装方便和轻量化的优点,解决了现有遮阳板因受车内原有装饰的限制,使得遮阳板长度不够,导致遮光面积有限,不能有效实现遮挡的问题;其二,通过将遮阳板本体的长度和宽度设成大于车体驾乘室需遮挡的前、后挡玻璃或侧窗玻璃的高度和宽度,保证了遮阳板本体实现有效完全的遮阳效果;其三,通过在储物袋上侧的遮阳板本体上并排均匀布置多个粘扣,保证了遮阳板本体与车体顶盖内衬粘接的稳固性;最后,通过将尼龙齿面粘接带缝合在遮阳板本体的背面中部,即方便了遮阳时,调整遮阳板本体的至任意高度和宽度,还方便了收纳遮阳板本体,在汽车内饰技术领域,具有推广实用价值。
44.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遮阳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遮阳板本体(1),遮阳板本体(1)的正面上设有粘扣(2),用于与车体(3)的顶盖内衬(4)的任意位置相粘接,背面上设有粘接带(5),遮阳板本体(1)调整至任意长度和宽度后,通过所述粘接带(5)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遮阳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板本体(1)的长度和宽度大于车体(3)的需遮挡的前、后挡玻璃或侧窗玻璃的高度和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遮阳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板本体(1)的正面中上部设有储物袋(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遮阳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扣(2)包括多个,均匀布置在所述储物袋(6)的上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遮阳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扣(2)为尼龙齿面粘扣,其齿面用于与车体(3)的顶盖内衬(4)相粘接,绒面缝合在所述遮阳板本体(1)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遮阳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带(5)为尼龙齿面粘接带,其缝合在所述遮阳板本体(1)的背面中部,所述遮阳板本体(1)调整至任意高度和宽度后,通过尼龙齿面粘接带的齿面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遮阳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板本体(1)采用柔性织物材料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遮阳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板本体(1)的背面还涂覆有抗紫外线涂层。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任一所述的遮阳板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遮阳板结构及车辆,涉及汽车内饰技术领域。遮阳板结构包括遮阳板本体,遮阳板本体的正面上设有粘扣,用于与车体的顶盖内衬的任意位置相粘接,背面上设有粘接带,遮阳板本体调整至任意长度和宽度后,通过所述粘接带固定。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遮阳板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遮阳板因受车内原有装饰的限制,使得遮阳板长度不够,导致遮光面积有限,不能有效实现遮挡的问题。遮挡的问题。遮挡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董静 汪庆忠 甘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6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