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热双温模温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8-28  141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温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热双温模温机。


背景技术:

2.模温机又叫模具温度控制机,最初应用在注塑模具的控温行业。后来随着机械行业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模温机一般分水温机、油温机,控温精度可以达到
±
0.1℃;模温机广泛应用于塑胶成型、压铸、橡胶轮胎、辊筒、化工反应釜、粘合、密炼等各行各业。从广义方面讲,叫温度控制设备,包含加温和冷冻两个方面的温度控制;
3.如何的模温机只有加热或冷区一种功能,功能性比较的单一,在生产时需要购买两台模温机,一台用来冷却另一台用来加热成本比较的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热双温模温机,通过设置隔板、加热仓和冷却仓解决了模温机无法实现加热冷却集为一体的问题,避免了在模具制造的过程中采用两台模温机时所花费的成本,减少了设备采购的数量,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模温机的多功能性。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热双温模温机,包括机箱、箱门和防尘板,所述机箱的外侧铰接箱门,所述箱门外开设观察口,所述箱门的外侧固定连接控制器,所控制器位于所述观察口的正下方,所述机箱内壁两侧固定连接隔板,所述隔板的上方为加热仓,所述隔板的下方为冷却仓,所述加热仓的内壁顶面固定连接电热板,所述加热仓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隔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机箱的侧面固定连接水泵,所述水泵的顶面固定连接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贯穿所述机箱的外侧,且所述冷却水管延伸至所冷却仓内,所述冷却水管的末端与所述水泵的底面固定连接且相通,所述冷却仓的前侧内壁贯穿若干等距离分布的散热孔,所述冷却仓内壁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与所述冷却仓的底面固定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机箱的底面固定连接支脚,所述支脚的末端铰接万向轮。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冷却水管成s形走向固定在所述冷却仓的内壁侧。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隔板的内部设置隔温层。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尘板为可拆卸结构。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门的内侧设置保温层。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设置隔板、加热仓和冷却仓解决了模温机无法实现加热冷却集为一体的问题,避免了在模具制造的过程中采用两台模温机时所花费的成本,减少了设备采购的数量,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模温机的多功能性;
13.2、通过设置支脚和万向轮便于对设备进行搬运和移动,减少了通过人力对设备搬运所花费的时间和力气,避免在搬运的过程中出现的磕磕碰碰对设备的内部组件造成损伤,对设备在搬运的过程中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主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后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箱内部结构图;
17.其中:1、水泵;2、冷却水管;3、箱门;4、观察口;5、控制器;6、支脚;7、万向轮;8、机箱;9、防尘板;10、电热板;11、加热仓;12、第一风扇;13、隔板;14、第二风扇;15、冷却仓;16、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
20.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热双温模温机,包括机箱8、箱门3和防尘板9,机箱8的外侧铰接箱门3,箱门3外开设观察口4,箱门3的外侧固定连接控制器5,所控制器5位于观察口4的正下方,机箱8内壁两侧固定连接隔板13,隔板13的上方为加热仓11,隔板13的下方为冷却仓15,加热仓11的内壁顶面固定连接电热板10,加热仓11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第一风扇12,第一风扇12与隔板13的顶面固定连接,机箱8的侧面固定连接水泵1,水泵1的顶面固定连接冷却水管2,冷却水管2贯穿机箱8的外侧,且冷却水管2延伸至所冷却仓15内,冷却水管2的末端与水泵1的底面固定连接且相通,冷却仓15的前侧内壁贯穿若干等距离分布的散热孔16,冷却仓15内壁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第二风扇14,第二风扇14与冷却仓15的底面固定连接;
21.通过设置隔板13、加热仓11和冷却仓15解决了模温机无法实现加热冷却集为一体的问题,避免了在模具制造的过程中采用两台模温机时所花费的成本,减少了设备采购的数量,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模温机的多功能性。
22.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机箱8的底面固定连接支脚6,支脚6的末端铰接万向轮7;通过设置支脚6 和万向轮7便于对设备进行搬运和移动,减少了通过人力对设备搬运所花费的时间和力气,避免在搬运的过程中出现的磕磕碰碰对设备的内部组件造成损伤,对设备在搬运的过程中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23.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冷却水管 2成s形走向固定在冷却仓15的内壁侧;通过将冷却水管2的外形设置为s形增加了冷却水管2的长度,节省了冷却水管2的占据空间,提高了冷却仓15的冷却效率。
24.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隔板13的内部设置隔温层;通过在隔板13
内设置隔温层,对加热仓11和冷却仓15内的温度起到相互隔绝的作用,避免两者之间的温度相互影响。
25.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防尘板9为可拆卸结构;通过将防尘板9的结构设置为可拆卸结构便于水防尘板9进行清理,避免其长时间使用,表面积累过多的灰尘导致散热孔16的散热效果。
26.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箱门3的内侧设置保温层;通过在箱门3的内侧设置保温层提高了加热仓11与冷却仓15的保温效果,提高加热和冷却的效率,节省时间。
2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冷热双温模温机,包括机箱(8)、箱门(3)和防尘板(9),所述机箱(8)的外侧铰接箱门(3),所述箱门(3)外开设观察口(4),所述箱门(3)的外侧固定连接控制器(5),所控制器(5)位于所述观察口(4)的正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8)内壁两侧固定连接隔板(13),所述隔板(13)的上方为加热仓(11),所述隔板(13)的下方为冷却仓(15),所述加热仓(11)的内壁顶面固定连接电热板(10),所述加热仓(11)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第一风扇(12),所述第一风扇(12)与所述隔板(13)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机箱(8)的侧面固定连接水泵(1),所述水泵(1)的顶面固定连接冷却水管(2),所述冷却水管(2)贯穿所述机箱(8)的外侧,且所述冷却水管(2)延伸至所冷却仓(15)内,所述冷却水管(2)的末端与所述水泵(1)的底面固定连接且相通,所述冷却仓(15)的前侧内壁贯穿若干等距离分布的散热孔(16),所述冷却仓(15)内壁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第二风扇(14),所述第二风扇(14)与所述冷却仓(15)的底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热双温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8)的底面固定连接支脚(6),所述支脚(6)的末端铰接万向轮(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热双温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2)成s形走向固定在所述冷却仓(15)的内壁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热双温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3)的内部设置隔温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热双温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板(9)为可拆卸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热双温模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3)的内侧设置保温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热双温模温机,包括机箱、箱门和防尘板,机箱的外侧铰接箱门,箱门外开设观察口,箱门的外侧固定连接控制器,所控制器位于观察口的正下方,机箱内壁两侧固定连接隔板,隔板的上方为加热仓,隔板的下方为冷却仓,加热仓的内壁顶面固定连接电热板,加热仓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第一风扇,第一风扇与隔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机箱的侧面固定连接水泵,水泵的顶面固定连接冷却水管,冷却水管贯穿机箱的外侧,且冷却水管延伸至所冷却仓内,冷却水管的末端与水泵的底面固定连接且相通,冷却仓的前侧内壁贯穿若干等距离分布的散热孔,冷却仓内壁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第二风扇,第二风扇与冷却仓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风扇与冷却仓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风扇与冷却仓的底面固定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韩大伟 刘建辉 朱永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均胜群英(天津)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9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