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座及风扇。
背景技术:
2.支撑装置是一种用于支撑风扇头、灯具、拍摄终端等用电装置的装置,支撑装置通常包括支撑底座和设于支撑底座的杆体。
3.现有技术中,杆体通常固定安装于底座,不方便调节用电装置的使用角度。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座,包括主体、杆体和第一套筒,所述主体开设有转动孔;所述杆体用于支撑用电主体;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转动孔绕第一轴线转动配合,;所述杆体绕第一轴线周向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筒。
5.优选地,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杆体的延伸线的第一夹角小于等于15
°
,或者所述第一轴线与重力方向的第二夹角小于等于15
°
。
6.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相对于所述转动孔沿第一轴线轴向固定。
7.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转动孔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绕第一轴线转动配合,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限位部沿第一轴线的方向轴线固定。
8.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设于第一套筒外壁的凹槽/凸起,所述第二限位部为设于转动孔内壁的凸起/凹槽。
9.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设有贯通设有形变间隙,形变间隙由第一套筒的一端延伸至第一限位部,在安装第一套筒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套筒向内收缩,且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适配时,所述第一套筒恢复原形。
10.优选地,所述形变间隙的数量为2个,所述形变间隙沿第一轴线的方向延伸,2个所述形变间隙关于第一轴线呈中心对称。
11.优选地,所述形变间隙由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12.优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一稳心部和稳心件,所述杆体远离所述用电主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轴线同轴的第一稳心部,所述稳心件设有所述主体,所述稳心件具有第二稳心部,所述第一稳心部与所述第二稳心部同轴转动配合;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二套筒,所述杆体的一端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筒,所述第一稳心部设于所述第二套筒;所述主体包括一储水主体,所述储水主体具有一储水空间,所述第一套筒转动安装于所述储水主体;所述底座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储水主体,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套筒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杆体绕第一轴线转动;所述用电主体为风扇,所述储水空间的体积为风扇头的0.5倍~2倍;所述第一稳心部为孔,所述第二稳心部为轴,或者,所述第一稳心部为轴,所述第二稳心部为孔;所述稳心件还用于承托所述第二套筒以实
现沿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承托所述杆体,所述杆体沿一直线延伸,所述第一轴线沿所述杆体的延伸方向,或者所述第一轴线沿重力方向;所述底座还包括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用于将所述储水空间内的水雾化。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风扇,包括风扇头和所述的底座,所述底座的杆体用于支撑所述风扇头。
1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中中,杆体转动安装于底座,从而方便调节用电主体的使用角度;。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底座的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图1所示的底座在杆体收纳于主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图1所示的底座的正视图;
19.图4是图3所示的底座沿a-a线的剖视图;
20.图5是图4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21.图6是图5中d处结构的放大图;
22.图7是图4中b处结构的放大图;
23.图8是图4中c处结构的放大图;
