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品绕线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多工位的智能编织机。
背景技术:
2.网状针织品,如鞋子上的网面,在制作成型时,需要先将相应的线材缠绕成所需求的形状构造,然后,再将其热压成型。而现有的将相应线材缠绕成型的机构,大多采用机械手自动夹线绕线的方式,设计复杂,且基本上是单工位的,绕线效率不高、制造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多工位的智能编织机,设有多个绕线工位,可同时对多个绕线模具板进行绕线工作,工作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同时,磁吸绕线头与第一电磁铁组件磁吸式连接,纱线缠绕装置通过第二电磁铁组件即可吸取不同的磁吸绕线头以完成不同阶段的绕线工序,使用方便,此外,还设有防夹断机构,在绕线时,可避免纱线断开,保证纱线出线的连续性,实用性强。
4.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全自动多工位的智能编织机,包括安装平台、布置于安装平台顶部一端的线料上料装置、布置于线料上料装置一侧的纱线缠绕装置,以及位于纱线缠绕装置上方的下压成型装置;所述安装平台上位于纱线缠绕装置的下方还设有若干绕线工位,且每一绕线工位上还设有一绕线模具板;所述绕线模具板顶部还设有若干绕线参考柱;所述纱线缠绕装置用于将线料上料装置上的线材按预设的轨迹缠绕于绕线参考柱上,下压成型装置用于在纱线缠绕装置绕线完成后,将缠绕于绕线参考柱上的线下压以使产品初步成型。
6.进一步地,每一绕线工位上还设有若干定位柱,每一绕线模具板底部与若干定位柱对应处还设有若干定位孔。
7.进一步地,所述线料上料装置包括布置于安装平台顶部的第一安装架、布置于第一安装架一侧的防夹断机构,以及位于防夹断机构下方的若干绕线头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架的长度方向上还安装有若干线料筒,且每一线料筒对应一绕线头机构布置;所述线料筒上缠绕有纱线,且线料筒上的纱线依次穿过防夹断机构、绕线头机构布置。
8.进一步地,所述防夹断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架,以及安装于第二安装架上的若干防夹断组件;所述防夹断组件包括断纱检测器、张力器。
9.进一步地,所述绕线头机构包括绕线安装板、安装于绕线安装板一侧的第一电磁铁组件,以及布置于第一电磁铁组件上的磁吸绕线头。
10.进一步地,所述磁吸绕线头的顶部设有第一穿线孔,且磁吸绕线头的底部还设有绕线嘴。
11.进一步地,每一绕线头机构的一侧还均设有一线头夹紧组件,且每一线头夹紧组
件包括夹紧气缸、与夹紧气缸的输出轴连接的夹紧块,以及靠近夹紧块布置的夹紧柱。
12.进一步地,所述纱线缠绕装置包括布置于安装平台顶部的x轴平移机构、与x轴平移机构滑动连接的y轴平移机构,以及与y轴平移机构滑动连接的若干z轴升降机构;每一z轴升降机构还均驱动连接一第二电磁铁组件。
13.进一步地,所述下压成型装置包括若干下压成型模组,且每一下压成型模组对应布置于一绕线工位的上方;所述下压成型模组包括下压安装架、安装于下压安装架上的下压气缸和下压导向柱,以及与下压气缸和下压导向柱连接的下压板;所述下压板的底部还设有若干避让孔。
14.进一步地,所述的全自动多工位的智能编织机还包括机架,安装平台、线料上料装置、纱线缠绕装置和下压成型装置均安装于机架内。
15.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设有多个绕线工位,可同时对多个绕线模具板进行绕线工作,工作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同时,磁吸绕线头与第一电磁铁组件磁吸式连接,纱线缠绕装置通过第二电磁铁组件即可吸取不同的磁吸绕线头以完成不同阶段的绕线工序,使用方便,此外,还设有防夹断机构,在绕线时,可避免纱线断开,保证纱线出线的连续性,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8.图2为图1省却机架的立体图;
19.图3为图2省却纱线缠绕装置和下压成型装置的立体图;
20.图4为图3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纱线缠绕装置的立体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压成型装置的立体图;
