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补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车加水装置、和一种清洁车。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中大型清洁车由于清水箱和污水箱通常采用上下布置,污水箱在上方,清水箱在下方,需要人工打开清水箱的箱盖或注水口盖,将加水管插入清水箱内加水。在自动驾驶(无人驾驶)领域,中大型的无人驾驶扫地车、无人驾驶洗地车还需要人工来进行加水,增加了人力成本,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清洁车加水装置,以实现清洁车加水过程的无人自动化。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清洁车加水装置,所述清洁车加水装置包括设置在清洁车的污水箱上的第一加水组件和设置在清洁车车身上的第二加水组件;
5.所述第一加水组件包括进水口和进水口内延;
6.所述第二加水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支架、进水口固定板、防反水板、进水腔、进水管和清水箱;
7.所述进水口固定板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防反水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准的第二开口;所述清水箱固定在清洁车底盘上,所述清水箱为中空结构,所述清水箱的内壁上具有清水箱进水口;
8.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一端固定在清洁车底盘上,另一端与所述进水口固定板连接;
9.所述防反水板沿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延伸出防反水侧壁;所述防反水板的一面与所述进水口固定板的一面固定连接;
10.所述进水腔包含相对设置的进水腔面和出水腔面,所述进水腔面具有第三开口,所述防反水板的另一面与所述进水腔面固定连接,所述防反水侧壁通过所述第三开口伸入到所述进水腔中;所述出水腔面具有第四开口;
11.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口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清水箱进水口密封连接;
12.所述污水箱的外壁和内壁之间具有外壳贯通孔;所述进水口贯穿所述外壳贯通孔,进水口的一端用于与服务装置对接口对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污水箱的内壁上;
13.进水口内延为贯通结构,所述进水口内延的一端开口与所述进水口的另一端开口密封对接;所述进水口内延的另一端开口从所述进水口固定板的另一面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防反水侧壁相接。
14.进一步,所述进水口的一端开口设置有开口挡盖,所述开口挡盖上具有刻槽,所述刻槽用于对接服务装置的对接口。
15.进一步,所述开口挡盖的材质为橡胶。
16.进一步,所述进水口的一端开口与所述污水箱的外壁同平面。
17.进一步,所述防反水侧壁的口径递减。
18.进一步,所述防反水板与所述进水腔的进水腔面一体化设置。
19.进一步,所述污水箱设置在所述清水箱上方,所述污水箱与所述清水箱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污水箱可沿铰链轴向上翻起。
20.进一步,所述防反水侧壁为弹性材质。
21.进一步,所述清洁车加水装置还包括用于与服务装置的感应开关接触的感应块。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清洁车,所述清洁车包括前述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清洁车加水装置。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车加水装置,在清洁车上设置有能够与场端的服务装置对接以形成通水水路的清洁车加水装置,通过该清洁车加水装置与场端的服务装置的交互,即可实现服务装置对该清洁车进行注水,实现清洁车加水的无人自动化。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车加水装置的第一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车加水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车加水装置的第二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车加水装置的第三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车加水装置的第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清水箱的进水口设置在位于清水箱上面的污水箱上,结合场端的服务装置,实现全自动化的加水过程,清水箱上的防反水的开口处板设置有口径递减的防反水侧壁,在注水过程中防止反水溢出,第一加水组件和第二加水组件可分离式设置方便污水箱通过铰链翻起,进一步方便位于清水箱中空位置的电池、控制器等设备的检修。
31.实施例一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车加水装置的第一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车加水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车加水装置包括:第一加水组件(图中未示出)、第二加水组件(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一加水组件包括进水口9和进水口内延10;第二加水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支架4、进水口固定板5、防反水板6、进水腔7、清水箱2。
33.第一固定支架4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清洁车的清洁车底盘1上。可选的,第一固定支架4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清洁车底盘1上。第一固定支架4 设置在清水箱2的内部中空位置。
34.如图3所示,第一固定支架4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固定板5,进水口固定板5具有第一开口51。优选的,进水口固定板5与清洁车底盘平行。可选的,进水口固定板5与第一固定支架4一体化设置或通过螺钉或者焊接方式与第一固定支架4固定连接。