24.图9是图6中稳心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0是图4中杆体、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的配合示意图;
26.图11是图10中e处结构的放大图;
27.图12是图10中f处结构的放大图;
28.图13是图10所示的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4是图13中h处结构的放大图;
30.图15是图13中g处结构的放大图;
31.图16是图10所示的结构的正视图;
32.图17是图16所示的结构沿b-b线的剖视图;
33.图18是图17中i处结构的放大图;
34.图19是图10中第一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0是图1所示的结构隐藏底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1是图20中h处结构的放大图;
37.图22是图20所示的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3是图22中j处结构的放大图;
39.图24是图20所示的结构隐藏顶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5是图24中k处结构的放大图;
41.图26是图20所示的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7是图4所示的结构中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43.图28是图27所示的底壳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4.图29是图28中m处结构的放大图;
45.图30是图4所示的结构中储水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46.图31是图30中n处结构的放大图;
47.图32是图30所示的储水主体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48.图33是图4所示的结构中顶壳的结构示意图;
49.图34是图33所示的顶壳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50.图35是采用了图1所示的底座的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51.图36是图35中t处结构的放大图;
52.图37是图35所示的风扇另一种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53.图38是图37所示的风扇呈收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54.图39是图38所示的风扇隐藏顶壳时的结构示意图;
55.图40是图39中u处结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5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5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5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底座1,参见图1-34,包括主体100、杆体200和稳心件300,杆体200绕第一轴线201转动安装于主体100,杆体200用于支撑用电装置,杆体200设有与第一轴线201同轴的第一稳心部210;稳心件300设于主体100,稳心件300具有一第二稳心部310,第二稳心部310与第一稳心部210同轴转动配合。
5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1中,杆体200绕第一轴线201转动安装于主体100,从而方便绕第一轴线201转动杆体200,从而方便调节用电装置的使用角度;第二稳心部310与第一稳心部210同轴转动配合使得杆体200转动的更为稳定。
60.示例性地,主体100可放置于一平台(例如桌面、地面等)。
61.示例性地,杆体200为定长的杆。
62.示例性地,杆体200可伸缩,主体100具有一收纳空间1013,当底座1不使用时,杆体200可缩入主体100的收纳空间1013,,当底座1使用时,杆体200从收纳空间1013伸出。
63.示例性地,杆体200为直杆或弯杆。
64.示例性地,杆体200转动的驱动力可以来源于电力或人力等。
65.示例性地,用电装置可以为风扇头2、灯具、电子终端等。
66.示例性地,稳心件300可固定设于主体100,一体设于主体100、可拆卸地设于主体100。
67.示例性地,主体100包括顶壳110、底壳120和储水主体130,顶壳110可拆卸地安装于底壳120,顶壳110与底壳120构成底座1的外壳主要部分,顶壳110与底壳120包围形成安装空间,安装空间用于安装储水主体130,储水主体130包围形成储水空间102,储水主体130
可拆卸地安装于底壳120,顶壳110可拆卸地固定于底壳120,安装空间包括位于底壳120与储水主体130之间的第一安装空间101,示例性地,稳心件300位于第一安装空间101。
68.示例性地,稳心件300还用于沿第一轴线201的方向承托杆体200。
6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轴线201与杆体200的延伸线的第一夹角小于等于15
°
,第一夹角可以为0