23.其中,附图标识说明:
24.1—安装平台;
ꢀꢀꢀꢀꢀꢀꢀꢀꢀꢀꢀꢀꢀꢀꢀ
2—线料上料装置;
25.3—纱线缠绕装置;
ꢀꢀꢀꢀꢀꢀꢀꢀꢀꢀꢀ
4—下压成型装置;
26.5—绕线模具板;
ꢀꢀꢀꢀꢀꢀꢀꢀꢀꢀꢀꢀꢀ
6—机架;
27.7—线头夹紧组件;
ꢀꢀꢀꢀꢀꢀꢀꢀꢀꢀꢀ
8—裁剪模组;
28.21—第一安装架;
ꢀꢀꢀꢀꢀꢀꢀꢀꢀꢀꢀꢀ
22—防夹断机构;
29.23—绕线头机构;
ꢀꢀꢀꢀꢀꢀꢀꢀꢀꢀꢀꢀ
24—线料筒;
30.31—x轴平移机构;
ꢀꢀꢀꢀꢀꢀꢀꢀꢀꢀꢀ
32—y轴平移机构;
31.33—z轴升降机构;
ꢀꢀꢀꢀꢀꢀꢀꢀꢀꢀꢀ
34—第二电磁铁组件;
32.41—下压安装架;
ꢀꢀꢀꢀꢀꢀꢀꢀꢀꢀꢀꢀ
42—下压气缸;
33.43—下压导向柱;
ꢀꢀꢀꢀꢀꢀꢀꢀꢀꢀꢀꢀ
44—下压板;
34.45—避让孔;
ꢀꢀꢀꢀꢀꢀꢀꢀꢀꢀꢀꢀꢀꢀꢀꢀ
51—绕线固定柱;
35.71—夹紧气缸;
ꢀꢀꢀꢀꢀꢀꢀꢀꢀꢀꢀꢀꢀꢀ
72—夹紧块;
36.73—夹紧柱;
ꢀꢀꢀꢀꢀꢀꢀꢀꢀꢀꢀꢀꢀꢀꢀꢀ
221—第二安装架;
37.222—断纱检测器;
ꢀꢀꢀꢀꢀꢀꢀꢀꢀꢀꢀ
223—张力器;
38.231—绕线安装板;
ꢀꢀꢀꢀꢀꢀꢀꢀꢀꢀꢀ
232—第一电磁铁组件;
39.233—磁吸绕线头;
ꢀꢀꢀꢀꢀꢀꢀꢀꢀꢀꢀ
234—第一穿线孔;
40.235—绕线嘴。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42.参照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多工位的智能编织机,包括安装平台1、布置于安装平台1顶部一端的线料上料装置2、布置于线料上料装置2一侧的纱线缠绕装置3,以及位于纱线缠绕装置3上方的下压成型装置4;所述安装平台1上位于纱线缠绕装置3的下方还设有若干绕线工位,且每一绕线工位上还设有一绕线模具板5;所述绕线模具板5顶部还设有若干绕线参考柱;所述纱线缠绕装置3用于将线料上料装置2上的线材按预设的轨迹缠绕于绕线参考柱上,下压成型装置4用于在纱线缠绕装置3绕线完成后,将缠绕于绕线参考柱上的线下压以使产品初步成型。
43.其中,每一绕线工位上还设有若干定位柱,每一绕线模具板5底部与若干定位柱对应处还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线料上料装置2包括布置于安装平台1顶部的第一安装架21、布置于第一安装架21一侧的防夹断机构22,以及位于防夹断机构22下方的若干绕线头机构23;所述第一安装架21的长度方向上还安装有若干线料筒24,且每一线料筒24对应一绕线头机构23布置;所述线料筒24上缠绕有纱线,且线料筒24上的纱线依次穿过防夹断机构22、绕线头机构23布置;所述防夹断机构22包括第二安装架221,以及安装于第二安装架221上的若干防夹断组件;所述防夹断组件包括断纱检测器222、张力器223;所述绕线头机构23包括绕线安装板231、安装于绕线安装板231一侧的第一电磁铁组件232,以及布置于第一电磁铁组件232上的磁吸绕线头233。
44.所述磁吸绕线头233的顶部设有第一穿线孔234,且磁吸绕线头233的底部还设有绕线嘴235;每一绕线头机构23的一侧还均设有一线头夹紧组件7,且每一线头夹紧组件7包括夹紧气缸71、与夹紧气缸71的输出轴连接的夹紧块72,以及靠近夹紧块72布置的夹紧柱73;所述纱线缠绕装置3包括布置于安装平台1顶部的x轴平移机构31、与x轴平移机构31滑动连接的y轴平移机构32,以及与y轴平移机构32滑动连接的若干z轴升降机构33;每一z轴升降机构33还均驱动连接一第二电磁铁组件34;所述下压成型装置4包括若干下压成型模组,且每一下压成型模组对应布置于一绕线工位的上方;所述下压成型模组包括下压安装架41、安装于下压安装架41上的下压气缸42和下压导向柱43,以及与下压气缸42和下压导向柱43连接的下压板44;所述下压板44的底部还设有若干避让孔45;所述的全自动多工位的智能编织机还包括机架6,安装平台1、线料上料装置2、纱线缠绕装置3和下压成型装置4均安装于机架6内。
45.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46.继续参照图1至6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机架6,安装平台1、线料上料装置2、纱线缠绕装置3和下压成型装置4均安装于机架6内;机架6的正面还设有柜门,其顶部还设有三色指示灯,其底部还设有脚轮脚杯;该实施例中,绕线工位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即可同时对两个绕线模具板5进行绕线工作,工作效率高;每一绕线工位上还设有若干定位柱,绕线模具板5上还设有定位孔,可经定位柱、定位孔将绕线模具板5放置于绕线工位上,同时,在绕线模具板5上还可开设多个螺丝孔,用于安装螺丝,以将其锁紧固定。
