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形防水带显示功能按压旋钮开关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9-1  151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开关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异形防水带显示功能按压旋钮开关。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对外观审美追求越来越高,电子产品快速更新迭代,其中需要使用各种不同形状的控制开关。现有技术中大多圆形旋钮开关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开关控制产品,如在跑步机、划船器、家用电器、智能家居、汽车空调控制器等产品上均有应用。其通过旋转旋钮或按动旋钮内的按键,将信号传递给线路板,以实现设备的位置及方向的调整、开启或关闭等功能。异形按压旋钮开关由于其内部零件繁多,整体结构复杂,安装加工较为不便,生产成本高,同时中间带屏幕部分的下压结构经常出现明显的晃动现象,影响操控稳定性,降低用户使用体验。
3.例如申请号为“cn201811174609.5”的专利提供了一种控制旋钮,该控制旋钮包括安装座;第一壳体,设置在安装座上,第一壳体可相对安装座转动;第一控制组件,与第一壳体连接,第一控制组件通过第一壳体的运动状态发出指令;第一屏幕,设置在安装座上,第一屏幕与第一控制组件电连接,第一壳体上设置有避让孔,第一屏幕位于避让孔内,第一屏幕用于显示数据。以及申请号为“cn201220193573.7”专利提供了一种旋钮组件,其包括旋钮外套和旋钮支架,在旋钮外套和旋钮支架之间设置转动副,旋钮外套内设置有一个键帽,键帽与旋钮支架之间设有轴向的滑动副,键帽中的圆柱管体与内圆围墙的外圆周之间设有平行于轴向的导向筋和导向槽,以实现圆周向的固定连接,外圆围墙的外圆周上平行于轴向设置有三条以上数目的限位筋,限位筋的径向截面的外侧为圆弧,圆弧与旋钮外套的内圆轴面相切。
4.以上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外观单一、旋钮零件繁多、结构复杂且不防水,加工成本高,不易拆装,且其中均是依靠长度较长的竖直筋条和长度较长的竖直槽相配合,不能够很好的控制中间按键部分可下压结构的晃动,同时采用弹簧来为中间带屏幕部分可下压结构提供手感,体验较差。该种结构在不进行结构更改的前提下,若要降低旋钮的晃动,在加工时对模具要求的精度极高,会极大的提高产品生产成本,且上述旋钮结构过于复杂,不利于安装加工。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异形防水带显示功能按压旋钮开关,该异形防水带显示功能按压旋钮开关结构简单、应用场景广泛、易于拆装、极大地降低了旋钮的晃动,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客户带来很好的使用体验。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6.本实用新型异形防水带显示功能按压旋钮开关,包括防水底座、盖板、异形旋转组件、异形按压组件、屏幕组件、弹性组件、插件线路板以及旋转设置在插件线路板上的编码
器;
7.插件线路板装配在防水底座内,盖板装配在防水底座底部,屏幕组件与插件线路板电性连接;异形旋转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插件线路板上,异形按压组件设置在异形旋转组件内,所述异形按压组件即可在所述异形旋转组件内上下滑动,又可随所述异形旋转组件转动而同步转动;
8.所述异形按压组件包括异形按键、异形按键座和滑块;所述异形旋转组件包括异形旋钮、旋钮支架;所述异形按键固定安装在异形按键座上,所述滑块设置在异形按键座下端,所述屏幕组件设置在异形按键座和滑块之间,所述异形按键座通过卡扣和滑台上下滑动配合在旋钮支架内,所述弹性组件下端装配在插件线路板上,弹性组件上端与滑块下端相配合,通过弹性组件的弹力使滑块与异形按键座始终贴合接触且可相互滑动;所述异形旋钮紧固安装在旋钮支架外部,所述编码器紧固装配在所述旋钮支架内部;
9.所述滑块下端外周通过均匀布置的筋条和编码器内孔壁上设置的槽进行分区段配合,所述区段的上区段和下区段中滑块上的筋条和编码器)上的槽均竖直配合,中间区段中滑块上的筋条和编码器上的槽呈倾斜配合。
10.进一步地,所述异形按键通过3m胶粘接固定在异形按键座上,所述屏幕组件设置在滑块上端的凹槽内,所述屏幕组件下端面和泡棉上端面胶粘合,泡棉下端面和滑块凹槽上端面胶粘合;所述插件线路板通过卡扣装配在防水底座内。
11.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和旋钮支架的横截面均呈“t”型中空结构,所述异形按键座下平面设置有一圈圆环与滑块的外周面贴合摩擦运动。
