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垃圾渗沥液处理调节池用防爆透气装置。
背景技术:
2.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还有堆积的准备用于焚烧的垃圾渗漏出的水分。一般垃圾渗滤液会进入调节池进行调节。
3.现有的斜板沉淀池的相邻两块平行斜板可形成一个很浅的类似沉淀池,使被处理的水与沉降的污泥在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根据其相互运动的力一向可分为同向流、异向流和侧向流三种不同分离方式,斜板沉淀池运用“浅层沉淀”原理,缩短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问,并且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斜板沉淀池有如下作用:
4.1、初步沉降、分离;
5.2、调节水质,使水质能够更加均衡,有利于下一道工序处理;
6.3、调节水量,即如果进水不是匀速的,这个池子就可以调节;
7.4、可实现事故缓冲的作用,即如果后面的处理工序出现小的故障,废水可在这里做暂短的贮存,起到缓冲的作用,不至于是生产工序因废水不能排除而停机。
8.现有的调节池缺少透气防爆装置。
9.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10.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垃圾渗沥液处理调节池用防爆透气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11.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12.一种垃圾渗沥液处理调节池用防爆透气装置,包括管道,所述管道的一侧安装有防爆支路,所述管道在远离所述防爆支路的一侧安装有压力传感结构,所述管道的顶端设有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的底端安装有插板门,所述插板门在远离所述第一法兰盘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法兰盘,所述插板门通过所述第一法兰盘以及所述第二法兰盘进行连接固定,所述插板门的一侧安装有气动结构,所述第一法兰盘的顶端设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的内部设有泄压阀,所述排放管的一侧安装有气体检测仪表。
13.进一步的,所述防爆支路包括支管、第三法兰盘、锡箔纸、第四法兰盘、防护罩,所述支管的顶端安装有第三法兰盘,所述第三法兰盘在远离所述支管的一端安装有锡箔纸,所述锡箔纸在远离所述第三法兰盘的一端安装有第四法兰盘,所述第四法兰盘的顶端安装有防护罩。
14.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结构包括第五法兰盘、压力表、压力开关、插头,所述第五法兰盘的一端安装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在远离所述第五法兰盘的一端安装有压力开关,所述压力开关的一侧安装有插头。
15.进一步的,所述气动结构包括气缸、活塞杆、连接头、气源接头、气源管、电磁阀,所述气缸的一端安装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在远离所述气缸的一端安装有连接头,所述气缸的一侧安装有气源接头,所述气源接头连接有气源管,所述气源管在远离所述气源接头的一端安装有电磁阀。
16.进一步的,所述的所有法兰盘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垫。
17.进一步的,所述压力开关的所述插头与所述电磁阀为电性连接。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9.1、增加了废气过压排放装置,有效的降低了调节池内废气过压的风险,且装置采用了传感自动调节的设计方案,减少了人工成本。
20.2、且同时设有备用过压调节方案使调节池的安全性更加可靠,大大提高了调节的防爆安全性能。
21.3、排放废气的管路中同时设有气体检测仪表,可以检测排放废气的有害气体浓度,以便于配合下一工段进行工作。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垃圾渗沥液处理调节池用防爆透气装置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垃圾渗沥液处理调节池用防爆透气装置的防爆支路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垃圾渗沥液处理调节池用防爆透气装置的压力传感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垃圾渗沥液处理调节池用防爆透气装置的气动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垃圾渗沥液处理调节池用防爆透气装置的第五法兰盘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