35.防反水板6具有第二开口61,沿第二开口61的一侧延伸出防反水侧壁 62,防反水侧壁62为弹性材质。优选的,弹性材质为橡胶。第二开口61与第一开口51对准,防反水板6的一面与进水口固定板5的一面固定连接。可选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或螺栓连接。
36.进水腔7相对设置有进水腔面71和出水腔面72,进水腔面71具有第三开口711,防反水板6的另一面与进水腔面71固定连接。可选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或螺栓连接。优选的,进水口固定板5、防反水板6和进水腔面71进行三明治式螺栓固定。
37.防反水侧壁62通过第三开口711伸入到进水腔7中。具体的,第三开口口径比第二开口61口径大。优选的,进水腔7的进水腔面71为敞开喇叭式结构,方便开模生产和进水。
38.出水腔面72具有第四开口721,进水管8的一端与第四开口721密封连接。可选的,进水管8的一端开口与第四开口721对接并用喉箍抱紧。
39.清水箱2固定设置在清洁车的清洁车底盘1上,清水箱2为中空结构,清水箱2的内壁上具有清水箱进水口21,进水管8的另一端与清水箱进水口21密封连接。可选的,清水箱2为回字形中空结构,具体中空结构可根据清洁车的外壳形状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可选的,进水管8的另一端开口与清水箱进水口21对接并用喉箍抱紧。
40.污水箱3设置在清水箱2上方,污水箱3与清水箱2通过铰链5相连接;污水箱3可沿铰链轴(图中未示出)向上翻起,污水箱3的外壁和内壁之间具有外壳贯通孔31。
41.具体的,污水箱3包括进水口安装部(图中未示出)和污水储水部(图中未示出),外壳贯通孔31开设在污水箱3的进水口安装部的外壁和内壁之间。
42.进水口9贯穿外壳贯通孔31;进水水源从进水口9的一端开口流入,进水口9的另一端固定在污水箱3的内壁上。
43.具体的,进水口9的侧壁与外壳贯通孔31贴合设置,进水口9的另一端的端面上具有安装孔91,将进水口9通过安装孔91和螺栓固定在污水箱3的内壁上。
44.优选的,如图3所示,进水口9的一端开口设置有开口挡盖11,可选的,开口挡盖11的材质为橡胶。橡胶材质的开口挡盖11上具有刻槽111,可选的,刻槽的形状为一字形,十字形或者米字形,当没水管插入到进水口9中时,橡胶挡盖11完全将开口挡住,避免灰尘等杂物进入,当有水管要插入时,刻槽111被撑开,水管可通过橡胶材质的开口挡盖11进入。
45.进一步优选的,进水口9的一端开口与污水箱3的外壁同平面。同平面设置使进水口9得到保护,并且整体更美观。
46.进水口内延10为贯通结构,进水口内延10的一端开口与进水口9的另一端开口密封对接,进水口内延10的一端固定在污水箱3的内壁上;进水口内延10的另一端开口从进水口固定板5的另一面通过第一开口51插入第二开口61与防反水侧壁62相接。
47.具体的,进水口内延10的一端的端面上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将进水口内延10的一端通过安装孔和螺栓固定在污水箱3的内壁上。可选的,将进水口内延10的一端、进水口9的另一端和污水箱3的内壁进行三明治式螺栓固定。进水口内延10的另一端开口方向与进水口内延10的一端开口方向垂直。
48.优选的,防反水板6沿第二开口61的一侧延伸出口径递减的防反水侧壁 62,防反水侧壁62的最小口径不大于进水口内延10的另一端开口,进水口内延10的另一端开口从进水口固定板5的另一面通过第一开口51插入第二开口61与防反水侧壁62相接后,由于防反水侧壁62为有弹性的橡胶材质的喇叭形结构,进水口内延10的另一端开口与防反水侧壁62
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使得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清水箱2内的水不会由于惯性而反水溢出。
49.优选的,在清水箱2或污水箱3的外壁上还设置有感应块17,用于与服务装置的感应开关接触。
50.当需要加水时,第一加水组件和第二加水组件相互配合,形成水流通路,当需要对清洁车的设备进行调试维修时,可以通过铰链5将污水箱打开,第一加水组件和第二加水组件分离,水路断开。对于污水箱和清水箱上下结构的清洁车,将进水口9开设在污水箱上保证了清水箱加水水位的高度。
51.实施例二
52.在上述实施例中,将防反水板6与进水腔7的进水腔面71一体化设置。
53.具体的,当防反水板6与进水腔7的材质相同时,可以将防反水板6与进水腔7的进水腔面71一体化设置,去除防反水板6,将进水腔7的进水腔面71设置成防反水板6的结构,进水口内延10的另一端开口直接插入第三开口的防反水62侧壁中进行加水。
54.实施例三
5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装置,如图3、图4所示,所述服务装置包括:第一加水管12、第二加水管14、感应开关16、水路电磁阀13。
56.第一加水管12的一端可通过进水口9进入进水口内延10对清水箱2进行加水,第一加水管12的另一端与水路电磁阀13的一端相连接。优选的,第一加水管12的材质为聚氯乙烯硬管。
57.第二加水管14的一端与水路电磁阀13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加水管14 的另一端接供水水源。
58.第一加水管12和第二加水管14固定在第二固定支架上15上。
59.如图4所示,第二固定支架15为具有安装通孔151和安装通孔152的箱体结构,安装通孔151和安装通孔152分别位于相对设置的两个箱壁上,第一加水管12的一端从安装通孔151穿入箱体内,并固定在安装通孔151中,第一加水管12与进水口19等高。第一加水管12的另一端与水路电磁阀13 的一端相连接,水路电磁阀13的另一端与第二加水管14的一端,水路电磁阀13设置在箱体内,第二加水管14的另一端端口与箱体的安装通孔152对准,供水水源通过安装通孔152进入到第二加水管14中。
60.感应开关16与水路电磁阀13通过线缆电路连接,感应开关16固定在第二固定支架15上。
61.具体的,如图4所示,感应开关16设置在与安装通孔151同侧的箱壁上,并凸出箱壁表面。感应块17设置在清洁车车身的下端,并凸出清洁车车身的外壳表面。感应开关16与感应块17等高,当第一加水管12依次进入进水口 9和进水口内延10时,直到感应开关16与感应块17触碰到,感应开关16将信号传输给水路电磁阀13打开水源,水流依次从第二加水管14、水路电磁阀 13、第一加水管12流入清洁车的进水口。
62.实施例四
6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一种清洁车,包括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任意一种加水装置。
6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清洁车为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的洗地车、清扫车、拖地车、
洒水车等,本技术不做严格限定。