12.进一步地,所述旋钮支架下端与异形旋钮相配合处设置有凸台且上端通过设置的三角筋与异形旋钮的内面相配合,所述旋钮支架上端还通过设置孔与异形旋钮上设置的筋相配合,所述旋钮支架下端通过卡扣紧固到插件线路板上的编码器上。
13.进一步地,所述上区段中滑块上的筋条和插件线路板上的编码器上的槽竖直精密配合,两者均不拔模,配合间隙为0.05mm,所述中间区段中滑块上的筋条和插件线路板上的编码器上的槽呈倾斜配合,两者均拔模,配合间隙为0.3mm,所述下区段中滑块上的筋条和插件线路板上的编码器上的槽竖直精密配合,两者均不拔模,配合间隙为0.05mm。
14.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下端设置有多个小平面,弹性组件下端通过锥状结构装配连接到插件线路板上,弹性组件上端设置有多个碗状结构,该碗状结构与滑块下端设置的小平面的端面相配合。
15.进一步地,所述旋钮支架上分布有排水口,排水口下端沿排水口设置有一圈挡水筋;所述防水座上端设置有一圈内置筋,所述内置筋装配于所述防水筋内部,且两者间隙配合形成防水结构。
16.另外,作为一种替换方案,所述异形旋钮没有紧固安装在旋钮支架外部,而是紧固安装在异形按键座上,从而可与按压组件一起上下运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异形防水带显示功能按压旋钮开关结构简单、美观、紧凑、合理,拆装方便,易于操作,将异形按键内置于旋转支架内滑动既实现了上下运动又实现了旋转运动;其中按压组件采用分段式的筋条和分段式的槽相配合,来控制中间带屏幕部分可下压结构的晃动,大大降低了产品对制造模具的精度,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同时采用弹性组件,为中间带屏幕部分可下压结构提供手感,大大提升了用户使用体
验。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按压旋钮开关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按压旋钮开关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20.图3为本按压旋钮开关结构的剖视图;
21.图4为本按压旋钮开关中异形按键座、滑块和旋转支架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按压旋钮开关中旋转支架与防水座配合结构剖视图。
23.图6为本按压旋钮开关中异形按键座示意图。
24.图7为本按压旋钮开关中旋转支架示意图。
25.图8为本按压旋钮开关中防水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
27.实施例1
28.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异形防水带显示功能按压旋钮开关,包括防水底座10、盖板11、异形旋转组件、异形按压组件、屏幕组件3、弹性组件9、插件线路板12以及设置在插件线路板12上的编码器12-1。
29.插件线路板12通过4个卡扣装配在防水底座10内,插件线路板12上旋转设置有编码器12-1、还设置有连接器、电容电阻等电子元器件,屏幕组件3与插件线路板12电性连接。异形旋转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插件线路板12上,异形按压组件设置在异形旋转组件内,异形按压组件即可在所述异形旋转组件内上下滑动,又可随所述异形旋转组件转动而同步转动。
30.异形按压组件包括异形按键1、异形按键座5和滑块6;所述异形旋转组件包括异形旋钮7、旋钮支架8。所述异形按键1通过3m胶2粘接在异形按键座5上,所述滑块6设置在异形按键座5下端,所述屏幕组件3设置在滑块6上端的凹槽内,所述屏幕组件3下端面和泡棉4上端面胶粘合,泡棉4下端面和滑块6凹槽上端面胶粘合;所述异形按键座5通过卡扣和滑台上下滑动配合在旋钮支架8内,具体地,异形按键座5通过3个卡扣和6个滑槽滑动装配在旋钮支架8内;异形按键座5下面设置一圈滑筋与滑块6上端面圆环槽贴合,旋转时异形按键座5与滑块6摩擦运动。异形旋钮7紧固安装在旋钮支架8外部,编码器12-1紧固装配在所述旋钮支架8内部,具体地,异形旋钮7通过旋钮支架8上三角筋过盈配合以及与异形旋钮7上筋和旋钮支架8的卡扣装配,异形旋钮7通过旋钮支架8与编码器12-1紧固配合连接;由此,通过转动异形旋钮7,进而带动旋钮支架8转动,旋钮支架8带动插件线路板12上的编码器转动,插件线路板12上的芯片识别信号,再将对应的信号输出到屏幕组件3上。具体地,滑块6和旋钮支架8的横截面均呈“t”型中空结构,所述旋钮支架8上设置有一圈圆环8-1与滑块6的外周面贴合摩擦运动。
