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器及空调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8-31  11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及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2.气液分离器设有出气管,气态冷媒通过出气管进入压缩机,但是当气液分离器内没有气态冷媒进入出气管时,压缩机内的气态冷媒容易通过出气管回流至气液分离器内,从而使得压缩机内的气压下降,影响空调设备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及空调设备,能够阻止压缩机内的气态冷媒通过出气管回流至气液分离器内。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该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进流管、出气管和单向阀。筒体设有腔体。进流管连接于筒体的一端。出气管连接于筒体的另一端,并且,出气管一端伸入腔体内,另一端伸出腔体以用于连接压缩机。出气管设有回油孔,回油孔连通出气管和腔体。单向阀设于出气管内,且单向阀设于回油孔与压缩机之间的任一位置,单向阀的连通方向为从出气管朝向压缩机的方向。
5.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单向阀包括沿着出气管轴向分布的固定件、活动件和弹性件。固定件固定连接出气管,活动件可活动地设于固定件靠近压缩机的一侧,弹性件连接活动件,弹性件能够推动活动件朝向固定件移动,以使活动件与固定件紧密贴合。固定件设有第一缺口,活动件设有第二缺口,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在出气管轴向上的投影不重合。当活动件受到朝向固定件的外力作用时,活动件与固定件贴合,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均被关闭,单向阀隔断出气管。当活动件受到远离固定件的外力作用时,活动件与固定件之间形成一间隙,第一缺口、间隙以及第二缺口连通,单向阀连通出气管。通过在固定件和活动件上分别设置相互错开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且通过固定件与活动件的分开与贴合来控制单向阀的打开与关闭,使得单向阀的结构更加简单,有利于气液分离器的加工制造。并且,通过弹性件控制活动件的移动,有利于单向阀快速打开和关闭,提高了气液分离器的响应速度。
6.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活动件一侧固设有沿着出气管轴向延伸的连接杆,连接杆可活动地穿设于固定件。连接杆远离活动件的一端设有卡头。弹性件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套设于连接杆,且压缩弹簧一端连接卡头,另一端连接固定件,以推动卡头朝向远离固定件的方向移动。如此设置,可是弹性件设置在固定件背离活动件的一侧,有利于固定件与活动件紧密贴合。
7.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缺口包括多个分布于固定件上的第一通孔,第二缺口包括多个分布于活动件上的第二通孔。如此,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的设置更加简单,降低了气液分离器的加工难度。
8.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固定件和活动件均为圆形板状,如此,固定件与活动
件贴合在一起时,活动件在第一缺口的一侧形成面密封,固定件在第二缺口的一侧形成面密封,从而有效提高了单向阀的密封性。第一通孔沿着固定件的周向均匀分布,第二通孔沿着活动件的周向均匀分布。如此设置,气态冷媒通过第一缺口推动活动件朝向远离固定件的方向移动时,活动件受到的推力更加均匀,避免活动件受力不均发生扭转而影响单向阀的密封性。
9.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固定件一侧固设有沿着出气管轴向延伸的连接杆,活动件可活动地套设于连接杆;连接杆远离固定件的一端设有卡头。弹性件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套设于连接杆,且压缩弹簧一端连接卡头,另一端连接活动件,以推动活动件朝向远离卡头的方向移动。如此设置,可是弹性件设置在活动件背离固定件的一侧,有利于固定件与活动件紧密贴合。
10.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出气管内壁沿着出气管的径向凸出形成止挡结构,固定件一侧止挡于止挡结构,且固定件与出气管焊接。当活动件朝向固定件移动并与固定件贴合时,活动件会对固定件施加一个冲击力,而在止挡结构的止挡作用下,避免固定件在活动件的冲击下发生位移而影响气液分离器的结构强度。固定件与出气管焊接,进一步增强了气液分离器的结构强度。
11.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出气管包括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第二接管连接于筒体一端,第一接管一端连接第二接管,另一端朝向腔体内延伸。如此,出气管采用分体式设计,降低了出气管的加工难度,并且,有利于出气管与筒体的装配。