°
、5
°
、10
°
、15
°
等。
70.示例性地,杆体200为一母线沿着一延伸线延伸形成的柱状结构,延伸线可以为直线、曲线等,在杆体200的延伸过程中母线不变或变化。当杆体200的延伸线为直线时,第一夹角为第一轴线201与延伸线的各个角中最小的角,例如第一轴线201与延伸线相交形成四个角,这四个角中最小的角即为第一夹角。第一夹角可以为零角,例如第一轴线201与延伸线平行或重合时,第一夹角为零角。
71.示例性地,杆体200的某一段为沿一延伸线延伸的柱状结构,杆体200的该段的延伸线与第一轴线201的夹角小于等于15
°
。
72.示例性地,杆体200为沿一曲线延伸的杆状结构,当杆体200的延伸线为曲线时,第一夹角为第一轴线201与延伸线的切线的各个夹角中最小的角,例如第一轴线201与延伸线的某处切线的第一夹角小于等于15
°
,再例如第一轴线201与延伸线的任一切线的第一夹角均小于等于15
°
。
73.优选地,杆体200为一延伸线延伸形成的可伸缩柱状结构,第一轴线201与杆体200的几何轴线同轴,在伸长状态下时,杆体200为阶梯柱状结构,在收缩状态时,杆体200为柱状结构。
7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轴线201与重力方向的第二夹角小于等于15
°
,第二夹角为第一轴线201与重力方向形成的多个角中最小的角。
75.示例性地,第一轴线201为穿过杆体200的轴线。
7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见图8,主体100设有与第一轴线201同轴的转动孔103,杆体200转动安装于转动孔103。杆体200转动安装于转动孔103,且在第一稳心部210和第二稳心部310的配合下,杆体200的转动更为稳定。
77.示例性地,转动孔103设于主体100的储水主体130,转动孔103位于储水主体130的一侧。
78.示例性地,底座1还包括套于杆体200的第一套筒800,杆体200与第一套筒800绕第一轴线201周向固定(在杆体200绕第一轴线201转动时,带动第一套筒800跟随转动),第一套筒800与转动孔103同轴转动配合以使杆体200转动安装于转动孔103。设置第一套筒800便于实现杆体200与主体100的转动连接,避免了杆体200与转动孔103的直接接触,且在第一套筒800损坏时,方便更换第一套筒800。第一套筒800亦对杆体200的转动形成稳心作用,提高了杆体200转动时的稳定性,第一套筒800与稳心件200对杆体200形成双重稳心作用。
79.可进一步地,杆体200与第一套筒800固定连接。
80.为了避免第一套筒800沿第一轴线201的滑动以至于第一套筒800脱离转动孔103,第一套筒800沿第一轴线201轴向固定,第一套筒800设有第一限位部801,转动孔103设有第二限位部103a,第一限位部801与第二限位部103a绕第一轴线201转动配合且沿第一轴线201的方向轴线固定,示例性地,第一限位部801为设于第一套筒800外壁的凹槽/凸起,第二限位部103a为设于转动孔103内壁的凸起/凹槽。
81.更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第一套筒800的安装,第一套筒800设有贯通设有形变间隙802,形变间隙802由第一套筒800的一端延伸并穿过第一限位部801。在安装第一套筒800的过程中,由于形变间隙802的存在,第一套筒800的壁体向内收缩,并在第一限位部801与第二限位部103a适配时,第一套筒800的壁体恢复形状。
82.示例性地,形变间隙802的数量为2个,形变间隙802沿第一轴线201的方向延伸,2个形变间隙802关于第一轴线201呈中心对称,形变间隙802由第一限位部80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83.其他示例性地,形变间隙802的数量为1个、3个等。
8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底座1还包括第二套筒230,杆体200的一端可拆卸地套设于第二套筒230(当然地,第二套筒230可设于杆体200的中部或其他部位),第一稳心部210设于第二套筒230。设置第二套筒230是为了方便设置第一稳心部210,第二套筒230和杆体200的结构,提高了杆体200的可制造性。一般而言,杆体200多采用硬质材料(例如钢、铝合金等),第二套筒230多采用塑料等材料制成。
85.示例性地,第二套筒230位于第一安装空间101。
86.示例性地,杆体200固定套设于第二套筒230,或者杆体200活动套设于第二套筒230等。
87.具体地,第二套筒230通过第三紧固组件240固定安装于杆体200,第三紧固组件240包括紧固杆241和与紧固杆241螺纹紧固连接的第二紧固件242,紧固杆241沿第二轴线方向贯穿杆体200和第二套筒230,紧固杆241的一端设有第一防转部241a、另一端设有与第二紧固件242匹配的螺纹紧固部241b,第二套筒230设有与第一防转部241a匹配的第二防转部231,第一防转部241a与第二防转部231的配合使得紧固杆241绕第二轴线周向固定,第一防转部241a与第二防转部231配合用于限制紧固杆241绕第二轴线的运动,一方面,防止在拧第二紧固件242的过程中紧固杆241跟随转动,另一方面,杆体200在使用过程中,限制了紧固杆241的自转,避免了紧固杆241与第二紧固件242配合松弛。
88.第三紧固组件240用于限制第二套筒相对于杆体200沿第一轴线201的滑动,以及用于限制第二套筒相对于杆体21绕第一轴线201的转动。
89.示例性地,第二紧固件242可以为螺丝或螺母,相应地,紧固杆241与第二紧固件242螺纹匹配。
90.第三紧固组件240使得第二套筒230相对于杆体200固定,并且方便安装和拆卸第二套筒230。
