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风机外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8-28  127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基础及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体式风机外壳。


背景技术:

2.在大型风机制造厂,一些风机内部安装有一体式整流筒,一体式整流筒的外部卡合有风机外壳,但随着在大型风机的高速运转状态下,由于在组装一体式整流筒和风机外壳时,风机外壳与一体式整流筒之间存在缝隙,加之大型风机转动时所存在的惯性,以致风机外壳与一体式整流筒的卡合力减弱,从而导致风机外壳与一体式整流筒之间出现相对滑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分体式风机外壳,以此解决当前风机外壳与一体式整流筒之间出现相对滑动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分体式风机外壳,包括前风机外壳,所述前风机外壳呈两端敞开的第一圆柱空腔体;所述前风机外壳前部,中部和后部的外周端面分别套设有紧定环,且紧定环上开设有限位孔及与限位孔配合的销子;所述前风机外壳通过第一螺栓配合有整流筒,整流筒靠近风机电机一端通过第二螺栓相连有后风机外壳;所述后风机外壳呈一端敞开的第二圆柱空腔体,且后风机外壳另一端环设有风机电机散热孔。
6.进一步,所述前风机外壳外周端面开设有环形螺纹孔,且环形螺纹孔设置有五个,并且相邻两个环形螺纹孔之间等距设置。
7.进一步,所述整流筒外周端面开设有环形螺纹通槽,且环形螺纹通槽设置有五个,并且相邻两个环形螺纹通槽之间等距设置。
8.进一步,所述环形螺纹孔与环形螺纹通槽对应设置,且第一螺栓通过贯穿前风机外壳外周端面的环形螺纹孔配合有整流筒外周端面的环形螺纹通槽。
9.进一步,所述前风机外壳靠近后风机外壳一端的外周端面设置有第一法兰,第一法兰通过第二螺栓相连于后风机外壳外周端面的第二法兰。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风机外壳外周端面开设有环形螺纹孔,且环形螺纹孔与整流筒上开设的环形螺纹通槽对应设置,并且第一螺栓通过贯穿前风机外壳外周端面的环形螺纹孔配合有整流筒外周端面的环形螺纹通槽,可以将前风机外壳与前风机外壳内套设的整流筒通过第一螺栓固定住,以此防止风机外壳与一体式整流筒的卡合力减弱的现象出现;同时,通过在前风机外壳前部,中部和后部的外周端面分别套设有紧定环,且紧定环上开设有限位孔及与限位孔配合的销子,可以防止前风机外壳与一体式整流筒之间出现相对滑动的现象。
12.2.本实用新型在前风机外壳靠近后风机外壳一端的外周端面设置有第一法兰,第
一法兰通过第二螺栓相连于后风机外壳外周端面的第二法兰,通过设置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能够在前风机外壳与后风机外壳组装时,第一法兰通过第二螺栓而将第二法兰连接起来,以此便于前风机外壳与后风机外壳的拆卸与安装。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前风机外壳,2-第一螺栓,3-整流筒,4-第二螺栓,5-后风机外壳,6-环形螺纹孔,7-环形螺纹通槽,8-紧定环,9-第一法兰,10-第二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15.如图1所示,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6.实施例1
17.一种分体式风机外壳,包括前风机外壳1,所述前风机外壳1呈两端敞开的第一圆柱空腔体;所述前风机外壳1前部,中部和后部的外周端面分别套设有紧定环8,且紧定环8上开设有限位孔及与限位孔配合的销子;所述前风机外壳1通过第一螺栓2配合有整流筒3,整流筒3靠近风机电机一端通过第二螺栓4相连有后风机外壳5;所述后风机外壳5呈一端敞开的第二圆柱空腔体,且后风机外壳5另一端环设有风机电机散热孔;通过在前风机外壳外周端面开设有环形螺纹孔,且环形螺纹孔与整流筒上开设的环形螺纹通槽对应设置,并且第一螺栓通过贯穿前风机外壳外周端面的环形螺纹孔配合有整流筒外周端面的环形螺纹通槽,可以将前风机外壳与前风机外壳内套设的整流筒通过第一螺栓固定住,以此防止风机外壳与一体式整流筒的卡合力减弱的现象出现;同时,通过在前风机外壳前部,中部和后部的外周端面分别套设有紧定环,且紧定环上开设有限位孔及与限位孔配合的销子,可以防止前风机外壳与一体式整流筒之间出现相对滑动的现象。
18.实施例2
