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地下空间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地下空间底板结构。
背景技术:
2.上跨临近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地下空间是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中的面临的现实问题,要提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水平的同时也要保证营运地铁的安全,是当前地下空间开发和地铁安全保障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
3.一般的地下空间施工顺序为土方开挖
→
垫层浇筑
→
模板搭设
→
外包防水卷材施工
→
钢筋绑扎
→
底板浇筑等,如果按这个顺序抓紧施工本项目,大约需要2天时间,难以达到地铁部门的要求。为了减小基坑暴露时间,防止地铁上方土体卸载对地铁的上浮产生影响,需要尽可能的缩短施工时间,简化施工操作。
4.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跳仓法、使用丙烯酸盐喷膜防水层代替防水卷材等施工方案,能够节省不少施工时间,但是侧面施工缝处的模板固定和拆除依然需要较长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更加方便的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地下空间底板结构。
6.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地下空间底板结构,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可发性聚苯乙烯板、胶合模板、防水钢筋混凝土层、丙烯酸盐喷膜防水层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所述地下空间底板结构的侧面施工缝处采用快易收口网隔离,所述快易收口网与所述防水钢筋混凝土层的混凝土结合。
8.在一实施例中,该地下空间底板结构的所述快易收口网包括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长2200mm、宽450mm,所述快易收口网上开设有长6mm、宽5mm的网眼,所述网眼上的余角片嵌入混凝土内。
9.在一实施例中,该地下空间底板结构的所述侧面施工缝处还预埋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水平设置,所述止水带部分嵌入所述防水钢筋混凝土层内。
10.在一实施例中,该地下空间底板结构的所述止水带与所述快易收口网之间采用铅丝绑扎固定。
11.在一实施例中,该地下空间底板结构的所述可发性聚苯乙烯板设置于砂石找平层上。
12.在一实施例中,该地下空间底板结构的所述砂石找平层的厚度为50mm。
13.在一实施例中,该地下空间底板结构的所述可发性聚苯乙烯板的厚度为100mm。
14.在一实施例中,该地下空间底板结构的所述丙烯酸盐喷膜防水层的厚度为3mm。
15.在一实施例中,该地下空间底板结构的所述钢筋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100mm。
16.在一实施例中,该地下空间底板结构的所述防水钢筋混凝土的横向预留有钢筋机械连接接头。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侧面施工缝处采用快易收口网代替传统模板,能够方便地进行穿筋和绑扎,且在浇筑混凝土后无需拆除,简化了施工过程,从而进一步缩短了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地下空间底板结构的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
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砂石找平层;2-可发性聚苯乙烯板;3-胶合模板;4-防水钢筋混凝土层;5-丙烯酸盐喷膜防水层;6-钢筋混凝土面层;7-快易收口网;8-止水带;9-钢筋机械连接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注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描述的诸方面仅是示例性的,而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任何限制。
23.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地下空间底板结构,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可发性聚苯乙烯板2、胶合模板3、防水钢筋混凝土层4、丙烯酸盐喷膜防水层5和钢筋混凝土面层6,地下空间底板结构的侧面施工缝处采用快易收口网7(又称免拆模板网)隔离,快易收口网7与防水钢筋混凝土层4的混凝土结合。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为了更清楚了展示内部结构,一侧基坑和地下空间底板的部分结构进行了一定后退,实际上,防水钢筋混凝土层4的钢筋包裹在混凝土中,且丙烯酸盐喷膜防水层5和钢筋混凝土面层6完全覆盖防水钢筋混凝土层4的上表面。
24.其中,快易收口网7(fast-ez high-ribbed form-work)由热镀锌钢板制成,其网眼及筋均采用机制成型。快易收口网7的力学性能优良,自轻重,特别适应分段浇注混凝土。当混凝土在浇注时,网眼上的余角片就嵌在混凝土里,形成一个与邻近浇注块相连的机械式楔。其粘接及剪切方面的强度可与经过良好处理的粗琢缝合相媲美。
25.本结构利用快易收口网7是永久性模板的特性,在混凝土灌注后,无须拆除,只需移开支架、省时省工、加快施工进度。甚至快易收口网7可通过绑到钢筋上进行固定,从而可以省略拆除支架的过程。
26.在本实施例中,快易收口网7包括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长2200mm、宽450mm,快易收口网上开设有长6mm、宽5mm的网眼,网眼上的余角片嵌入防水钢筋混凝土层4的混凝土内。