29.1、管道;2、防爆支路;201、支管;202、第三法兰盘;203、锡箔纸;204、第四法兰盘;205、防护罩;3、压力传感结构;301、第五法兰盘;302、压力表;303、压力开关;304、插头;4、第一法兰盘;5、第二法兰盘;6、插板门;7、气动结构;701、气缸;702、活塞杆;703、连接头;704、气源接头;705、气源管;706、电磁阀;8、排放管;9、泄压阀;10、气体检测仪表。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3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沥液处理调节池用防爆透气装置。
32.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垃圾渗沥液处理调节池用防爆透气装置,包括管道1,所述管道1的一侧安装有防爆支路2,所述管道1在远离所述防爆支路2的一侧安装有压力传感结构3,所述管道1的顶端设有第一法兰盘4,所述第一法兰盘4的底端安装有插板门6,所述插板门6在远离所述第一法兰盘4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法兰盘5,所述插板门6通过所述第一法兰盘4以及所述第二法兰盘5进行连接固定,所述插板门6的一侧安装有气动结构7,所述第一法兰盘4的顶端设有排放管8,所述排放管8的内部设有泄压阀9,所述排放管8的一侧安装有气体检测仪表10。
3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管道1用于进行废气传输,防爆支路2为备用防爆措施,在泄压阀9无法使用时防爆支路2才会产生作用,压力传感结构3用于检测管道1内的废气压力,第一法兰盘4用于配合第二法兰盘5进行对插板门6的连接固定,插板门6作用于管道1至泄压阀9的管路通断,气动结构7用于进行控制插板门6的开关,排放管8用于泄压阀9的排放,泄压阀9用于废气的排放,气体检测仪表10用于检测排放管8内的废气中的有害气体成分浓度。
34.如图2所示,所述防爆支路2包括支管201、第三法兰盘202、锡箔纸203、第四法兰盘204、防护罩205,所述支管201的顶端安装有第三法兰盘202,所述第三法兰盘202在远离所述支管201的一端安装有锡箔纸203,所述锡箔纸203在远离所述第三法兰盘202的一端安装有第四法兰盘204,所述第四法兰盘204的顶端安装有防护罩205。
3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管201用于废气传输,第三法兰盘202用于配合第四法兰盘204进行锡箔纸203的固定锡箔纸203用于防止管道1内的废气压力过大废气浓度过高,当泄压阀9失去作用时,管内的压力过高会使锡箔纸203击穿,使管内压力得到排解,防护罩205是为了防止锡箔纸203长时间不使用被风化腐蚀。
36.如图3所示,所述压力传感结构3包括第五法兰盘301、压力表302、压力开关303、插头304,所述第五法兰盘301的一端安装有压力表302,所述压力表302在远离所述第五法兰盘301的一端安装有压力开关303,所述压力开关303的一侧安装有插头304。
3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五法兰盘301用于安装固定压力表302,压力表302用于检测管道1内的压力,并将实时数据反馈至表盘,压力开关303是在管道1内的压力超出限定值时,使压力开关303发出信号,插头304为信号收发装置同时兼有供电功能。
38.如图4所示,所述气动结构7包括气缸701、活塞杆702、连接头703、气源接头704、气源管705、电磁阀706,所述气缸701的一端安装有活塞杆702,所述活塞杆702在远离所述气缸701的一端安装有连接头703,所述气缸701的一侧安装有气源接头704,所述气源接头704连接有气源管705,所述气源管705在远离所述气源接头704的一端安装有电磁阀706。
3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气缸701为活塞缸,活塞杆702用于压缩空气进入气缸701后带动活塞杆702进行运动,连接头703用于使活塞杆702连接至插板门6,气源接头704用于使气
缸701连接气源管705,气源管705为压缩空气传输管路,电磁阀706用于进行压缩空气的通断控制。
40.如图1-5所示,所述的所有法兰盘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垫,所述压力开关303的所述插头304与所述电磁阀706为电性连接。
4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法兰盘的密封垫可以防止废气通过连接点逃逸至管路以外,压力开关303的电信号作用于电磁阀706。
42.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43.在实际应用时,压力开关303的电信号可以控制电磁阀706,从而使管道1内的压力达到限定值之后,压力开关303动作发出电信号使电磁阀706动作控制压缩空气进入气缸701,气缸701带动活塞杆702动作,活塞杆702带动插板门6动作,使管道1内至泄压阀9的管路畅通,从而开始通过泄压阀9开始管道1内的废气泄压。