91.更具体地,第一防转部241a和第二防转部231均呈呈非回转的形状,或者第一防转部241a与第二防转部231均呈与第二轴线不同轴的回转形状。
92.示例性地,第二防转部231为凹槽,第一防转部241a为凸起,或者第二防转部231为凸起,第一防转部241a为凸起。
93.更具体地,第二套筒230设有第一加强凸起232和第二加强凸起233,紧固杆241依次穿过第一加强凸起232和第二加强凸起233,第二防转部231设于第一加强凸起232,第二紧固件242与第二加强凸起233紧接触,当第二紧固件242为螺丝时,第二紧固件242的头部与第二加强凸起233紧接触。
9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主体100包括一储水主体130,储水主体
130具有一储水空间102,杆体200转动安装于储水主体130。储水主体130储水时增加了主体100的重量,将杆体200转动安装于储水主体130,进一步提高了杆体200转动的稳定性。
95.示例性地,储水主体130呈壳状结构,储水主体130包围形成储水空间102。
9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底座1还包括驱动件400,驱动件400固定安装于储水主体130,驱动件400与杆体200传动连接,驱动件400用于驱动杆体200绕第一轴线201转动。驱动件400设于储水主体130,提高了驱动件400运动的稳定性。
97.示例性地,驱动件400可拆卸地安装于储水主体130,驱动件400与储水主体130通过第四紧固件430紧固连接,驱动件400位于第一安装空间101。
98.示例性地,电源700设于第一安装空间101,电源700与驱动件400电性连接。
99.示例性地,驱动件400包括电机410和第一齿轮420,第一齿轮420固定安装于电机410的输出轴411,杆体200固定设有第二齿轮280,第一齿轮420与第二齿轮280啮合,例如,电机410可输出一角度范围内的往复摆动运动,并带动杆体200作一角度范围内的摆转运动。
100.示例性地,第一齿轮420为全周齿轮或非全周齿轮,第二齿轮280为全周齿轮或非全周齿轮。
101.例如,电机可输出全周旋转运动并带动杆体200作全周的旋转运动,第一齿轮420和第二齿轮280均为全周齿轮。
102.示例性地,储水主体130设有一驱动安装槽1019,电机410安装于驱动安装槽1019,且电机410相对于驱动安装槽1019绕电机410的输出轴411周向固定,设置驱动安装槽1019的作用是进一步地,提高了电机410传动的稳定性。
103.其他示例性地,驱动件400与杆体200通过四连杆机构传动连接,例如曲柄摇杆机构、双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等。
104.示例性地,驱动件400与杆体200的杆体200传动连接。
105.示例性地,驱动件400与杆体200的第二套筒230传动连接,第二齿轮280一体化或固定设于第二套筒230。
10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底座1还包括驱动件400,驱动件400可输出绕第一轴线201的转动运动,驱动件400固定安装于储水主体130,驱动件400与杆体200同轴传动连接,驱动件400用于驱动杆体200绕第一轴线201转动。
10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用电装置为风扇头2,储水空间102的体积为风扇头2的0.5倍~2倍。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储水空间102可以储存较多的水,使得用电装置更为稳定,并且当底座1设有雾化组件500时,为雾化组件500提供较多水量,使得雾化组件500的加湿时间较长。
10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底座1还包括雾化组件500,雾化组件500用于将储水空间102内的水雾化。雾化组件500包括雾化器510和引水件550,引水件550可以由具有毛细作用的材料制成,雾化器510用于将引水件550引来的水雾化。
10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稳心部210为孔,第二稳心部310为轴,或者,第一稳心部210为轴,第二稳心部310为孔。
110.显然地,第一稳心部210和第二稳心部310的形状均为与第一轴线201同轴的回转体,例如第一稳心部210可以为圆柱孔、锥形孔、球形孔,第二稳心部310可以为圆柱轴、锥形
轴、球状轴等,或者,第二稳心部310可以为圆柱孔、锥形孔、球形孔,第一稳心部210可以为圆柱轴、锥形轴、球状轴等。
11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杆体200沿一直线延伸,第一轴线201沿杆体200的延伸方向,或者第一轴线201沿重力方向,稳心件300还用于沿第一轴线201的方向承托杆体200。一方面,稳心件300的设置限制了杆体200沿第一轴线201方向的运动(例如沿重力的方向),使得杆体200运动的更为稳定,另一方面使得杆体200的承重能力进一步加强,例如当用电装置的重量较重时。
112.示例性地,所述稳心件300用于承托所述杆体200的端部或其他部位。
113.示例性地,稳心件300具有一第一承托面303,杆体200具有一第一抵靠面202,杆体200的第一抵靠面202抵靠于稳心件300的第一承托面303以实现稳心件300对杆体200的承托,第一承托面303可以为平面、回转面等,相应地,第一抵靠面202可以为平面、回转面等。
