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转向系统总成及具有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2.在驾驶汽车的时候,司机会通过方向盘的转动来控制车轮的朝向,从而改变车辆行进方向。相关技术中,由于动力的传输以及扭矩的传递需要经过复杂的传动机构,且动力传输点也距离车轮轴承较远,这可能导致在某些紧急情况下没有办法及时对车辆的行进方向做出改变,致使险情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转向系统总成及具有其的汽车,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对车轮朝向的快速调整。
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智能转向系统总成,包括:
5.第一传动杆,用于连接方向操控器;
6.扭矩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传动杆的转向扭矩,所述扭矩传感器与所述第一传动杆连接;
7.驱动件,包括第二传动杆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所述传动齿轮齿合,所述传动齿轮用于驱动车轮轴承;
8.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扭矩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动杆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转向扭矩来控制所述驱动件。
9.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智能转向系统总成,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用户使用方向操控器改变方向时,第一传动杆发生转动,扭矩传感器检测到第一传动杆的转向扭矩,并将这个转向扭矩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第一传动杆的转向扭矩之后,根据转向扭矩控制第二传动杆转动,进而带动传动齿轮转动,进而驱动车轮轴承运动,从而改变车辆的前进方向。本实用新型中的智能转向系统总成,通过设置扭矩传感器以及简单的传动结构,实现了对车轮朝向的快速调整,避免了相关技术中使用复杂的传动机构带来的不便。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安装在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扭矩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传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扭矩传感器连接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均设有用于供所述车轮轴承连接至所述传动齿轮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远离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远离所述传动齿轮的一侧上均设置有螺孔。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便于将智能转向系统总成固定在汽车内部,同时扭矩传感器、第二传动杆与传动齿轮被固定在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不易掉落,对智能转向系统总成的结构也起到了稳定作用。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的两侧分别连接至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扭矩传感器。在传动齿轮与扭矩传感器之间设置有挡板,挡板能够防止传动齿轮由于转速过大而与扭矩传感器发生碰撞,同时能够防止外部的细小碎片对工作中的传动齿轮造成破坏,对智能转向系统总成的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轴承连接杆,所述轴承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轴承连接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传动齿轮,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车轮轴承。轴承连接杆穿过第二固定板上的第二开口,使得轴承连接杆、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一传动杆形成一个包围结构,对内部的扭矩传感器、第二传动杆以及传动齿轮进行固定。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设置在远离所述传动齿轮的一侧,所述轴承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固定圈。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轴承连接杆上远离所述传动齿轮的一侧设置为平键。由于轴承连接杆所要连接的车轮轴承,其实现的是汽车行进方向的改变的作用,而汽车驾驶中也会存在短时间内方向的改变幅度较大的情况,因此在轴承连接杆与车轮轴承的连接处使用平键,平键结构简单,方便拆装,且适合用于汽车驾驶中这种方向的轻微改变、且在平键的一侧承受冲击的场合。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传动杆为蜗杆,所述传动齿轮为蜗轮。由于蜗杆齿是连续不断的螺旋齿,其在与传动齿轮进行齿合时的连续不断的,蜗杆齿没有进入和退出齿合的过程,因此工作平稳,且产生噪音较小。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传动杆上还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杆上远离所述控制器的一端。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控制器通过螺纹连接固定至所述扭矩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助推把手,所述助推把手设置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扭矩传感器的连接处。由于控制器与扭矩传感器之间存在螺纹连接的固定关系,因此在控制器上设置助推把手,方便在狭小的环境下降通过推力的方式将控制器旋开,以进行维护更换。
18.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安装有如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智能转向系统总成。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汽车,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智能转向系统总成,在需要改变汽车的前进方向时,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对车轮朝向的快速调整。同时,该智能转向系统总成能够通过简单的传动机构为汽车提供转向助力,使得汽车的转向轻便舒适。
20.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1.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转向系统总成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转向系统总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转向系统总成的另一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如下:第一传动杆100;扭矩传感器200;驱动件300;第二传动杆310;限位件311;传动齿轮320;控制器400;助推把手410;第一固定板510;第二固定板520;固定圈521;挡板530;轴承连接杆540。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9.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转向系统总成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转向系统总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转向系统总成的另一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智能转向系统总成,包括第一传动杆100,扭矩传感器200,驱动件300以及控制器400。其中,第一传动杆100用于与方向操控器连接;扭矩传感器200用于检测第一传动杆100的转向扭矩,扭矩传感器200与第一传动杆100连接。驱动件300包括有第二传动杆310和传动齿轮320,第二传动杆310的一端与传动齿轮320齿合,另一端连接至控制器400上,传动齿轮320用于驱动车轮轴承。控制器400分别与扭矩传感器200和第二传动杆310连接。在用户使用方向操控器改变方向时,第一传动杆100发生转动,扭矩传感器200检测到第一传动杆100的转向扭矩,并将这个转向扭矩信息发送至控制器400。控制器400在接收到第一传动杆100的转向扭矩之后,根据转向扭矩控制第二传动杆310转动,进而带动传动齿轮320转动,进而驱动车轮轴承运动,从而改变车辆的前进方向。本实用新型中的智能转向系统总成,通过设置扭矩传感器200以及简单的传动结构,实现了对车轮朝向的快速调整,避免了相关技术中使用复杂的传动机构带来的不便。
3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到的与第一传动杆100连接的方向操控器,可以是常规汽车中设置的汽车方向盘,也可以是能够直接控制第一传动杆100进行转动的遥控装置,本实用新型不对此做具体限定。
32.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蜗杆作为第二传动杆310,使用蜗轮作为传