44.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力开关303的电信号可以控制电磁阀706,从而使管道1内的压力达到限定值之后,压力开关303动作发出电信号使电磁阀706动作控制压缩空气进入气缸701,气缸701带动活塞杆702动作,活塞杆702带动插板门6动作,使管道1内至泄压阀9的管路畅通,从而开始通过泄压阀9开始管道1内的废气泄压,泄压的同时气体检测仪表10同步检测废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从而配合下一个工段进行工作,在泄压阀9失去作用时,管内的压力过高会使锡箔纸203击穿,使管内压力得到排解。
4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垃圾渗沥液处理调节池用防爆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1),所述管道(1)的一侧安装有防爆支路(2),所述管道(1)在远离所述防爆支路(2)的一侧安装有压力传感结构(3),所述管道(1)的顶端设有第一法兰盘(4),所述第一法兰盘(4)的底端安装有插板门(6),所述插板门(6)在远离所述第一法兰盘(4)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法兰盘(5),所述插板门(6)通过所述第一法兰盘(4)以及所述第二法兰盘(5)进行连接固定,所述插板门(6)的一侧安装有气动结构(7),所述第一法兰盘(4)的顶端设有排放管(8),所述排放管(8)的内部设有泄压阀(9),所述排放管(8)的一侧安装有气体检测仪表(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沥液处理调节池用防爆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支路(2)包括支管(201)、第三法兰盘(202)、锡箔纸(203)、第四法兰盘(204)、防护罩(205),所述支管(201)的顶端安装有第三法兰盘(202),所述第三法兰盘(202)在远离所述支管(201)的一端安装有锡箔纸(203),所述锡箔纸(203)在远离所述第三法兰盘(202)的一端安装有第四法兰盘(204),所述第四法兰盘(204)的顶端安装有防护罩(2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渗沥液处理调节池用防爆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结构(3)包括第五法兰盘(301)、压力表(302)、压力开关(303)、插头(304),所述第五法兰盘(301)的一端安装有压力表(302),所述压力表(302)在远离所述第五法兰盘(301)的一端安装有压力开关(303),所述压力开关(303)的一侧安装有插头(30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渗沥液处理调节池用防爆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结构(7)包括气缸(701)、活塞杆(702)、连接头(703)、气源接头(704)、气源管(705)、电磁阀(706),所述气缸(701)的一端安装有活塞杆(702),所述活塞杆(702)在远离所述气缸(701)的一端安装有连接头(703),所述气缸(701)的一侧安装有气源接头(704),所述气源接头(704)连接有气源管(705),所述气源管(705)在远离所述气源接头(704)的一端安装有电磁阀(70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渗沥液处理调节池用防爆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有法兰盘连接处均设有密封垫。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垃圾渗沥液处理调节池用防爆透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开关(303)的所述插头(304)与所述电磁阀(706)为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沥液处理调节池用防爆透气装置,包括管道,所述管道的一侧安装有防爆支路,所述管道在远离所述防爆支路的一侧安装有压力传感结构,所述管道的顶端设有第一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的底端安装有插板门,所述插板门在远离所述第一法兰盘的一端安装有第二法兰盘,所述插板门通过所述第一法兰盘以及所述第二法兰盘进行连接固定,所述插板门的一侧安装有气动结构,所述第一法兰盘的顶端设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的内部设有泄压阀,所述排放管的一侧安装有气体检测仪表。有益效果:增加了废气过压排放装置,有效的降低了调节池内废气过压的风险,且同时设有备用过压调节方案使调节池的安全性更加可靠。压调节方案使调节池的安全性更加可靠。压调节方案使调节池的安全性更加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芮俊涛 袁亦男 吴紫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古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8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