65.以清洁车为无人驾驶洗地车为例进行描述。当无人驾驶洗地车确定需要加水时,无人驾驶洗地车的无人驾驶控制系统控制清洁车自动驾驶到最近的服务装置,并停靠在服务装置前,基于感知信息调整洗地车位姿以控制洗地车的进水口对准服务装置的第一加水管12,并挤压第一加水管12;第一加水管12在压力下穿过开口挡盖11并插入进水口内延10内部,如图5所示,当感应开关16和感应块17触碰时,感应开关16将触碰信号通过线缆传输给水路电磁阀13,水路电磁阀13打开,水流依次从所述第二加水管14、水路电磁阀13、第一加水管12、开口挡盖11、进水口9、进水口内延10、防反水侧壁62、进水腔7和进水管8进入清水箱。清水箱2内的水位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检测到水位到达预定阈值后,自动驾驶控制系统控制洗地车驶离服务装置,感应开关16和感应块17分离,感应开关16将分离信号发送给水路电磁阀13,水路电磁阀13关闭,停止注水。
66.当需要对无人驾驶洗地车进行调试、检修时,直接将污水箱3通过铰链轴整体翻起,将位于清水箱2中空结构中的电池、控制器等设备完全暴露出来进行调试维修。在污水箱3翻起的过程中,设置在污水箱3中的进水口内延10与设置在清水箱中的防反水侧壁自动脱离,自动加水水路断开,便于设备的维修,当污水箱3再次盖合后,进水口内延10与防反水侧壁自动对接,自动加水水路连通。
67.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清洁车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车加水装置包括设置在清洁车的污水箱上的第一加水组件和设置在清洁车车身上的第二加水组件;所述第一加水组件包括进水口和进水口内延;所述第二加水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支架、进水口固定板、防反水板、进水腔、进水管和清水箱;所述进水口固定板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防反水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准的第二开口;所述清水箱固定在清洁车底盘上,所述清水箱为中空结构,所述清水箱的内壁上具有清水箱进水口;所述第一固定支架的一端固定在清洁车底盘上,另一端与所述进水口固定板连接;所述防反水板沿所述第二开口的一侧延伸出防反水侧壁;所述防反水板的一面与所述进水口固定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进水腔包含相对设置的进水腔面和出水腔面,所述进水腔面具有第三开口,所述防反水板的另一面与所述进水腔面固定连接,所述防反水侧壁通过所述第三开口伸入到所述进水腔中;所述出水腔面具有第四开口;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口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清水箱进水口密封连接;所述污水箱的外壁和内壁之间具有外壳贯通孔;所述进水口贯穿所述外壳贯通孔,进水口的一端用于与服务装置对接口对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污水箱的内壁上;进水口内延为贯通结构,所述进水口内延的一端开口与所述进水口的另一端开口密封对接;所述进水口内延的另一端开口从所述进水口固定板的另一面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防反水侧壁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车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的一端开口设置有开口挡盖,所述开口挡盖上具有刻槽,所述刻槽用于对接服务装置的对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车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挡盖的材质为橡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车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的一端开口与所述污水箱的外壁同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车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水侧壁的口径递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车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水板与所述进水腔的进水腔面一体化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车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箱设置在所述清水箱上方,所述污水箱与所述清水箱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污水箱可沿铰链轴向上翻起。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车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水侧壁为弹性材质。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清洁车加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车加水装置还包括用于与服务装置的感应开关接触的感应块。10.一种清洁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清洁车加水装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洁车加水装置及清洁车,包括:第一加水组件包括进水口内延;第二加水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支架、进水口固定板、防反水板、进水腔、进水管和清水箱;进水口固定板开设有第一开口;清水箱为中空结构,清水箱的内壁上具有清水箱进水口;防反水板沿第二开口延伸出防反水侧壁;防反水板与进水口固定板固定连接;防反水板与进水腔面固定连接,防反水侧壁伸入到进水腔中;进水管的两端分别与出水腔面的第四开口和清水箱进水口密封连接;污水箱具有外壳贯通孔;进水口的另一端固定在污水箱上;进水口内延与进水口密封对接;进水口内延口与防反水侧壁相接。本实用新型加水装置,实现了清洁车加水过程的无人自动化。实现了清洁车加水过程的无人自动化。实现了清洁车加水过程的无人自动化。
技术研发人员:韩伟杰 梁海军 刘渊 张德兆 张放 霍舒豪 李晓飞 王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9
技术公布日:20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