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湿地用水体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9-3  139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净化领域,具体为一种景观湿地用水体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作为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建设景观湿地不但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而且可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同时满足公众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社会的参与和科学的经营管理,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持湿地多种效益持续发展的目标。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近年来,人们对亲水性生活环境有着较大需求,湿地公园数量不断增加,水质问题也日益凸显,流动水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不仅造成了水质的下降,也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但是目前水净化都是先收集,再利用专门的净化设备来进行净化处理,这种处理方法不适用于景观湿地,因此急需一种收集处理一体的景观湿地用水体净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景观湿地用水体净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景观湿地用水体净化装置,包括引流管道和过滤池,所述过滤池四周分布连通有多条引流管道,所述过滤池内还安装有过滤格栅,所述过滤池底部还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抽水泵的进口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固定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伸入净水池,所述净水池右侧还设置有曝气充氧池,所述净水池和曝气充氧池之间的底部连通处设置有排水阀,曝气充氧池的上端还连接有排水管。
7.优选的,所述净水池包括由上至下的植被层、土壤层、砾石层、卵石层和陶粒层。
8.优选的,所述曝气充氧池底部还安装有多条曝气管道,所述曝气管道与曝气充氧池外部安装的曝气充氧机对接。
9.优选的,所述过滤池的底部还设置有分隔挡板,分隔挡板将过滤池内底端分隔为左侧的沉淀腔和右侧的溢流腔,过滤池的左侧壁底部设置有与沉淀腔对应的排渣口,所述出水口与溢流腔连通,所述过滤池的右侧内壁还固定有导流斜板,导流斜板的底部延伸至沉淀腔内。
10.优选的,所述过滤格栅根据过滤孔径的大小依次设置多组,由上至下过滤孔径逐渐减小。
11.优选的,所述植被层由植芦苇、香蒲、灯芯草、菖蒲、水花生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种植而成。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多条引流管道方便将水流引入到过滤池中进行集中过滤,通过设置过滤格栅可以提高水体的过滤效率,随后通过抽
水泵将过滤后的水体由导管导入净水池内,经过净水池的进一步净化,再打开排水阀使其进去曝气充氧池,完成曝气充氧即可降低化学需氧量污染物的去除,同时能够增强水体的生物活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实现景观湿地水体收集净化于一体,能够给水体净化领域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13.图1为一种景观湿地用水体净化装置的正面结构剖视图;
14.图2为一种景观湿地用水体净化装置的过滤池上方俯视图;
15.图3为一种景观湿地用水体净化装置的过滤池下方部分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过滤池,101-沉淀腔,102-溢流腔,103-排渣口,104-分隔挡板,105-导流斜板,2-引流管道,3-过滤格栅,4-出水口,5-抽水泵,6-导管,7-植被层,8-净水池,9-曝气充氧池,10-土壤层,11-砾石层,12-卵石层,13-陶粒层,14-曝气管道,15-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3,实施例1:一种景观湿地用水体净化装置,包括引流管道2和过滤池1,所述过滤池1四周分布连通有多条引流管道2,所述过滤池1内还安装有过滤格栅3,所述过滤池1底部还开设有出水口4,所述出水口4与抽水泵5的进口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5的出水口4固定有导管6,所述导管6的另一端伸入净水池8,所述净水池8右侧还设置有曝气充氧池9,所述净水池8和曝气充氧池9之间的底部连通处设置有排水阀,曝气充氧池9的上端还连接有排水管15。通过设置多条引流管道2方便将水流引入到过滤池1中进行集中过滤,通过设置过滤格栅3可以提高水体的过滤效率,随后通过抽水泵5将过滤后的水体由导管导入净水池内,经过净水池的进一步净化,再打开排水阀使其进去曝气充氧池8,进行曝气充氧即可降低化学需氧量污染物的去除,同时能够增强水体的生物活性。
19.所述净水池8包括由上至下的植被层7、土壤层10、砾石层11、卵石层12和陶粒层13。设置土壤层10,不但能为植被层7的植物提供生长的土壤,还可以净化水体,砾石层11和卵石层12可以实现进一步的过滤,陶粒层13,容易形成微生物膜,有助于水质净化,提高水体的质量,而植被层7上的植物可以将各层中的残留的氮、磷等污染物充分吸收。
