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箱式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查询2022-5-12  145



1.一种风箱式冷凝器,属于冷凝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冷凝器是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冷凝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冷凝器在持续工作过程中,会导致冷凝器所处环境的温度升高,导致冷凝器的冷凝效果降低,导致经过冷凝器冷凝的介质的难以达到指定温度,影响冷凝器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冷凝器所处环境温度过高,保证冷凝器的冷凝效果好的风箱式冷凝器。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风箱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主体、内筒以及外筒,外筒间隔套在内筒外,内筒的两端与外筒之间均密封连接,并在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冷却腔,外筒的两端均封闭设置,冷凝器主体安装在内筒内,内筒的内腔连接有排风管,外筒上设置有与冷却腔连通的进风管,冷却腔与内筒的内腔相连通。
5.优选的,所述的内筒为方形筒,外筒为圆筒。
6.优选的,所述的内筒的侧部设置有进风口,冷却腔通过进风口与内筒内腔相连通。
7.优选的,还包括上密封板以及下密封板,上密封板设置在内筒的上端与外筒之间,并对内筒的上端与外筒之间密封,下密封板设置在内筒的下端与外筒之间,并将内筒的下端与外筒之间密封。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对内筒和外筒之间进行密封,将冷却腔与内筒内腔分隔开,避免冷凝器主体对冷却腔的温度造成影响。
8.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冷却腔内的立板,立板环绕内筒间隔设置有若干块,并将冷却腔分隔成若干个竖向的通道,每相邻的两个通道之间设置有相连通的连通口,且各通道的连通口均位于该通道的两端,形成环绕内筒的回转状的冷却腔,进风管与冷却腔的进风端相连通,冷却腔的出风端与内筒的内腔连通。气流通过各个通道后再进入到内筒内,能够保证冷却腔的温度均一,保证冷凝器工作稳定。
9.优选的,每个所述的通道内均设置有若干横板,且各通道内的横板沿通道间隔设置,并使各个通道均形成回转状。各个通道均为回转状,使气流对通道的温度均一,不存在冷却死角。
10.优选的,所述的冷凝器主体并排设置有两个。
11.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内筒内的隔板,隔板将内筒内腔分隔成并排的两个安装腔,各安装腔内均设置有一个冷凝器主体,两安装腔的底部相连通,冷却腔与任意一个安装腔的顶部相连通,排风管与两一个安装腔的顶部相连通。气流能够充分流经两个冷凝器主体
后再排出,保证气流与冷凝器主体充分换热。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3.本风箱式冷凝器在外筒和内筒之间形成冷却腔,空气通过冷却腔后在进入到内筒内,并对内筒内的冷凝器主体进行冷却,避免工作时间过长而出现冷凝器主体的工作环境温度上升的问题,保证冷凝器主体始终处于低温的工作环境中,使冷凝器主体的冷凝效果好,且冷凝器主体的工作稳定,能够持续稳定的运行。
附图说明
14.图1为风箱式冷凝器的立体示意图。
15.图2为去除外筒后风箱式冷凝器的立体示意图。
16.图3为风箱式冷凝器的空气流动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17.图4为两冷凝器主体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18.图中:1、外筒2、端盖3、进风管4、排风管5、内筒6、立板7、横板8、上密封板9、下密封板10、隔板11、冷凝器主体12、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19.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0.一种风箱式冷凝器,包括换热器11、内筒5以及外筒1,外筒1间隔套在内筒5外,内筒5的两端与外筒1之间均密封连接,并在内筒5和外筒1之间形成冷却腔,外筒1的两端均封闭设置,换热器11安装在内筒5内,内筒5的内腔连接有排风管4,外筒1上设置有与冷却腔连通的进风管3,冷却腔与内筒5的内腔相连通。本风箱式冷凝器在外筒1和内筒5之间形成冷却腔,空气通过冷却腔后在进入到内筒5内,并对内筒5内的冷凝器主体11进行冷却,避免工作时间过长而出现冷凝器主体11的工作环境温度上升的问题,保证冷凝器主体11始终处于低温的工作环境中,使冷凝器主体11的冷凝效果好,且冷凝器主体11的工作稳定,能够持续稳定的运行。
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人们应当了解,在这里结合附图给出的详细说明是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必然超出了有限的这些实施例,而对于一些等同替换方案或常见手段,本文不再做详细叙述,但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22.具体的:如图1~4所示:本风箱式冷凝器还包括上密封板8、下密封板9、立板6、横板7以及隔板10。
23.外筒1为上下两端均敞口的圆筒,外筒1的上下两端均通过端盖2密封。内筒5为长方体筒体,内筒5的上下两端均敞口设置,内筒5设置在外筒1内,且内筒5与外筒1间隔设置,并在内筒5和外筒1之间形成冷却腔。上密封板8设置在内筒5上端与外筒1之间,并将内筒5的上端与外筒1之间封闭,下密封板9设置在内筒5的下端与外筒1之间,并将内筒5的下端与外筒1之间封闭,从而使冷却腔与内筒5的内腔隔离开。
24.立板6设置在外筒1与内筒5之间,立板6竖向设置在上密封板8和下密封板9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立板6环绕内筒5间隔均布有四块,且立板6设置在内筒5的拐角与外筒1之
间,并将冷却腔分隔成环绕内筒5设置的四个通道。其中一块立板6的上端与上密封板8密封连接,下端与下密封板9密封连接,其余三块立板6中,每相邻的两块立板6的两端分别与上密封板8和下密封板9密封连接,使每相邻的两个通道之间设置有相连通的连通口,且各通道的连通口均位于该通道的两端,形成环绕内筒5的回转状的冷却腔。进风管3与冷却腔的进风端相连通,冷却腔的出风端与内筒5内腔的侧部相连通。内筒5上设置有进风口12,冷却腔的出风端通过进风口12与内筒5内腔相连通。
25.各通道内均设置有若干横板7,横板7由上至下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各通道内均并排且间隔设置有两块横板7,横板7的一端与对应侧的立板6密封连接,另一端与对应侧的立板6间隔设置,并使各个通道形成回转状。
26.立板6和横板7的设置,能够保证气流流经冷却腔的各个面后再进入到内筒5内,保证冷却腔的温度均一,进而保证冷凝器主体11的工作稳定。
27.隔板10竖向设置在内筒5内,隔板10的两侧均与内筒5内壁密封连接,并将内筒5内腔分隔成并排设置的两个安装腔,各安装腔内均安装有冷凝器主体11,隔板10的底部与外筒1底部的端盖2间隔设置,使两安装腔的底部连通,进风口12与任意一个安装腔的上端连通,排风管4与另一个安装腔的顶部连通,使冷却气流依次流经两个冷凝器主体11后排出,保证各冷凝器主体11工作稳定。冷凝器主体11为不锈钢换热器。优选的,隔板10的上端与上侧的端盖2内壁密封连接。
28.本风箱式冷凝器在使用时,冷却气流经过进风管3进入到冷却腔内,并依次流经冷却腔的各个通道后,再经由进风口12进入到安装腔内,气流依次流经两个安装腔后再经排风管4排出。冷却气流优先对冷却腔冷却,保证冷却腔维持稳定的温度,然后再进入到内筒5的安装腔内,实现对冷凝器主体11的冷却,对冷凝器主体11冷却之后,气流再通过排风管4排出,能够避免冷凝器主体11工作一段时间后环境温度升高,使冷凝器主体11始终位于稳定的低温环境中,保证冷凝器主体11的冷却效果好。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最新回复(0)