动齿轮320。由于蜗杆齿是连续不断的螺旋齿,其在与传动齿轮320进行齿合时的连续不断的,蜗杆齿没有进入和退出齿合的过程,因此工作平稳,且产生噪音较小。
33.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传动杆310上还设置有限位件311,限位件311设置在第二传动杆310上远离控制器400的一端。
34.参照图1,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400通过螺纹连接固定至扭矩传感器200,控制器400上设置有助推把手410,助推把手410设置在控制器400与扭矩传感器200的连接处。由于控制器400与扭矩传感器200之间存在螺纹连接的固定关系,因此在控制器400上设置助推把手410,方便在狭小的环境下降通过推力的方式将控制器400旋开,以进行维护更换。
35.参照图2和图3,可以理解的是,智能转向系统总成中还设置有第一固定板510和第二固定板520。第一固定板510安装在第一传动杆100与扭矩传感器200之间,第二固定板520与传动齿轮320连接,第一固定板510上设置有用于供第一传动杆100与扭矩传感器200连接的第一开口,第二固定板520上均设有用于供车轮轴承连接至传动齿轮320的第二开口,第一固定板510上远离第一传动杆100的一侧以及第二固定板520上远离传动齿轮320的一侧上均设置有螺孔。通过第一固定板510和第二固定板520,便于将智能转向系统总成固定在汽车内部,同时扭矩传感器200、第二传动杆310与传动齿轮320被固定在第一固定板510与第二固定板520之间,不易掉落,对智能转向系统总成的结构也起到了稳定作用。
36.需要说明的是,在传动齿轮320与扭矩传感器200之间还设置有挡板530。挡板530的两侧分别连接至传动齿轮320与扭矩传感器200。挡板530的设置,能够防止传动齿轮320由于转速过大而与扭矩传感器200发生碰撞,同时能够防止外部的细小碎片对工作中的传动齿轮320造成破坏,对智能转向系统总成的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
37.可以理解的是,智能转向系统总成还包括有轴承连接杆540,轴承连接杆540穿过第二固定板520,轴承连接杆540的一端连接至传动齿轮320,另一端连接至车轮轴承。轴承连接杆540穿过第二固定板520上的第二开口,使得轴承连接杆540、第二固定板520、第一固定板510以及第一传动杆100形成一个包围结构,对内部的扭矩传感器200、第二传动杆310以及传动齿轮320进行固定。
38.具体的,在第二开口处设置有固定圈521,固定圈521设置在远离传动齿轮320的一侧,轴承连接杆540穿过第二开口和固定圈521。固定圈521的设置,能够保证轴承连接杆540震动的发生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对其他部件造成影响。
39.参照图2和图3,可以理解的是,轴承连接杆540上远离传动齿轮320的一侧设置为平键。由于轴承连接杆540所要连接的车轮轴承,其实现的是汽车行进方向的改变的作用,而汽车驾驶中也会存在短时间内方向的改变幅度较大的情况,因此在轴承连接杆540与车轮轴承的连接处使用平键,平键结构简单,方便拆装,且适合用于汽车驾驶中这种方向的轻微改变,且在平键的一侧承受冲击的场合。
40.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该汽车上安装有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智能转向系统总成。当汽车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改变汽车的行进方向时,通过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智能转向系统总成,能够通过扭矩传感器200以及简单的传动结构,快速地对汽车的行驶方向作出调整。另外,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智能转向系统总成能够通过简单的传动机构为汽车提供转向助力,使得汽车的转向轻便舒适。
4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
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转向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动杆,用于连接方向操控器;扭矩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传动杆的转向扭矩,所述扭矩传感器与所述第一传动杆连接;驱动件,包括第二传动杆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所述传动齿轮齿合,所述传动齿轮用于驱动车轮轴承;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扭矩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动杆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转向扭矩来控制所述驱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转向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安装在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扭矩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传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扭矩传感器连接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均设有用于供所述车轮轴承连接至所述传动齿轮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远离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远离所述传动齿轮的一侧上均设置有螺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转向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的两侧分别连接至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扭矩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转向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连接杆,所述轴承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轴承连接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传动齿轮,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车轮轴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转向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设置在远离所述传动齿轮的一侧,所述轴承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固定圈。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转向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连接杆上远离所述传动齿轮的一侧设置为平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转向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杆为蜗杆,所述传动齿轮为蜗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转向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杆上还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传动杆上远离所述控制器的一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转向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通过螺纹连接固定至所述扭矩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助推把手,所述助推把手设置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扭矩传感器的连接处。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转向系统总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转向系统总成及具有其的汽车,智能转向系统总成包括:第一传动杆,用于连接方向操控器;扭矩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传动杆的转向扭矩,扭矩传感器与第一传动杆连接;驱动件,包括第二传动杆和传动齿轮,第二传动杆与传动齿轮齿合,传动齿轮用于驱动车轮轴承;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扭矩传感器和第二传动杆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转向扭矩来控制驱动件。通过设置扭矩传感器以及简单的传动结构,实现了对车轮朝向的快速调整,避免了相关技术中使用复杂的传动机构带来的不便。了相关技术中使用复杂的传动机构带来的不便。了相关技术中使用复杂的传动机构带来的不便。
技术研发人员:麦锦志 容建壮 赵俊华 蒋丛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门市兴江转向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6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