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凹印机印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离压纸路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凹印机在印刷过程中,如有故障发生,需要压印胶辊离压以进行处理。压印胶辊离压后,整机的纸路长度会发生改变,导致印刷色标位置因此随机移动;故障排除后压印胶辊再次合压时,色标位置无法预测,需要重新进行色标位置捕捉和套印,造成大量印刷基材的浪费。
3.目前大多数凹印机上采用了双行程压印气缸的结构,该结构是在普通压印气缸的基础上,增加一段10mm的单独行程,在需要离压解决相关故障时,可选择仅离压10mm的单独行程,这种双行程压印气缸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离压时整机纸路长度的变化,相对降低离压再合压的基材损耗,但经历离压后再合压的过程,色标的位置依然会发生较大改变,基材的损耗无法避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离压纸路保持装置,用以避免压印胶辊离压后再合压导致的色标位置变化。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压纸路保持装置,包括:撑纸杆,撑纸杆平行于用于传输纸张基材的输纸辊地设置于该输纸辊处,且能够平行于该输纸辊移动。
6.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离压纸路保持装置还包括:动力组件;动力组件与撑纸杆连接,用以带动撑纸杆移动。
7.优选的,上述动力组件包括撑杆气缸,撑杆气缸设置于输纸辊两端的机架上,撑杆气缸的气缸杆与撑纸杆铰接。
8.优选的,上述动力组件还包括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撑杆气缸的气缸杆、撑纸杆铰接。
9.优选的,上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端与撑纸杆连接,为撑纸杆的移动提供动力。
10.优选的,上述动力组件包括丝杆,丝杆设置于电机的输出端,与撑纸杆连接,使撑纸杆沿所述丝杆的方向移动。
11.优选的,上述动力组件包括编码器,编码器设置于电机上、与电机配合以控制撑纸杆的移动。
12.优选的,上述动力组件共有两个,分别设置于输纸辊两端的机架上。
13.优选的,撑纸杆的长度不小于用于传输纸张基材的输纸辊的长度。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凹印机,包括压印胶辊、压印气缸、以及本实用新型的离压纸路保持装置;
15.上述的压印气缸与压印胶辊连接用以带动压印胶辊执行离压、合压动作,压印气
缸为双行程压印气缸,该双行程压印气缸具有一段10mm的单独行程。
16.该离压纸路保持装置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仅需增加能够通过撑起基材的撑纸杆以及带动该撑纸杆动作的动力装置即可补偿压印胶辊离压合压过程中导致的基材张力变化,从而避免色标位移而重新捕捉和套印产生的基材损耗。
附图说明
17.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18.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离压纸路保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离压纸路保持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0.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离压纸路保持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图1-3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实用新型。为了教导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变型。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22.实施例1
23.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离压纸路保持装置设置有动力组件,该动力组件采用气缸传动。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离压纸路保持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撑杆气缸,2为输纸辊两端的机架,3为连杆,5为撑纸杆。撑纸杆5平行于用于传输纸张基材的输纸辊地设置于该输纸辊处,能够平行于所述输纸辊移动;撑纸杆5略长于该输纸辊,以便于撑纸杆5的两端分别设置于输纸辊两端的机架2上。撑杆气缸1也设置于输纸辊两端的机架2上。在本实施例中,撑杆气缸1的气缸杆并未直接与撑纸杆5连接,而是另外通过连杆3与撑纸杆5连接,以带动撑纸杆5移动。连杆3的两端分别与撑杆气缸1的气缸杆、撑纸杆5铰接。
24.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离压纸路保持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a为图1中的结构部分安装后的区域。其中,动力组件,在本实施例中主要包括撑杆气缸1以及连杆3设置有两套,分别设置于输纸辊两端的机架2上,并分别与撑杆气缸1两端连接,带动撑杆气缸1两端同步移动。
25.本实用新型中的离压纸路保持装置使用在现有的凹印机后,如图3所示,6为印版,7为压印胶辊,8为由输纸辊传输的纸张基材,9为纸张基材受到撑纸杆5的作用力后的轨迹。压印胶辊7连接有压印气缸,并在该压印气缸的带动下执行离压、合压动作,该压印气缸为双行程压印气缸,具有一段10mm的单独行程。
26.在压印胶辊7的离压过程中,用于传输纸张基材的输纸辊保持静止,撑纸杆5在撑杆气缸1的推动和连杆3的传动下顶出,顶到纸张基材8表面。此时压印胶辊7在压印气缸的作用下开始离压至10mm,即离开印版6距离达到10mm,纸张基材8在撑纸杆5的作用下,被顶
起至轨迹9的位置。撑纸杆5的移动距离以及相应的固定位置,由技术人员根据不同的工况预先设置,以补偿压印胶辊7离压导致的纸张基材8的张力以及纸路长度变化。
