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r联排管的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实验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r联排管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2.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领域,通常pcr反应需要在pcr管中进行。
3.申请号为201710439360.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良型八联pcr管带。它解决了现有八联pcr管带的管盖和管体容易分离丢失等问题。包括管体带和管盖带,管体带由8个pcr管并排连接而成,管盖带由8个管帽并排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管体带的一端可弯折的连接所述管盖带的一端,且在弯折的时候所述管盖带上8个管帽能依次吻合盖在所述管体带的8个pcr管上,每个所述的pcr管的管口都设有16度的倒角α,管帽的帽头直径大于所述pcr管的管颈直径,管体带的另一端和所述管盖带的另一端都设有手把部,两个所述的手把部上对应设有雌雄扣。
4.上述pcr管带通过简单的卡扣结构使管体带与管盖带扣合连接,虽然能够包括管体带与管盖带的连接稳定,但盖体与管盖的连接处仍存在有没完全贴合而留有缝隙的风险,从而导致密封性不足,使管体内样品受到污染的风险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密封性能的管体与盖体结构。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pcr联排管的密封结构,包括管体与盖体,管体的开口处设置有嵌入槽,盖体上设置有可插入嵌入槽的嵌入部。嵌入槽的内壁上设置卡位环,嵌入部的外壁上设置位置对应的卡位槽,通过卡位环与卡位槽的配合能够保证盖体与管体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嵌入槽的内壁上还设置第一密封环,嵌入部的外壁上设置第二密封环,第一密封环的内径大于第二密封环的外径,在嵌入部插入嵌入槽内时,第一密封环与第二密封环可相互挤压并卡位,使第一密封环与第二密封环紧密贴合,能够有效加强管体与盖体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止实验样品受到污染。
7.本技术方案中,嵌入槽由竖直壁与平台面构成,竖直壁与平台面的连接处与第一密封环围成凹槽结构。竖直壁与平台面的连接处为圆弧状,竖直壁与第一密封环的连接处为圆弧状,使凹槽为圆弧状凹槽。第二密封环置于嵌入部的下端端口处且可嵌入凹槽内,使第二密封环与第一密封环以及竖直壁与平台面的连接处紧密贴合,进一步提高盖体与管体之间的密封性能。
8.进一步的,管体上且与嵌入槽位置对应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环,第一加强环位于管体开口的边缘上,能够加强管体上与嵌入槽对应位置的结构强度,减少嵌入槽对于管体结构强度的影响。
9.本技术方案中,管体上设置第二加强环,第二加强环位于管体的中部,第二加强环
的截面为三角形,能保证第二加强环自身的结构强度以及与管体的连接强度。第一连接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管体,同时两端部的下表面与两个管体的第二加强环连接,使使第一加强条与管状体连接处通过第二加强环加固,保证了连接稳定性。
10.本技术方案中,盖体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部包括设置盖体上的连接板,连接安覆盖盖体。相邻盖体的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条与第三连接条连接,能够使各盖体连接为一体且具有较强的连接强度,防止盖体之间在拉扯时发生断裂。同时第二连接条与第三连接条均为弧形结构,且第二连接条均第三连接条均朝向外凸出,弧形结构具有更强的承载能力,能够进一步加强盖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管体上设置嵌入槽,盖体上设置嵌入部,通过卡位环与卡位槽使嵌入槽与嵌入部卡接,能够保证管体与盖体连接的稳定,同时通过第一密封环与第二密封环的卡位,能够加强盖体与管体的密封性能,防止管体内实验样品受到污染。
13.2.嵌入槽有竖直壁与平台面构成,竖直壁和平台面的连接处与第一密封环围成凹槽,第二密封圈可嵌入凹槽内,使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群紧贴,进一步加强盖体与管体之间的密封性能。
14.3.在管体外壁上与嵌入槽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加强环,能够加强管体的结构强度,减少嵌入槽结构对应管体结构的赢,保证管体与盖体连接的稳定,从而保证卡合结构与密封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管体与盖体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各盖体以及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附图标记为:100、管体;110、嵌入槽;111、卡位环;112、第一密封环;113、竖直壁;114、平台面;115、凹槽;120、第二加强环;130、第一连接条;140、第一加强环;200、盖体;210、嵌入部;211、卡位槽;212、第二密封环;300、连接板;301、第二连接条;302、第三连接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
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2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25.实施例1:
26.参考图1、图2、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pcr联排管的密封结构,包括管体100与盖体200,管体100的开口处设置有嵌入槽110,盖体200上设置有可插入嵌入槽110的嵌入部210。嵌入槽110的内壁上设置卡位环111,嵌入部210 的外壁上设置位置对应的卡位槽211,通过卡位环111与卡位槽211的配合能够保证盖体200与管体100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嵌入槽110的内壁上还设置第一密封环112,嵌入部210的外壁上设置第二密封环212,第一密封环112的内径大于第二密封环212的外径,在嵌入部210插入嵌入槽110内时,第一密封环112与第二密封环212可相互挤压并卡位,使第一密封环112与第二密封环 212紧密贴合,能够有效加强管体100与盖体200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止实验样品受到污染。
27.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优化的,嵌入槽110由竖直壁113与平台面114 构成,竖直壁113与平台面114的连接处与第一密封环112围成凹槽115结构。竖直壁113与平台面114的连接处为圆弧状,竖直壁113与第一密封环112的连接处为圆弧状,使凹槽115为圆弧状凹槽115。第二密封环212置于嵌入部的下端端口处且可嵌入凹槽115内,使第二密封环212与第一密封环112以及竖直壁113与平台面114的连接处紧密贴合,进一步提高盖体200与管体100之间的密封性能。
