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工位转子绕线设备。
背景技术:
2.电机的转子一般包括转子铁芯和转子绕组,不少生产厂家在生产转子铁芯时均采用高速冲压机床来加工生产,然后通过专门的设备将铜线绕在转子铁芯上形成转子绕组,转子质量的好坏跟转子铁芯的加工质量以及转子绕组的绕线质量密不可分。转子绕线机是一种用于绕制转子线圈的设备,在电机制造领域有较大的需求。
3.然现有的转子绕线设备通常只能单个转子进行绕线,导致转子的绕线效率低下,且绕线时需要手工上料和下料,导致工位上必须需要有操作人员看守,以致人工成本增加。
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多工位转子绕线设备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工位转子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绕线机构、绕线座台、夹取机构;所述绕线机构滑动设于所述工作台的一侧并沿所述工作台的宽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转子铁芯绕线;所述绕线座台沿所述工作台的宽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且位于所述工作台设有所述绕线机构的相对侧并与所述绕线机构相对应,用于放置并固定转子;所述夹取机构沿所述工作台的宽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夹取机构位于所述绕线座台的上方并与所述绕线座台相对应。
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绕线座台设有四个,每个所述绕线座台包括:座台本体、待绕线工位及绕线工位,所述座台本体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绕线工位设于所述座台本体朝向所述绕线机构的一侧,用于放置绕线转子;所述待绕线工位设于所述座台本体背离所述绕线机构的一侧,用于放置待绕线转子。
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待绕线工位呈内凹的圆柱形,所述待绕线工位的内侧壁上设有定位块。
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夹取机构设有四个,相邻的两个所述夹取机构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每个所述夹取机构包括:旋转块、第一形臂、第二形臂、第一夹取块、第二夹取块、升降轴;所述第一形臂固定设于所述旋转块的一端,所述第二形臂固定设于所述旋转块远离所述第一形臂的一端,所述第一夹取块和所述第二夹取块皆位于所述第一形臂和所述第二形臂之间,所述第一夹取块与所述第一形臂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夹取块与所述第二形臂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取块和所述第二夹取块相邻的一侧上分别设有倾斜设置的滑槽,所述升降轴设于第一夹取块和第二夹取块之间,且一端穿过所述旋转块与气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取块和所述第二夹取块的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9.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绕线机构设有四个,相邻的两个所述绕线机构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每个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主轴,绕线飞叉;所述绕线主轴与所述绕线座台相对设置,所述绕线飞叉设于所述绕线主轴与所述绕线座台相邻的一端,并与所述绕线
主轴转动连接。
1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绕线座台的一侧滑动设有收线机构。
1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绕线工位的下方设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的底部穿过所述工作台连接有顶升气缸,所述旋转装置设有四个,并分别与所述绕线座台相对应,相邻的两个所述旋转装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1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绕线工位的上方还设有压线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绕线工位相对应,用于转子绕线后端部露出的线进行压合处理。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四个绕线机构和绕线座台及夹取机构集成于一起,使本设备可同时进行四个工位的绕线,提升转子的绕线效率,每个绕线机构和绕线座台及夹取机构的结构小巧,紧凑,从而使四个工位的绕线机构集成于一起,本设备的结构体积亦较小,不占用用地面积,且如需进一步增强绕线效率,可通过增加设备的数量,以此进一步的提升绕线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一;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二;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绕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绕线座台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
20.10、绕线机构;11、绕线主轴;12、绕线飞叉;13、滑座;
21.20、绕线座台;21、座台本体;22、绕线工位;23、待绕线工位;231、定位块;24、收线机构;25、旋转装置;26、压线装置;
22.30、夹取机构;31、旋转块;32、第一形臂;33、第二形臂;34、第一夹取块;35、第二夹取块;36、滑槽;37、升降轴;
