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8-28  127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池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纯电动汽车安全的日益重视,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电池包的防护也便显得尤为重要。电池包总成位于电动汽车乘员舱底部,是电动汽车碰撞安全设计的关键敏感部件,其防护措施好坏直接影响到整车驾驶安全性。
3.传统的电池包防护方法:通常采用底盘系统前副车架z向高度低于电池包的防护设计,因此车辆在通过障碍时,障碍物先碰撞到前副车架,造成底盘副车架刚性碰撞产生结构变形,达到保护电池包的作用;根据经验和试验结果,此类防护措施造成的底盘伤害很大,导致后续的维修成本巨大,不具有经济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用于解决对底盘伤害大以及维修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包括防护挡板以及防撞梁,所述防护挡板的一侧与汽车的电池包连接,所述防护挡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防撞梁,所述防撞梁与汽车的前副车架连接,防撞梁为中空结构,所述防护挡板与所述防撞梁配合用于缓冲所述前副车架的冲撞力。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防护挡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通过紧固件设置在车身骨架上。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呈“几”字型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两端固定在所述防护挡板上,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中间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固定在所述车身骨架上。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防撞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通过紧固件设置在所述前副车架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呈“几”字型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两端固定在所述防撞梁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中间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固定在所述前副车架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防撞梁上设置了三个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三个所述第二安装支架间隔设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防护挡板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螺纹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螺纹孔固定在所述车身骨架上。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防护挡板呈开口式,所述防护挡板包括底部以及所述底部两端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电池包连接,所述第二侧部上设置有所述防撞梁。
13.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汽车的电池包和前副车架之间设置了包括防护挡板以及防撞梁的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可以使汽车电池包在发生意外碰撞中起到一个很好地缓冲作用,防止汽车电池包发生意外撞击时容易受到损坏,避免了不可预知的危险。而当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受到损坏时,仅需将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进行拆卸即可,拆卸方便且维修成本低。
附图说明
14.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的正视图;
16.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防撞梁通过紧固件连接前副车架的示意图;
17.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防护挡板通过紧固件连接车身骨架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19.1、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
20.11、防护挡板;
21.111、第一安装支架;
22.112、第一通孔;
23.113、螺纹孔;
24.114、底部;
25.115、第一侧部;
26.116、第二侧部;
27.12、防撞梁;
28.121、第二安装支架;
29.122、第二通孔;
30.2、紧固件;
31.3、电池包;
32.4、前副车架;
33.5、车身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6.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
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37.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1,包括防护挡板11以及防撞梁12,所述防护挡板11的一侧与汽车的电池包3连接,所述防护挡板11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防撞梁12,所述防撞梁12与汽车的前副车架4连接,防撞梁12为中空结构,所述防护挡板11与所述防撞梁12配合用于缓冲所述前副车架4的冲撞力。防护挡板11可以通过玻璃胶与电池包3进行胶粘。实际使用时,当汽车的前副车架4碰到障碍物从而受到冲撞力时,与前副车架4连接的防撞梁12为中空结构,将受到的冲撞力进行卸力,减少能量传入后部的电池包3,从而减少电池包3外壳受到的冲击侵入量,起到保护电池包3的作用。除了防撞梁12对受到的冲撞力进行缓冲作用外,防护挡板11的设置将冲撞力也进行了一次卸力,起到缓冲作用,从而使得前副车架4受到的冲撞力经过两次卸力后到达电池包3时的冲撞力减少,不会损坏电池包3,从而对电池包3起到很好地保护作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汽车的电池包3和前副车架4之间设置了包括防护挡板11以及防撞梁12的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1,可以使汽车的电池包3在发生意外碰撞中起到一个很好地缓冲作用,防止汽车电池包3发生意外撞击时容易受到损坏,避免了不可预知的危险。而当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1受到损坏时,仅需将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1进行拆卸即可,拆卸方便且维修成本低。
38.优选的,所述防护挡板1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支架111,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11通过紧固件2设置在车身骨架5上。防护挡板11通过紧固件2和第一安装支架111的配合固定在车身骨架5上,采用紧固件2进行连接,便于将防护挡板11固定在车身骨架5上,并且方便拆卸。
