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铰链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8-29  118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或扫描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阻力值稳定且阻力值易调整的阻力铰链。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阻力铰链,设有一凸轮以及一弹性抵顶组件,透过所述弹性抵顶组件抵靠所述凸轮,施加阻力至所述阻力铰链上,且透过调整所述凸轮的曲面造型,使阻力铰链在开启、关闭、或开启至特定角度时具有不同的阻力值。然而上述结构中,所述凸轮的曲面结构在反复开合磨耗,凸轮的结构将会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所述阻力铰链在上述特定角度或状态下的阻力值无法维持与初始状态一致,即阻力值不稳定,阻力铰链的工作可靠性降低。
3.此外,若要改变现有阻力铰链的阻力值,需要改变所述凸轮的结构,重新设计、生产所述凸轮,不同阻力值下的所述凸轮无法交换使用,导致设备维修成本高,因此亟需一种阻力值稳定且易调整的阻力铰链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一种阻力值稳定且阻力值易调整的阻力铰链。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6.一种阻力铰链,设有第一铰链托架、第二铰链托架,第一铰链托架与第二铰链托架枢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托架上设有固定轴,固定轴外侧套设环形摩擦件,传动组件连接在摩擦件与第二铰链托架之间;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曲线齿条、传动齿轮、蜗杆,其中曲线齿条固定在第二铰链托架上且与传动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可转动的枢接于第一铰链托架上,且与蜗杆啮合,所述蜗杆具有中空腔,并套设在所述摩擦件外侧。
7.本实用新型所述摩擦件上设有两个扭簧,分别为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两个扭簧均套设在固定轴上,并具有相同的扭转方向。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述两个扭簧套设在摩擦件外侧,且摩擦件上对应两个扭簧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固定第一扭簧端位置的第一释放杆和用于固定第二扭簧端位置的第二释放杆,两个扭簧均位于所述蜗杆的中空腔内,所述蜗杆的中空腔内壁上对应设有与第一释放杆和第二释放杆分别配合的第一抵顶槽和第二抵顶槽。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述第一扭簧与第二扭簧相接触的端面设为垂直于扭簧弹簧线的切线方向,以隔断将扭簧抬离或推向固定轴的扭矩。
10.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轴与托架枢转轴垂直,从而减少阻力铰链的宽度。
1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当第一铰链托架与第二铰链托架发生枢转时,第二铰链托架的位移通过曲线齿条传递至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蜗杆配合,改变了转动方向并完成减速,蜗杆通过蜗杆的中空腔内壁上的第一抵顶槽和第二抵顶槽推动第一释放杆和第二释放杆,能够驱动两个扭簧对固定轴施加不同的阻力,因此当蜗杆的旋转方向不同,扭簧
与固定轴之间的摩擦力就不同,从而达到调整阻力值的目的。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合理、工作稳定、后续维护成本低等显著的优点。
13.附图说明:
14.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第一铰链托架10、固定轴20、摩擦件30、第二铰链托架40、传动组件50、曲线齿条51、传动齿轮52、蜗杆53、中空腔531。
16.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18.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阻力铰链,设有第一铰链托架10、第二铰链托架40,第一铰链托架10与第二铰链托架40枢接;所述第一铰链托架10上设有固定轴20,固定轴20外侧套设环形摩擦件30,传动组件50连接在摩擦件30与第二铰链托架40之间;所述传动组件50包括曲线齿条51、传动齿轮52、蜗杆53,其中曲线齿条51固定在第二铰链托架40上且与传动齿轮52啮合,所述传动齿轮52可转动的枢接于第一铰链托架10上,且与蜗杆53啮合,所述蜗杆53具有中空腔531,并套设在所述摩擦件30外侧。
19.本实用新型所述摩擦件531上设有两个扭簧,分别为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两个扭簧均套设在固定轴20上,并具有相同的扭转方向。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述两个扭簧套设在摩擦件30外侧,且摩擦件30上对应两个扭簧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固定第一扭簧端位置的第一释放杆和用于固定第二扭簧端位置的第二释放杆,两个扭簧均位于所述蜗杆53的中空腔531内,所述蜗杆53的中空腔531内壁上对应设有与第一释放杆和第二释放杆分别配合的第一抵顶槽和第二抵顶槽。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述第一扭簧与第二扭簧相接触的端面设为垂直于扭簧弹簧线的切线方向,以隔断将扭簧抬离或推向固定轴的扭矩。
22.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轴20与托架枢转轴垂直,从而减少阻力铰链的宽度。
23.实施例1:
24.本例提供了一种阻力铰链如附图1所示,包含:一第一铰链托架10;一固定轴20,所述固定轴20固定于所述第一铰链托架10;一摩擦件30,所述摩擦件30设置为环状并套设于所述固定轴20上;一第二铰链托架40,所述第二铰链托架40枢接于所述第一铰链托架10;以及一传动组件50,所述传动组件50连接于所述摩擦件30以及所述第二铰链托架40之间;当所述第一铰链托架10与第二铰链托架40之间发生枢转时,所述第二铰链托架40通过传动组件50带动摩擦件30进行转动,使所述摩擦件30与固定轴20产生摩擦,进而提供第二铰链托架40转动时的阻力;