23.40、工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5.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工位转子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40、绕线机构10、绕线座台20、夹取机构30;所述绕线机构10滑动设于所述工作台40的一侧并沿所述工作台40的宽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转子铁芯绕线;所述绕线座台20沿所述工作台40的宽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且位于所述工作台40设有所述绕线机构10的相对侧并与所述绕线机构10相对应,用于放置并固定转子;所述夹取机构30沿所述工作台40的宽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夹取机构30位于所述绕线座台20的上方并与所述绕线座台
20相对应,本实施例在实施时,通过将物料转子放置于绕线座台20上,夹取机构30将绕线座台20上的转子夹起调换一个位置在放下,绕线机构10滑动至绕线座台20,对其上的转子进行绕线。
26.进一步的,所述绕线座台20设有四个,沿工作台4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绕线座台20包括:座台本体21、待绕线工位23及绕线工位22,所述座台本体21与所述工作台40固定连接,所述绕线工位22设于所述座台本体21朝向所述绕线机构10的一侧,用于放置绕线转子;所述待绕线工位23设于所述座台本体21背离所述绕线机构10的一侧,用于放置待绕线转子,本实施例在实施时,待绕线的转子放置在待绕线工位23上,夹取机构30将待绕线转子夹取至绕线工位22上,绕线机构10对其上的转子进行绕线,当绕完线后,夹取机构30再将转子夹起放置于带绕线工位22上,以供后续步骤处理。
27.进一步的,待绕线工位23呈内凹的圆柱形,实际的形状以转子的形状而定,使转子能够放置在待绕线工位23上,其中在待绕线工位23的内壁上设有一个定位块231,用于对转子的放置角度进行定位,以便于后续流程的角度控制。
28.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取机构30设有四个,该夹取机构30通过龙门架固定在绕线座台20的上方,相邻的两个所述夹取机构30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四个绕线座台20通过一个驱动电机驱动;每个所述夹取机构30包括:旋转块31、第一形臂32、第二形臂33、第一夹取块34、第二夹取块35、升降轴37;所述第一形臂32固定设于所述旋转块31的一端,所述第二形臂33固定设于所述旋转块31远离所述第一形臂32的一端,其中第一形臂32和第二形臂33皆呈“l”形,第一形臂32和第二形臂33为固定不动的;所述第一夹取块34和所述第二夹取块35皆位于所述第一形臂32和所述第二形臂33之间,所述第一夹取块34与所述第一形臂3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夹取块35与所述第二形臂3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取块34和所述第二夹取块35相邻的一侧上分别设有倾斜设置的滑槽36,所述升降轴37设于第一夹取块34和第二夹取块35之间,且一端穿过所述旋转块31与气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取块34和所述第二夹取块35的所述滑槽36滑动连接,其中滑槽36的倾斜方向以升降轴37上升时能够带动第一夹取块34和第二夹取块35相互靠拢,升降轴37下降时能够带动第一夹取块34和第二夹取块35分别朝第一形臂32和第二形臂33转动靠近为准,使夹取机构30在夹取转子时,只需要气缸驱动升降轴37下降即可使第一夹取块34和第二夹取块35朝第一形臂32和第二形臂33同步转动靠近,缩减第一夹取块34和第一形臂32之间的间距,从而将转子夹紧,当需夹取机构30放下转子时,只需要气缸驱动升降轴37上升,带动第一夹取块34和第二夹取块35相互靠拢,扩大第一夹取块34与第一形臂32之间的间距,从而将转子松开,本实施例中夹取机构30设有两个夹取工位,可同时将待绕线转子和绕线完的转子同时夹取并调换位置,实现上料的同时还实现下料。
29.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绕线机构10设有四个,分别沿工作台4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绕线机构10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四个绕线机构10通过一个驱动电机同步驱动,每个所述绕线机构10包括:绕线主轴11,绕线飞叉12;所述绕线主轴11与所述绕线座台20相对设置,所述绕线飞叉12设于所述绕线主轴11与所述绕线座台20相邻的一端,并与所述绕线主轴11转动连接,绕线主轴11为不动的,绕线飞叉12转动设置在绕线主轴11上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旋转,四个飞叉皆通过一个驱动电机进行驱动旋转,以实现同步绕线。
30.需要说明的是,在工作台40上还设有滑座13,四个绕线机构10皆设置于滑座13上,且驱动电机亦设置于滑座13上,滑座13通过气缸驱动,当转子上料后,气缸驱动滑座13向绕线座台20的方向滑动,并使绕线主轴11与转子抵接,随后驱动电机驱动绕线飞叉12旋转对转子进行绕线。
31.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于绕线座台20的一侧上还滑动设有收线机构24,该收线机构24用于在转子绕线完成后对引出线进行收线与加紧。其中收线机构24可根据使用情况更改为剪线机构,即当绕线的铜线的直径较大时可更换成剪线机构,将铜线给剪断。
32.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绕线工位22的下方设有旋转装置25,该旋转装置25的底部穿过工作台40连接有气缸,当转子放置在待绕线工位23上时,旋转装置25通过气缸被顶升起与转子的转轴连接,当夹取机构30松开后转子在与旋转装置25的连接下不会掉落,同时在转子的一部分绕线完成后,旋转装置25旋转预设角度,调整转子与绕线机构10相对的一面。其中旋转的角度根据待绕线工位23上的定位块231而定。
33.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绕线工位22的上方还设有压线装置26,该压线装置26与夹取机构30的龙门架固定连接,压线装置26设有四个,并分别与绕线工位22一一对应,用于在转子每部分绕完线后进行压紧处理。
34.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于绕线机构10背离绕线座台20的一端上还四个导线支架,四个导线支架分别与绕线机构10一一对应,用于铜线的进线。
