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在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安全起见,在施工场地需要安装防护装置。
3.对于建立在空地上的建筑来说一马平川的空地遇到强风时,防护栏受到大风影响倒塌后,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发现,从而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造成威胁的问题,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的防护栏杆为一体式,中间的防护挡板不能进行翻转,不利于工作人员通行,从而防护栏对工作人员的通过性差,在进行建筑施工作业时,高空坠落物产生的强大的冲击力直接作用在顶板上,往往会给中间部位造成巨大的损坏,进行缓冲时单单通过缓冲杆难以将冲击力发散掉,现有的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的搭设复杂,拆装不便,不便于对其进行携带,且防护网一般是固定的,不能拆卸,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施工效率。
4.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施工安全,效率低下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主体、缓冲装置和可拆卸装置,所述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内腔,所述活动内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缓冲杆,所述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可拆卸装置,所述可拆卸装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帽,所述螺帽的内部紧密贴合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有螺槽,所述螺槽的表面贯穿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通槽,所述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
7.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通风孔。
8.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页,所述活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的表面紧密贴合有海绵垫。
9.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压缩弹簧。
10.优选的,所述主体内部的缓冲装置,缓冲装置内部的缓冲板,缓冲板底部的连接杆,连接杆底部的推动杆,推动杆底部的活动内腔,活动内腔内部的缓冲杆共同组成缓冲机
构。
11.优选的,所述主体内部的可拆卸装置,可拆卸装置内部的螺栓,螺栓一侧的螺帽,螺帽内部的螺杆,螺杆外表面的螺槽,螺槽表面的固定杆,固定杆底部的通槽共同组成拆卸机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种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通过设置缓冲机构,当高空坠物砸向顶板时,弹簧进行压缩从而使推动杆在活动内腔进行活动,从而将高空坠物产生的巨大的冲击力进行发散,避免顶板在高空坠物下产生损坏的现象,同时避免了高空坠物威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延长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收益。
14.2.该种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通过设置拆卸机构,方便相关人员进行拆卸、运输等一系列工作,使得该安全防护装置的拆装方便快捷,从而方便对其携带,便于将安全防护装置携带至不同的施工现场,使得该建筑过程施工用的安全防护装置防护效果较好,便于携带,提高了施工效率,该用于建筑工程的防护装置,具有便于运输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主体;2、顶板;3、缓冲装置;301、缓冲板;302、连接杆;303、推动杆;304、活动内腔;305、缓冲杆;4、支撑脚;5、通风孔;6、可拆卸装置;601、螺槽;602、通槽;603、固定杆;604、活页;605、固定夹;606、海绵垫;607、螺杆;608、螺栓;609、螺帽;7、隔板;8、限位板;9、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主体1、缓冲装置3和可拆卸装置6,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3,缓冲装置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板301,缓冲板3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02,连接杆3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动杆303,推动杆3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内腔304,活动内腔30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缓冲杆305,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可拆卸装置6,可拆卸装置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栓608,螺栓60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帽609,螺帽609的内部紧密贴合有螺杆607,螺杆607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有螺槽601,螺槽601的表面贯穿连接有固定杆603,固定杆6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通槽602,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顶板2,顶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隔板7,隔板7的底部固定
连接有支撑脚4。
22.优选的,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通风孔5,对于建立在空地上的建筑来说一马平川的空地遇到强风时,防护栏受到大风影响倒塌后,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发现,从而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造成威胁的问题,通过设置通风孔5,当强风吹向防护栏时,强风会通过通风孔5之后形成分叉气流进行流动从而达到降低风阻的效果,从而避免防护装置受风力倾倒,体现了结构的安全性,有效提高了建筑工程装置的安全性。
23.优选的,主体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页604,活页6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夹605,固定夹605的表面紧密贴合有海绵垫606,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的防护栏杆为一体式,中间的防护挡板不能进行翻转,不利于工作人员通行,从而防护栏对工作人员的通过性差,通过设置活页604,相关人员需要通过时使防护栏在活页604的作用下进行旋转从而达到人们的需求,体现了结构的功能性,设有固定夹604保证防护栏能够在活页的作用下进行旋转,海绵垫604有效的缓解了固定夹604对防护栏的压力,延长了防护栏的使用寿命,体现了结构的辅助性。
24.优选的,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8,限位板8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压缩弹簧9,在进行建筑施工作业时,高空坠落物产生的强大的冲击力直接作用在顶板上,往往会给中间部位造成巨大的损坏,进行缓冲时单单通过缓冲杆305难以将冲击力发散掉,通过设置限位板8,当建筑施工作业时,高空坠物砸向顶板2时通过缓冲装置3进行缓冲,当推动杆303碰击限位板8时,限位板8会将推动杆303的力传导给压缩弹簧9,压缩弹簧9通过压缩的形式将该进行发散,缓冲装置3与压缩弹簧进行配合将高空坠物给顶板中间部位造成巨大的冲击力发散掉,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25.优选的,主体1内部的缓冲装置3,缓冲装置3内部的缓冲板301,缓冲板301底部的连接杆302,连接杆302底部的推动杆303,推动杆303底部的活动内腔304,活动内腔304内部的缓冲杆305共同组成缓冲机构,现有的建筑工程施工用的安全防护装置结构复杂,功能单一,在进行建筑施工作业时,高空坠落物产生的强大的冲击力直接作用在顶板上,通过设置缓冲机构,当高空坠物砸向顶板2时,缓冲板301通过连接杆302传导给推动杆303,推动杆303再将力传导给缓冲杆305,缓冲杆305上具有弹性很强的弹簧,弹簧进行压缩从而使推动杆303在活动内腔进行活动,从而将高空坠物产生的巨大的冲击力进行发散,避免顶板在高空坠物下产生损坏的现象,同时避免了高空坠物威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延长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收益。