114.具体地,主体100设有一稳心安装部1011,稳心件300与稳心安装部1011匹配,稳心件300相对于稳心安装部1011绕第一轴线201周向固定,示例性地,稳心安装部1011为与稳心件300适配的凹槽,更具体地,稳心件300为截面呈非回转的柱状体,稳心安装部1011呈非回转的柱状槽(或者,稳心件300为与第一轴线201不同轴的回转体,稳心安装部1011为与第一轴线201不同轴的回转槽),使得稳心件300相对于稳心安装部1011绕第一轴线201周向固定。
115.当然地,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稳心安装部1011还可以为与稳心件300适配的凸起,稳心件300设有与稳心安装部1011适配的凹槽,稳心件300为截面呈非回转的柱状槽,稳心安装部1011呈非回转的柱状体(或者,稳心件300为与第一轴线201不同轴的回转槽,稳心安装部1011为与第一轴线201不同轴的回转体)。
116.进一步地,底座1还包括第二套筒230,杆体200的一端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筒230,稳心件300用于承托第一套筒800以实现沿第一轴线201的方向承托杆体200。设置第二套筒230是为了方便设置第一稳心部210,第二套筒230和杆体200的结构,提高了杆体200的可制造性。显然地,第一抵靠面202位于第二套筒230。
11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底座1还包括第二套筒230,杆体200的一端可拆卸地套设于第二套筒230,第一稳心部210设于第二套筒230。底座1还包括固定安装于主体100的驱动件400,驱动件400与第二套筒230传动连接,驱动件400用于驱动杆体200绕第一轴线201转动。底座1还包括设于主体100的稳心件300,稳心件300用于沿第一轴线201的方向承托第二套筒230以实现承托杆体200,具体地,第二套筒230与稳心件300接触的面呈平面。设置第二套筒230是为了方便设置驱动件400,第二套筒230和杆体200的结构,且第二套筒230相对于杆体200可拆卸,提高了杆体200的可制造性。显然地,第一抵靠面202设于第二套筒230。
11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杆体200沿一直线延伸,第一轴线201沿杆体200的延伸方向,或者第一轴线201沿重力方向,底座1还包括设于杆体200的第四限位部251和设于主体100的第五限位部1018。第四限位部251与第五限位部1018配合以实现在提拉杆体200时限制所述杆体相对于所述主体的运动(例如防止所述杆体200脱离所述主体100,例如避免杆体200与驱动件的传动配合失效)。当然地,第四限位部251与第五限位部1018的配合不影响杆体200相对于主体100的转动。
119.示例性地,杆体200转动至任一角度,第四限位部251与第五限位部1018的均形成限位配合。
120.示例性地,杆体200可伸缩,当杆体200伸长时,会形成对杆体200的提拉,又或者当借助杆体200搬运底座1时,会形成对杆体200的提拉。
121.示例性地,第四限位部251与第五限位部1018相接触,或者第四限位部251与第五限位部1018之间具有一间隙。
122.示例性地,第四限位部251设于第二套筒230.
123.示例性地,第四限位部251设于第一稳心部210。
124.示例性地,杆体200的一端可拆卸地设有限位件250,其中第四限位部251位于限位件250,限位件250可以为一紧固螺丝600,防脱件250紧固连接于杆体200,第四限位部251位于紧固螺丝600的头部。更具体地,限位件250设于第二套筒230。更具体地,限位件250设于第一稳心部210.
125.更具体地,第一稳心部210为轴,第二稳心部310为孔,主体100设有第二安装空间1020和第二通过孔1021,第四限位部251位于第二安装空间1020,限位件250穿过通过孔1021与第一稳心部210相连。
126.下面将以图为例描述底座1的使用过程:
127.1.在控制主板181启动后,按下摇头控制按钮,控制主板181接收摇头控制按钮的信号。
128.2.控制主板181控制电机410的输出轴411输出摆转运动。
129.3.电机410的输出轴411经第一齿轮420、第二齿轮280传动,使得杆体200输出摆转运动,从而使得用电装置实现摇头功能。
1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风扇,参见图35-40,包括风扇头2和上述的底座1,底座1的杆体200用于支撑风扇头2,风扇头2安装于底座1的杆体200。
13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底座1安放于一平台,示例性地,平台可以为桌面、地面等。
1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风扇还包括安装于底座1的杆体200,风扇头2转动安装于杆体200以使风扇头2折叠于底座1的第一侧面1a。示例性地,风扇头2可保持于杆体200,以使得风扇头2具有一设定的使用角度,例如风扇头2与杆体200阻尼转动连接,或者风扇头2与杆体200通过一可调节松紧的紧固件连接。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亦可不设置相应的保持结构,例如风扇头2以其自身重力悬挂于杆体200。
133.示例性地,底座1具有一收纳空间1013,杆体200的一端安装于收纳空间1013,杆体200可伸缩,当风扇头2折叠于底座1且第一轮廓面107与第二轮廓面2b适配时,杆体200收缩进入收纳空间1013。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使得该风扇在收纳时占用体积更小。显然地,转动孔103位于收纳空间1013内。
