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方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八角方桩。
背景技术:
2.混凝土八角方桩又称预制桩,就是指在打桩现场或者附近就地预制,较短的桩也可以在预制厂生产,特点是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坚固耐久、施工速度快,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中国建筑施工领域采用较多的预制桩主要是混凝土预制桩和钢桩两大类,限于运输条件,工厂预制桩,桩长一般不超过12m,否则应分节预制,然后在打桩过程中予以接长,接头不宜超过3个,桩的运输方式,在运距不大时,可用起重机吊运;当运距较大时,可采用轻便轨道小平台车运输;
3.传统的混凝土八角方桩内部固定设置有钢筋骨架,使得整个方桩本体笨重,搬运时费时费力,严重的导致耽误工期,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八角方桩以良好的解决上述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八角方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八角方桩,包括:方桩本体,所述方桩本体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为呈圆柱体,所述方桩本体内部设置若干块可拆卸的环筋,所述环筋外侧一体成型设置有滑块,所述方桩本体内壁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与所述滑块相适配的多对长度不同的滑槽,所述环筋通过滑块配合滑槽与所述方桩本体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环筋上沿其圆周方向等距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内插接有竖筋。
7.进一步的,所述滑槽数量为四对,四对所述滑槽的长度与方桩本体内壁的长度比例分别为1:1,3/4:1,1/2:1,1/4:1。
8.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数量为8,8个所述通孔沿所述环筋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9.进一步的,所述竖筋与所述方桩本体内腔的高度一致,且竖筋顶部呈圆弧形。
10.进一步的,所述方桩本体底部固定设置有呈圆台状的插块,所述插块的最大直径与所述方桩本体的内径一致,所述插块上开设有与所述竖筋相适配的插接孔。
11.进一步的,所述方桩本体为若干个,除最底部的所述方桩本体外,其他所述方桩本体底部均开设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延伸至插块底部。
12.进一步的,所述方桩本体外壁开设有两条凹槽,所述凹槽横截面呈半圆形。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八角方桩,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环筋和竖筋,使得环筋和竖筋及方桩本体在生产时可单独生产,避免了方桩本体体积和质量过大,解决了传统的混凝土八角方桩内部固
定设置有钢筋骨架,使得整个方桩本体笨重,搬运时费时费力,严重的导致耽误工期的问题;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且将滑槽的长度设置呈不同的长度,使得若干块环筋可固定于方桩本体内部的不同高度,从而使环筋在方桩本体内部均匀受力,通过设置插接块和插接孔,相邻两根方桩本体可通过竖筋插入插接孔进行连接固定,便于方桩本体的拼接,通过设置导流孔,可方便混泥土的的灌注;
16.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凹槽,在方桩本体搬运时,可通过钢绳嵌入凹槽内将方桩本体进行固定,便于方桩本体的搬运。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方桩本体;2-环筋;3-滑块;4-滑槽;5-通孔;6-竖筋; 7-插接块;8-插接孔;9-导流孔;1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至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八角方桩,包括:方桩本体1,方桩本体1内部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为呈圆柱体,方桩本体1内部设置若干块可拆卸的环筋2,环筋2外侧一体成型设置有滑块3,方桩本体1内壁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与滑块3相适配的多对长度不同的滑槽4,环筋2通过滑块3配合滑槽4与方桩本体1内部滑动连接,环筋2上沿其圆周方向等距开设有若干个通孔5,通孔5内插接有竖筋6,滑槽4数量为四对,四对滑槽4的长度与方桩本体1内壁的长度比例分别为 1:1,3/4:1,1/2:1,1/4:1,通孔5的数量为8,8个通孔5沿环筋2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环筋2和竖筋6,使得环筋2 和竖筋6及方桩本体1在生产时可单独生产,避免了方桩本体1体积和质量过大,解决了传统的混凝土八角方桩内部固定设置有钢筋骨架,使得整个方桩本体1笨重,搬运时费时费力,严重的导致耽误工期的问题。