26.优选的,主体1内部的可拆卸装置6,可拆卸装置6内部的螺栓608,螺栓608一侧的螺帽609,螺帽609内部的螺杆607,螺杆607外表面的螺槽601,螺槽601表面的固定杆603,固定杆603底部的通槽602共同组成拆卸机构,现有的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的搭设复杂,拆装不便,不便于对其进行携带,且防护网一般是固定的,不能拆卸,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施工效率,通过设置拆卸机构,防护栏通过固定杆603与通槽602的配合的下固定在安全防护装置上,螺栓608通过螺槽601在与螺帽609紧密配合下使防护栏能够稳定固定在安全防护装置上,方便相关人员进行拆卸、运输等一系列工作,使得该安全防护装置的拆装方便快捷,从而方便对其携带,便于将安全防护装置携带至不同的施工现场,使得该建筑过程施工用的安全防护装置防护效果较好,便于携带,提高了施工效率,该用于建筑工程的防护装置,结构合理,易于使用,具有便于运输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7.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设置通风孔5,当强风吹向防护栏时,强风会通过通风孔5之后形成分叉气流进行流动从而达到降低风阻的效果,从而避免防护装置受风力倾倒,体现了结构的安全性,有效提高了建筑工程装置的安全性;
28.然后,通过设置活页604,相关人员需要通过时使防护栏在活页604的作用下进行旋转从而达到人们的需求,体现了结构的功能性,设有固定夹604保证防护栏能够在活页的作用下进行旋转,海绵垫604有效的缓解了固定夹604对防护栏的压力,延长了防护栏的使用寿命,体现了结构的辅助性;
29.接着,通过设置限位板8,当建筑施工作业时,高空坠物砸向顶板2时通过缓冲装置3进行缓冲,当推动杆303碰击限位板8时,限位板8会将推动杆303的力传导给压缩弹簧9,压缩弹簧9通过压缩的形式将该进行发散,缓冲装置3与压缩弹簧进行配合将高空坠物给顶板中间部位造成巨大的冲击力发散掉,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30.紧接着,通过设置缓冲机构,当高空坠物砸向顶板2时,缓冲板301通过连接杆302传导给推动杆303,推动杆303再将力传导给缓冲杆305,缓冲杆305上具有弹性很强的弹簧,弹簧进行压缩从而使推动杆303在活动内腔进行活动,从而将高空坠物产生的巨大的冲击力进行发散,避免顶板在高空坠物下产生损坏的现象,同时避免了高空坠物威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延长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收益;
31.最后,通过设置拆卸机构,防护栏通过固定杆603与通槽602的配合的下固定在安全防护装置上,螺栓608通过螺槽601在与螺帽609紧密配合下使防护栏能够稳定固定在安全防护装置上,方便相关人员进行拆卸、运输等一系列工作,使得该安全防护装置的拆装方便快捷,从而方便对其携带,便于将安全防护装置携带至不同的施工现场,使得该建筑过程施工用的安全防护装置防护效果较好,便于携带,提高了施工效率,该用于建筑工程的防护装置,结构合理,易于使用,具有便于运输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这就是该种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主体(1)、缓冲装置(3)和可拆卸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3),所述缓冲装置(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板(301),所述缓冲板(3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02),所述连接杆(3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动杆(303),所述推动杆(3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内腔(304),所述活动内腔(30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缓冲杆(305),所述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可拆卸装置(6),所述可拆卸装置(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栓(608),所述螺栓(60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帽(609),所述螺帽(609)的内部紧密贴合有螺杆(607),所述螺杆(607)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有螺槽(601),所述螺槽(601)的表面贯穿连接有固定杆(603),所述固定杆(6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通槽(6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顶板(2),所述顶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隔板(7),所述隔板(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通风孔(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页(604),所述活页(60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夹(605),所述固定夹(605)的表面紧密贴合有海绵垫(60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8),所述限位板(8)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压缩弹簧(9)。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部的缓冲装置(3),缓冲装置(3)内部的缓冲板(301),缓冲板(301)底部的连接杆(302),连接杆(302)底部的推动杆(303),推动杆(303)底部的活动内腔(304),活动内腔(304)内部的缓冲杆(305)共同组成缓冲机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部的可拆卸装置(6),可拆卸装置(6)内部的螺栓(608),螺栓(608)一侧的螺帽(609),螺帽(609)内部的螺杆(607),螺杆(607)外表面的螺槽(601),螺槽(601)表面的固定杆(603),固定杆(603)底部的通槽(602)共同组成拆卸机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主体、缓冲装置和可拆卸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装置,缓冲装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板,缓冲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动杆,推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内腔,动内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缓冲杆,缓冲杆上具有弹性很强的弹簧,弹簧进行压缩从而使推动杆在活动内腔进行活动,从而将高空坠物产生的巨大的冲击力进行发散,避免顶板在高空坠物下产生损坏的现象,避免了高空坠物威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延长建筑工程的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经济收益,适用于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在未来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来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来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杜镇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杜镇宁
技术研发日:2020.12.25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