134.示例性地,杆体200包括多节依次套接的管筒,以使得杆体200可伸长或收缩。
13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杆体200为定长杆。
136.进一步地,风扇还包括一封盖1e,收纳空间1013具有第一开口1015,杆体200经第一开口1015收缩进入收纳空间1013、或杆体200经第一开口1015伸出收纳空间1013,封盖1e用于在杆体200收缩进入收纳空间1013时覆盖第一开口1015,封盖1e可拆卸地安装于底座
1,或者,封盖1e可活动地安装于底座1。一方面,封盖1e可以在风扇头2折叠于底座1后覆盖第一开口1015,避让灰尘等杂物进入收纳空间1013,另一方面,封盖1e可以在风扇头2折叠于底座1后覆盖第一开口1015,使得收纳后的风扇更为美观。
137.示例性地,封盖1e受限地活动安装于底座1,拨动封盖1e可使得第一开口1015覆盖或打开(由杆体200或人手拨动封盖1e),底座1设有一连接孔1023,封盖1e具有一连接柱2f和设于连接柱2f的挡持凸起2g,连接柱2f穿过连接孔1023使得封盖1e连接于底座1,挡持凸起2g用于避免连接柱2f脱出连接孔1023,在拨动封盖1e的过程中,封盖1e始终与底座1相连。示例性地,封盖1e可采用软质材料制成,以避免封盖1e阻碍杆体200的伸缩。
138.其他示例性地,封盖1e受限地转动安装于底座1,杆体200在伸长过程中可将封盖1e顶开。
139.示例性地,封盖1e受限地滑动安装于底座1,封盖1e受限地卡接于底座1。
140.示例性地,封盖1e转动安装于底座1,封盖1e滑动安装于底座1,封盖1e卡接于底座1。
141.示例性地,封盖1e通过一紧固件紧固于底座1。
142.示例性地,第一开口1015设于第一轮廓面107,封盖1e的表面形状与第一轮廓面107相适配,或者封盖1e的外沿形状与第一开口1015的边缘相适配。
1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底座1具有一使用表面1016,使用表面1016用于设置显示面板182、控制按钮170等,示例性地,使用表面1016与第一侧面1a相对,控制按钮170包括开关控制按钮、加湿控制按钮、风速调节按钮、摇头控制按钮、时钟按钮等。显示面板182可显示时钟、电量、风速等信息。
144.安装空间内设有控制主板181,控制主板181分别与电机、雾化组件500、显示面板182电性连接,控制主板181分别与开关控制按钮、加湿控制按钮、风速调节按钮、摇头控制按钮、时钟按钮等电性连接,控制主板181用于接收控制按钮的信号,并使得对应的执行元件执行对应的动作。
1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中,底座1的主体100包括顶壳110、底壳120和储水主体130,顶壳110可拆卸地安装于底壳120,顶壳110与底壳120构成底座1的外壳主要部分,顶壳110与底壳120包围形成安装空间,储水主体130位于安装空间内,储水主体130呈壳状,储水主体130包围形成储水空间102,储水主体130可拆卸地安装于底壳120。
146.示例性地,储水主体130具有一敞口1017,敞口1017与储水空间102连通,顶壳110覆盖于该敞口1017。
147.示例性地,储水主体130通过第四紧固件安装于底壳120,顶壳110与储水主体130卡接。
148.示例性地,第一侧面1a位于顶壳110和底壳120,第一轮廓面107位于顶壳110和底壳120,第一接近边107a位于顶壳110和底壳120。
149.示例性地,支撑接触面1012设于底座1的底部,电源700设于储水主体130与底壳120之间,第一安装开口106a、滑动槽108设于顶壳110,第一壳体520、第二壳体530设于顶壳110,第一开口1015设于顶壳110,封盖1e设于顶壳110。
150.具体地,底壳120包括底壳主体121和支撑凸台122,底壳主体121呈半圆柱壳状结构,底壳主体121包围形成具有第二安装开口121a的第一容纳腔121b,绕第二安装开口121a
形成有第一接触边121e,第一接触边121c位于一平面且呈方形,底壳120凸设有第一承托部121c,第一容纳腔121b的内壁凸设有第一承托部121c。底壳121凸设有若干第一安装柱121d,第一安装柱121d的数量为四个,第一安装柱121d设于第一容纳腔121b内。
151.具体地,底壳主体121的底部延伸形成有支撑凸台122,支撑接触面1012设于支撑凸台122,进一步地,底座1包括一可拆卸地设于支撑凸台122的支撑板1d,例如支撑板1d通过第三紧固件紧固于底壳120。
152.具体地,储水主体130为腰部突出的结构,储水主体120的上部相对于其腰部收窄,储水主体120的下部相对于其腰部收窄,储水主体120的下部容纳于第一容纳腔121b,储水主体130的腰部设有第二承托部131,第二承托部131承托于第一承托部121c。
153.具体地,储水主体130凸设有若干第二安装柱132,若干第二安装柱132分别与若干第一安装柱121d对应,第四紧固件穿过第二安装柱132与第一安装柱121紧固连接,第四紧固件可以为螺丝。
154.具体地,储水主体130设有一具有敞口1017的储水空间102,引水件550经敞口1017延伸至初始空间102。
155.具体地,顶壳110呈半圆柱壳状结构,顶壳110包围形成具有第三安装开口111的第二容纳腔112,储水主体121的上部容纳于第二容纳腔112,第一容纳腔121b与第二容纳腔112共同组成用于安装储水主体130的安装空间。绕第三安装开口111形成有第二接触边111a,第二接触边111a位于一平面且呈方形,第二接触边111a与第一接触边121c相接。