20.所述曝气充氧池9底部还安装有多条曝气管道14,所述曝气管道14与曝气充氧池9外部安装的曝气充氧机对接。通过设置曝气充氧机配合曝气管道14能够降低化学需氧量污染物的去除,同时能够增强水体的生物活性。
21.实施例2:一种景观湿地用水体净化装置,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过滤池1的底部还设置有分隔挡板104,分隔挡板104将过滤池1内底端分隔为左侧的沉淀腔101和右侧的溢流腔102,过滤池1的左侧壁底部设置有与沉淀腔101对应的排渣口103,所述出水口4与溢流腔102连通,所述过滤池1的右侧内壁还固定有导流斜板105,导流斜板105的底部延伸至沉淀腔101内。通过设置导流斜板105将水体先引入沉淀腔101内,待沉淀足够多的水体
后,沉淀腔101内的水体便会溢流入溢流腔102。
22.所述过滤格栅3根据过滤孔径的大小依次设置多组,由上至下过滤孔径逐渐减小。通过过滤格栅3的多层过滤,能够提高过滤效率,所得到的水体更加干净。
23.所述植被层7由植芦苇、香蒲、灯芯草、菖蒲、水花生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种植而成。通过设置植被层7可以使植物吸收各层中的氮磷等元素,避免水体的富营养化。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多条引流管道2方便将水流引入到过滤池1中进行集中过滤,通过设置过滤格栅3可以提高水体的过滤效率,在经过沉淀腔101的沉淀后溢流进去溢流腔,随后通过抽水泵5将过滤后的水体由导管导入净水池内,通过土壤层10,砾石层和卵石层实现进一步的过滤,陶粒层13,容易形成微生物膜,有助于水质净化,提高水体的质量,而植被层7上的植物可以将各层中的残留的氮、磷等污染物充分吸收,再打开排水阀使其进去曝气充氧池8,即可降低化学需氧量污染物的去除,同时能够增强水体的生物活性。所得到的水体就可重新进行利用。
2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景观湿地用水体净化装置,包括引流管道(2)和过滤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1)四周分布连通有多条引流管道(2),所述过滤池(1)内还安装有过滤格栅(3),所述过滤池(1)底部还开设有出水口(4),所述出水口(4)与抽水泵(5)的进口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5)的出水口(4)固定有导管(6),所述导管(6)的另一端伸入净水池(8),所述净水池(8)右侧还设置有曝气充氧池(9),所述净水池(8)和曝气充氧池(9)之间的底部连通处设置有排水阀,曝气充氧池(9)的上端还连接有排水管(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湿地用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池(8)包括由上至下的植被层(7)、土壤层(10)、砾石层(11)、卵石层(12)和陶粒层(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湿地用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充氧池(9)底部还安装有多条曝气管道(14),所述曝气管道(14)与曝气充氧池(9)外部安装的曝气充氧机对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湿地用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1)的底部还设置有分隔挡板(104),分隔挡板(104)将过滤池(1)内底端分隔为左侧的沉淀腔(101)和右侧的溢流腔(102),过滤池(1)的左侧壁底部设置有与沉淀腔(101)对应的排渣口(103),所述出水口(4)与溢流腔(102)连通,所述过滤池(1)的右侧内壁还固定有导流斜板(105),导流斜板(105)的底部延伸至沉淀腔(101)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湿地用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格栅(3)根据过滤孔径的大小依次设置多组,由上至下过滤孔径逐渐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景观湿地用水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层(7)由植芦苇、香蒲、灯芯草、菖蒲、水花生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种植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景观湿地用水体净化装置,包括引流管道和过滤池,所述过滤池四周分布连通有多条引流管道,所述过滤池内还安装有过滤格栅,所述过滤池底部还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抽水泵的进口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的出水口固定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伸入净水池,所述净水池右侧还设置有曝气充氧池,所述净水池和曝气充氧池之间的底部连通处设置有排水阀,曝气充氧池的上端还连接有排水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实现景观湿地水体收集净化于一体,能够给水体净化领域带来便利。利。利。


技术研发人员:王翔 邵中卫 丁文杰 陆静 胡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园科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9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