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非接触按键的养生壶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9-4  191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养生壶控制电路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应用非接触按键的养生壶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2.在高速发展的微电子时代,触控芯片方案日益剧增。触控按键远比传统轻触按键开关使用寿命长,而且不易渗油,清洁防尘,简洁精美、上档次,用户体验相比轻触按键开关要高,并且还可以提高防水等级。利用触摸弹簧构建感应触控按键,相对于传统轻触按键开关而言是一种稳健的替代方案。不过弹簧在生产装配过程中,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高,如果要提调自动化生产,材料成本将成倍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非接触按键的养生壶控制电路。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非接触按键的养生壶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芯片、非接触按键、显示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声音提示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加热电源和控制电源,所述加热电源用于对养生壶的加热模块的进行供电,所述控制电源用于对处理器芯片、非接触按键、显示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和声音提示模块供电,所述非接触按键设置有多个,所有非接触按键由导电材料制成,非接触按键的上表面与养生壶的外壳之间设置有0-5mm的间隙,所有的非接触按键均一一与处理器芯片的信号检测端连接,所述显示模块与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检测端设置于养生壶的壶体内,温度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声音提示模块的信号接收端与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与加热电源的控制端连接。
5.优选的,所述加热电源包括可控硅芯片和三极管,可控硅芯片的一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连接,可控硅芯片另一端与养生壶的加热模块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的基极与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之间串联有降压电阻,可控硅芯片的触发端连接在降压电阻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点处。
6.优选的,所述可控硅芯片为双向可控硅。
7.优选的,所述控制电源为电源管理芯片电路,电源管理芯片电路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电路的输出端输出+5v工作电源。
8.优选的,所述显示模块为4位数码管,4位数码管的连接管脚分别与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
9.优选的,所述声音提示模块为蜂鸣器,蜂鸣器的电源端与控制电源的输出端连接,蜂鸣器的控制端与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为热敏电阻器,热敏电阻器的输出端与处理器芯片的输入端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处理器芯片为cbm7312a3s2d型触控芯片。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非接触按键的设置,并与触控芯片结合,使得实现按键体自电容的信号在空气中能支持隔空的信号检测,使得当进行非接触式使用时,触控芯片能够对自电容信号进行处理,同时进行相应功能的实现;另外按键体与产品的触摸面板之间形成间隙,降低了安装要求,同时面板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潮湿水,对圆柱弹簧的腐蚀很重,新型触摸按键不再贴近面板,减少了受冷凝水的腐蚀影响。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14.图中:1、处理器芯片;2、非接触按键;3、显示模块;4、温度检测模块;5、声音提示模块;6、电源模块;7、加热电源;8、控制电源;9、可控硅芯片;10、三极管;11、降压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应用非接触按键的养生壶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芯片、非接触按键、显示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声音提示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加热电源和控制电源,所述加热电源用于对养生壶的加热模块的进行供电,所述控制电源用于对处理器芯片、非接触按键、显示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和声音提示模块供电,所述非接触按键设置有多个,所有非接触按键由导电材料制成,非接触按键的上表面与养生壶的外壳之间设置有0-5mm的间隙(优选方案,非接触按键的上表面与养生壶的外壳之间设置有2-3mm的间隙),养生壶的外壳表面对应于每个非接触按键处均设置有按键标识。
17.所有的非接触按键均一一与处理器芯片的信号检测端连接,所述显示模块与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检测端设置于养生壶的壶体内,温度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声音提示模块的信号接收端与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与加热电源的控制端连接。
18.所述加热电源包括可控硅芯片和三极管,可控硅芯片的一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连接,可控硅芯片另一端与养生壶的加热模块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的基极与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之间串联有降压电阻,可控硅芯片的触发端连接在降压电阻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点处。
19.降压电阻与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还串联有电阻r11。
20.外部电源为市电,所述可控硅芯片为双向可控硅,双向可控硅的一端连接市电,另一端连接养生壶的加热线圈,双向可控硅的触发端连接在降压电阻于电阻r11之间,三极管
的基极串联电阻r9后连接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
21.所述控制电源为电源管理芯片电路,电源管理芯片电路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电路的输出端输出+5v工作电源。
22.电源管理芯片电路采用ap8506q型小功率开关电源芯片组成工作电源输出电路。
23.所述显示模块为4位数码管,4位数码管的连接管脚分别与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
24.所述声音提示模块为蜂鸣器,蜂鸣器的电源端与控制电源的输出端连接,蜂鸣器的控制端与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
25.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为热敏电阻器,热敏电阻器的输出端与处理器芯片的输入端连接。
26.所述处理器芯片为cbm7312a3s2d型触控芯片。
27.通过本技术方案,通过手指触摸养生壶的触摸面板对应的位置,使得对应位置处的非接触按键检测到电容信号的变化,该变化信号输入到触控芯片内,触控芯片对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相应功能的触发,使得实现养生壶的加水、加热等加热功能。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非接触按键的养生壶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芯片、非接触按键、显示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声音提示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加热电源和控制电源,所述加热电源用于对养生壶的加热模块的进行供电,所述控制电源用于对处理器芯片、非接触按键、显示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和声音提示模块供电,所述非接触按键设置有多个,所有非接触按键由导电材料制成,非接触按键的上表面与养生壶的外壳之间设置有0-5mm的间隙,所有的非接触按键均一一与处理器芯片的信号检测端连接,所述显示模块与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检测端设置于养生壶的壶体内,温度检测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处理器芯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声音提示模块的信号接收端与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与加热电源的控制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非接触按键的养生壶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源包括可控硅芯片和三极管,可控硅芯片的一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连接,可控硅芯片另一端与养生壶的加热模块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的基极与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之间串联有降压电阻,可控硅芯片的触发端连接在降压电阻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点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非接触按键的养生壶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芯片为双向可控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非接触按键的养生壶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源为电源管理芯片电路,电源管理芯片电路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电路的输出端输出+5v工作电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非接触按键的养生壶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为4位数码管,4位数码管的连接管脚分别与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非接触按键的养生壶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提示模块为蜂鸣器,蜂鸣器的电源端与控制电源的输出端连接,蜂鸣器的控制端与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非接触按键的养生壶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为热敏电阻器,热敏电阻器的输出端与处理器芯片的输入端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非接触按键的养生壶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芯片为cbm7312a3s2d型触控芯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生壶控制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非接触按键的养生壶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芯片、非接触按键、显示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声音提示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加热电源和控制电源,所述加热电源用于对养生壶的加热模块的进行供电,所述控制电源用于对处理器芯片、非接触按键、显示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和声音提示模块供电,所述非接触按键设置有多个,所有非接触按键由导电材料制成,非接触按键的上表面与养生壶的外壳之间设置有0-5mm的间隙,所有的非接触按键均一一与处理器芯片的信号检测端连接,所述显示模块与处理器芯片的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电器的非接触式控制,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果。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果。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 施丹峰 何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江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6
技术公布日:2022/3/8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