28.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优化的,管体100上且与嵌入槽110位置对应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环140,第一加强环140位于管体100开口的边缘上,能够加强管体100上与嵌
入槽110对应位置的结构强度,减少嵌入槽110对于管体100结构强度的影响。
29.实施例2:
3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一种pcr联排管的密封结构,除了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31.如图1所示,管体100上设置第二加强环120,第二加强环120位于管体 100的中部,第二加强环120的截面为三角形,能保证第二加强环120自身的结构强度以及与管体100的连接强度。第一连接条130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管体 100,同时两端部的下表面与两个管体100的第二加强环120连接,使使第一加强条与管状体连接处通过第二加强环120加固,保证了连接稳定性。
32.实施例3:
33.参考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一种pcr联排管的密封结构,除了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外,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34.如图4所示,盖体20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部包括设置盖体200上的连接板300,连接安覆盖盖体200。相邻盖体200的连接板30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条301与第三连接条302连接,能够使各盖体200连接为一体且具有较强的连接强度,防止盖体200之间在拉扯时发生断裂。同时第二连接条 301与第三连接条302均为弧形结构,且第二连接条301均第三连接条302均朝向外凸出,弧形结构具有更强的承载能力,能够进一步加强盖体200之间的连接强度。
3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是可以相互组合的,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pcr联排管的密封结构,包括管体(100)和盖体(2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嵌入槽(110),置于管体(100)的开口处;嵌入部(210),置于盖体(200)上且可插入嵌入槽(110)内;卡位环(111),置于嵌入槽(110)的内壁上;卡位槽(211),置于嵌入部(210)的外壁上,且与卡位环(111)相互配合卡位;第一密封环(112),置于嵌入槽(110)的内壁上且位于卡位环(111)的下方;第二密封环(212),置于嵌入部(210)的外壁上且位于卡位槽(211)的下方;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环(112)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环(212)的外径,所述嵌入槽(110)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嵌入部(210)插入嵌入槽(110)时,卡位环(111)与卡位槽(211)位置对应,第一密封环(112)与第二密封环(212)相互卡位且第二密封环(212)位于第一密封环(112)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r联排管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槽(110)包括平台面(114)与竖直壁(113),所述平台面(114)与竖直壁(113)的连接处与第一密封环(112)围成凹槽(115),所述第二密封环(212)置于嵌入部(210)的下端端口处且可嵌入所述凹槽(115)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pcr联排管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00)上且与嵌入槽(110)位置对应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环(14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r联排管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0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二加强环(120),置于管体(100)的侧壁上且截面为三角形;第一连接条(130),连接相邻管体(100)的第二加强环(120);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条(130)置于第二加强环(120)的上表面且同时连接相邻管体(100)的外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cr联排管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00)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板(300),置于盖体(200)上端且覆盖所述盖体(200);第二连接条(301),置于连接板(300)一端的一侧,并连接相邻的连接板(300);第三连接条(302),置于连接板(300)一端的另一侧,并连接相邻的连接板(300);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条(301)与第三连接条(302)均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条(301)与第三连接条(302)均朝向外凸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实验用具,尤其涉及一种PCR联排管的密封结构,包括管体与盖体,管体的开口处设置有嵌入槽,盖体上设置有可插入嵌入槽的嵌入部。嵌入槽的内壁上设置卡位环,嵌入部的外壁上设置位置对应的卡位槽,通过卡位环与卡位槽的配合能够保证盖体与管体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嵌入槽的内壁上还设置第一密封环,嵌入部的外壁上设置第二密封环,第一密封环的内径大于第二密封环的外径,在嵌入部插入嵌入槽内时,第一密封环与第二密封环可相互挤压并卡位,使第一密封环与第二密封环紧密贴合,能够有效加强管体与盖体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止实验样品受到污染。防止实验样品受到污染。防止实验样品受到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李著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卓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6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