25.所述传动组件50包含一曲线齿条51,所述曲线齿条51设置于所述第二铰链托架40的表面;一传动齿轮52,所述传动齿轮52可转动地枢接于第一铰链托架10上并与曲线齿条51啮合;一与所述传动齿轮52啮合的蜗杆53,所述蜗杆53设有一中空腔531并通过所述中空腔531套设于所述摩擦件30上,当第一铰链托架10与第二铰链托架40之间发生枢转时,第二铰链托架40的位移通过所述曲线齿条51传递至所述传动齿轮52,并借由所述传动齿轮52以及所述蜗杆53的配合改变转动方向以及减速,因此在本例中所述摩擦件30的轴向与所述第二铰链托架40的枢转轴垂直,进而减少所述阻力铰链的宽度;然而,在实施时所述传动组件
50常因所需的减速比、传动方向等因素进行调整,因此所述传动组件50并不以本例中所示为限制;
26.所述摩擦件30包含一第一扭簧以及一第二扭簧32,所述第一扭簧31与所述第二扭簧的弹簧线均围绕在所述固定轴20上并具有相同的扭转方向,且所述第一扭簧与所述第二扭簧的末端分別设有向扭簧径向延伸的一第一释放杆以及一第二释放杆,所述蜗杆53的两端分別设有与所述第一释放杆匹配扣合的一第一抵顶槽以及与所述第二释放杆匹配扣合的一第二抵顶槽,当蜗杆53转动时,所述第一抵顶槽及第二抵顶槽分別推动所述第一扭簧与所述第二扭簧绕着所述固定轴20转动并产生摩擦阻力;
27.由于所述蜗杆53是通过所述第一抵顶槽以及所述第二抵顶槽推抵所述第一释放杆以及所述第二释放杆,因此依据所述蜗杆53的旋转方向不同,所述第一扭簧以及所述第二扭簧与所述固定轴20之间的摩擦阻力亦不同;当所述蜗杆由第一扭簧的外侧向所述第一释放杆施加作用力时,作用力施加在所述第一释放杆的终端,并与弹簧线之间具有一段距离,因此作用力在推动第一扭簧顺时针旋转的同时也产生一个将第一扭簧抬离所述固定轴20的扭矩,进而所述第一扭簧与所述固定轴20之间的摩擦阻力減小;
28.当蜗杆53由第一扭簧的内侧向所述第一释放杆施加作用力时,作用力在推动第一扭簧逆时针旋转的同时也产生一个将第一扭簧推向固定轴20的扭矩,因而使第一扭簧与所述固定轴20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加。
29.扭簧的弹簧线在第一扭簧与第二扭簧相接处的断面垂直于弹簧线的切线方向,当第一扭簧与第二扭簧受蜗杆推挤而使固定轴20转动时,将第一扭簧以及第二扭簧抬离或推向固定轴20的扭矩,无法传达至扭簧与扭簧间的断面,仅剩下弹簧线的切线方向的作用力被传递;
30.本例通过将第一扭簧与第二扭簧相接处的断面设置为垂直于弹簧线的切线方向以遮断将扭簧抬离或推向固定轴20的扭矩,且第一扭簧的长度比第二扭簧的长度长,因此当蜗杆53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蜗杆53由第一扭簧的外侧推动第一扭簧,且由第二扭簧的内侧推动第二扭簧,并使得第一扭簧的摩擦力降低及第二扭簧的摩擦力增加;然而由于第一扭簧的长度比第二扭簧的长度长,因此整体的摩擦力降低,故通过调整第一扭簧以及第二扭簧的长度比例,便可以在不改动其他元件的情形下调整开启或关闭第二铰链托架40时的阻力。
3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合理、工作稳定、后续维护成本低等显著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阻力铰链,设有第一铰链托架、第二铰链托架,第一铰链托架与第二铰链托架枢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托架上设有固定轴,固定轴外侧套设环形摩擦件,传动组件连接在摩擦件与第二铰链托架之间;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曲线齿条、传动齿轮、蜗杆,其中曲线齿条固定在第二铰链托架上且与传动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可转动的枢接于第一铰链托架上,且与蜗杆啮合,所述蜗杆具有中空腔,并套设在所述摩擦件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力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上设有两个扭簧,分别为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两个扭簧均套设在固定轴上,并具有相同的扭转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阻力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扭簧套设在摩擦件外侧,且摩擦件上对应两个扭簧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固定第一扭簧端位置的第一释放杆和用于固定第二扭簧端位置的第二释放杆,两个扭簧均位于所述蜗杆的中空腔内,所述蜗杆的中空腔内壁上对应设有与第一释放杆和第二释放杆分别配合的第一抵顶槽和第二抵顶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阻力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簧与第二扭簧相接触的端面设为垂直于扭簧弹簧线的切线方向,以隔断将扭簧抬离或推向固定轴的扭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力铰链,其特征在于,固定轴与托架枢转轴垂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机或扫描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阻力值稳定且阻力值易调整的阻力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托架上设有固定轴,固定轴外侧套设环形摩擦件,传动组件连接在摩擦件与第二铰链托架之间;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曲线齿条、传动齿轮、蜗杆,其中曲线齿条固定在第二铰链托架上且与传动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可转动的枢接于第一铰链托架上,且与蜗杆啮合,所述蜗杆具有中空腔,并套设在所述摩擦件外侧,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合理、工作稳定、后续维护成本低等显著的优点。显著的优点。显著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林名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富康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8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