12.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回油孔设于第一接管,单向阀设于第一接管内,且单向阀设于回油孔和第二接管之间。如此,进一步降低了单向阀与出气管的装配难度,提高了气液分离器的装配效率。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设备,该空调设备包括如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气液分离器。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及空调设备,当气态冷媒从出气管朝向压缩机流动时,单向阀处于打开状态。而当出气管内没有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时,压缩机内的气态冷媒具有回流的趋势,也即,压缩机内的气态冷媒往腔体内流动的趋势。由于出气管内设有单向阀,且单向阀的连通方向为从出气管朝向压缩机的方向,也即,从压缩机朝向出气管的方向,单向阀不连通。因此,气态冷媒无法通过单向阀进入腔体内。又因为单向阀设于回油孔与压缩机之间的任一位置,因此,气态冷媒也无法通过回油孔进入腔体。综上可知,如此设置,压缩机内的气态冷媒无法回流至气液分离器内,从而实现气液分离器腔体内的保压。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器的剖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设有单向阀的出气管的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单向阀的分解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设有单向阀的出气管的剖视图。
20.附图标记:1、筒体;11、腔体;111、第一腔;112、第二腔;2、进流管;3、出气管;31、回油孔;32、止挡结构;33、第一接管;34、第二接管;4、单向阀;41、固定件;411、第一缺口;412、
第一通孔;42、活动件;422、第二缺口;423、第二通孔;43、弹性件;44、连接杆;45、卡头;5、过滤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该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1、进流管2、出气管3和过滤座5。筒体1设有腔体11,过滤座5将腔体11分隔成第一腔111和第二腔112。进流管2连接于筒体1的一端,出气管3连接于筒体1的另一端,并且,出气管3一端伸入腔体11内,另一端伸出腔体11以用于连接压缩机(图未示)。具体地,进流管2连通第一腔111,出气管3插置于第二腔112内。出气管3设有回油孔31,回油孔31连通出气管3和腔体11。
25.通常,气液两相的冷媒从进流管2进入腔体11内,并且,冷媒中混杂有部分压缩机用的润滑油。冷媒进入腔体11后,气态的冷媒向上升并进入出气管3内,混杂有润滑油的液态冷媒直接下沉进入腔体11的底部。而液态冷媒和润滑油的密度不同且二者不能互溶,因此,在腔体11的底部,液态冷媒和润滑油会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分层,润滑油会漂浮在液态冷媒的上方。之后,润滑油通过回油孔31进入出气管3内与气态冷媒一起回流至压缩机内。而留在腔体11底部的液态冷媒在气化后也可在腔体11内上升并进入出气管3,最终回流至压缩机内。
2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气液分离器还包括单向阀4,单向阀4设于出气管3内,且单向阀4设于回油孔31与压缩机之间的任一位置,单向阀4的连通方向为从出气管3朝向压缩机的方向。当气态冷媒从出气管3朝向压缩机流动时,单向阀4处于打开状态。而当出气管3内没有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时,压缩机内的气态冷媒具有回流的趋势,也即,压缩机内的气态冷媒往腔体11内流动的趋势。由于出气管3内设有单向阀4,且单向阀4的连通方向为从出气管3朝向压缩机的方向,也即,从压缩机朝向出气管3的方向,单向阀4不连通。因此,气态冷媒无法通过单向阀4进入腔体11内。又因为单向阀4设于回油孔31与压缩机之间的任一位置,因此,气态冷媒也无法通过回油孔31进入腔体11。综上可知,如此设置,压缩机内的气态冷媒无法回流至气液分离器内。
2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单向阀4包括沿着出气管3轴向分布的固定件41、活动件42和弹性件43。包括以下两种情况,固定件41、活动件42和弹性件43依次沿着出气管
3轴向分布,或者,活动件42、固定件41和弹性件43依次沿着出气管3轴向分布。固定件41固定连接出气管3,活动件42可活动地设于固定件41靠近压缩机的一侧,弹性件43连接活动件42,弹性件43能够推动活动件42朝向固定件41移动,以使活动件42与固定件41紧密贴合。
28.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43连接活动件42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弹性件43与活动件42直接连接在一起,二是弹性件43与活动件42间接连接。
29.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固定件41设有第一缺口411,活动件42设有第二缺口422,第一缺口411在固定件41上的投影与第二缺口422不具有重合区域,也就是说第一缺口411与第二缺口422相互错开。如此,当活动件42与固定件41贴合时,第一缺口411和第二缺口422均被关闭,单向阀4处于关闭状态。具体来说,活动件42与固定件41贴合时,固定件41未设置有第一缺口411的部位会封堵住活动件42上的第二缺口422,使气态冷媒无法通过第二缺口422,并且,活动件42未设置有第二缺口422的部位会封堵住固定件41上的第一缺口411,使气态冷媒无法通过第一缺口411。当活动件42远离固定件41移动并与固定件41之间形成一间隙时,单向阀4两侧通过第一缺口411、间隙以及第二缺口422连通,从而单向阀4处于开启状态。
30.当出气管3内没有气态冷媒流动时,弹性件43推动活动件42朝向固定件41移动,以使活动件42与固定件41紧密贴合,此时,单向阀4处于关闭状态。当气态冷媒从压缩机流向出气管3时,由于活动件42设于固定件41靠近压缩机的一侧,因此,气态冷媒会进一步推动活动件42挤压固定件41,从而使得活动件42与固定件41贴合更加紧密,使单向阀4保持关闭状态。此时,气态冷媒无法从压缩机回流到气液分离器内。当气态冷媒从出气管3流向压缩机时,气态冷媒通过第一缺口411接触活动件42,并对活动件42施加推力作用以克服弹性件43对活动件42的弹力作用,使活动件42朝向远离固定件4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单向阀4打开,气态冷媒可以顺利流向压缩机。
31.通过在固定件41和活动件42上分别设置相互错开的第一缺口411和第二缺口422,且通过固定件41与活动件42的分开与贴合来控制单向阀4的打开与关闭,使得单向阀4的结构更加简单,有利于气液分离器的加工制造。并且,通过弹性件43控制活动件42的移动,有利于单向阀4快速打开和关闭,提高了气液分离器的响应速度。