156.具体地,顶壳110设有第四卡接部113,储水主体130设有第五卡接部133,第四卡接部113卡接于第五卡接部113以使得顶壳110可拆卸地设于储水主体130。
15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以上,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杆体和第一套筒,所述主体开设有转动孔;所述杆体用于支撑用电主体;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转动孔绕第一轴线转动配合;所述杆体绕第一轴线周向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杆体的延伸线的第一夹角小于等于15
°
,或者所述第一轴线与重力方向的第二夹角小于等于1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相对于所述转动孔沿第一轴线轴向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转动孔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绕第一轴线转动配合,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限位部沿第一轴线的方向轴线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为设于第一套筒外壁的凹槽/凸起,所述第二限位部为设于转动孔内壁的凸起/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设有贯通设有形变间隙,形变间隙由第一套筒的一端延伸至第一限位部,在安装第一套筒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套筒向内收缩,且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适配时,所述第一套筒恢复原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间隙的数量为2个,所述形变间隙沿第一轴线的方向延伸,2个所述形变间隙关于第一轴线呈中心对称。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间隙由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一稳心部和稳心件,所述杆体远离所述用电主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轴线同轴的第一稳心部,所述稳心件设有所述主体,所述稳心件具有第二稳心部,所述第一稳心部与所述第二稳心部同轴转动配合;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二套筒,所述杆体的一端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筒,所述第一稳心部设于所述第二套筒;所述主体包括一储水主体,所述储水主体具有一储水空间,所述第一套筒转动安装于所述储水主体;所述底座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储水主体,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套筒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杆体绕第一轴线转动;所述用电主体为风扇,所述储水空间的体积为风扇头的0.5倍~2倍;所述第一稳心部为孔,所述第二稳心部为轴,或者,所述第一稳心部为轴,所述第二稳心部为孔;所述稳心件还用于承托所述第二套筒以实现沿所述第一轴线的方向承托所述杆体,所述杆体沿一直线延伸,所述第一轴线沿所述杆体的延伸方向,或者所述第一轴线沿重力方向;所述底座还包括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用于将所述储水空间内的水雾化。10.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头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底座,所述底座的杆体用于支撑所述风扇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底座及风扇,涉及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主体、杆体和第一套筒,所述主体开设有转动孔;所述杆体用于支撑用电主体;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转动孔绕第一轴线转动配合;所述杆体绕第一轴线周向固定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中,杆体转动安装于底座,从而方便调节用电主体的使用角度。用角度。用角度。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豪 庄荣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叠品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0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