47.线料上料装置2:该实施例中,线料筒24的数量设置为四个(每个绕线工位对应两个,也可以设置多个线料筒24,线料筒24上的纱线的类型、颜色可以不一样,以便于生产不同类型的针织品,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线,不仅限于纱线),防夹断机构22的防夹断组件的数量设置为四个,且每一防夹断组件均包括一断纱检测器222、一张力器223,线料筒24上的纱线依次穿过一断纱检测器222122、张力器223123布置,可避免纱线断开,保证纱线出线的连续性;绕线头机构23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分别位于一防夹断组件的下方,磁吸绕线头233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可吸附于第一电磁铁组件232上;磁吸绕线头233的顶部还设有第一穿线孔234,其底部还设有绕线嘴235,从张力器223穿出的纱线依次穿过第一穿线孔234、绕线嘴235布置;随后,从绕线嘴235穿出的纱线的线头缠绕至夹紧块72与夹紧柱73之间,夹紧气缸71驱动夹紧块72向夹紧柱73的方向移动,以将线头压紧固定;开始绕线时,纱线缠绕装置3经第二电磁铁组件34吸取磁吸绕线头233将纱线按预设的轨迹缠绕于绕线模具板5上的绕线参考柱上即可,简单高效。
48.由于在绕线过程中,每一个磁吸绕线头233上的纱线不能一次性绕完,故还在绕线模具板5上设置了绕线固定柱51,当纱线缠绕装置3使用其中一个磁吸绕线头233绕完一个工序后,将纱线缠绕至绕线固定柱51上(包括固定轴,以及套设于其上的压盖,人工缠绕固定轴上,使用压盖压紧固定即可)以压紧固定,以便于下一工序时使用;此外,每一绕线固定柱51与一线条夹紧组件之间还设有一裁剪模组8,当绕线全部完成后,裁剪模组8可将磁吸绕线头233与绕线参考柱之间的纱线剪断,该实施例中,裁剪模组8包括安装于安装平台1底部的裁剪安装板、沿竖直方向布置于裁剪安装板上的裁剪升降气缸,以及与裁剪升降气缸连接的剪刀组件;安装平台1上还开设有第一通孔,裁剪升降气缸驱动剪刀组件穿过第一通孔以将纱线剪断。
49.纱线缠绕装置3:纱线缠绕装置3的x轴平移机构31、y轴平移机构32和z轴平移机构可驱动第二电磁铁组件34做三轴运动,以便吸取磁吸绕线头233按照预定轨迹绕线;可通过更改不同的绕线轨迹,进而可生产不同形状构造的针织品,泛用性强;该实施例中,上述平移机构均为直线电机组件,当吸取磁吸绕线头233时,第一电磁铁组件232断电,第二电磁铁组件34通电,即可将磁吸绕线头233吸附,进而继续绕线的工作。
50.下压成型装置4:在纱线缠绕装置3按预设轨迹将纱线全部缠绕于绕线参考柱上后,下压气缸42驱动下压板44下降,以将绕线参考柱上的纱线下压,进而可使纱线缠绕成的针织品初步成型(绕线的时候,针织品是立体状态,下压后呈平面状态);下压板44底部与绕线参考柱对应处还设有避让孔45,下压时可套设于绕线参考柱外侧,在产品下压初步成型后,人工或外部移载机构将其移载至外部的热压设备处,对其热压,即可使得产品固定成型。
5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全自动多工位的智能编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平台、布置于安装平台顶部一端的线料上料装置、布置于线料上料装置一侧的纱线缠绕装置,以及位于纱线缠绕装置上方的下压成型装置;所述安装平台上位于纱线缠绕装置的下方还设有若干绕线工位,且每一绕线工位上还设有一绕线模具板;所述绕线模具板顶部还设有若干绕线参考柱;所述纱线缠绕装置用于将线料上料装置上的线材按预设的轨迹缠绕于绕线参考柱上,下压成型装置用于在纱线缠绕装置绕线完成后,将缠绕于绕线参考柱上的线下压以使产品初步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多工位的智能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每一绕线工位上还设有若干定位柱,每一绕线模具板底部与若干定位柱对应处还设有若干定位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多工位的智能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