35.需要说明的是,还可通过设置吸取装置,实现自动下料,即于待绕线工位23的正上方,设置可滑动的吸取装置,用于在转子绕完线后被夹取至待绕线工位23,此时通过吸取装置将绕完线的转子吸取,运送下料,同时该吸取装置还可将待绕线转子吸取至待绕线工位23以供后续绕线,实现自动化转子上料。
3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四个绕线机构10和绕线座台20及夹取机构30集成于一起,使本设备可同时进行四个工位的绕线,提升转子的绕线效率,每个绕线机构10和绕线座台20及夹取机构30的结构小巧,紧凑,从而使四个工位的绕线机构10集成于一起,本设备的结构体积亦较小,不占用用地面积,且如需进一步增强绕线效率,可通过增加设备的数量,以此进一步的提升绕线效率。
37.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工位转子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绕线机构、绕线座台、夹取机构;所述绕线机构滑动设于所述工作台的一侧并沿所述工作台的宽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转子铁芯绕线;所述绕线座台沿所述工作台的宽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且位于所述工作台设有所述绕线机构的相对侧并与所述绕线机构相对应,用于放置并固定转子;所述夹取机构沿所述工作台的宽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夹取机构位于所述绕线座台的上方并与所述绕线座台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转子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座台设有四个,每个所述绕线座台包括:座台本体、待绕线工位及绕线工位,所述座台本体与所述工作台固定连接,所述绕线工位设于所述座台本体朝向所述绕线机构的一侧,用于放置绕线转子;所述待绕线工位设于所述座台本体背离所述绕线机构的一侧,用于放置待绕线转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位转子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待绕线工位呈内凹的圆柱形,所述待绕线工位的内侧壁上设有定位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转子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取机构设有四个,相邻的两个所述夹取机构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每个所述夹取机构包括:旋转块、第一形臂、第二形臂、第一夹取块、第二夹取块、升降轴;所述第一形臂固定设于所述旋转块的一端,所述第二形臂固定设于所述旋转块远离所述第一形臂的一端,所述第一夹取块和所述第二夹取块皆位于所述第一形臂和所述第二形臂之间,所述第一夹取块与所述第一形臂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夹取块与所述第二形臂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取块和所述第二夹取块相邻的一侧上分别设有倾斜设置的滑槽,所述升降轴设于第一夹取块和第二夹取块之间,且一端穿过所述旋转块与气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取块和所述第二夹取块的所述滑槽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转子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构设有四个,相邻的两个所述绕线机构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每个所述绕线机构包括:绕线主轴,绕线飞叉;所述绕线主轴与所述绕线座台相对设置,所述绕线飞叉设于所述绕线主轴与所述绕线座台相邻的一端,并与所述绕线主轴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转子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座台的一侧滑动设有收线机构。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位转子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工位的下方设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的底部穿过所述工作台连接有顶升气缸,所述旋转装置设有四个,并分别与所述绕线座台相对应,相邻的两个所述旋转装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位转子绕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工位的上方还设有压线装置,所述压线装置与所述绕线工位相对应,用于转子绕线后端部露出的线进行压合处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工位转子绕线设备,包括:工作台、绕线机构、绕线座台、夹取机构;绕线机构滑动设于工作台的一侧并沿工作台的宽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转子铁芯绕线;绕线座台沿所述工作台的宽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且位于工作台设有绕线机构的相对侧并与绕线机构相对应,用于放置并固定转子;夹取机构沿工作台的宽度方向设有至少一个,夹取机构位于绕线座台的上方并与绕线座台相对应。采用以上设计,通过将四个绕线机构和绕线座台及夹取机构集成于一起,使本设备可同时进行四个工位的绕线,提升转子的绕线效率,每个绕线机构和绕线座台及夹取机构的结构小巧,紧凑,本设备的结构体积亦较小,不占用用地面积,转子绕线效率高。线效率高。线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江 李杰 刘云兵 刘铭 刘云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好力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6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