27.为了防止下侧地下水向上渗透,在侧面施工缝处还预埋有止水带8,止水带8水平设置,止水带8部分嵌入防水钢筋混凝土层4内。优选地,可将止水带8通过铅丝与快易收口网7之间绑扎固定。
28.为了使可发性聚苯乙烯板2平整铺设,可在开挖后的基坑底部铺设一层砂石找平层1,再将可发性聚苯乙烯板铺设于砂石找平层1上。
29.在本实施例中,砂石找平层1的厚度为50mm。可发性聚苯乙烯板2的厚度为100mm。丙烯酸盐喷膜防水层5的厚度为3mm。钢筋混凝土面层6的厚度为100mm。
30.此外,在防水钢筋混凝土4的横向截面上还预留有钢筋机械连接接头9。
31.本结构的施工过程如下:
32.在开挖前,各项准备工作要全部到位,比如施工时的材料、机械、人员配备、底板钢筋要预先绑扎、混凝土泵车要提前到位等。将地铁上方基坑分成小块施工,在开挖前先卸除表面大概1.5m厚的浮土。等到开始开挖时,将每块基坑挖到基坑坑底,在坑底依次铺设砂石垫层1、可发性聚苯乙烯板2、胶合模板3。铺设完成后,将预先绑扎好的底板钢筋吊装到坑底,紧接着在侧面施工缝处预埋止水带8,采用快易收口网7分隔,随后浇筑早强混凝土,形成防水钢筋混凝土层4。以上重要节点需在8小时内施工完成,等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再进行丙烯酸盐喷膜防水层5的施工,最后再浇铸钢筋混凝土面层6。
33.综上所述,本结构通过在侧面施工缝处采用快易收口网分隔,在浇筑下次混凝土前无需作表面处理,可以无间断地连续进行钢筋的绑扎,节省了时间。快易收口网可用钢筋作支承,模板整套装置均可留在混凝土里,因而省去了拆卸时间,从而进一步的缩短了施工时间。
34.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35.提供对本公开的先前描述是为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他变体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3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地下空间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可发性聚苯乙烯板、胶合模板、防水钢筋混凝土层、丙烯酸盐喷膜防水层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所述地下空间底板结构的侧面施工缝处采用快易收口网隔离,所述快易收口网与所述防水钢筋混凝土层的混凝土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地下空间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易收口网包括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长2200mm、宽450mm,所述快易收口网上开设有长6mm、宽5mm的网眼,所述网眼上的余角片嵌入混凝土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地下空间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施工缝处还预埋有止水带,所述止水带水平设置,所述止水带部分嵌入所述防水钢筋混凝土层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地下空间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带与所述快易收口网之间采用铅丝绑扎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地下空间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发性聚苯乙烯板设置于砂石找平层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地下空间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石找平层的厚度为5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地下空间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发性聚苯乙烯板的厚度为100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地下空间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盐喷膜防水层的厚度为3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地下空间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100m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地下空间底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钢筋混凝土的横向预留有钢筋机械连接接头。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地下空间底板结构,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可发性聚苯乙烯板、胶合模板、防水钢筋混凝土层、丙烯酸盐喷膜防水层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所述地下空间底板结构的侧面施工缝处采用快易收口网隔离,所述快易收口网与所述防水钢筋混凝土层的混凝土结合。通过在侧面施工缝处采用快易收口网代替传统模板,能够方便地进行穿筋和绑扎,且在浇筑混凝土后无需拆除,简化了施工过程,从而进一步缩短了上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的地下空间底板结构的施工时间。地下空间底板结构的施工时间。地下空间底板结构的施工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兵 袁志刚 张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12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