31.弹性组件9下端装配在插件线路板12上,弹性组件9上端与滑块6下端相配合,通过
弹性组件9的弹力使滑块6与异形按键座5始终贴合接触且可相互滑动;具体地,滑块6下端均匀设置有2个小平面,弹性组件9下端通过2处锥状结构装配到插件线路板12上对应的孔内,以确保弹性组件9不脱出,同时弹性组件9上端设置有2处碗状结构,该2处碗状结构分别与滑块6下端设置的2个小平面的端面相配合,在受到滑块6下端设置的2处小平面的端面挤压时,弹性组件9上的碗状结构发生变形并可产生恢复力。
32.另外,滑块6下端外周通过均匀布置的筋条和编码器12-1内孔壁上设置的槽进行分区段配合,所述区段的上区段和下区段中滑块6上的筋条和编码器12-1上的槽均竖直配合,中间区段中滑块6上的筋条和编码器12-1上的槽呈倾斜配合;具体地,所述滑块6下端外周均匀布置4处筋条,同时相应的在编码器12-1内孔壁上设置与筋条相配合的槽,其中筋条和槽的配合为分区段配合,即分为上区段、中间区段和下区段,其中上区段中滑块6上的筋条和插件线路板12上的编码器12-1上的槽竖直精密配合,两者均不拔模,配合间隙为0.05mm,中间区段中滑块6上的筋条和插件线路板12上的编码器12-1上的槽呈倾斜配合,两者均拔模,配合间隙为0.3mm,下区段中滑块6上的筋条和插件线路板12上的编码器12-1上的槽竖直精密配合,两者均不拔模,配合间隙为0.05mm,以此实现滑块8沿编码器12-1内孔壁上下滑动。其中根据旋钮开关实际结构尺寸,每个区段的高度、每个区段之间的间隙以及中间区段的倾斜度均可进行不同的扩展设置。由此按压异形按键1,通过异形按键1带动异形按键座5、屏幕组件3、滑块6一起沿编码器12-1内孔往下运动,滑块6下端设置的2处小平面通过端面挤压弹性组件9上端的2处碗状结构,弹性组件9上的2处碗状结构往下运动,此时该碗状结构产生变形;随后滑块6下端设置的2处小平面受到弹性组件9上的2处碗状结构所产生的恢复力,在该恢复力的作用下,滑块6带动屏幕组件3、异形按键座5、异形按键1一起往上运动,直至弹性组件9上的2处碗状结构恢复至初始状态。
33.为了实现防水功能,旋钮支架还上分布有排水口8-2,排水口下端沿排水口设置有一圈挡水筋8-3;所述防水座10上端设置有一圈内置筋10-1,所述内置筋10-1装配于所述防水筋8-3内部,且两者间隙配合形成防水结构。
34.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
35.转动异形旋钮7,通过异形旋钮7带动旋钮支架8转动,进而旋钮支架8带动插件线路板12上的编码器12-1转动,插件线路板12上的芯片识别信号,再将对应的信号输出到屏幕组件3上。
36.按压异形按键1,通过异形按键1带动异形按键座5、屏幕组件3、滑块6一起沿编码器12-1内孔往下运动,滑块6下端设置的2处小平面挤压弹性组件9上端的2处碗状结构,弹性组件9上端的2处碗状结构往下运动产生变形,使得和插件线路板12上对应的金手指接触导通,插件线路板12上的芯片识别导通,输出对应的信号并输出到屏幕组件3上;松开异形按键1,弹性组件9将滑块6、屏幕组件3、异形按键座5、异形按键1向上顶起复位。
37.实施例2
38.本方案中异形旋钮7没有紧固安装在旋钮支架8外部,而是紧固安装在异形按键座5上,从而可与按压组件一起上下运动。其它结构及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或十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异形防水带显示功能按压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底座(10)、盖板(11)、异形旋转组件、异形按压组件、屏幕组件(3)、弹性组件(9)、插件线路板(12)以及旋转设置在插件线路板(12)上的编码器(12-1);插件线路板(12)装配在防水底座(10)内,盖板(11)装配在防水底座(10)底部,屏幕组件(3)与插件线路板(12)电性连接;异形旋转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插件线路板(12)上,异形按压组件设置在异形旋转组件内,所述异形按压组件即可在所述异形旋转组件内上下滑动,又可随所述异形旋转组件转动而同步转动;所述异形按压组件包括异形按键(1)、异形按键座(5)和滑块(6);所述异形旋转组件包括异形旋钮(7)、旋钮支架(8);所述异形按键(1)固定安装在异形按键座(5)上,所述滑块(6)设置在异形按键座(5)下端,所述屏幕组件(3)设置在异形按键座(5)和滑块(6)之间,所述异形按键座(5)通过卡扣和滑台上下滑动配合在旋钮支架(8)内,所述弹性组件(9)下端装配在插件线路板(12)上,弹性组件(9)上端与滑块(6)下端相配合,通过弹性组件(9)的弹力使滑块(6)与异形按键座(5)始终贴合接触且可相互滑动;所述异形旋钮(7)紧固安装在旋钮支架(8)外部,所述编码器(12-1)紧固装配在所述旋钮支架(8)内部;所述滑块(6)下端外周通过均匀布置的筋条和编码器(12-1)