3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活动件42一侧固设有沿着出气管3轴向延伸的连接杆44,连接杆44穿设于固定件41。连接杆44远离活动件42的一端设有卡头45。弹性件43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套设于连接杆44,且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卡头45和固定件41,以推动卡头45朝向远离固定件41的方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43连接固定件41和活动件42,弹性件43可以直接连接固定件41,也可以间接连接固定件41,同理,弹性件43既可以直接连接活动件42,也可以间接连接活动件42。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43通过卡头45和连接杆44间接连接活动件42,且弹性件43直接连接固定件41。由于连接杆44固定连接活动件42和卡头45,且连接杆44穿设于固定件41,因此,活动件42和卡头45位于固定件41的两侧。当弹性件43推动卡头45朝向远离固定件41的方向移动时,活动件42朝向靠近固定件41的方向移动直至与固定件41贴合在一起。如此设置,可使弹性件43设置在固定件41背离活动件42的一侧,有利于固定件41与活动件42紧密贴合。连接杆44与卡头45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
3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缺口411包括多个分布于固定件41上的第一
通孔412,第二缺口422包括多个分布于活动件42上的第二通孔423。如此,第一缺口411和第二缺口422的设置更加简单,降低了气液分离器的加工难度。进一步地,固定件41和活动件42均为圆形板状,如此,固定件41与活动件42贴合在一起时,活动件42在第一缺口411的一侧形成面密封,固定件41在第二缺口422的一侧形成面密封,从而有效提高了单向阀4的密封性。更进一步地,第一通孔412沿着固定件41的周向均匀分布,第二通孔423沿着活动件42的周向均匀分布。如此设置,气态冷媒通过第一缺口411推动活动件42朝向远离固定件41的方向移动时,活动件42受到的推力更加均匀,避免活动件42受力不均发生扭转而影响单向阀4的密封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412的数量为4个,第二通孔423的数量为4个,但不限于此,第一通孔412和第二通孔423还可以是其他数量。
34.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固定件41一侧固设有沿着出气管3轴向延伸的连接杆44,活动件42可活动地套设于连接杆44。连接杆44远离固定件41的一端设有卡头45。弹性件43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套设于连接杆44,且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卡头45和活动件42,以推动活动件42朝向远离卡头45的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43通过卡头45和连接杆44间接连接固定件41,且弹性件43直接连接活动件42。由于连接杆44固定连接固定件41和卡头45,且连接杆44穿设于活动件42,因此,固定件41和卡头45设于活动件42的两侧。当弹性件43推动活动件42朝向远离卡头45的方向移动时,活动件42朝向靠近固定件41的方向移动直至与固定件41贴合在一起。如此设置,可是弹性件43设置在活动件42背离固定件41的一侧,有利于固定件41与活动件42紧密贴合。连接杆44与卡头45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成型。
3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出气管3内壁沿着出气管3的径向凸出形成止挡结构32,固定件41一侧止挡于止挡结构32。当活动件42朝向固定件41移动并与固定件41贴合时,活动件42会对固定件41施加一个冲击力,而由于设置有止挡结构32,可避免固定件41在活动件42的冲击下发生位移,有效提高了气液分离器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固定件41与出气管3焊接,如此进一步增强了气液分离器的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出气管3的侧壁通过挤压加工向内凸出形成止挡结构32,如此,降低了止挡结构32的加工难度,有利于提高气液分离器的加工效率。
3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出气管3包括第一接管33和第二接管34,第二接管34连接于筒体1一端,第一接管33一端连接第二接管34,另一端朝向腔体11内延伸。如此,出气管3采用分体式设计,降低了出气管3的加工难度,并且,有利于出气管3与筒体1的装配。但不限于此,出气管3还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如此,有利于提高出气管3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回油孔31设于第一接管33,单向阀4设于第一接管33内,且单向阀4设于回油孔31和第二接管34之间。如此,进一步降低了单向阀4与出气管3的装配难度,提高了气液分离器的装配效率。具体地,第一接管33套设于第二接管34,且第一接管33与第二接管34焊接。
3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气液分离器还包括消音板,消音板固定连接于筒体1,且消音板套设于出气管3外侧并与出气管3间隔设置。如此,降低了气液分离器产生的噪声。
3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设备,该空调设备包括如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气液分离器。
39.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