1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前风机外壳1外周端面开设有环形螺纹孔6,且环形螺纹孔6设置有五个,并且相邻两个环形螺纹孔6之间等距设置。通过在前风机外壳 1 外周端面设置有五个环形螺纹孔 6,能够在前风机外壳 1 与整流筒3 之间出现卡合力减弱时,五个环形螺纹孔 6 与第一螺栓 2 相配合,可以防止前风机外壳 1 与整流筒 3 之间卡合力减弱而造成前风机外壳 1 与整流筒 3 之间出现间隔的问题,以此导致不安全的事故发生。
20.实施例3
2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整流筒3外周端面开设有环形螺纹通槽7,且环形螺纹通槽7设置有五个,并且相邻两个环形螺纹通槽之间等距设置。通过在整流筒 3 外周端面开设五个环形螺纹通槽 7,能够在前风机外壳 1 与整流筒 3 之间的可和力减弱时,五个环形螺纹通槽 7 与第一螺栓 2 相配合,可以防止前风机外壳 1 与整流筒 3 之间可和力减弱而造成前风机外壳 1 与整流筒 3 之间出现间隔的问题,以此导致不安全的事故发生。
22.实施例4
2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环形螺纹孔6与环形螺纹通槽7对应设置,且第一螺栓2
通过贯穿前风机外壳1外周端面的环形螺纹孔6配合有整流筒3外周端面的环形螺纹通槽7。可以防止前风机外壳 1 与整流筒 3 之间可和力减弱而造成前风机外壳 1 与整流筒 3 之间出现间隔的问题,以此导致不安全的事故发生。
24.实施例5
2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前风机外壳1靠近后风机外壳5一端的外周端面设置有第一法兰9,第一法兰9通过第二螺栓4相连于后风机外壳5外周端面的第二法兰10。能够在前风机外壳 1 与后风机外壳 5 组装时,第一法兰 9 通过第二螺栓 4 而将第二法兰连接起来,以此便于前风机外壳 2 与后风机外壳 5 的拆卸与安装。
26.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分体式风机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风机外壳(1),所述前风机外壳(1)呈两端敞开的第一圆柱空腔体;所述前风机外壳(1)前部,中部和后部的外周端面分别套设有紧定环(8),且紧定环(8)上开设有限位孔及与限位孔配合的销子;所述前风机外壳(1)通过第一螺栓(2)配合有整流筒(3),整流筒(3)靠近风机电机一端通过第二螺栓(4)相连有后风机外壳(5);所述后风机外壳(5)呈一端敞开的第二圆柱空腔体,且后风机外壳(5)另一端环设有风机电机散热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风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机外壳(1)外周端面开设有环形螺纹孔(6),且环形螺纹孔(6)设置有五个,并且相邻两个环形螺纹孔(6)之间等距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风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筒(3)外周端面开设有环形螺纹通槽(7),且环形螺纹通槽(7)设置有五个,并且相邻两个环形螺纹通槽之间等距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体式风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螺纹孔(6)与环形螺纹通槽(7)对应设置,且第一螺栓(2)通过贯穿前风机外壳(1)外周端面的环形螺纹孔(6)配合有整流筒(3)外周端面的环形螺纹通槽(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风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风机外壳(1)靠近后风机外壳(5)一端的外周端面设置有第一法兰(9),第一法兰(9)通过第二螺栓(4)相连于后风机外壳(5)外周端面的第二法兰(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基础及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体式风机外壳,包括前风机外壳,所述前风机外壳呈两端敞开的第一圆柱空腔体,且前风机外壳通过第一螺栓配合有整流筒,整流筒靠近风机电机一端通过第二螺栓相连有后风机外壳;所述后风机外壳呈一端敞开的第二圆柱空腔体,且后风机外壳另一端环设有风机电机散热孔。机散热孔。机散热孔。


技术研发人员:吴健 吴峰 杨云盛 褚志清 夏金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宝能流体机械(玉溪)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5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