内孔壁上设置的槽进行分区段配合,所述区段的上区段和下区段中滑块(6)上的筋条和编码器(12-1)上的槽均竖直配合,中间区段中滑块(6)上的筋条和编码器(12-1)上的槽呈倾斜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防水带显示功能按压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按键(1)通过3m胶(2)粘接固定在异形按键座(5)上,所述屏幕组件(3)设置在滑块(6)上端的凹槽内,所述屏幕组件(3)下端面和泡棉(4)上端面胶粘合,泡棉(4)下端面和滑块(6)凹槽上端面胶粘合;所述插件线路板(12)通过卡扣装配在防水底座(10)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防水带显示功能按压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6)和旋钮支架(8)的横截面均呈“t”型中空结构,所述异形按键座(5)下平面设置有一圈圆环(5-1)与滑块(6)的外周面贴合摩擦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异形防水带显示功能按压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支架(8)下端与异形旋钮(7)相配合处设置有凸台且上端通过设置的三角筋与异形旋钮(7)的内面相配合,所述旋钮支架(8)上端还通过设置孔与异形旋钮(7)上设置的筋相配合,所述旋钮支架(8)下端通过卡扣紧固到插件线路板(12)上的编码器(12-1)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防水带显示功能按压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区段中滑块(6)上的筋条和插件线路板(12)上的编码器(12-1)上的槽竖直精密配合,两者均不拔模,配合间隙为0.05mm,所述中间区段中滑块(6)上的筋条和插件线路板(12)上的编码器(12-1)上的槽呈倾斜配合,两者均拔模,配合间隙为0.3mm,所述下区段中滑块(6)上的筋条和插件线路板(12)上的编码器(12-1)上的槽竖直精密配合,两者均不拔模,配合间隙为0.05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防水带显示功能按压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6)下端设置有多个小平面,弹性组件(9)下端通过锥状结构装配连接到插件线路板(12)上,弹性组件(9)上端设置有多个碗状结构,该碗状结构与滑块(6)下端设置的小平面的端面相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防水带显示功能按压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支
架(8)上分布有排水口(8-1),排水口下端沿排水口设置有一圈挡水筋(8-2);所述防水底座(10)上端设置有一圈内置筋(10-1),所述内置筋(10-1)装配于所述挡水筋(8-2)内部,且两者间隙配合形成防水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防水带显示功能按压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作为一种替换,所述异形旋钮(7)没有紧固安装在旋钮支架(8)外部,而是紧固安装在异形按键座(5)上,从而可与按压组件一起上下运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异形防水带显示功能按压旋钮开关,包括防水底座、盖板、异形旋转组件、异形按压组件、屏幕组件、弹性组件、插件线路板;其中异形旋转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插件线路板上,异形按压组件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异形旋转组件内并可随异形旋转组件一起转动,异形按压组件中的滑块通过筋条和编码器上设置的槽进行分区段配合,其中上区段和下区段中筋条和槽均竖直配合,中间区段中筋条和槽呈倾斜配合;通过上述结构,本按压旋钮开关具有操作手感好,制造装配工艺简单的优点。制造装配工艺简单的优点。制造装配工艺简单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合泰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7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