23.其中,竖筋6与方桩本体1内腔的高度一致,且竖筋6顶部呈圆弧形,方桩本体1底部固定设置有呈圆台状的插块7,插块7的最大直径与方桩本体1的内径一致,插块7上开设有与竖筋6相适配的插接孔8,方桩本体1为若干个,除最底部的方桩本体1外,其他方桩本体1底部均开设有导流孔9,导流孔9延伸至插块7底部,通过设置滑块3和滑槽4,且将滑槽4的长度设置呈不同的长度,使得若干块环筋2可固定于方桩本体1内部的不同高度,从而使环筋2在方桩本体1内部均匀受力,通过设置插接块7和插接孔8,相邻两根方桩本体1可通过竖筋6插入插接孔8进行连接固定,便于方桩本体1的拼接,通过设置导流孔9,可方便混泥土的的灌注。
24.其中,方桩本体1外壁开设有两条凹槽10,凹槽10横截面呈半圆形,通过设置凹槽10,在方桩本体1搬运时,可通过钢绳嵌入凹槽10内将方桩本体1进行固定,便于方桩本体的搬运。
25.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环筋2 和竖筋6,使得环筋2和竖筋6及方桩本体1在生产时可单独生产,避免了方桩本体1体积和质量过大,解决了传统的混凝土八角方桩内部固定设置有钢筋骨架,使得整个方桩本体1笨重,搬运时费时费力,严重的导致耽误工期的问题,通过设置滑块3和滑槽4,且将滑槽4 的长度设置呈不同的长度,使得若干块环筋2可固定于方桩本体1内部的不同高度,从而使环筋2在方桩本体1内部均匀受力,通过设置插接块7和插接孔8,相邻两根方桩本体1可通过竖筋6插入插接孔 8进行连接固定,便于方桩本体1的拼接,通过设置导流孔9,可方便混泥土的的灌注,通过设置凹槽10,在方桩本体1搬运时,可通过钢绳嵌入凹槽10内将方桩本体1进行固定,便于方桩本体的搬运。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八角方桩,包括:方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桩本体(1)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为呈圆柱体,所述方桩本体(1)内部设置若干块可拆卸的环筋(2),所述环筋(2)外侧一体成型设置有滑块(3),所述方桩本体(1)内壁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与所述滑块(3)相适配的多对长度不同的滑槽(4),所述环筋(2)通过滑块(3)配合滑槽(4)与所述方桩本体(1)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环筋(2)上沿其圆周方向等距开设有若干个通孔(5),所述通孔(5)内插接有竖筋(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八角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4)数量为四对,四对所述滑槽(4)的长度与方桩本体(1)内壁的长度比例分别为1:1,3/4:1,1/2:1,1/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八角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的数量为8,8个所述通孔(5)沿所述环筋(2)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八角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筋(6)与所述方桩本体(1)内腔的高度一致,且竖筋(6)顶部呈圆弧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八角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桩本体(1)底部固定设置有呈圆台状的插块(7),所述插块(7)的最大直径与所述方桩本体(1)的内径一致,所述插块(7)上开设有与所述竖筋(6)相适配的插接孔(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八角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桩本体(1)为若干个,除最底部的所述方桩本体(1)外,其他所述方桩本体(1)底部均开设有导流孔(9),所述导流孔(9)延伸至插块(7)底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八角方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桩本体(1)外壁开设有两条凹槽(10),所述凹槽(10)横截面呈半圆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方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八角方桩,包括:方桩本体,方桩本体内部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为呈圆柱体,方桩本体内部设置若干块可拆卸的环筋,环筋外侧一体成型设置有滑块,方桩本体内壁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多对长度不同的滑槽,环筋通过滑块配合滑槽与方桩本体内部滑动连接,环筋上沿其圆周方向等距开设有若干个通孔,通孔内插接有竖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拆卸的环筋和竖筋,使得环筋和竖筋及方桩本体在生产时可单独生产,避免了方桩本体体积和质量过大,解决了传统的混凝土八角方桩内部固定设置有钢筋骨架,使得整个方桩本体笨重,搬运时费时费力,严重的导致耽误工期的问题。严重的导致耽误工期的问题。严重的导致耽误工期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林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春市绘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1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