39.作为一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将第一安装支架111设置为“几”字型,“几”字型两端固定在防护挡板11,可以焊接固定,也可铆接或者粘接。“几”字型中间设置有第一通孔112,防护挡板11上设置有相应的通孔,紧固件2穿过第一通孔112固定在车身骨架5上。“几”字型设计的好处在于,需要固定连接的地方少,能很好地将防护挡板11设置在车身骨架5上。需要进行拆卸时,仅需将拧动紧固件2就可将防护挡板11从车身骨架5上卸下。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11呈“几”字型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11的两端固定在所述防护挡板11上,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11的中间设置有第一通孔112,所述紧固件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12固定在所述车身骨架5上。
40.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防撞梁1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支架121,所述第二安装支架121通过紧固件2设置在所述前副车架4上。同理,防撞梁12通过紧固件2和第二安装支架121的配合固定在前副车架4上,采用紧固件2进行连接,便于将防撞梁12固定在前副车架4上,且方便拆卸。
41.作为一优选实施例,将第二安装支架121设置为“几”字型,“几”字型两端固定在防撞梁12,可以焊接固定,也可铆接或者粘接。“几”字型中间设置有第二通孔122,防撞梁12上设置有相应的通孔,紧固件2穿过第二通孔122固定在前副车架4上。“几”字型设计的好处在于,需要固定连接的地方少,能很好地将防撞梁12设置在前副车架4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121呈“几”字型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支架121的两端固定在所述防撞梁12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121的中间设置有第二通孔122,所述紧固件2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22固定在所述前副车
架4上。
42.作为一优选实施例,所述防撞梁12上设置了三个所述第二安装支架121,三个所述第二安装支架121间隔设置。防撞梁12上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支架121,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三个第二安装支架121,在防撞梁12的前中后间隔设置第二安装支架121,且安装支架的“几”字型根据前副车架4的位置设置的高度也不一样,通过设置三个第二安装支架121能更牢固地将防撞梁12固定在前副车架4上,防止松懈。
43.优选的,所述防护挡板11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螺纹孔113,所述紧固件2穿过所述螺纹孔113固定在所述车身骨架5上。为了使防护挡板11能更牢固地设置在车身上,在防护挡板11上均匀分布了多个螺纹孔113并通过紧固件2固定在车身骨架5上,从而使得防护挡板11能更牢固地固定在车身骨架5上且由于采用紧固件2方式固定,方便日后拆卸。
44.作为一优选实施例,所述防护挡板11呈开口式,所述防护挡板11包括底部114以及所述底部114两端的第一侧部115和第二侧部116,所述第一侧部115与所述电池包3连接,所述第二侧部116上设置有所述防撞梁12。防护挡板11呈开口式设置,一方面可以将从防撞梁12那里传过来的冲撞力进行水平和沿第二侧部116方向进行卸力,减少能量传入后部的电池包3,从而减少电池包3受到的冲击侵入量,从而起到保护电池包3的作用。通过防护挡板11呈开口式设置,提高缓冲吸能效果,改善了电池包3防护性能。
45.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挡板以及防撞梁,所述防护挡板的一侧与汽车的电池包连接,所述防护挡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防撞梁,所述防撞梁与汽车的前副车架连接,防撞梁为中空结构,所述防护挡板与所述防撞梁配合用于缓冲所述前副车架的冲撞力;所述防护挡板通过玻璃胶与电池包进行胶粘,所述防护挡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通过紧固件设置在车身骨架上,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呈“几”字型设置,“几”字型两端通过焊接固定在防护挡板上,所述防护挡板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设置在车身骨架上;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中间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固定在所述车身骨架上,所述防撞梁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支架,所述防撞梁通过紧固件和第二安装支架的配合固定在前副车架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设置为“几”字型,“几”字型两端通过焊接固定在防撞梁;所述防撞梁上设置了三个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三个所述第二安装支架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挡板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螺纹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螺纹孔固定在所述车身骨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挡板呈开口式,所述防护挡板包括底部以及所述底部两端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电池包连接,所述第二侧部上设置有所述防撞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包括防护挡板以及防撞梁,所述防护挡板的一侧与汽车的电池包连接,所述防护挡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防撞梁,所述防撞梁与汽车的前副车架连接,防撞梁为中空结构,所述防护挡板与所述防撞梁配合用于缓冲所述前副车架的冲撞力。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汽车的电池包和前副车架之间设置了包括防护挡板以及防撞梁的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可以使汽车电池包在发生意外碰撞中起到一个很好地缓冲作用,防止汽车电池包发生意外撞击时容易受到损坏,避免了不可预知的危险。当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受到损坏时,仅需将汽车电池包防护结构进行拆卸即可,拆卸方便且维修成本低。且维修成本低。且维修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林明鉴 田维 王虎生 严鑫 王于闽 蔡辉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8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