料上料装置包括布置于安装平台顶部的第一安装架、布置于第一安装架一侧的防夹断机构,以及位于防夹断机构下方的若干绕线头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架的长度方向上还安装有若干线料筒,且每一线料筒对应一绕线头机构布置;所述线料筒上缠绕有纱线,且线料筒上的纱线依次穿过防夹断机构、绕线头机构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多工位的智能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夹断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架,以及安装于第二安装架上的若干防夹断组件;所述防夹断组件包括断纱检测器、张力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多工位的智能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头机构包括绕线安装板、安装于绕线安装板一侧的第一电磁铁组件,以及布置于第一电磁铁组件上的磁吸绕线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多工位的智能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绕线头的顶部设有第一穿线孔,且磁吸绕线头的底部还设有绕线嘴。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多工位的智能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每一绕线头机构的一侧还均设有一线头夹紧组件,且每一线头夹紧组件包括夹紧气缸、与夹紧气缸的输出轴连接的夹紧块,以及靠近夹紧块布置的夹紧柱。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多工位的智能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缠绕装置包括布置于安装平台顶部的x轴平移机构、与x轴平移机构滑动连接的y轴平移机构,以及与y轴平移机构滑动连接的若干z轴升降机构;每一z轴升降机构还均驱动连接一第二电磁铁组件。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多工位的智能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成型装置包括若干下压成型模组,且每一下压成型模组对应布置于一绕线工位的上方;所述下压成型模组包括下压安装架、安装于下压安装架上的下压气缸和下压导向柱,以及与下压气缸和下压导向柱连接的下压板;所述下压板的底部还设有若干避让孔。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多工位的智能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自动多工位的智能编织机还包括机架,安装平台、线料上料装置、纱线缠绕装置和下压成型装置均安装于机架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全自动多工位的智能编织机,包括安装平台、布置于安装平台顶部一端的线料上料装置、布置于线料上料装置一侧的纱线缠绕装置,以及位于纱线缠绕装置上方的下压成型装置;所述安装平台上位于纱线缠绕装置的下方还设有若干绕线工位,且每一绕线工位上还设有一绕线模具板。本实用新型设有多个绕线工位,可同时对多个绕线模具板进行绕线工作,工作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同时,磁吸绕线头与第一电磁铁组件磁吸式连接,纱线缠绕装置通过第二电磁铁组件即可吸取不同的磁吸绕线头以完成不同阶段的绕线工序,使用方便,此外,还设有防夹断机构,在绕线时,可避免纱线断开,保证纱线出线的连续性,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杰 谢杨弟 张响军 崔丰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迪赛福创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4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