27.在压印胶辊7的合压过程中,用于传输纸张基材的输纸辊保持静止,压印胶辊7下压,将纸张基材8下压到印版6表面。撑纸杆5在撑杆气缸1的拉动和连杆3的传动下收回,纸张基材8由轨迹9的位置回复至纸张基材8离压前的原位置,完成合压过程。
28.撑纸杆5的作用下,离压和合压过程,印刷位纸路长度不再发生改变,色标位置也不会因此发生位移,在合压后,套印色标可以快速进入电眼门内,快速恢复套印。
29.实施例2
30.在本实施例中,动力组件主要包括电机以及丝杆,丝杆设置于电机的输出端,且丝杆与撑纸杆5连接,使撑纸杆5沿丝杆的方向移动,电机为此提供动力。本实施例中,电机选取为小型伺服电机,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其它传动机构,实现撑纸杆5在电机的带动下平行于输纸辊移动。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31.实施例3
32.在本实施例中,动力组件包括编码器,该编码器设置于电机上、与电机配合以控制撑纸杆5的移动。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2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33.实施例4
34.在本实施例中,动力组件包括气缸,气缸不使用铰链直接连接于撑纸杆5。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2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35.本实用新型的离压纸路保持装置也可不设置动力组件,由技术人员手动调整撑纸杆5的位置,以实现相同的补偿压印胶辊7离压导致的纸张基材8的张力以及纸路长度变化的功能。
36.当然应意识到,虽然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已经进行了前面的描述,但是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将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这样和其他的改进及改变应认为落入如本文提出的本实用新型宽广范围内。因此,尽管本实用新型已经参照了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但是,其意并不是使具新颖性的设备由此而受到限制,相反,其旨在包括符合上述公开部分、权利要求的广阔范围之内的各种改进和等同修改。
技术特征:
1.一种离压纸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撑纸杆(5),所述撑纸杆(5)平行设置于用于传输纸张基材的输纸辊处,能够平行于所述输纸辊移动;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与所述撑纸杆(5)连接,用以带动所述撑纸杆(5)移动;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撑杆气缸(1),所述撑杆气缸(1)设置于所述输纸辊两端的机架(2)上,所述撑杆气缸(1)的气缸杆与所述撑纸杆(5)铰接;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连杆(3),所述连杆(3)的两端分别与撑杆气缸(1)的气缸杆、所述撑纸杆(5)铰接;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撑纸杆(5)连接,为所述撑纸杆(5)的移动提供动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压纸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丝杆,所述丝杆设置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撑纸杆(5)连接,使所述撑纸杆(5)沿所述丝杆的方向移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压纸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编码器,所述编码器设置于所述电机上、与所述电机配合以控制所述撑纸杆(5)的移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压纸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共有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输纸辊两端的机架(2)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压纸路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纸杆(5)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用于传输纸张基材的输纸辊的。6.一种凹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印胶辊、压印气缸、以及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压纸路保持装置;所述压印气缸与压印胶辊连接用以带动所述压印胶辊执行离压、合压动作,所述压印气缸为双行程压印气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压纸路保持装置,包括:撑纸杆,该撑纸杆平行设置于用于传输纸张基材的输纸辊处,且能够平行于输纸辊移动。该离压纸路保持装置结构简单,仅需增加能够通过撑起基材的撑纸杆以及带动该撑纸杆动作的动力装置即可补偿压印胶辊离压合压过程中导致的基材张力变化,从而避免色标位移而重新捕捉和套印产生的基材损耗。捉和套印产生的基材损耗。捉和套印产生的基材损耗。
技术研发人员:刘同建 孙增林 霍天超 张晓松 暴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长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2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