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0.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设有腔体(11);进流管(2),连接于所述筒体(1)的一端;出气管(3),连接于所述筒体(1)的另一端,并且,所述出气管(3)一端伸入所述腔体(11)内,另一端伸出所述腔体(11)以用于连接压缩机;所述出气管(3)设有回油孔(31),所述回油孔(31)连通所述出气管(3)和所述腔体(11);单向阀(4),设于所述出气管(3)内,且所述单向阀(4)设于所述回油孔(31)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任一位置,所述单向阀(4)的连通方向为从所述出气管(3)朝向压缩机的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4)包括沿着所述出气管(3)轴向分布的固定件(41)、活动件(42)和弹性件(43);所述固定件(41)固定连接所述出气管(3),所述活动件(42)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固定件(41)靠近所述压缩机的一侧,所述弹性件(43)连接所述活动件(42),所述弹性件(43)能够推动所述活动件(42)朝向所述固定件(41)移动,以使所述活动件(42)与所述固定件(41)紧密贴合;所述固定件(41)设有第一缺口(411),所述活动件(42)设有第二缺口(422),所述第一缺口(411)和所述第二缺口(422)在所述出气管(3)轴向上的投影不重合;当所述活动件(42)受到朝向所述固定件(41)的外力作用时,所述活动件(42)与所述固定件(41)贴合,所述第一缺口(411)和所述第二缺口(422)均被关闭,所述单向阀(4)隔断所述出气管(3);当所述活动件(42)受到远离所述固定件(41)的外力作用时,所述活动件(42)与所述固定件(41)之间形成一间隙,所述第一缺口(411)、所述间隙以及所述第二缺口(422)连通,所述单向阀(4)连通所述出气管(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42)一侧固设有沿着所述出气管(3)轴向延伸的连接杆(44),所述连接杆(44)穿设于所述固定件(41);所述连接杆(44)远离所述活动件(42)的一端设有卡头(45);所述弹性件(43)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杆(44),且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卡头(45)和所述固定件(41),以推动所述卡头(45)朝向远离所述固定件(41)的方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411)包括多个分布于所述固定件(41)上的第一通孔(412),所述第二缺口(422)包括多个分布于所述活动件(42)上的第二通孔(42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1)和所述活动件(42)均为圆形板状,所述第一通孔(412)沿着所述固定件(41)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通孔(423)沿着所述活动件(42)的周向均匀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1)一侧固设有沿着所述出气管(3)轴向延伸的连接杆(44),所述活动件(42)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连接杆(44);所述连接杆(44)远离所述固定件(41)的一端设有卡头(45);所述弹性件(43)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杆(44),且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卡头(45)和所述活动件(42),以推动所述活动件(42)朝向远离所述
卡头(45)的方向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3)内壁沿着所述出气管(3)的径向凸出形成止挡结构(32),所述固定件(41)一侧止挡于所述止挡结构(32),且所述固定件(41)与所述出气管(3)焊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3)包括第一接管(33)和第二接管(34),所述第二接管(34)连接于所述筒体(1)一端,所述第一接管(33)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管(34),另一端朝向所述腔体(11)内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孔(31)设于所述第一接管(33),所述单向阀(4)设于所述第一接管(33)内,且所述单向阀(4)设于所述回油孔(31)和所述第二接管(34)之间。10.一种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及空调设备,该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进流管、出气管和单向阀。筒体设有腔体。进流管连接于筒体的一端。出气管连接于筒体的另一端,并且,出气管一端伸入腔体内,另一端伸出腔体以用于连接压缩机。出气管设有回油孔,回油孔连通出气管和腔体。单向阀设于出气管内,且单向阀设于回油孔与压缩机之间的任一位置,单向阀的连通方向为从出气管朝向压缩机的方向。气态冷媒无法通过单向阀进入腔体内。又因为单向阀设于回油孔与压缩机之间的任一位置,因此,气态冷媒也无法通过回油孔进入腔体。综上可知,如此设置,压缩机内的气态冷媒无法回流至气液分离器内。机内的气态冷媒无法回流至气液分离器内。机内的气态冷媒无法回流至气液分离器内。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虎 刘海波 贺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华宇金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9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